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國:關家逆子,龍佑荊襄 第701節
書迷正在閱讀:當無cp男主動了心[快穿]、和學霸互穿后、我在七零種蘑菇、炮灰覺醒以后[快穿]、怪物們的男mama[快穿]、救我于世間水火[快穿]、宿主今天崩人設了嗎、六零之走失的meimei回來了、我在八零拆快遞拆到想吐、御獸之王
他看到幾個魏軍的俘虜坐在地上,一人面前擺放著一個面餅……幾個人吃的是狼吞虎咽。 關興湊上前去,含笑望著這些俘虜,“想不想回去?” “不想!”這些俘虜回答的無比堅決。 “為何?”關興好奇的問。 其中一個俘虜嘴里喊著餅,嘴上卻說,“這幾個月那邊都死了十幾萬人了,回去了還得死,俺想活著,在這里就挺好,好死不如爛活著……” 嘿…… 聽著這俘虜的話,關興眼心中一動,眼珠子也一定,“你在這兒,你家人咋辦?不怕曹魏為難你家人?” “俺家人早都死了,就一個婆娘,還對俺不好?!边@俘虜委屈兮兮的說,“再說了,那征寡令下,俺在這兒,這婆娘被征召,俺死了她不一樣還是被征召?還不知道明兒個就變成誰的婆娘了?!?/br> 他的這話脫口,又一個俘虜唉聲嘆氣:“唉……少將軍俺給你說,現在的北邊真沒啥奔頭,咱們當軍戶的媳婦,誰能保證今天是咱得,明兒還是不是?被人惦記?誰還管那個……” 就在這時,一個俘虜中的老兵苦大仇深的說:“這中原與北邊的日子怎么就……就過成這樣了呢?” 聽著這些兵士的抱怨,關興突然能體會他們的痛苦,能感受到他們的痛苦。 他眼眸瞇起,“你們既都這么說,那我問你們?你們的媳婦被人奪去了,想不想再奪回來?!?/br> “想??!”一干魏兵眼里都放光:“反正也用不壞,給他人用用又怎么了?洗洗不就干凈了么?” 呃……好清奇的腦回路。 關興笑了,他接著問:“這新野城里究竟有多少兵?還有偃城?平魯城?樊城的守軍情況?你們都知道么?” 隨著關興的話…… 這些魏兵彼此互視,然后一個忍不住張口:“老百姓都遷完了,哪還有啥兵啊,都是……都是空城!駐守的也就幾百人……而且都是老弱傷殘!” “是啊……”另一個老兵點了點頭:“就是做個樣子,讓樊城里被圍的兵有個盼頭,其實……樊城以北的這些小城里?哪還有兵??!” 隨著這些魏兵的話,關興的眼眸中冒出了光—— 仿佛,他看到了一份“巨大的功勞”就擺在他的眼前。 …… …… 第386章 臥龍崗上,孔明不在,再無炊煙 夜晚的新野城,宛若一只沉睡的巨獸,直到曙色微明,它方才打了個巨大的哈欠,有幾許蘇醒的樣子。 整個城內也漸漸的多了些人煙,特別是裊裊的炊煙,已經有人開始生火造飯! 自打昨日從俘虜口中得到情報,關興就帶著一隊斥候秘密的守在新野城的周圍,他選擇了一個高處,方便俯瞰整個新野城。 作為關家的二公子,關興自不會單純到憑著幾個俘虜的話,就相信新野城是一座空城。 他選擇跟著探馬與斥候親自來此,一窺究竟。 話,可以是亂編的,可以是設計的,也可以是騙的! 可自己眼睛親眼所見的,那便是事實,那便做不了假! 哪怕一夜未睡,關興尤自目光炯炯,此刻的他昂著頭眺望著新野城的天穹,整個一個早上都在細細的數新野城上空的炊煙。 按照曹cao“軍事緩沖”地帶不留百姓的政策,新野城,乃至于樊城、襄陽城的百姓早就被遷往中原了。 故而,整個城池里留下的除了一干服務軍隊的苦力外,唯有這一干兵士。 正是基于此,城池上空的炊煙是能說明一些問題的。 甚至,是能判斷出新野城具體守軍數量的。 “第三十二處,第三十三處……”關興小聲念著,不時的用劍在石階上刻上“正”字……用以記錄。 而按照古人五人一伍,十人一什,一什中是有一個兵士需要隨時背著爐灶,負責給十人燒飯,故而每一處的裊裊炊煙可以證明有十個守軍。 當然,炊煙也有的地方會更濃密一些…… 算是二十個、乃至于三十個人一起造飯。 這需要無比細致的觀察,與豐富的經驗。 作為關羽的兒子,這些……早就被關羽言傳身教,甚至專門訓練,難不倒關興。 “七十九……八十……” 終于,關興還是念出了最終的數字,也就是八十處炊煙,至多——八百守軍的結論! 甚至這個數字是往高了算得,事實的話,或許更少! 正巧,關興還尋到一個從新野城走出來的農戶,儼然是留下來供應軍需的,關興讓人扮做商賈模樣去問。 農戶并不知道城中具體有多少兵士,不過卻問出了一條重要的信息,城內一共是有十五面旗幟…… 關興知道,曹魏的軍制是極其嚴格,一面旗幟對應的就是五十兵士,這么算下來,是七百五十名守軍。 再考慮到誤差,這就與炊煙計算的數量一樣多了。 關興不由得心頭計算。 『每次劫掠軍糧的數量是一千石,這等軍糧足夠八百人一個月使用,如此……炊煙、軍糧……如此算來,守軍大差不差就是七、八百人?這無疑于一座空城?』 心念于此,關興依舊展現出了他謹慎的一面,他繼續吩咐周圍的探馬,“繼續查,這新野城的周圍都要查過,本將軍要在這里待上一天……” 言外之意就是,如果新野外有埋伏,那埋伏的兵總得吃飯不是,吃飯總得點火,點火就有炊煙,這是鐵律…… “諾!”幾名探馬小聲輕吟一聲,旋即迅速的四散而去。 終于,從晨光熹微到暮色降臨,曹魏一天兩頓飯的炊煙都比對過了,黃昏時……新野城四境的炊煙又顯得格外的清楚。 一干探馬紛紛來報:“二公子,新野城的四周沒有炊煙……不會有大量的兵士駐扎?!?/br> “二公子,我等幾乎篤定,新野城內至多八百兵士?且通過一些村民的問詢,這八百兵士多是老弱病殘?!?/br> 就在這時,一名新的探馬呼嘯而來,看到關興,翻身下馬,單膝跪地:“稟二公子,偃城也按照二公子的方法探查了一番,至多……至多有七百守軍!” “呵呵……” 終于,勞累了一整天的關興總算是露出了欣慰的笑意。 “收兵……回營!” 盡管拖著疲憊的身子,可關興整個人看起來卻頗為興奮,他整個面頰上就寫滿了兩行小字: ——“穩了!” ——“這波穩了!” …… 夜靜更闌,關家軍軍寨,趙累正在營中磨劍。 作為關羽一手從小卒一步步提拔起來的將軍,趙累保持著關家軍特色的習慣,每天都會磨兵器,隨時準備應戰。 卻見這時,關興神神秘秘,極為小心地進來了。 趙累好奇的問:“二公子?這么晚了?你找末將有何事?” 關興半跪下,一邊從懷中取出一封竹簡,一邊真誠的說:“我是來向趙將軍借兵的!” 趙累一驚:“二公子手上有兩千兵,劫糧的話?不夠么?” 關興搖頭,他主動打開了竹簡遞給趙累,同時解釋道:“趙將軍且看,這是我今日親赴新野城下,記錄的一整日新野城的炊煙、旗幟……以及這段時間我劫掠糧食數目的分析,還有那些俘虜的供詞,這些分析足以得出結論,新野城只有七百到八百曹魏的守軍,且多為老弱病殘!” 這…… 在趙累望向那竹簡的時候,關興接著說,“偃城也是如此,每一次炊煙的時間、位置,我均讓人記載的十分詳略,每一處軍旗的位置我也盡可能描繪出來,包括周遭的山谷、樹林中我也派人查探過了,敵人若有埋伏,總不能連飯都不吃了吧?所以……” 趙累也反應過來了,“你的意思是,攻下新野城?” “不!”關興獅子大開口,“若是只攻下新野城,那我手中兩千兵足以,我想請趙將軍帶手下三千兵去攻偃城,如此一來,我攻新野城,趙將軍攻偃城,如此……如此料得一夜之內,足夠破城!到時候,攻下新野城、偃城……此為大功一件……父親就算知道了,也不會責罰,哪怕……我判斷有誤,沒有攻下兩城,那也可退守回來,無傷大局……” 關興這一番有理有據的話讓趙累沉吟了一下,他沉思良久,眼眸始終盯著竹簡上那一條條詳細的記錄去看。 不得不說,這封記錄說服了他。 這與一意孤行的判斷截然不同,關興這攻城是有理有據……且是下了大功夫的。 終于,趙累興奮地在關興的身上擂了一拳,笑出聲來,“你小子,是要學你四弟,逆子立大功??!不過,這封竹簡,你為何不拿給你大哥看?” 關興有些失落的道:“大哥太謹慎、膽小了,唯父親之命是從,若是告訴他,這計策就完了!” 說到這兒,關心眨巴了眼睛,笑著道:“趙將軍也是更欣賞四弟的吧?他膽大如牛,往往出奇制勝,置之死地而后生。退一萬步說,四弟哪次行動告訴過爹?真要告訴了,爹思慮再三,那黃花菜都涼了!這些事兒,這些時間,我琢磨了幾夜,總算是想明白了!” 趙累含笑道:“所以,你就打上我的主意?我要幫了你,你不怕,我可怕你爹的板子?” 關興笑了,“我爹憑什么打你?憑你攻下偃城?還是憑你在軍中不洗澡?” 趙累大笑不止,“得了,這次我就按你說的做一次,我也不搶你的功勞,不過……說好了,若是情況有變,我會第一時間撤離!絕不會貪戀敵城!” “放心……”關興重重的頷首,“不過,今夜就算了,白日探查了一日,如今已是累的不行。明夜如何?” 趙累點頭,他本來也想建議關興到明日。 至少,關興這竹簡上寫的雖然靠譜,他趙累也得去派人調查一番,看看是否屬實。 “那就說好了,明日我再分你五百兵,咱們各領兩千五兵士,看誰先下了城!” …… …… 蟠伏崇崗,西接太行之脈; 虹飛素練,南歸江漢之源。 這是位于新野城西南部的伏牛山臥龍崗,八年前諸葛亮就在這里躬耕壟田,茍全性命于亂世。 這里山環水繞、形勢綿亙,龍吟虎踞,蓄勢待發……后世有人言,這里的伏牛山主峰乃是龍脈所在。 當然,這不重要。 重要的是,因為九架孤山聳立,白河環繞,水口緊湊,這里是天然藏匿兵士的場所。 此刻數以幾萬計的兵士就分別藏匿于此伏牛山臥龍崗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