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22章
書迷正在閱讀:[葉羅麗同人] 金手指是花之法典、[綜漫] 飼養人外女友后,帶球跑了、[綜漫] 我的特級咒靈丈夫、[齊木楠雄的災難同人] 齊木心美的災難、[綜漫] 身為真酒的我酒廠過敏、[名柯同人] 真死神穿越柯學世界、[原神/星鐵同人] 令使很好,所以歸巡獵了、[綜漫] 穿咒高,但是變貓、[咒回同人] 說好的是同人世界呢、[綜漫] 在梟谷精神穩定的那些年
對于今夜的突變,他雖早已在此前做出了準備,卻還是不免在聽到這些親王聯手起兵,天皇又以這等方式歸天的時候,感到好一陣的唏噓。 可再如何唏噓,話還是要說的:“諸位當真覺得,周王堪配天子之位嗎?” 眼見裴炎有意辯駁,劉仁軌當先一步說道:“你莫要同我說什么,他是天皇天后所出僅剩的兒子!若非周王屢屢避讓,自認自己不能承載群臣與百姓的厚望,天皇陛下何至于沒能盡早定下太子之位,竟令宗親與廢太子有此邪念,直接逼宮篡位!” “可他……” “他年紀尚小也不是理由!”劉仁軌眉峰冷對,打斷了裴炎的話,“恕我直言,天皇陛下身體欠佳,對朝政放任,惹得今日變故,若是周王在位,以他這等逃避的脾性,如何能保證,不會在將來重蹈覆轍?” 劉仁軌終究是親自上過戰場的人,在此刻近乎斥責的姿態,根本不是裴炎所能正面抗衡的。 裴炎也沒法回答上劉仁軌的這個問題。 甚至在朝臣之中方才的響應聲里,也有著這樣的一番疑慮在其中蔓延。 周王提前折返長安,明擺著是個明哲保身之舉,在這樣的情況下,他真的能這樣快地自父親和兄長的死訊中緩過來,承擔起君臨天下的重任嗎? 新天子即位之后的第一件事,還是要對那些反叛的親王下達進攻的指令啊。 劉仁軌已振振有詞地說了下去:“老臣倒是覺得,若要在向叛賊進攻之前先有新君坐鎮,倒不如讓鎮國安定公主來做?!?/br> 群臣之中的響應之聲,倒是比起先前說起周王繼位的時候,要更為響亮得多。 但公主繼承皇位的這句話砸在朝堂之上,所掀起的反對之聲,也同樣要比方才激烈得多。 在這大殿之上,頓時多出了不少竊竊私語。 有一個聲音就當先跳了出來,直截了當地表達了自己的想法:“右相,你是安定公主的老師,說出這話,難道沒有一點私心作祟嗎?天下何曾有過公主繼承皇位之事!” 劉仁軌銳利的目光當即轉向了郝處?。骸澳歉艺堊阆抡f說看,若要比較文治武功,到底誰能和安定公主相比?” “還是說,你又要如同當年教導廢太子一般,只會說什么禮教二字?” 郝處俊的臉上一陣青白交錯。他更是發覺,在劉仁軌說出這話的時候,天后朝著他投來了一個意味不明的眼神。 雖然彼時天皇天后封禪,前太子李弘對天后擔任亞獻之事做出規勸,已經是許多年前的事情。但若真要在此時重新來翻舊賬,他必定討不了好。 哪怕外敵當前,天后手握那等能將叛軍從洛陽逼走的利器,應當也不會介意先將他給除掉。 他心中焦慮不已,便并未留意到,三兩句話間將他給堵上了嘴的劉仁軌,神情卻并不那么好看。 在郝處俊閉嘴的同時,劉仁軌也將眼神在殿中逡巡了一圈。 他發覺,在那句文治武功的比較拋出來的時候,依然不乏有人擺出了欲言又止或者沉默以對的樣子。 哪怕他們并未像是郝處俊一般直接跳出來反對,但若是在這殿中來上一場不記名的投票,問及他們是否支持安定公主坐上皇位,他們給出的答案一定會是否。 可劉仁軌又知道,他根本沒有對這些人訓斥的資格。 畢竟,哪怕他相信學生的本事,在最開始他發覺對方有上位之心的時候,所做出的第一個選擇也是逃避,而非擁立。 是安定強行撕毀了他請辭的書信,才讓他最終站在了這里,又在這等禍亂將至的局面下,值此風雨飄搖之間,看到了安定所面臨的“不被選擇”。 在這電光石火中,他也忽然明白了,為何安定當日說的是太子太傅,而不是帝王的老師。 哪怕此刻她能因為軍中的力量和朝堂上的一部分支持,先暫時坐到了天子的位置上,那些蟄伏在暗處的反對依然會一批又一批地跳出來,或是希望她將皇位還給李唐的其他宗親,或是從各個方面來拖她的后腿。 但在其他的地方,在劉仁軌如同安定所說的那樣,在洛陽的街頭走動的時候,聽到的……又分明是不同的答案。 所以她既要有一日能成為天下的主宰,厘清世道秩序,又需要一種更為破格的方式來實現這個愿望。也以一種更為分工明確的方式,讓這條全新的道路走出穩定的第一步。難怪…… 上首的天后終于開了口:“行了,都先安靜一會兒?!?/br> “你們一個說要周王登基,一個說要安定登基,歸根到底就是要在外患面前有一個朝堂的主事之人。然后呢?” 天后明擺著話音未盡,在這句威嚴十足的發話當前,群臣各自噤若寒蟬,沒有出聲,聽著她繼續說道: “然后今日平定了越王魯王之亂,明日又有江都王瑯琊王作祟,今日有宗親弒君,明日怕是還有親王自立!今日他們可以聲討我這個妖后,明日還能昭告天下,妖后子女無詔登基,該當被推翻下臺?!?/br> “可我倒是不知道,這些人中既是尸位素餐、徒有其名之人占了多半,這天下太平與他們有何關聯,又何來的這等聲討資格!” “我是不是該說,是李弘和李賢無能,讓這些宗親覺得自己比他們更適合當太子當皇帝,是李治只盯著你們這些朝臣問罪,忘記了管束于這些個親王,才鬧出了今日的這一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