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國:關家逆子,龍佑荊襄 第646節
書迷正在閱讀:當無cp男主動了心[快穿]、和學霸互穿后、我在七零種蘑菇、炮灰覺醒以后[快穿]、怪物們的男mama[快穿]、救我于世間水火[快穿]、宿主今天崩人設了嗎、六零之走失的meimei回來了、我在八零拆快遞拆到想吐、御獸之王
可他劉備的兒子劉禪,武……劉備讓“大管家”趙云親自教導,文……劉備交給諸葛亮教授,可教了幾年,似乎……完全沒有任何進境! 如果說關麟是不鳴則已,一鳴沖天! 那劉禪簡直就是,不鳴則已,然后……繼續不鳴則已……不鳴則已……則已……無限循環! “唉……” 一想到這兒,劉備無奈的、深深的嘆出口氣。 不能想,一想起來,劉備的拳頭就忍不住握緊……有一種趨于狂暴的心情。 話說回來…… 兒子劉禪就別說跟關麟比了,就是跟個同齡人比,他的資質簡直平庸到讓人“發指”的地步! 這打也打了,罵也罵了,劉備都無語了! 他實在不知道,二弟云長到底是怎么培養出關麟這樣的麒麟兒? 劉備已經寫信寄過去了一封,就是求問二弟如何“教子有方”? 這封回信,劉備也是翹首以盼,望眼欲穿哪! “人的資質是有高低之分的……”法正勸慰道:“或許是云旗公子開蒙的早一些,阿斗公子還尚未開蒙……況且,阿斗還小,主公無需過早憂慮于此!” 因為是好基友,法正隨著劉備也稱呼劉禪為“阿斗”! “唉……希望如此吧……”一聲嘆息后,劉備閉上眼感慨一聲,可偏偏閉上眼后,腦海中浮現的悉數都是“出色的關麟”與“不成器阿斗同框”的畫面…… 這個畫面讓劉備有一種想掐死劉阿斗……然后再生一個,從頭練起的沖動! 可關鍵問題是甘夫人沒了…… 孫尚香不像是能為他生孩子的樣子? 咋生??? 這時,法正的聲音再度傳出,“主公提到的了這關云旗,倒是讓我突然想到了一事!” “何事?”劉備望向法正。 “主公此前不是好奇三將軍為何突然變得機智,變得懂韜略,變得‘三日不見當刮目相看’?” 法正的話迅速的引起了劉備十二分的好奇。 他的話還在繼續,“我特地去查了一下近來三將軍讀的書,果然,不是《春秋左傳》,不是《孫子兵法》,也不是《吳子兵法》,而是一本個人的傳記!” “誰的傳記?” “正是三將軍自己的,此傳記名為《斗戰神·張飛本傳》,是那關麟撰寫,其中記載的便是三將軍本人的事跡……聽聞三將軍得此書后愛不釋手,讀了數百遍,還說什么書讀百遍其義自見?!?/br> ——書讀百遍,其義自見! 這是大漢著名的儒學大師,人稱“儒宗”的董遇的話,那還是興平年間,天下大亂,董遇撿拾野稻子賣錢維持生計,可每次去打柴總是帶著儒家的書籍。 一有空閑,就拿出來學習誦讀。 后有讀書人向他求學,他不肯教,卻對人家說:“先讀百遍吧!” 于是,坊間就有了“書讀百遍,其義自見”的說法! 如今,這董遇可在整個中原與北方極其有名,是曹魏在學術界特別倚仗的儒學宗室泰斗。 只是…… 這些故事,這“書讀百遍,其義自見”的故事劉備知道,張飛怎么知道的?話說回來,他還真把那《斗戰神·張飛本傳》讀了一百遍? 這么有癮? 帶著茫然,帶著驚訝,劉備抬起頭問法正,“此事當真?三弟真的是讀了云旗撰寫的書籍百遍,方才脫胎換骨,讓人刮目相看?” “正是如此?!狈ㄕ忉尩?,“便是行軍過程中,三將軍夜讀斗戰神,許多兵士都知道,往往讀到高興處還大笑連連,讀到失意處,還情難自已,讀到發人深省的地方,也能沉下心來冥想……” 得了……都開始沉下心來冥想了! 劉備那不可思議的眼眸總算是睜開了,真相也解開了,而隨著真相的解開,劉備更加驚愕于這《斗戰神》的作者——關麟! ——『這小子還會寫書?』 心念于此…… 劉備不不由得感慨道:“果不其然,關云旗這小子最大的本事,就是讓身邊的人都往好的方向改變,或許這才是咱們以往忽視的地方,也是襄樊破局的關鍵吧!” 念及此處…… 有那么一個剎那,劉備生出一個大膽的想法。 如果……真如他想的那樣,關麟可以把身邊的一切往好的方向引導與改變。 那么……他劉備的兒子阿斗,是不是也能在關麟身邊得到改變,得到長足的進步與發展呢? 這個想法的出現,讓劉備的眼珠子連續的轉動……眼眸也是變得期盼了起來。 越是琢磨,越是期盼,越是覺得,此舉或許——可行! 就在這時。 “主公……”趙云驅馬行至劉備、法正所在的馬車旁,隔著窗子稟報道:“方才諸葛軍師傳來消息,他派遣黃忠老將軍護送著黃夫人、夏侯夫人去荊州,目的是見見二將軍的四子關麟關云旗——” 唔…… 此言一出,劉備的眼珠子一定。 他心里嘀咕著: ——『又是關云旗!』 而隨著這一聲嘀咕,劉備心頭……一個將兒子阿斗與關麟聯系在一起的成語,不斷的在腦海中蹦出來“芝蘭之室”、“耳渲目染”、“蓬生麻中”,甚至是“近朱者赤”…… 一時間…… 那個想法再度浮現在腦海,且變得更堅定了不少。 說人話就是: ——人要好伴,樹要好林。 ——跟著好人成君子,跟著壞人變小人。 『阿斗身邊的人,特別是年齡相仿的人,太重要了!』 『這……』 伴隨著劉備的又一聲暗想…… 他不由得揣起了下巴。 似乎,桃園之情在前,他劉備的兒子與二弟的四子麟多親近、親近,這似乎很合理嘛—— …… …… 一艘烏篷船去勢如飛,蕩開了翻涌的波濤,起伏于一望無際的江面。 船頭,卓恕正在與凌統聊著什么。 卓恕說:“你呀,枉稱是江東的英豪,枉被稱做是東吳年輕一輩的翹楚,怎么……在戰場上,面對生死存亡時,能死戰不退,寸步不讓?可面對我妹子,就遲疑再三,扭扭捏捏,活脫脫的像是個大姑娘似的!” 儼然,辭別了卓榮后,凌統變得心神不寧,而這一抹心神不寧中,最多的是擔憂,是對卓榮深深的擔憂! 而卓恕則是目睹了凌統的全部表情,無奈的搖頭……到現在,索性把話說開,問問他到底怎么想的?對他妹子有沒有進一步的想法? 凌統目光望向波光粼粼的江面……“我不知道她是怎么想的,我也怕一時沖動,毀了卓榮姑娘的一生……” 卓恕聽出了凌統的顧慮,他連忙解釋道:“她救張遼只是出于醫者的本心,許多時候,醫者的想法是你、我無法揣摩的,我們總是覺得當今天下是魏、蜀、吳的爭霸……中間橫插個大荊州,可在我meimei看來,這當今的天下,是萬千黎庶,是漢人的天下……是同胞的天下,魏蜀吳終究是要一統的,而在她眼里,每一個漢人都不該被放棄……當然,這種想法很天真、很傻……” 卓恕的話方才脫口,凌統直接道:“但這想法又很可貴,或許,這也是我為她深深著迷的緣故吧!” 凌統父親死的早,死在了甘寧的手上。 原本他與甘寧不共戴天,可因為兩人一起劫曹營的那次,他心頭那報仇的堅守突然就松動了一下。 他覺得東吳皆鼠輩,唯獨甘寧是條漢子! 敢做、也敢當! 也正是那時起,他凌統意識到一個問題,那就是立場! 他是不是該被立場束縛??? 比如,他在東吳,就不該想去報仇! 比如,他父親凌cao曾與甘寧各為其主,他們本就是你死我活……這無可厚非。 以至于如今,卓榮的行為深深的影響著他,卓榮的行為很傻,但……如果放眼天下,在魏、蜀、吳一統后……那些曾經爭斗的不都是漢人,又不是胡虜……不是異族,這些受傷的都是同胞??!為何就不能救呢? 如果天下本是一統的,大家本只有一個鮮明的立場,那他的父親又怎會死在甘寧的手上? 潛移默化中,凌統突然想的就多了…… 經過了在合肥,在淮南,在江夏,在江陵,凌統遇到了許多人,經歷了許多事兒,他的心態也潛移默化中被影響,甚至發生了一些變化。 他……就一定屬于“吳”么? 他是不是也應該屬于這凌駕于魏、蜀、吳之上的“漢”呢? 凌統在歷史上被評為“國士之風”,從這個角度,他與卓榮都一樣,都有著悲天憫人,超越立場,救濟世人的宏愿。 “你在想什么?”見凌統許久沒說話,卓恕好奇的問。 凌統搖搖頭,“我不是不敢向你meimei表明心跡,實在是這亂世之中,我又經歷了如此奇遇,我尚不知回去后將會如何,我的前途未卜,在我身邊,或許注定要動蕩不安,注定是紛爭不斷的危途險境??!我怕……” “你怕個毛毛蟲!”卓恕直接打斷:“你以為所有這亂世的女子都想要安穩、太平?自打華佗神醫殞命后,我meimei何曾安定?她不也是一樣動蕩不安么?兩個動蕩不安的人,就不能成為白首不相離的知心人么?也許最后……不是這世道成全你們,倒是你們一起,去影響,去主宰自己,甚至敢于去改變這世道……” 凌統愁道:“這只是眼下一廂情愿的幻想……婚姻不是這樣的!” “唉……”卓恕不再說話,只是搖頭感慨:“真是一個悶葫蘆碰到另外一個悶葫蘆,兩個人也都夠悶的……” 就在這時…… 突然,前方幾艘小船攔住了凌統、卓恕所在的烏篷船的路。 這讓凌統變得謹慎了起來,身子蹲下,手下意識的按在了背后短刀的刀柄上…… 就在這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