第171章
大秦的皇帝對自我的約束很強,連先帝那個平庸的皇帝,在約束自我時,做得都比任何一位大臣都要好。 先帝只是在子嗣上,和一些決定上犯糊涂,但是他并不是昏君,他只是能力不足而已。 誰家皇帝每頓只有三菜一湯啊,偏偏大秦皇帝因為太祖的規定,就只有三菜一湯。 而在太祖的洗腦下,大秦皇帝也沒覺得有什么不好。 畢竟大秦在,他們才是皇帝,這一點他們比誰都清醒。 再加上后代對太祖的濾鏡,對他的話也深信不疑。 秦宸坐在屏風后,聽著他哥對那些文臣們的罵聲,一邊喝茶一邊吃著小點心。 點心不大,一口一個,還是秦宸最喜歡吃的咸味。 “陛下,臣等知錯?!?/br> 太傅等人死氣沉沉跪在大殿中央,沒想到這種丟臉的行為,他們居然還要經歷第二次。 當著眾臣的臉被皇帝罵,他們也知道自己活該,可是真的很丟臉??! 跪著的人都看向太傅。 “臣有罪,臣請告老還鄉?!?/br> 太傅摘下頭上的帽子,俯身趴在地上。 “太傅,你確定要告老還鄉嗎?” “臣老了,對處理公務已是力不從心,還請陛下準許?!?/br> 太傅抬頭看了一眼皇帝,然后繼續趴回去說道。 皇帝雖然知道他弟在其中出了力,但是沒想到效果這么好嗎?那個叫柳行的是吧?看起來是個好苗子,回頭他要是考得不錯,就把人送到弟弟身邊吧! 皇帝一點也不意外太傅的決定,但是朝臣們卻震驚了。 特別是那些文臣們,覺得太傅背叛了他們。 一個個用憤怒的眼神看向太傅,他為什么要這么做? 之前他們還一起努力,勸說皇帝不要太過寵愛十一皇子,那是皇帝的弟弟,不是皇帝的兒子。 可為什么就在今天太傅突然就要告老還鄉了? 雖然這個鄉還是在京城,但是大家就是不能理解太傅為什么突然決定辭官。 要知道文臣向來以太傅為首,作為皇帝的老師,他的決定很大程度上會影響到皇帝,這也是文臣們以太傅為首的原因。 可是現在這個人他不干了,他要辭官。 沒有了領頭人的文官們,自然不希望太傅離開朝堂。武將那邊可是有大將軍呢,難不成以后他們文臣要被武將欺負? 他們對皇帝的影響力,沒有太傅這么深。本來皇帝就因為他們之前推薦守城大將的事,而對他們十分不滿。 現在又沒有了太傅,皇帝肯定會用全部力量來打壓文臣的。 雖然是他們先起了不好的心思,然后被反噬??晌某紓儏s并不覺得自己做錯了,只怪自己在推薦的人上沒挑好,選擇了一個水貨。 要是對方有真材實料,就不是今天這個結果了。 太傅哪怕沒有抬頭,也知道文臣現在恨不得吃他的rou,喝他的血。 可正如柳行所說,盛極必衰。 他之前又做了許多逾越之事,破壞了在皇帝心中的形象。 趁著現在皇帝對他還有一點師徒之情,急流勇退才是最好的選擇。 回想過往的經歷,太傅終于舍得放下權力,為后人鋪路了。 以前不愿意放下權力,同樣也是為后代鋪路。 可是他忘記了,自己一心壓著皇帝,只會讓皇帝對他越來越痛恨。 他年紀始終比皇帝大,總會比皇帝先離開。一旦他死亡,那么柳氏一族就會迎接皇帝的報復。 那肯定是抄家滅族之罪了,自己也會成為家族的罪人。 本來就有反省自己之前的行為,再加上柳行的勸說,太傅才決定辭官。只是他沒想到,在自己辭官前,皇帝還要薅他們一次羊毛。 太傅趴在地上,面無表情地想到。 這真是他教出來的學生?這無賴的性子,跟先帝和先皇后都不像??! 啊不,他突然想起了自己在翰林院時看到的太祖實錄和太宗實錄。 什么不像,這完全就是秦家人的遺傳。 只是有些皇帝還沒來得及表現出來就駕崩了,比如先帝。 想到那些記錄,太傅一下子就看開了。 原來不是他教得不好,而是學生本來就是歪的,深得秦家人的遺傳。 反倒是先帝的其他皇子,一點也沒遺傳到秦家的聰明,一看就蠢得很。 之前他一直忙著糧草的事,等他知道十一皇子從自己這里離開沒多久就遇刺的事,完全不用猜就知道是他們做的。 和秦宸他們想的一樣,畢竟恨到要殺了秦宸的人,只有十一皇子死后得利最多的人才有這個動機。 誰才是十一皇子死后得利最多的人呢? 自然是皇帝的其他弟弟了,沒有十一皇子,皇帝就沒有別的選擇,只能從他們的孩子中間過繼了。 面對他們天真的想法,太傅當時扯了扯嘴角,覺得當初幸好不是支持這樣的人登上皇位,不然他怕大秦會終結在他們手中。 誰說過繼子嗣就一定要在親兄弟的子嗣中挑的? 十一皇子死了,皇帝可沒死呢!只要皇帝堅持,他可以在所有的宗室里挑選。 除了皇帝的親兄弟,先帝的親兄弟還活著呢!同樣都是睿宗后代,皇帝為什么不挑他們,非要挑仇人的孩子過繼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