帝二代狂飆日常(基建) 第153節
書迷正在閱讀:末世重生:我帶全家狂卷億萬物資、我有病、外婆家的小飯館[美食]、星際孵蛋指南[穿書]、帶著種地小游戲穿三國、太子他厭世、鮫人失控,放開這個Alpha、缺德地圖持續為您導盲、他給的實在太多了、咸魚天師的鬼王室友
日全食結束后,天恢復明亮,看著晴空萬里的天空,仿若剛才的黑暗只是大家的錯覺。 等到霍瑾瑜回神,發現身邊的內侍和羽林衛都跪在地上了。 “怕什么?天黑了而已,又不是朕黑了。都起來吧!”霍瑾瑜轉身,負手緩步走入殿中。 跪著的內侍、羽林衛不敢反駁,也不敢嬉笑,小心翼翼地起身。 顧問處眾人在日食時也出來了,他們沒想到此次日全食持續時間如此長。 應陽羽看著天空刺眼灼熱的太陽,嘆息道:“看來馬上朝堂和民間要熱鬧了?!?/br> 尤其陛下自從登基后,一直動作不斷,明面上大家大多贊成、百姓支持,其實暗地里也有許多人不滿的,尤其去年陛下才結束清理屯田兼并侵占的事情,進一步影響的就是地方達官顯貴的利益,在那些藩王眼里,陛下將本屬于他們的歲祿克扣一半,而且還將他們孩子當成質子困在京中,還搶奪、干涉他們在地方的權利,早就恨得牙癢癢。 洛平川也是擔憂:“其實倒不怕朝野的流言,可是現在才五月,我擔心后面……” 日全食這種“災異”,時人對它出現多有恐慌,是因為它出現的時候,多半會伴隨各種災異,類似地動、水災、旱災、疾疫…… 其他人也是臉色微沉,他們中有人信這些,有人不信,但是作為顧問處的學士,這些年跟著陛下,學會了如何統計匯集各種數據,幾乎這些年一些地方災害發生頻率逐漸提升。 六七月份最容易發生的就是水災,更別說今年四月份蘇、松、湖、嘉四府已經有了水災,南方地區夏季還多雨。 徐於菟:“我等也管不了這些,只能盡力支持陛下,相信陛下!” 其他人點了點頭。 …… 日全食結束后,在各衙門上班的文武百官又被召回紫禁城上朝。 霍瑾瑜對日全食沒什么感受,但是她要顧忌朝野反應,現在召集大臣,就是商討如何降低影響。 有人覺得應該廣開言路,讓百姓指言得失…… 有人覺得霍瑾瑜應該向上天自省,發布罪己詔…… 也有人覺得應該大力整肅朝綱,日全食肯定是上天給霍瑾瑜的提醒…… 總之,撇除其他事情,首先要舉行“攘災”的修德祈禱活動。 霍瑾瑜倒也干脆,當即就命令欽天監主持相關活動,下午的時候,就帶著百官到天壇祭祀懺悔,然后茹素三天祈求上天的原諒。 至于民間,對于這次日全食,百姓們當然也怕,各種流言裹挾在一起,開啟“大家來找茬”。 有人覺得是因為朝廷有貪官蛀蟲,朝廷應該殺幾個貪官來祭天。 有人覺得是亡國征兆…… 聽到這說法的霍瑾瑜:…… 除非她死了,以現在景朝的條件,想要就近亡國太難,她就是現在直接嗝屁,也不會直接亡國。 這種說法傳出來太夸張了,要派人查。 有人覺得是朝中有太多尸位素餐的大臣,建議大臣“集體乞避位”。 霍瑾瑜:…… 若是都集體辭職了,要累死她嗎? 這個時候不好好干活,干嘛要添亂。 不得不說,真有人聽到了民間的呼聲,真的上奏乞致仕,霍瑾瑜直接駁回。 …… 有人覺得是因為霍瑾瑜沒兒子,所以上天發怒了。 霍瑾瑜磨了磨牙,說的好像歷史上那些兒子多的,就能保佑天下風調雨順似的。 不過對于這事,真有不少大臣順著竿子,開始催婚。 霍瑾瑜當做看不見,沒理他們。 …… 有人覺得是因為地方那些藩王作孽太多,所以老天爺提醒霍瑾瑜要收拾他們。 起先這種說法比較小眾,大概一些地方藩王作孽太多,得罪了太多人,許多百姓迅速支持了這個說法…… 霍瑾瑜對這種說法也挺有興趣的,據她調查,這次日食后,可是有許多藩王在暗中渾水摸魚,往她身上潑臟水。 既然是上天發怒,不能光她自省,整頓朝局,這些藩王在地方享福,百姓們說得對,日食發生,肯定有災禍發生,在災禍的發生,必然是因為有“蛀蟲老鼠”所致。 五月上旬,霍瑾瑜在朝堂宣布,表示因為有些藩王犯錯太多,導致上天降下警示,所以打算將其中罪行惡劣者,宣入京城訓斥,讓其自省,祈求上天的原諒。 文武百官:…… 日全食這件事,終究要有人出來頂著,陛下沒錯,他們沒錯,當然就是藩王犯了錯。 再說陛下說了,挑選罪行惡劣者,又不是全部。 就這樣,五月底,霍瑾瑜宣召江王、趙王、和王、寧王、厲王進京面諭其非。 江王是因為貪yin不法,不僅強搶下屬資產,連對方妻女都不放過;趙王是強買良家子充宮人,因為這事怒殺十多人;和王是強占庶母庶妹,罔顧人倫,上任和王若是知道,棺材板都能翻了;寧王則是死性不改,剛剛清理完屯田侵占兼并,他又重蹈覆轍,侵占了十二頃良田;厲王則是干涉馬市,伙同民間一些不良販子低買高賣,和當地的馬官勾結,搶奪地方百姓養的馬…… 不來可以,那就是對皇帝大不敬,以謀反論處。 現在的霍瑾瑜有資格、有實力收拾他們。 百姓聽到這消息,當然高興,雖然不能收拾全部藩王,能收拾一部分也行。 之前日全食發生時,江王、趙王、和王他們這些人正等著看霍瑾瑜的熱鬧,誰知道這樂子卻跑到了他們自己身上。 拿到圣旨后,他們當然不想進京,但是若是不進京,烙下話柄,給了霍瑾瑜趕盡殺絕的理由怎么辦。 這五王中還有覺得冤枉的,比如趙王,他覺得自己就只是殺了十二個普通百姓,搶了一個良家子,剩下沒有處置的藩王中還有比他的罪行更大的,比如那個英王年初的時候為了儲冰,奴役佃戶,造成二十六名百姓死亡,不比他的更狠? 其他藩王也覺察出這五王選的確實怪異,五人中一定有什么他們不知道的相同點。 等到五王磨磨蹭蹭從京城出發時,有些藩王經過調查也查出一些東西了,雖然這五王干的不是人事,但是他們能在霍瑾瑜那里“脫穎而出”,完全因為這五人在日全食這事上跳的太高,其中不少流言有他們的推手。 霍瑾瑜只宣了五王進京,但是對于其他犯錯的藩王,比如趙王這些,也都罰了歲祿,小一點的錯則是宣旨斥責。 六月,宋致與謝少虞共同上奏,臨濱海堰已經竣工,綿延數百里的長堤修復建造完成。 之前因為當地風潮、洪澇、干旱流亡的民戶也都開始返回家園,周圍州縣的田地也都恢復正常,百姓可以耕種,而且官府的鹽利收入也會增加。 霍瑾瑜大喜,嘉獎了宋致、謝少虞,同時謝少虞升任興化府的知府,消息一出,朝野震撼,謝少虞這升官速度可謂是亙古難聞。 之前許多人幸災樂禍謝少虞被陛下厭棄,這下是啪啪打臉,感覺嘴巴都快被打歪了,渾身冒著酸氣。 他們總覺得被陛下和謝少虞聯手耍了。 謝少虞當初對蘇氏出手,陛下雷霆震怒,將他驅離顧問處,雖說以謝少虞的背景不至于就此落寞,但是看著他和陛下決裂,一些人還是很痛快的。 發生那事后,謝少虞就被貶去地方當鹽官了,而昭王也被陛下留在京城里,現在在燕都太學當院長。 現在謝少虞在地方有了實績,立刻被陛下升為知府,他們已經不敢想兩三年過后,謝少虞回到京城后,會掀起什么風波。 這種戲他們看一次就夠了。 六月上旬,蒸汽機研究所推出了第四代蒸汽提水機,體型沒變,效率一下子翻倍,吸水能力達到十丈,而且褚慶霞他們為了提高效率,轉變思路,將汽缸壁和凝氣器分開,這樣整齊進入汽缸壁不會要損失大部分熱量,才能讓凝汽器起作用。 他們見速率提升后,開始想辦法精進儀器設備,設計分離式冷凝器、在汽缸的外置層設置絕熱層,減少熱量損失,用油潤滑,讓齒輪速度更快…… 所以霍瑾瑜推測到了年底,褚慶霞他們給出的成果會讓她更加驚喜的。 因為天氣原因,六七月份不宜出海,許多在外航行的海商也都回來了,去年陳余旭找到土豆得到的封賞就讓大家震撼不已,聽說陳余旭的家鄉為了慶祝,大擺七天流水席,將祖祠重修了一遍,更加激起了大家的熱情,所以這一年沿海地區不斷有人帶過來各種海外稀奇植物和玩意。 前段時間福州又送進京一堆海外雜物,植物、手工藝一大堆。 讓霍瑾瑜注意到的是其中一種藤球,看起來椰子大小,柔軟、彈性佳,有點像古早的籃球。 當然霍瑾瑜不是想要打籃球,她注意到這顆球,是因為她懷疑制作這顆球的材料是橡膠。 詢問得到這顆球的商人得知,這種球是美洲一塊地方的土著很喜歡的運動,規則就是在不使用手和腳的情況下,讓球盡量在空中待更多的時間。 這種球是用一種樹干上的汁液制作的,人們將這種汁液在火上燒煮后,煮沸的汁液會漸漸變硬,在凝固過程中,可以將它塑造成想要的現狀,當地的人用它制作器皿、鞋子還有護甲,因為可塑性強、有彈性。 霍瑾瑜確實是橡膠樹。 橡膠對于現代工業的重要性不言而喻,既然找到了,那就不能放過它。 霍瑾瑜命令景行與發現橡膠樹的商人合作,去海外尋回橡膠樹。 這樁樁件件喜事,逐漸掃除了之前日全食帶給她煩躁。 六月的天燥熱無比,京城的地被曬得guntang,江王、趙王、和王、厲王也相繼入京。 宣王作為宗人令,所以霍瑾瑜毫不愧疚地將此事交給他了。 六月二十二上午,最后的寧王姍姍來遲。 此時驕陽似火,無情地燒烤著大地,人在外面就像被火球烤著一般,連風似乎都被烤化了,與空氣糾纏在一起,掀起一波波的熱浪。 宣王帶著三名禮部官員,坐在亭子里等人,不管是他還是周圍的官員、侍衛,此時臉上都是汗淋淋的。 “寧王還要多久才來?”宣王黑著臉。 寧王的腦子被驢踢了嗎?一大早不來,偏偏等到日上三竿才出發,難道是想將自己熱死。 想找死,別拉上他。 “寧王殿下大概還要半個時辰?!币豢嚏娗安扇√讲榈氖绦l抹了抹汗如雨下的額頭,無奈道。 宣王:…… 他的臉色更拉了,眼看著要發火。 旁邊的官員連忙寬慰道:“宣王殿下,不如您先回禮部,我等等候寧王就行?!?/br> 宣王眼珠子轉了轉,嘴角露出一絲蔑笑,“等他干什么?咱們都被熱暈了?!?/br> 說完直接往后一倒,“都回去!” 官員們傻眼。 其中一個比較年輕的員外郎糾結道:“殿下,不如您先回去吧,我等都等了這么長時間,不差這一時半刻?!?/br> 宣王抓起石桌上的涼茶飲盡,“本王是宗人令,他居然還要本王等著,本王現下被曬暈了,等會兒進宮一定要向陛下告狀?!?/br> 說完,宣王給身邊的侍衛使眼色,讓他們將這些禮部官員也帶回去,順便將亭子中的坐墊、扇子、茶水都收了,他一只螞蟻都不給他留。 官員們無奈地被侍衛們塞上馬車,盯著對面同僚們滿是熱汗的臉,均是無奈嘆氣。 等入了城門,他們就聽到外面駕車的車夫大喊道:“宣王殿下還有大人們都被熱暈了,大家快讓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