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修仙游戲抽卡:開局抽到浸豬籠 第114節
但此時,她居高臨下,齜牙咧嘴,一臉怪相,便顯得眉尾低去的細柳眉,都不那么客氣。 她還折樹枝去砸店主:“喂,別發呆,叫你呢!” 一副年少菩薩像,聲氣卻似個惡童。 店主一下子回過神來了,捂著額頭,退了一步,道:“小娘子,你怎么坐在樹上?快下了,別坐折了杏花枝,我還要拿杏花做香飲呢!” 少女道:“你回答我的話,我就下來。你們剛剛說的‘太乙觀’是什么東西?” 這倒沒什么稀奇,大周人都知道。 原來,大周崇道,從皇帝到百官,都喜歡與道觀、羽士往來。甚至,上一任皇帝自己都兼出家,給自己取了道號,養了頗一批道士,甚至還封官。 原本得意的叫什么“覓真觀”,盛寵無二,堪稱國師。 后來,不知怎地,就悄悄地被另一處道觀頂了,那道觀結交文武,連原本不滿皇帝偏愛羽士的大臣們,也頗多贊譽。 此觀如今成了大周一等一的大觀,王子皇孫,妃嬪夫人、公卿貴婦,無不爭相拜訪,就叫做“太乙觀”。 李秀麗聽得很驚奇。 她前幾天學會御風術之后,整整玩了快兩天,才想起丁令威的托付,就打算去找太乙宗的門人??墒?,忽然發現,事出突然,他只告訴她,要把這信物交托他的同門,卻完全沒告訴她地址和找誰??! 偌大的人間,叫她哪找去?更懊惱的是,因此,她才一拍腦袋,想起,她也把傀儡劉丑忘在大夏了! 這七八日,她出了山林,一邊在周圍游蕩,一邊試探這個陽世的深淺。順便,摘了顆發帶上的珠子,換了身衣裳,讓當地婦女給她重扎頭發。 卻發現,這個陽世好像并不如丁令威嘴里說的,好像即刻要崩潰,雖然一路被打得丟盔棄甲,縮在江南,但還有點樣子。 但有一件:她在這里,幾乎看不到,也感知不到大夏那樣的幽官們。 這里的城隍、土地,真好似純然的泥胎石像,無神也無靈?;实郯俟?,也沒有一個修行者。 否則,早在她大鬧法場的時候——她現在知道自己當時撞上什么場面了,就該被幽官們滿城地追著了。 今日里,因春風正好,她隨便選了一顆樹枝最遒勁,躺得最舒服的杏花樹,翹著腳,隨便摸了一本教科書,拿著它,做幾道題,果然就睡意上涌,在樹上眠去。 但以她如今的修為,即使是睡夢中,這些人的談論,也聲聲入耳,一字不漏。 “太乙觀”三個字更是瞬間讓她清醒過來。 太乙觀。 太乙宗。 這兩者之間,有什么聯系?說不準,正是仙鶴的同門。 她正思量之際,從村子里,氣喘吁吁跑出個村童,叫道:“三叔,三叔,大事不好啦!石匠跟趙家大哥他們,跟官差打起來啦!官差他們上、山查看,說石匠和趙家大哥他們,私下修龍女廟!” “什么!”店主一怔,登時心急火燎,連攤子也顧不得,便匆匆往杏花村趕,半點停頓也無。顯然,根本沒把細長眼、白胖臉的畫像和樹上少女聯系起來。 聞此言,李秀麗卻升起了好奇:龍女廟?按他們剛剛說的,這不就是給她修的廟嗎? 她腳尖一點,踩著春風,跟了上去。 第102章 杏花村后有一小丘山,不算高,林密草深,但物產貧瘠,連梯田都墾不出幾畝,果樹種在這,也往往果小酸澀。 有富戶買了半座山,便嫌累贅,擱置不管,勉強用圍欄略作標記。 但剩下的山,卻足以供附近的村民砍柴、采藥、偶爾挖些野菜,又有杏子結出,可以嘗鮮、買賣。 也因此,杏花村在臨江府,算是比較過得去的村落。 這些年來,北方劇變,繼燕云十六州之后,大周僅剩的拒外族的國之藩屏——北地三鎮,又被狄人拿下。以至于中原門戶大開,國都城破,前二任皇帝,皆坦身牽羊,膝行獻國,與王子皇孫、妃嬪公主、文武公卿,俱被狄國俘虜。 唯逃得一個如今的大周王爺,一路抱頭鼠竄,逃至江南,依仗江河天險,繼位大寶,改原南安城為“玉京”,再起國祚。 皇帝都已南逃,中原故地,百姓命運更是流離慘烈。 狄國鐵蹄,踏破漢人都城,肆意屠殺漢民。中原義士、義軍絡繹不絕,狄人鎮壓就更兇惡。 因此,大批的北地的漢人百姓,都紛紛逃向南方。 許多人千辛萬苦,過河渡江,總算在江南安頓下來。 但更多的百姓,卻埋骨路旁,更是被狄兵堵在河畔,殺得血染河水,尸首堵得大江幾乎斷流。 臨江府作為江畔的繁華大城,自然也逃來了許多渡江的北地百姓。 華武興在江北抗擊時,救下了眾多民眾,即使他被九道金牌勒令南歸時,依舊用大軍,為許多逃難的中原百姓開了一條路,自己率兵為百姓斷后。 于是,中原百姓,數十萬人扶老攜幼,衣衫襤褸,隨華家軍南渡。 江南的土地本來就瓜分殆盡了,甚少閑田曠土。 逃來的百姓讓田地更加緊張,何況華家軍每次北上,都隨軍而來大批民眾。 但這些都是故國之民,是原北地漢民,隨軍南下,都“心向王化”,大周不能不安置。 附近州府,但有稍微余地,皆分派南渡之民。 臨江府處在江畔,不但有朝廷分派、華家軍當時請求安置的百姓,還有不少自己逃難來的民眾。 杏花村,就安置了幾十號的南渡百姓。 這幾十號人,都是當時隨華家軍渡江來的。 當時,華家軍刀槍猶豁口,甲胄尚滴血,連騎兵的馬都有缺耳朵少尾巴的,顯然血戰之后,連休整的時間都沒多少。 回京復命之前,華武興之子,華云飛身披盔甲,臉頰上還有傷痕,就親自登門拜訪臨江知府,請在臨江府留下一批百姓。言說,這些人中,有中原自發抗擊狄兵的猛士與其親眷,路上也曾襄助華家軍砍殺狄兵,有功。請好生安置。 朝廷聽說了這件事,甚至還特意批準開拓山林,擠半干衣服似的,從當地豪族那化來了近百畝地,用以安民。 這其中多出的五十畝地,就是分給了杏花村,還許以山林的更多使用權。 因為那幾十號人中,有十七人,選擇在杏花村里安身。 這些都姓趙,乃是一族子弟。其中為首的,喚作趙子英,就是那位華云飛曾說過的抗狄義士。 杏花村是個大村,村民近四百人,大都同姓。趙家人來了之后,與村民相處得卻很不差。 第一,這十七人基本上都是健康強壯的青年,連其中的五六個女眷,都習武練刀,且因為他們的到來,杏花村多了五十畝地;第二,概因趙家人很有教養,不但人人識字,又都會些鐵匠木匠養蠶織布刺繡乃至給人和畜生看病接生的硬手藝,還被領頭的趙子英管束極嚴,幾乎令行即止,簡直當做兵卒管束,進城務工、四野賣手藝,田不夠,也可以活得相當滋潤;第三,趙家人渡江之前,就與杏花村這邊,有較遠的親戚關系。 所以,即使能去更好的地方安置,趙家人依然婉拒了知府的好意,落戶杏花村。 趙家人非常感激華將軍父子,只是因某些原因,不曾加入華家軍。華將軍父子被含冤下獄,污蔑為造反的消息傳到臨江府,他們極氣憤。 趙子英帶著族人,親自寫了一份血書,走遍臨江府,邀請所有愿意的北來百姓,簽下萬人手印,帶著血書,準備去玉京之中,向官家遞上血書。 因收集血書,他們晚了一兩日,民間就已經傳開。 說華武興父子已經被推上法場,卻被龍女救下了,驅趕天狗,映證了官家口中的“天日昭昭,則將軍無罪”的誓詞,從而暫時免除了性命之憂。 趙子英一家聽到華將軍被貶為庶人,舉家田野耕作,終于逃脫牢獄,這才松了一口氣。心中感念救下華家人的龍女。 這幾日,聽說各府都有人打算建龍女廟。 趙家人也忙湊了銀錢,邀請石匠,也要在杏花村的丘山上,無主的空地,為龍女立一廟宇。 既然不占杏花村的地,村民們也不覺有異。 何況大周民間本來就祠廟甚多,什么山神石頭仙的,都能有廟有觀。多一座新鮮的龍女廟,也不稀罕。 哪知道,官差前來巡村貼通緝令,宣告村民。 石匠和他兩個兒子,正抬著粗粗雕出個人形模樣的石頭神像上山,還有趙家人抬著幾塊大木頭,提著漆桶,捧了磚瓦,拿著斧頭、鋸子、鑿子,一大伙人結伴往山里走。被官差撞了正著。 見此情形,不由官差不起疑,暗中跟了上去,果然發現他們在山腰的林中空地,依憑原來的的一座廢棄荒廟,重新扎下梁柱,砸實土地,修補磚瓦,打掃廟宇,更換牌匾,雕琢新神像,替掉舊的不知名殘破神像。 干得熱火朝天,幾日功夫,就像模像樣起來。連神主牌都準備好了,就放在大松樹下。 官差定睛一看:那神主牌,赫然寫著“赤霞龍女”四字。 龍女無名,不曾留下尊號于世。但因她當時著紅衣,飄拂飛升時,宛如赤霞。 所以,民間悄悄地流傳開來,都稱其為“赤霞龍女”。 這還了得?他們就是來張貼海捕文書,通緝這妖女,順帶警告百姓,不準修其廟宇的。 結果這群人就在他們眼皮底子下修起龍女廟,一點面子也不給! 雙方當場就起了口角,官差欲砸神主牌,登時惹惱了趙家人。 趙家的漢子們挽著赤胳膊,個個精壯的背上還在淌汗,虎視眈眈,圍了二官差,雙方對罵起來。眼看臉紅脖子粗,就要動手。 上山看建廟熱鬧的村童,見勢不妙,趕緊撒丫子下山,跑到村口叫賣茶的店主。 只因店主就是村里與趙家有血緣關系的老人。又因他經營著得體的茶攤,消息靈通,收入不錯,在村里頗有威望,經常彌合外來的趙家與村民的小矛盾,趙家人也敬重他,能說得上話。 店主跑得快吐舌頭,汗流浹背,總算趕到了山腰的林中空地。 好險,雙方還在對峙,并沒有演化到大打出手的場面。 趙子英年約三十,個子很高,比二官差高了一個頭出去,八尺不止。闊臉方面,濃眉星眸高鼻,皮膚類銅色,挽著褲腿,光著膀子,一身腱子rou,捏著碗大的拳頭,往那一站,像座鐵山蓋下,看著就是個能徒手打虎的赳赳武夫。 他身后七八號的趙家子弟,也沒一個好相與的,都是二十左右,皆膀大腰圓,怒睜雙目,個體都不矮,氣勢兇猛。不像南人,更似齊魯、幽燕一帶的子弟。 在他們的包圍下,二官差簡直像兩只小雞仔,被圍在中央,冷汗直淌,口中還要強撐面子:“你們想干嘛,我、我告訴你們,你們這是不遵官府號令、襲擊官差……” 趙家人都沒說話。雖一臉怒容,卻只圍著二人,卻一動不動,好似無意,卻將二人的突圍之路都堵得嚴嚴實實。都等著趙子英發話。 趙子英cao著一口中原官話,道:“兩位差爺,勿冤枉好人。我們自在這里修廟,是你們上來就要砸我們的廟。這一磚一瓦,一木一石,都是我們自家湊的錢。我們只是保護自家財產,阻攔二位打砸罷了?!?/br> 官差冷笑:“你們修這妖女的廟,豈不知她闖法場、犯罪責,是刺殺四王子的欽犯!” 趙子英驚奇道:“噢?龍女刺殺了我朝的四王爺嗎?” 官差道:“你耳朵聾了,我說,她是刺殺狄國四王子的欽犯!” 趙子英這才正色道:“狄國四王子,曾在戰場與他的父兄,縱馬中原,殺害了不知道多少漢人百姓,還要威逼我朝殺害忠臣良將,乃是大周之仇敵。若有人宰殺了此子,便是我大周之英豪,漢家之巾幗!神鬼之英杰!身為大周人,反而為了仇敵而通緝追殺此等巾幗英豪,甚至連人家的一座廟都容不下。差爺,你也是大周人,不覺得羞恥嗎?” 他字字鏗鏘,音色渾厚。 其中一個臉上有一小塊青斑的官差聽了,怔怔的,竟然羞愧似的,略低了頭。 另一個咽了一口唾沫,沉默了一會,磕磕絆絆道:“休得狡辯!上意自有決斷!我們也是奉上官之命!你們今日分明就是在修龍女廟……” 趙子英也不分辨,只道:“如今江南各府,臨江府四下也有。都有修龍女廟的。大周yin祠橫行,按律,擅自修建非官府祭祀的神鬼廟宇,皆應搗毀。卻仍然遍地多是如此,上官們難以管束。難道差這一座藏在山林里,幾乎不見天日的龍女廟嗎?又非真神,只是泥胎木塑而已。二位,容情?!?/br> 便伸出手,遞了一個荷包,打開,里面裝著十兩白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