帝二代狂飆日常(基建) 第104節
書迷正在閱讀:末世重生:我帶全家狂卷億萬物資、我有病、外婆家的小飯館[美食]、星際孵蛋指南[穿書]、帶著種地小游戲穿三國、太子他厭世、鮫人失控,放開這個Alpha、缺德地圖持續為您導盲、他給的實在太多了、咸魚天師的鬼王室友
“……應該是只要長眼睛的,都會選他?!被粲腊布m正道。 謝少虞屈指敲了敲桌子,“胡說什么,好好喝茶!” 兩人見狀,乖乖應了一聲。 …… 霍瑾瑜那邊在和朝臣商討如何處置俘虜的韃靼,已經圈禁大半年,總不能永久將他們關著。 只不過是殺、還是放,朝堂自然又吵了起來。 按照以往的處置,對于那些戰敗俘虜或者投降的敵人們,要么直接屠殺,要么將他們貶為奴隸,想要得到善待,基本不可能。 霍瑾瑜自然不會贊成屠殺,貶為奴隸這條也之誒被廢。 老霍頭已經開倒車,弄了二十多個藩王,她不想繼續往回倒。 經過眾卿的商議,決定以比較溫和的手法漢化他們。 允許韃靼人使用漢姓,將他們分散安排到各個衛所中,如果有精通漢學的韃靼人,可以讓其當達官,幫助韃靼俘虜融入社會。 她不信,好好的安生日子不想要,想要過以前沒有溫飽的游牧生活。 鼓勵邊城百姓善待他們,相互包容,互相融合。 她需要的是萬民歸心,不是甄別夷夏,雙方互相敵視,最后殺敵一千,自損八百,傷害的還是百姓。 對于歸附的外族將士予以優待,不壓軍功,只要給有軍功也能升遷,而且可以掌握一些大小兵權,只要能維持當地的安寧。 當然這其中可能仍然會有一些偏見、敵意、歧視,雙方都需要一個適應的過程。 韃靼那邊的部落民眾要接受自己王庭被滅,被景朝打敗。 景朝這邊的百姓,要清楚他們已經拿下韃靼,韃靼人民已經成了他們的一部分。 總體而言,她相信,寬松的政策、優渥的待遇,會讓那些韃靼民眾樂不思蜀,一心擁護景朝,過往朝廷對他們吝嗇的各種茶葉、鹽、絲綢、鐵都會逐漸放開。 她的小愿望,就是未來能養得起一個五萬騎兵的隊伍,大愿望就是造出鋼鐵巨艦在海上浪。 作為草原人,畜牧業是他們的拿手活,現下草原又找到了大礦,最起碼不用擔心草原和邊陲百姓的就業了。 霍瑾瑜打算,等到過兩年國庫在豐腴些,就鋪一條草原到京城的寬路,至少三車道,用水泥混合土,到時候也能加快內地和草原的聯系。 其實雖說對于一些藩王的限制許多,但是對于一些處于偏遠地方的將領官兵都予以優養,并且權利還大,比如西北、東北這些區域。 霍瑾瑜命顧問組將相關政策擬旨,等她確認無誤,讓韓植蓋了璽印,就傳旨了。 與此同時,顧問處的人搬進了學士宅,給她上了謝恩折,幾人還搬了喬遷宴,洛平川也向她請假,打算回鄉將家中孤母接過來。 說實話,霍瑾瑜有些舍不得,但是對方是盡孝,她也不能攔著,只能允許了。 就這樣,顧問處又少了一人,偏偏大家的任務不曾少過,尤其馬上快到陛下的萬壽節了,事情更多,更忙。 顧問處眾人:……累死了! 第52章 同時,工部那邊上報,已經將城市下水道系統調整、整修完畢。 除了這些,還有鋪就的二十八條水泥路也已經完成,多數路段此次安排在了內城和外城,至于皇城福晉那些達官顯貴住的地方,原本路就是好的,個別地方不好,想要鋪,可以自己花錢鋪,讓霍瑾瑜將全城的路都變成水泥路,她可舍不得,只能先著重一些主干道。 為了這些路和下水道,京城附近的石灰廠這些日子徹夜不修,不過也讓工部徹底見識到了水泥的便利和威力,對于將要修成的大壩有了更多的信心。 唯一的缺點就是貴。 一開始用這東西比最好的大理石還貴,而且一不小心比例弄錯了,料子就廢了,又是一大筆錢,用的工部都心疼,若不是陛下支持,戶部估計早就和工部杠上了。 這點就是霍瑾瑜也沒辦法解決,其實現下水泥的成本比起兩年前已經降了一半,隨著市場打開,生產效率提升,預計明年就能再降一大半。 為此工部尚書請旨想要派人去麒麟研究院學習,不過被霍瑾瑜拒絕了。 麒麟院在她心里是純粹科研的地方,再說她也要保證里面人的利益,誰讓工部反應慢了,若是之前想入,她猶豫一下也是可以的,現在不行了。 九月初二,朝野關心已久的兩王之事有了結果,晉王品行不端,驕奢yin逸,貶為庶民,他與家眷子女全部流放到遼東地區。 晉王聽到結果后,頓時心都涼了,他以為最壞的結果就是貶為庶民,畢竟他也沒謀反,就是想薅點國庫的錢補貼自己,誰知道現下自己全家要被送到遼東地區,遼東那地方冷的壓根不是人待得地方??! 不過在聽到齊王的處置結果后,晉王突然覺得自己也能接受。 齊王罪惡滔天,秋后問斬,除了他,隨他一起上路的,還有和他沆瀣一氣的八個兒子、兩個孫子,包括他的岳父、小舅子,其余家眷亦是全部貶為庶民,流放奴兒干北海地區,這可比遼東地區還遠,遼東地區和它一比都是春暖花開。 其他藩王聽到結果后:…… 好消息:沒像先帝那樣誅全族! 壞消息:流放到遼東、奴兒干北海這些地方,還不如誅全族算了。 與此同時,大家還收到了皇帝寄過來的第二波沖擊。 他們送去京城的孩子居然還要他們自己出錢養! 這有天理嗎? 他們被迫、忍著心痛送孩子去京城當“人質”,現下還要再出錢,皇帝是不是覺得他們太好欺負了。 他們能忍嗎? 能嗎? 能……因為他們不想淪落到兩王的下場,不想被貶為庶民。 他們現在給了錢,若是皇帝養不好,就不要怪他們說話難聽,全天下的百姓可都看著呢。 怪不得前段時間陛下拒絕了他們送的珠寶銀錢,原來是打著這個算盤啊。 他們又不是沒錢。 可是這些人看了看賬單上羅列的“束脩”、“餐食費”、“住宿費”……林林總總下來,一年就要三十兩銀子,孩子少的還能接受,但是那種幾十個的、之前置氣,將男孩、女孩全部送過去,一年就要花進去千兩銀子。 這是……搬起石頭砸自己的腳??! 可是見其他人給了,他們也不能不給吧,而且陛下說了,若是不給的話,可以直接從歲祿中扣,還是他們的錢。 于此同時,各地的宗藩子弟已經到京城,霍瑾瑜讓禮部派人統計、安排,這一波宗藩子弟差不多有一千出頭, 霍瑾瑜沉默…… 這還是去掉兩王之后的數目。 可以預測若干不加干擾,宗藩數量二十年間估計就要再翻一番。 宗學設立在國子監附近,全名“燕都太學”,旁邊有文廟、國子監、還有燕都府衙,有山有水,還安靜。 之前霍瑾瑜以為能一人一間宿舍,可是現下人太多了,還有許多女生,所以暫時一間兩人湊合,如果不想在學院住的,可自行在京城租房或者客棧居住,只要自己能承擔得起,可以不必繳納餐食費、住宿費,也算是為京城商業做貢獻,若是成績優異或者有突出研究貢獻的,可以獲得單間豪華宿舍使用權或者獨門獨院宿舍。 不過日常上學不能逃課、遲到,遲到逃課三次,強制住宿舍。 宗藩子弟們沉默地看著學院規則,他們在來到京城前,就知道不會有好日子過,還以為要睡大通鋪呢,畢竟那么多人。 沒想到,陛下還是挺貼心的,給了多種選擇。 當然也有不少暗地里吐槽、罵罵咧咧的,不過大多人還是能接受。 聽完匯報后,霍瑾瑜若有所思道:“他們的期待這么低??!朕又不會吃了他們?!?/br> 韓植無奈忍笑。 若是沒有發生兩王的事情,大家的反應估計會比這要大,可是前面被霍瑾瑜嚇到了,大多是錦衣玉食的孩子,嚇一嚇也就乖了。 霍瑾瑜要將燕都太學建設成一所理工學院,讓他們研究數學、經濟、天文學、化學、物理……等知識。 自古以來,許多人都覺得科舉是正途,將其他東西視為奇yin巧技,甚至鄙視那些工匠出身晉職的人,現下燕都太學的學子都是宗藩子弟,這些在平民百姓看來天潢貴胄的人如果在理工科學方面有了成果,就能糾正大家的觀念,讓更多的人投身這些研究中。 而且也算是給這些宗藩子弟找了興趣和出路,否則整日無所事事,人容易養廢。 而且誰讓他們是現下這個時代最有時間、最有精力、最有財力承擔起研究的人。 霍瑾瑜將燕都太學分為八年制,宗藩子弟入學后,先進行了一次摸底測試,然后根據識字、眼界多少,分為一年級、二年級、三年級,不按照年齡,一二年級主要是教授一些基礎知識,三年級的學生可以接觸一些基礎實驗。 根據結果,三個年級的人數都差不多,說實話,讓霍瑾瑜有些驚喜,原先她已經做好準備,大部分人只有一年級水平了,沒想到三個年級還能差不多。 至于教科書,霍瑾瑜讓麒麟院那邊編寫了一部分、翰林院編寫了一部分、霍瑾瑜也補充了一部分,基本上不用費心。 她就想著什么時候,燕都太學能將“十萬個為什么”這書出版了,她就無憾了。 順便讓人給他們還設計了校服,男裝是黑金款式,華貴莊重,女裝則是相反,是白金款式,根據年級不同,衣服上的裝飾會有所增減。 這些校服錢,霍瑾瑜沒算在那些藩王身上。 開學儀式那天,霍瑾瑜帶著滿朝文武公卿去了燕都太學,她不僅準備了演講稿,還讓謝公、曾太傅等人也上去激勵大家,原先半個時辰的開學儀式硬是拖成一個半時辰,幸虧天公作美。 滿朝文武看著下方這些學生的裝扮,一些武勛覺得酸溜溜的,都說陛下看重紅螺山軍事學院,可是當初第一軍事學院開學時,學生們可沒有校服,穿的也沒有這般有氣勢、整齊,就連他們孩子去冀州歷練,陛下也頂多賜了一件紅披風,和這些宗藩子弟一比,就不夠看了。 霍瑾瑜:…… 當初也是因為人少,她沒想到。 燕都太學的學子聽到這種說法后,心里有了一種不可言說的優越感。 心想這肯定的??! 他們和陛下是自己人,陛下當然看重他們。 …… 霍瑾瑜覺得確實不能厚此薄彼,想著讓人給軍事學院的學子設計幾套衣服。 檀菱詫異道:“陛下要幾套?” 霍瑾瑜想了想,“最起碼兩套吧!日常套、訓練套,耐臟的那種。訓練套要短衫、貼身那種?!?/br> 霍瑾瑜隨手畫了一個,然后讓檀菱以此為基礎。 檀菱將其記在心頭,好奇道:“都要黑色、灰色這種嗎?” 霍瑾瑜想了想,讓人拿了一點綠色顏料,然后調出迷彩服的顏色,說道:“訓練服用這種顏色,可以嗎?” 檀菱不斷點頭,將霍瑾瑜的吩咐記在腦中,同時心中對霍瑾瑜充滿了欽佩。 陛下說,這種衣服能在野外偽裝,這可比身上披些樹葉、藤蔓好多了。 韓植感慨道:“陛下實在是太聰慧了,這種法子別人想破腦子都想不出來?!?/b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