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63節
這些準備向洛長青投誠的,基本上都是新興的官吏,他們在土地上的利益還不算大,忍痛割rou是可以的。 但那些在土地上有巨大利益的貴族,諸如相王以及那些大士族,即便是想投誠那也是不可能的。 他們只能和洛長青斗到底。 相王等人自然不會乖乖的留在殿中,但他們想要往外走的時候,那些侍衛竟然真的攔下了他們,相王立刻就要發怒,卻被人攔了下來,在相王耳邊說了幾句,相王冷汗瞬間就下來了,望著眼前這些面無表情的侍衛,只能乖乖的留在殿中。 …… 不說殿中的眾多權貴,卻說洛長青從殿中離開后,心情也不是特別好,雖然在殿上他意氣風發,但離開之后,他卻心情很是沉重,“為什么每一個王朝都是如此,為什么每一個王朝都會有這么多只為了自己私計的人。 永遠都不知道滿足,永遠的得隴望蜀,寧愿將用不到的東西死死扣在自己手中,卻不愿意讓貧窮的人獲得立錐之地。 如果不能解決這個問題,即便現在解決了這個問題,又有什么用呢? 這世上有沒有什么辦法能夠徹徹底底的解決這個問題呢?” 洛長青不知道,他輕輕搖頭,他所能做的大概只是再次強行將社會上的財富分配一次,然后讓社會上的財富大力發展,這樣每個人所能夠分到的就會多一些了。 朝堂上發生的事情傳到了正在后宮中的天子耳中,聽到相王的話之后,天子直接當著眾人的面罵道:“相王是什么狗東西,竟然也敢和洛王相提并論,朕要是相信他個狗雜碎,不相信洛王,那朕就連隋煬帝都不如了。 相王是啊,真的找死,若不是擔心誤了洛王的改革大業,朕先把你賜死?!?/br> 在這方面天子辦事可比洛長青狠辣的多,如果不是擔心給洛長青添麻煩,他真的會一道旨意將相王賜死,對于大權在握的天子來說,這不是一件很難的事情。 相王恐怕做夢都想不到,僅僅在殿上的幾句質問,就會為自己引來殺身之禍,如果知道的話,他可能會連夜逃回揚州府,然后舉兵造反。 實際上洛長青巴不得他趕緊造反,如果相王能多叫一些人,一起造反的話,那就更好了,對于洛長青而言,如果能夠將那些反對他的人,直接一網打盡,那可真是最好的結果。 至于戰爭的勝負,這反而是洛長青最不擔心的一件事,但相王他們大概還沒有這個膽子,只有真的把他們逼到角落里,可能才會最后狗急跳墻。 而且大概率不會是直接造反,而是發動政變之類,作為手握軍隊的統治者,還真的是不太擔心底下的人造反。 天下沒有不透風的墻,發生在朝堂上的事,很快就傳開了。 所產生的反應則情理之中。 老百姓有樸素的善惡觀,這個世界雖然很復雜,人也很復雜,但總還是要分一個好人壞人。 尤其是在話本等故事中,主角總是好人,那和主角站在對立面的便是壞人。 在現實中,這種代入則決定了政治人物的聲望。 在老百姓的樸素價值觀中,洛氏是好人,那和洛氏作對的自然就是壞人。 洛氏天下無雙的聲望,在這種關鍵的時刻,展現的淋漓盡致。 如果把洛氏這種家族放在羅馬,那羅馬公民能把元老院全選上洛氏的人。 這毫不夸張,就算是李氏天子也沒有洛氏這整個家族的聲望高,即便很多老百姓不知道洛長青的名字,但是一聽到他是洛氏的家主,天然的就信任他。 相王他們如果想要造反,那只能找自己的鐵桿,想要發動普通的百姓,是很難的。 在朝堂的爭辯被羞辱之后,洛長青開始派遣官吏前往中原的各個州府中清丈土地。 地該種還是要種的,畢竟農業才是根本,沒有農業,那工業也不過是一場空罷了,但種地用不了那么多人。 尤其是那些被隱藏的人口,現在都要被清丈出來,朝廷贖買小民的土地,至于那些大地主的土地,同樣贖買,至于那些隱藏的土地,則直接沒收,還要按照隱藏多少處罰,很多地主因為隱藏的太多,直接就被罰沒了。 這當然不是一個平和的過程,在這個過程中,要流血,洛長青派下去的人,有直接死在田間的,而且查不出兇手。 這是下馬威,但洛長青很快就讓所有人再次見識了他的鐵血手腕。 當地縣衙幾個主官,全部斬監候,所有正式官員全部坐牢,當地那些平日里就勾結官府的大地主全部直接砍頭,然后州府中負責這方面的人,直接一擼到底。 這種強硬的回應,讓所有人見識到了洛長青的堅決意志,他是一定要做成這件事。 很多官員都害怕起來,紛紛向朝廷提出要致仕,洛長青不允許,直接了當的回復,現在主動致仕的人,三代以內都不允許做官。 就算是生重病要死,也要給我死在崗位上,把我交待的事情做完再死。 有人看不下去向洛長青提議道:“洛王殿下,我們知道您想要改革的心,但這樣改革是不是太殘酷了,一點也沒有體面可言了?!?/br> 洛長青聽到之后卻笑道說道:“體面? 本王要的就是毫無體面。 改革不是請客吃飯,不是繡花織布,是赤裸裸的利益相爭,是沒有硝煙的戰爭,是你死我活的斗爭,哪里容得下絲毫的體面。 現在你給他們留下體面,未來帝國就會因為改革不徹底而留下巨大的瘡痍,在未來的某一個時刻成為讓帝國毀滅的雷?!?/br> ———— 由洛長青所主導的這一場統治階級內部的自救運動,被稱為“永和革新”,這場改革使大唐在新學的道路上大踏步前進,但依舊保留了大量的封建殘余,并沒有徹底改變專制主義的本質?!短频蹏d衰史》 第999章 長河 姬昭沿著歷史長河逆流而上。 他見到了許多有名的歷史事件,越是靠近上古,種種神話傳說就愈發的繁盛。 這些神話有許多都記載在洛氏的書籍中,甚至有不少就是姬昭自己親自記下的。 還是那個原則,歷史的記載是不能改變的,他不可能去抹殺無數人的記憶,無論是死去的,還是活著的。 那些記憶和感情傾注在其中,構成了一個個人的獨立人格,對于歷史的任何修改,尤其是在歷史上游的任何改變,都將會對下游產生無比巨大的影響。 姬昭身處歷史長河中,隨著他一步步向前,那些虛幻的歷史化作現實。 那條河不是透明的,也不是白色的,也沒有什么金色的光芒。 它呈現淡淡的粉色。 不! 那不是粉色,而是顏色極淡的紅色,他向前走一步,這條河就向著紅色轉變一分,只不過改變太小了,即便是兩三千年的時間,對于這個世界的誕生來說,也只不過是滄海一粟罷了。 人類的歷史是最難編織的,姬昭走過虛幻化作現實,而后他要從那現實中將超凡的力量取走,穩固這個世界,同時讓他獲得更加強大的力量。 對于后世來說,或許這永遠都是一段神話傳說了,他們在典籍中見到,在上古時期,有一群人,掌握著超凡的力量,并運用這些力量,創造出了驚天動地的偉業。 只可惜在現實中做不到,于是他們可能會用科學解釋那些典籍和史書上的現象,并相信自己。 他們說的對也不對。 當超凡的力量從歷史長河的每一個時間節點取走之后,這個世界就會徹底進入無魔世界。 到了那個時候,就只有姬昭擁有超凡的力量,他就是一個什么樣的存在呢? 其實。 上古的人可能也會羨慕后世的人,因為后世的人擁有科技的力量,同樣能夠做到曾經那些超凡都做不到的事情。 這些事情對于姬昭而言,已經不太重要,他要做的事情很簡單,那就是走到世界的源頭去,到了那個時候,他才能知道更多的東西。 比如他到底是誰。 哲學三問,你是誰,你從哪里來,你要到哪里去。 這便是姬昭所思考的。 在世界的源頭可能有這些答案,他可能要回溯數十億年,到達地球的源頭,甚至更久,回溯到宇宙的源頭去,看看此方世界的源頭,是不是大爆炸。 他向前一步,此方世界的空間就擴展一分,此方世界人類的上限就高一分,他距離真相也就更近一步。 他現在所做的事情,即便是洛氏也幫不上什么忙,當他從天柱中醒來的時候,就再沒有聽到過系統的聲音,系統化成了一個玉碟狀的東西,等待著他去研究。 …… 天上萬萬年,人間水火中。 “在大唐內部正經歷一場痛苦而酣暢淋漓的變革時,距離大唐遙遠的歐洲同樣在掀起一場反對王權的變革,這股火焰燃燒的是如此劇烈,新學黨人知曉了來自大唐洛王的敵意凝視,他們一刻也不敢等待了?!?/br> 變革吧! 就在這個時候! 在羅馬的元老院,面容各異的新學黨人,他們來自各個國家,齊齊匯聚在這里。 羅馬的元老院倒是有些像是諸國的元老院了。 恢宏的大理石柱,從頂上照下的陽光,在大殿的四周懸掛著無數畫像,那些圣賢和尊者,仿佛齊齊看著他們。 最華美的絲綢衣裳。 最繁復的細致雕琢。 慷慨激昂,高聲發出新學的聲音,“將國王推上斷頭臺,讓國王以及舊世界的一切貴族,都為過去的一切剝削和壓迫去付出代價,除非他甘愿成為一個普通的公民,主動制止流血的斗爭,并出讓從前屬于他的權力?!?/br> 全場數百人都激烈的鼓掌,他們拋下那些白色、金色、藍色的絲巾,紛紛灑灑,全場到處都是,宛如撲簌撲簌灑下的雪綬帶。 這些人之所以會再次聚集在這里,是因為當初前往勸說洛長青的那些來自大唐的新學黨人,已經將洛長青的言論帶到了極西之地。 極西之地的分裂主義并想象中嚴重,數百年的文化交流和滲透,以及一百多年的統治,大多數人并沒有想直接獨立出去,尤其是對于極西之地的那些傳統國家來說。 他們實際上并不在乎頭頂上有一個遠在洛陽的皇帝,但前提是皇帝要讓他們總督事務,不干涉他們的國家運行,如果真的能夠如此的話,那擁有一個皇帝也不是不行。 新學的軟弱性現在就已經開始展現出來,在羅馬剛剛建立還相當危險的時候,他們尚且能夠堅持的去作戰,現在羅馬比較穩固,國內的大商人以及政客,已經不想和大唐再這么打下去了,他們甚至想要和大唐繼續貿易賺錢。 至于羅馬內部已經漸漸被掀起來的情緒,則不被放在他們眼中。 對于大部分商人來說,什么羅馬人,誰和你是自己人,你一個泥腿子,一年賺的錢都不如我一件衣裳,要不是打仗的時候需要你們上去拼命,你這種泥腿子又怎么可能有幸和我列在一個族群。 有些話說出來的確是讓人心寒,但不說出來,卻不代表不存在,洛長青正是敏銳的看透了這些商人的虛偽,所以他對新學抱有極大的惡意。 還是那句話,未來是什么樣子的,他不知道,但絕對不會是以商業、商業利益為主導的世界。 商人為了利潤可能拋棄世上的一切,而如果他不追求利潤就會破產,當初洛氏就遇到過這樣的危機。 其他的商人工廠給出的工資太低,生產成本太低,洛氏的生意都幾乎做不下去了,最后還是利用政治上的權力,強行讓其他人的成本也提高,才維持住洛氏的商業版圖。 現在洛長青的言語傳過來,徹底打破了他們的幻想,大唐要對他們趕盡殺絕,既然如此,那就只能拼命了。 在廣袤的歐洲大地上,將那些君主國都推翻,建立共和國,到時候再和大唐一爭高下,諸國的使者就是這樣來到了君士坦丁堡。 洛長青可謂是將所有人都推到了大唐的對立面。 在政治上可謂是一步臭棋。 洛長青知道這件事嗎? 當然是知道的,作為執掌數十年朝政的宰相,他怎么可能不知道這些簡單的斗爭道理。 lt;div style=quot;text-aliger;quot;gt; lt;scriptgt;read_xia();lt;/scriptg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