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真不會演戲啊 第289節
書迷正在閱讀:被抱錯后,我成了所有人的白月光、病美人眼紅聲顫,殿下哄誘成癮、驚,小嬌夫竟是無情黑蓮花、白月光回來后奪了朕的位、將軍和他的冤家殿下、白色血跡(nph 萬人迷)、夜寵、大小姐作死,聯姻對象來贖人、中了苗疆少年的情蠱后、星際獸人幼崽飼養指南
只剩下兄弟倆。 弟弟忽的嘻嘻發笑:“其實沒有搞我們的錢途,他只是電影拍的好……獻計獻策一半天,他又沒上市公司,最后還不是便宜了我們,影視板塊最近大漲特漲,賺的比電影多多了呀?!?/br> 哥哥也忍不住發笑:“做生意還是太嫩!沒有成長起來。我要是他,我怎么也憋幾年,等我公司上市了再講這些話——我不是做善事,不可能造福全行業?!?/br> “也可能搞藝術的還是有理想主義?” “這個就不多談,總之要常常分析他的行為,方沂是有影響力的……今后他做的什么,我們要好好揣摩,能模仿的就趕快模仿,一次又一次證明了,商業就是要靠抄襲——像他這回昏了頭的,那當然不要抄了?!?/br> 隨后倆人話題轉為了股市套現后的快樂生活。 洶涌的熱錢改變了很多人的價值觀,王忠軍現在覺得錢來的如此之易,他已經完全不管電影項目,而是整天參加文化沙龍,在各種畫廊和拍賣會里面豪擲千金,并且和下一個時代的巨鱷搭上了話。 他搭上了阿貍馬的線,而馬et把他們都視作“阿貍系”,試圖調停誤會。 王忠軍感慨道:“最后我們可能成為一個派系啊……說不定有天找個局把酒言歡,嘖嘖,還真是世事難料?!?/br> 弟弟則道:“現在我不要求他低頭,但五年十年后,他做的事情肯定要我們來配合……有這么多錢,華藝只會越來越強大?!?/br> 哥哥不接這話,只是忍不住微笑,顯然他也有同樣的想法。 錢啊錢,光是拍電影找錢,還是太慢了。 你這么有才華的人,卻被你的才華束縛到了,沒看到真正的寶藏在哪里。 —————— 一心娛樂注冊資金只有三百萬元,宣布成立之后,只簽了一個人,白羽。 白羽是方沂的同班同學,演技不錯,形象也端正,只是做不了偶像派,同時演技也沒有達到實力派的地步——總之,這種人像是不錯的拼圖,絕不是什么壓箱寶。 并不像是當年的方沂或者是劉一菲,堪稱是建隊基石,王朝首選,每一個見到他或她的經紀公司都滿腦子梭哈。 人們翻遍了相關新聞,除了知道合伙人都是行業精英之外,并沒有看到什么重磅消息,它就這樣低調的成立了,只有行業內的關注了一下。 但也沒持續多久。 真姐對新成立的經紀公司很上心,作為學霸高知,她也想進步。先是在京城大學讀完mba,結識到一批行業高管,接著又興師動眾的拿走《南都娛樂周刊》的“最佳經紀人團隊”獎項,她給南都寫了封長信,并在那里開辟自己的專欄,定期更文。 真姐開始運營自己的“專業”形象,對她來說,這也是在運營經紀公司的形象,她需要更多的藝人相信她的模式。 方沂去金雞百花獎的前一天,真姐再次找到他,希望把郭凡拉到一心娛樂里,被直接拒絕。 她急道:“郭導也想進步的,這個誰也攔不住呀……《重返十七歲》后期的特效,相當部分都是郭導在盯,他已經打出名頭了,我知道很多公司在挖他?!?/br> 真姐懇切的目光對上方沂,“肯定是要給他股權的,知遇之恩也擋不住別人送上來的真金白銀啊?!?/br> 這事兒不是真姐在瞎扯。當前國內能搞好特效片的少之又少,倒不是說一定找不到這種天賦的人才,而是有項目cao作經驗的很少,而郭凡狠刷了一筆經驗值,成了獨苗。 方沂表示,“郭凡也在搞工作室了,但也可能是他個人的影視公司,我并不在意?!?/br> “那之后呢?他之后就單干了?” “他之后掛靠在我這邊,是制片這邊,不是經紀公司這邊?!?/br> “他萬一跑了呢?憑什么他不會跑?!?/br> 真姐開始展露出她的控制欲。 方沂搖頭:“其他地方給不了他舞臺,現在國內有經驗的團隊就在我這里,他去其他地方要重頭做起,相當于讓隆美爾指揮弓兵——真姐,我知道你不是很了解制作的事情,總之郭凡不會跑?!?/br> 真姐試圖打感情牌: “制作和經紀一定要分開嗎?” 感情牌失效,方沂再次強調必須分開,但給她提供了一個新的想法。 劉天仙被黑怕了,有意找經紀公司。 炒作營銷是真姐的拿手好戲,她手底下六十億陰兵隨時準備評論,出沒于各大平臺,高強度虛空索敵,在網絡上所向披靡。 此前由于方沂榮譽過硬,官報又時不時助攻,導致她從10年起就把把碾壓局,再之后連虐泉刷人頭的機會都沒有,凡是對面發現開這把的是方沂,會立馬退游戲匹配下一個對手。 新朗圍脖的輿論之戰之所以未能勝,是因為裁判親自下場開掛,壞了規矩。 對她來說,劉天仙可比郭凡有價值多了,雖然兩人完全不是一個工種。 “只是,”她猶豫道,“劉小姐這樣的,肯定會有更多的要求吧,就比如說……明星股東什么的?!?/br> “她又是你那個……所以我就不太好,談的時候會束手束腳?!?/br> 說實在的,真姐很想要劉天仙。但生意歸生意,自然要唇槍舌戰一番,打壓對面價值;然而做過了頭,得罪了方沂就全完了。 而直接當老媽子,什么都答應,損害她利益,真姐也不樂意的。 她也是活生生的人,并不是生來當奴隸的。 如何解決呢? 方沂給真姐透了個底,算是最終方案。她又驚又喜,并生出了一種做女人的感慨: “我將來要是包養個小鮮rou,有你個十分之一,我就心滿意足了?!?/br> “不不,你可不要告訴她呀?!?/br> “看來有你二十分之一就夠了?!?/br> —————— 23號,方沂參加在徽省舉辦的第20屆金雞百花獎。 原《情書》劇組演員從各個地方趕來,因為獲獎可能性較大,就算是正在拍戲的,也特批請假過來。 作為大陸名義上最高的電影類獎項,這個場合對于從業者的吸引力是毋庸置疑的。 方沂因為要準備《十二生肖》的戲份,給自己的特效團隊攬活,這些天和郭凡一起的時間比和劉一菲的時間更久。郭凡也正值換下家的關鍵時刻,他一點不敢接觸其他人,生怕方沂多想。 華藝影視有馮大炮坐鎮,最近卻通過各種渠道聯系郭凡,開出不錯的條件。比如承諾讓郭凡拍攝一部小成本片子,成本雖然不多,但他有絕對的權力。 缺導演的光纖影業就更不要說啦,《畫壁》被干碎之后,迷信港地團隊的掌門人王長田轉而接觸內地導演。 事實上,郭凡也心動過,但不知是方沂心思縝密,暗暗警告他;還是方沂只是隨口分享見解。 兩人在京城的某室內卡丁車俱樂部里面,聊過幾次行業發展。 十分鐘一組,飆車四十分鐘,男人們非??鞓?。然后就著冰鎮的北冰洋汽水,中場休息時,在一種很放松的狀況下,方沂忽然問他: “拍完《重返十七歲》后,你自己感覺我們在做的工業化是什么?” 郭凡忍不住端坐,嚴肅道:“更有效率?!?/br> “說的真好,不過得具體一點?” “正確的時間,有正確的人,出現在正確場合,做正確的事情;以前的片子是線性拍攝的,所以常常有一幫人在拍,另一幫人在等,如果是十幾個、幾十個人也不是不行……以后可能是上百個上千個人,因為觀眾要這種大場面是不是?但就不可以這么單線條來拍,那浪費的資源是很驚人的?!?/br> “郭凡,你接近我想說的了,但話太多,有沒有更精準且具體的?!?/br> “管理企業一樣的使用完整的流程,不斷改進,提高效率,爆炸戲要有酒精管制、道具制作要顧及到后期特效、設備機械故障要短時間內解決,不同組別的人員有指導手冊……是立體拍攝的,總而言之,同時有很多人在正確的場合,做正確的事,彼此間相互合作又不發生妨礙?!?/br> “這樣的解釋還是太多,”方沂把汽水遞給教練,踩一腳油門,越過了郭凡。 “郭凡,你想想現代汽車是怎么制造出來的,我們屁股底下這輛車啊……” 為了聽清楚他即將說的話,郭凡只好也跟著猛踩油門,兩人在狹窄的賽道中交錯并行。但方沂之后不提這一茬了,而是繼續練卡丁車,郭凡只能一直在心里想這車到底代表了什么答案。 教練隨時在記錄他們的練車成績,這一組結束后,方沂讓教練把那張表拿過來,接著又拿給郭凡。 顯然,經過訓練后,同樣的線路,他們的圈速和最高速都在迅速提高,一直到當前水平的最高為止,不再增加。 郭凡不知為何,恍然大悟:“標準化?” 方沂點點頭,“是的,標準化?!?/br> 第426章 金雞獎(一)】 標準化又是什么? 方沂之后沒有直接給出定義,而是給出反例,他問郭凡: “王京拍攝過一部科幻片《機器俠》,宣傳的時候對標《變形金剛》,而實質上拍攝期間沒有給后期制作留有余地,特戲團隊最后用三個月時間趕工完成特技……” 郭凡直接就說,“這不是工業化。方導,就算《機器俠》的特效堪比好萊塢,也不是工業化。它根本沒有摸到門路……他不如你也不如我?!?/br> “那么,張一謀呢?張一謀拍《黃金甲》的時候,拍攝殿前廝殺那一幕,我聽說一場戲動用了300萬盆菊花,鋪滿13萬平方尺的花海,鋪露天長廊的紅、藍色地氈長達幾百米……比我們至今拍過的任何場景都要更花錢?!?/br> 郭凡繼續道:“更不是?!?/br> “你憑什么這么說?大場面,大制作,中式古裝大片,張又是國家級導演,這哪里不算?” “我不是要……我不是敢批評張一謀導演,但是讓我來造一個金字塔,我會想辦法調用大型機械,用軟件分析應力結構;而不是征用二十萬民夫,給他們發精鋼制作的小推車,日復一日的壘沙土?!?/br> “你怎么都敢批評張一謀了?郭凡,我恐怕不敢這么說呀?!?/br> 郭凡的話擲地有聲,“我知道你意思了,張導已經老派里最愿學習,最不迂腐的,但他也有力大磚飛的慣性思維……更何況其他人,何況那些拍一部電影要建一座城的?” 他下結論:“我們根本是思維上的不同,不是一路人?!?/br> 方沂勸他說慢一點,適時舉起自己的北冰洋,和他干杯。 “砰!” 倆玻璃瓶相撞。 郭凡太過激動,猛灌一口好險沒噴出來,他被引入到這種情景里面了,一下子有好多話想說,好多不滿意要講。就跟他肚子里漲的氣一樣,非得吐出來才痛快。 整個下午,他都在向方沂闡述自己的想法,言語中自然也流露出對老一輩的批評,而且因為掌握了更高明的方法論,他的立場帶有一種俯瞰的傲慢。 和方沂分開的時候,冷風一吹,他清醒了,明白自己等于給方沂納投名狀。 郭凡拍《重返十七歲》聲名鵲起后,已經從原本租借的京城隔斷房搬出去了,經濟條件大為改善。人一旦發達了搶手了,就忍不住有想法,他一直想,方導會用什么方法留住他? 他把其他公司給他開的條件拿來對比,想象方沂會如何安撫他,想得開心的時候,還忍不住笑出聲。 ——到底是用多少錢的薪水,還是幫他之后的作品站臺,還是給他一些股權激勵……他萬萬沒想到,方沂這天出了張卷子,理由卻是他一筆一劃親自填上去的。 使他意識到: 一旦脫離開方沂,他那一套其實是被這整個體系排斥的。 華藝或者是光纖這些制片公司,的確愿意揮舞兩三千萬投資給他機會,足夠任何一個新人導演,建造他心目中的藝術金字塔。但絕不是用標準化的現代方式,而是摁著他的頭讓他當下一個包工頭,帶領一群人繼續鏟土。 郭凡不愿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