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門好細腰 第84節
書迷正在閱讀:對照組炮灰只想爆紅啊、我的田螺小夫郎、病美人養護指南、鳳儀、惦記、彩虹橋、色令智昏、服了,戲精同桌是學霸、晴時雨[先婚后愛]、濫情
— 送走任汝德,馮蘊讓邢丙將門關上,把人都打發出去,這才單獨問葛氏兄弟二人。 兩個人對那天的事情,很是懊惱。 他們等在外面,等著馮蘊給的訊息,就可以上去綁人離開了,也計算好了裴將軍來的時間,以及如何嫁禍給方公公又如何脫身。 不料,那節骨眼上,他們被人盯上了。 葛義道:“任先生的身邊有兩個伙計,很有能耐,我們兄弟二人在他們手底下,走不過三招必敗?!?/br> 馮蘊問:“叫什么名字?” 葛廣道:“一個叫金戈,一個叫鐵馬,來無影去無蹤。我和葛義當時還沒看到這倆人從哪里竄出來的,就被打昏過去……” 金戈、鐵馬? 馮蘊聽到這兩個名字,吃了一驚。 葛廣用來無影去無蹤來形容或許夸張了一點,但這二人確實很有些本事。 他們本是竟陵王府的影衛,就馮蘊所知,這兩個人以護衛蕭呈為主,幾乎寸步不離蕭呈左右,是他手底下最得力的兩個侍衛。 如今蕭呈尚在臺城等著逼宮奪位,金戈鐵馬不在他身邊,而是出現在安渡,還到過她的田莊…… 蕭呈是要做什么? 馮蘊腦海里浮出蕭三郎豐姿清貴的臉龐,一身喜服長身立于堂前,雍容貴氣…… 那是當年娶她時的模樣。 郎君真是久不相見了。 馮蘊微笑。 新婚的蕭郎,不會惦記她。 那金戈鐵馬是來尋找溫行溯的下落嗎? 這是最合理的解釋。 “我兄弟二人發現被俘,羞愧難當,但無論他們如何逼問,我們都閉口不提……” “他們見問不出什么,就留我們在茶寮,說管我們一口飽飯,我們一時不敢輕舉妄動,就假意應承下來……今日任先生突然說要送我們回老家,本以為要賣掉我們……不料卻帶我們截住邢頭,讓他捎我們回長門……” 邢丙點點頭,證實二人所說。 馮蘊沒有說話。 二葛兄弟很是忐忑。 “女郎相信我們,我們真的什么都沒有說……” “天知道那個任先生如何得知我們是莊子里的人?!?/br> “女郎,我們真的沒有說過……” “我知道?!瘪T蘊微微一笑,喚他們起身,“要得人不知,除非己莫為。世上本就沒有不透風的墻……” 而且,那個茶寮原本是林娥那個相好的,苑嬌也去投靠過,與方公公有些淵源。如今背后老板變成任汝德,發生了什么事,還需要查實。 馮蘊不再多說什么,打發葛氏兄弟下去休息,又吩咐了邢丙幾句,然后去院子里看他在石觀縣的采買。 牛車上,只有兩三袋糧種和一些零散的農具。 邢丙很是慚愧,“俺將石觀縣城走遍了,也買不到別的。今年石觀縣的收成不好,又涌入了不少流民,糧食早就告罄,官府除了留足耕用,糧種都放出來吃掉了,農戶家里更是沒有多余……” 他又拎了拎帶回來的一把小鐵鋤。 “木梨和木耙還好說,凡要鐵制的農具都十分昂貴,用錢買不到現成的,要提前訂下來,拿糧食和布絹去換……” 看馮蘊眉頭緊鎖,邢丙嘆道:“到處都鬧匪患,商路斷了,鐵匠也無鐵可打?!?/br> 鐵器本就貴重,戰時朝廷管理很嚴。原本馮蘊除了打造農具,還想再給梅令部曲訂制一批刀槍弓箭,用來加強防衛的。 如今看來都是空想。 馮家耕地多,沒有好的農具,還可以靠人力。但很多農戶就真的只能靠雙手在土里刨食了。 馮蘊下午去地頭轉了一圈。 缺少農具和糧種,是花溪村大多數農戶的困難。她親眼看到田地里人拉木犁,全家一起下苦力。 有人看到她出來,就詢問可不可以借用耕牛,鐵犁…… 這個里正不好做啊。 裴獗給她出了一個大難題。 馮蘊回屋擦了把臉,讓邢丙帶人去通知村民。 “長門莊外大槐樹下集議。伍長,什長,須點名?!?/br> 這陣子阿樓在屋里養傷,邢丙便被當成了阿樓來使喚,事情做得多了,也順溜得很,叫上兩個部曲就出去了。 花溪村顧名思義,有一條環村小溪,一直通往長河。長門莊獨占溪灣一角,門外是寬整的平壩,壩下便是溪流,是整個村落里最大的宅地,其余村戶大都圍在莊子和溪流周圍,景色獨好。 約莫半刻鐘不到,院外并排的三棵大槐樹下,就陸續有村民過來。 伍長,什長跑得最快。 這是馮蘊做里正以來,第一次集議。 槐樹下早擺好了幾袋種糧,還有一些零散的農具。 這年頭,糧食是救命的。 誰家有糧都是藏起來,這么擺出來看著幾大袋,很是惹眼。 小孩子圍著槐樹跑來跑去,大人們都安靜地等著。 “里正娘子,這是弄啥?” “糧食是分給我們的嗎?” 馮蘊都一一回應,“稍等人齊便說?!?/br> 盡管“里正娘子”這個稱呼有點古怪,但至少是獨一份的,晉齊兩國,哪里有女子做里正的,只有她馮蘊。 人齊了,邢丙敲一聲銅鑼。 “安靜!” 人群便安靜下來,仔細聽里正娘講話。 馮蘊沒有官癮,說話不多,簡潔。 “糧種不是用來吃的,是種的?!?/br> “農具集體所有,按什均分,沒有農具的可找伍長記下,伍長再向什長報備,輪流使用,不落一家?!?/br> “天下沒有白吃的午餐,買糧種,租農具,都要花錢?!?/br> “沒錢可以先記賬,賒著。糧收后再補上?!?/br> “農具、糧種不夠,會再添置。以后讓各家各戶都用上鐵農具?!?/br> “花溪村人越來越多,須得有一個村規。等我寫好會張貼在三槐樹下,不識字的找伍長、什長解讀?!?/br> 人群里嗡嗡有聲。 長門莊有很多古怪的規矩,全是馮十二娘立下的。 村里的人最初聽到那些事情,很是打趣一番,后來又羨慕。 這樣的世道,她家的仆役都可以一日吃三餐,時不時還會嘗到一點rou香,有這樣的好事,守規矩算什么。 更何況馮十二娘說,會弄來鐵農具。 鐵具可比木具好使多了,耐用、省力,有了鐵農具,雙手便不會磨出那么多血泡皸裂,農田還可以得到深耕精種,產的糧多,就可以吃飽飯了…… 大槐樹下一陣歡呼雀躍。 聽到馮十二娘也給他們立規矩了,大多數人是高興的。 可人多了,難免會有那么一個兩個難纏的人。 “憑什么要守你的規矩?” “田是我們自家的,你這么一說,我們整個村子的人,不都成你家的佃戶了嗎?那和過去有什么區別?” 那聲音一聽就是個混不吝。 馮蘊看過去,是一張生面孔。 第75章 猝不及防 里正不好當,村子里難免會有雞毛蒜皮,馮蘊沒有生氣,也不理會那人的叫嚷,只淡淡看向那些什長。 其中一個叫楊大牛的什長走出來,指著那人罵。 “張二餅,別不識好歹??!打仗把地都打荒了,四里八村哪里不缺糧?還有這些農具,全是里正娘子去石觀縣買的,有本事你家不要租用,又沒人逼你?!?/br> 有什長出來說話,其他人便跟著點頭。 “哪有白占便宜不出錢的道理?” “田是自己的,可糧食不會自己從地里長出來啊?!?/br> 馮蘊看有人出頭,便不再多話,吩咐幾句就轉頭回家了。 傍晚的時候,十個什長先后到莊子里來。 他們要么不識字,要么略微識得幾個,也寫不出什么,全憑一張嘴來說。 好在,一什統共只有十戶人家,還記得住。 馮蘊便讓邢丙把他家大郎找過來。 邢大郎今年十四歲,長得虎頭虎腦的,機靈勁兒很像徐氏,在莊子里,他學得是最好的,馮蘊見他寫字工整,便道: “以后有空去找阿樓哥跑跑腿,學好了,做莊子里的副總管?!?/b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