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聲
波士頓圣誕后的寂靜凝在窗玻璃上,積雪在朔風中簌簌剝離窗欞,與濃霧編織成毛玻璃質感的夢境。陳越望著路燈漸次吞沒查爾斯河岸的輪廓,身后收納著五年光陰的行李箱拉鏈扣閃著冷光。 這是他離鄉后首次歸國。昔日出走時的青澀被時光鍛造成三枚徽章:運籌學博士、美國運籌與信息協會研究員、三篇頂刊論文作者。此次歸來既是游子尋錨,亦是運籌算法與人間煙火的正式交鋒——陪父母過完春節,他將赴滬參與a司智慧交通系統的核心建模。 航班著陸時舷窗外正鋪展著嶺南稀有的冬陽。陳越拖著兩個行李箱穿過到達廳抬頭望了一眼碩大的電子屏幕,四周是人潮涌動的歸家人群。他停下腳步,掏出手機拍了一張機場的照片,配上一句簡短的文字發到朋友圈:“終于回國,期待新的旅程開始?!?/br> 手機揣回口袋,行至一半,它忽然震動了一下。陳越以為是家人的信息,拿起一看,卻發現是一條久違的留言: 「陳越,你回國了?看朋友圈才知道!我也在深市,什么時候有空,一起吃個飯吧,很想聽聽你的近況?!?/br> 發信人是吳友芳,那位總在化學實驗室耐心指導學生,還會用自制曲奇安撫競賽焦慮的實驗老師。 他快速回復:「吳老師,好久不見!我剛到深市,還沒安頓好,明天有空,一起吃飯吧?!?/br> 幾句簡單的寒暄后,兩人約好了見面的時間和地點。 第二天傍晚,陳越來到約定的餐廳。一家以粵菜聞名的老牌酒樓,裝潢雅致,氣氛清幽。推門而入時,他一眼就看到了坐在靠窗位置的吳友芳。她依然是當年的模樣,穿著簡潔的外套外套,長發挽在腦后,臉上帶著溫和的笑意。 “吳老師?!标愒轿⑽⒁恍?,走過去打招呼。 吳友芳抬頭看到他時,露出欣慰的笑容:“陳越,好久不見!要不是這聲老師,真不敢認了?!?/br> 陳越笑了笑,拉開椅子坐下:“是啊,畢業快十年了,沒想到能在深市見到您?!?/br> 吳友芳上下打量了他一番,曾經單薄的肩線如今撐起挺括的西裝,巖層般的下頜線取代了少年柔和的輪廓。最顯眼的變化在眼睛——那雙總蒙著晨霧似的眸子,現在像淬過火的石英般清亮。 “你這幾年變化真大?!眳怯逊几锌?,“見到你,我倒覺得自己老了?!?/br> 陳越溫聲笑道:“哪里,吳老師一點都沒變,還是當年的樣子?!?/br> 吳友芳失笑:“嘴巴倒是甜了?!?/br> 兩人隨即點了菜,聊起各自的近況。從波士頓的學術研究到即將到來的滬市新工作,從深市的生活到星城附中的回憶,談話輕松而自然。 茶過三巡,吳友芳忽然將青瓷杯懸在唇邊:”陳越,你知道李旻老師離開星城了嗎?“ 白瓷茶海映出他指節瞬間的凝滯?!八x開了?什么時候的事?” “你畢業后的第二個學期?!北着c玻璃轉盤相碰的輕響里,吳友芳的嘆息像茶葉緩緩舒展,“如今在滬市私立學校?!?/br> “滬市?” “嗯,說來也巧,”吳友芳用銀勺攪動杏仁露,漣漪蕩碎了他的倒影,“不正是你即將去工作的地方?”頓了頓,試探性地問,“你和她還有聯系嗎?” 陳越搖了搖頭,“沒有,從畢業后就沒聯系了?!?/br> “聽說她現在帶競賽班很厲害?!眳怯逊佳a充道,“也算找到了適合自己的地方?!?/br> 普洱的陳澀在席間流淌,陳越卻恍惚間聞到記憶里梔子花混著粉筆灰的氣息——那是李旻發梢的味道,此刻正從滬市的雨幕中飄來,纏繞在他的袖扣上。 陳越點了點頭,卻不打算接著說下去,對話自然地轉移到其他話題。 飯局結束的前幾分鐘,吳友芳說了句輕松的叮囑:“陳越,有些事情,不用總想著去解決。像數學題,不解出答案也可以擱著,甚至可以忘掉?!?/br> 她的語氣淺淺帶笑,似乎是無意間的一句寬慰,但陳越卻聽得心里微微一震。他輕輕點了點頭,“我知道了,吳老師?!?/br> 回到酒店后,陳越坐在床邊,打開手機看了看家人群里發來布置家里春節裝飾的視頻。他簡短回復了幾句,隨后瞥見和吳友芳的對話框,那句“你們還真是有緣分”又在腦海里回蕩。 他點開地圖,滬市的輪廓在屏幕上清晰地展示出來。命運的軌跡總有一些意外,或許這一次,“巧合”會帶來些什么他未曾預料的故事。但此刻,他無法,也不愿去多想,只將手機放下,打開床頭的燈,開始翻看第二天的工作資料。 生活總是在自以為結束的地方,悄無聲息地開啟新的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