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56節
新的羅馬政府雖然表面上在復古,但如果從初代元老院的構成方面去看的話,就知道,這是一個和曾經完全不同的國家,元老院中舊貴族的比例只有四分之一,大部分都是新興階層以及軍事人員。 這些曾經只能作為貴族白手套的商人以及中下層軍官,搖身一變,成為了羅馬的主人。 在奪取了政權之后,這些本就擁有巨大財富和動員能力的新貴,立刻頒布了一系列有利于新興階層發展的政策和法律。 不僅僅如此,在政變的人員中,還有大量學者型官員,這些人都是新思想的擁躉,在奪取政權后,立刻就開始發動那些曾經和統治階層完全沒有關系的農民。 他們要做的事情很簡單,開辦學校,給農民掃盲,以便讓他們能夠更加順利的加入工業體系,連字都不完全認識的人,是沒法快速加入工業體系的。 而且羅馬需要更多的人才,需要更多的軍隊,需要更多為羅馬而戰的人,這些都需要讓更多的羅馬人加入到其中。 “羅馬人試圖建立一個民族國家,并且試圖使用民族主義來發動這個新建立的國家的力量,他們的目標是讓羅馬再次偉大,新政府的官員都知道他們破壞了大唐的朝貢體系,并極為擔憂大唐會毀滅他們的羅馬,于是他們將目光投到了同屬歐洲以及中亞的其他國家,吞并或者聯盟更多的國家,以便建立一個反抗大唐的聯盟,這是羅馬首先要做的軍事決策?!?/br> 始作俑者,其無后乎。 在羅馬發生了這種驚天大事之后,這個消息立刻以一種極快的速度傳遍了周圍的所有國家,這其中未必沒有羅馬的推波助瀾,畢竟羅馬是第一個打破朝貢體系的人,而且是第一個將王室趕下王位的國家。 那些其余各國的君主,誰又能不感到害怕呢,即便羅馬王室的下場算是很不錯的,但即便是單純的放棄權力,也已經是一件讓一位尊貴的權力者,相當難以忍受的事情。 作為藩屬國,大唐自然在這里有軍事點,這個消息同樣如同一陣風一般,向著中原傳去,無數人開始預測大唐知曉消息之后會如何做。 很多人都猜測大唐會派遣軍隊,畢竟按照過去的經驗,這是大唐一向的作風。 很多人都在期盼著這一幕,不僅僅是各國中的保守派,即便是那些改革派,也都是這么想的。 現在的羅馬已經不是曾經的那個羅馬,同樣進入蒸汽時代的羅馬,不再是被大唐碾壓的國家。 如果大唐真的跨越萬里遠征的話,羅馬會不會成為大唐這個帝國的墳場呢? 羅馬整個國家都被動員了起來,一個前所未有強悍的羅馬在女皇之城君士坦丁堡建立。 如果大唐困在這里,那整個世界都要變天了! …… 新羅馬的建立對于遙遠的大唐來說,或許還是一件比較遙遠的事情,但是對于歐洲以及西亞的國家來說,則是最大的事情。 根本就不需要大唐的旨意,波斯王國和秦國幾乎在得知消息的瞬間,就直接國書照會羅馬,要求必須立刻讓羅馬王復位,否則他們就要出兵羅馬。 即便各國之間的關系在平時并不融洽,甚至還互有敵對,但是在這個時候,那都不重要了。 “全歐洲以及亞洲的君主在新興階層所建立的新羅馬面前,都緊張的團結在一起,他們深深的畏懼,既而恐懼,一個沒有君主的國度,他們用可怕的怪物來形容它,不遵從素王教導而墮落的人民,這樣的言語充斥著每一張報紙,既而他們開始大肆的抓捕持有新學的人,無數的學者來到羅馬避難?!?/br> 沒有任何的世俗君主會允許這樣的一個異類存在,對于統治者來說,這世上最恐怖的事情,大概就是一些道理被廣泛的傳播。 “不是國王供養的農民,而是農民供養了國王,不是國王對農民有恩情,而是農民扛起了國王,對這個國王有大恩情哩?!?/br> “不是國王擁有國家,而是國家包括國王,還包括國家每一個農民、商人、手工業者、軍人,所以國王不應該生來就擁有權力,而是應當由人們所愛戴的人,去聽取每個人的意見,然后管理這個國家?!?/br> 當這樣的言論被廣泛的傳播后,世俗的君主們又怎么可能坐得住呢? 他們大肆的捕捉持有這些言論的人,但同時有一些人他們又不能隨便的抓捕,那就是研究員,這些人掌握著世界的“真理”,這些人都是寶貝,失去了這些人,就是失去了國家的未來,這王位還是保不住的。 但這些人都接受過相當上等的教育,其中的大多數都對于王權抱有懷疑,他們的腦海中只有一件事,“解析出這個世界的秘密,搞清楚素王到底是不是真的存在,以及是什么樣的存在?!?/br> 沒錯。 這本來不應該是一個問題的,很多人在研究之后,就開始懷疑神靈的存在,但別忘記,洛氏的存在就非常的不合理。 尤其是洛氏對于素王上皇天的態度,更讓人心生懷疑,難道素王上皇天是真的存在的。 畢竟正常來說,作為傳說中的神裔,洛氏應該是最急切證明素王是否存在的。 但洛氏從來都沒有這種動靜。 那就只能證明兩件事,要么洛氏知道素王不存在,要么洛氏明確知道素王存在。 但無論誰問,洛氏都會笑著說真的存在,這反而讓人懷疑。 眼見問不出來,那就自己上了。 為了證明姬昭是否真的存在,無數的天才數學家以及各種科學家,都在這上面花費了大量的時間。 如果是姬昭剛穿越過來的時候,世上就有這么一群人的話,恐怕還真的會被這些人解析出世界的本質。 畢竟那個時候的世界還太過不完善。 甚至在周天子征討楚國的時候,還出現過穿模的事情,這種不合理,會讓一切數學模型都毀滅。 不過那個時候也不可能有這種數學水平,那個時候的人腦中是有思維枷鎖的,只能按部就班的按照歷史進程走。 總之現在的科學家,只對世間的真理和傳說中的真神感興趣。 而且科學就是天然對一切神圣祛魅,等到那些在神話中的各種手段,都有了合理解釋之后,那些神圣的故事,也就沒什么吸引力了。 至于統治階層所編造出來的種種謊言和騙局,在這些人眼中更是可笑,所以這些掌握了世間真理的人群,對統治者大致上是厭惡的。 就在這樣的氛圍中,不出所料,又有一些國家掀起了類似于羅馬的政變,要求國王下臺,甚至直接爆發了激烈的沖突,乃至于要掀起內戰,即便是不要求國王下臺的國家,也要求國王從在法上,轉移到法下,要求限制國王的權力,同時給予各種優惠政策,以便能夠讓商業更加快速的發展。 改制派和保守派的矛盾在這邊土地上前所未有的大,再加上無數扇風點風的人,很快就有許多國家進入了暴亂邊緣。 君主權力比較強的國家則強有力的控制住,砍頭、吊死的不少人。 就在歐洲和西亞風起云涌的時候,來自羅馬的消息跨越萬里的距離,跨越沿途的小國,來到了至高無上之城,神都洛陽。 呈遞到了大唐天子的面前! 第995章 鎮壓 “在矛盾的對立面中,存在著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的區別,主要矛盾是決定事物發展方向和性質的矛盾,次要矛盾則在主要矛盾的基礎上起次要作用?!?/br> …… 殿中沉寂。 下一刻,天子的手重重拍在御座上,那封奏報直接被丟到殿下去,發出啪的一聲,天子的聲音響徹大殿,充斥著憤怒,“多少年了。 多少年沒有人敢于如此狂悖的挑釁大唐的威嚴。 諸卿說說吧。 一群吃了熊心豹子膽的亂賊,竟然敢于做下這樣的亂事,大唐該怎么做?!?/br> 天子都已經這么說,徹底給這件事定性,還有什么值得問的,不就只剩下派遣遠征軍鎮壓這一條路了。 但有人不這樣認為,而且敢于在殿上提出反對意見,“陛下,臣以為不應該出兵,將大唐的國力跨越萬里,投射在遙遠的羅馬,無論是從陸地上,還是從海上,都是一件相當艱難的事情,僅僅運兵所需要的煤炭就是海量。 大唐雖然物產豐饒,但所需要的基本維持物資也多,一旦將這些物資軍管,那國中百姓就一定會受到影響。 而且大軍出外,國中空虛,到了那個時候,若是本土出現什么大事,那又該怎么辦呢? 畢竟不僅僅是羅馬有那些新學分子,我大唐以及各個邊疆行省中,這種人也不少,防備本土才是關鍵啊。 臣還請陛下三思!” 這番話也是中肯之言,但是在大唐,這番話就屬于相當的大逆不道,從貞觀年間大唐走上無敵路開始,大唐從來就沒有對任何敵人屈服過,無論是內部的敵人,還是外部的敵人,任何時候都是直接干,而且總會贏。 大唐的無敵之心就是在四百年中一點點鑄造起來的,到了現在,堪稱堅不可摧。 在這樣的政治環境中,只有激進派以及認為激進派太保守的保守派。 果然天子聽完這番話,并沒有多加思考,而是頗不高興,“區區羅馬彈丸之地,豈能當我大唐天兵哉? 此番優勢在朕,焉能怯戰而不前?” 這一番話說的是慷慨激昂,天子自己也非常的滿意,只覺渾身上下充斥著英雄之氣。 兵部尚書一看天子竟然如此,頓時急了,連忙將目光落在洛長青身上,現在看來,只有洛王殿下能改變陛下的想法,想到此處,他立刻高聲道:“洛王殿下,微臣一片肺腑之言,殿下難道沒有看法嗎?” 洛長青已經頗為年老,在這滿殿群臣中,他的年紀也算得上大,本來這個年紀早就應該致仕的,但是天子不讓他走,他也只能留在朝廷里面。 此刻聽到兵部尚書言語,殿中其他人的目光也投過來,皆望著他。 洛長青略一沉吟,手忍不住扣在腰間玉帶上,“李尚書剛才所言,本王認為是有些道理的,但本王想問一句,李尚書可有辦法平定羅馬之亂嗎?” 兵部尚書當即說道:“羅馬不過是彈丸之地,他四周皆是我大唐藩屬國,只要一道詔令,號令諸國討賊,羅馬的毀滅,就在旦夕之間,殺雞焉用牛刀,區區羅馬,又怎么值得我大唐天兵遠征?!?/br> 這下就連天子都慢慢坐下了,他也覺得根本就不用大唐天軍出馬。 羅馬和波斯比鄰而居,在歐洲還有秦國,還有那么多國家,他們對羅馬的存在,反應肯定更大,定然會出兵羅馬。 而且洛王洛長青這么問,應該也是如此認為。 但洛長青隨后的話,立刻讓眾人都知道他不是這么想的,只聽洛長青手扶玉帶,掃視殿中群臣,而后沉聲道:“如果李尚書寄希望于極西諸國的話,那就是說笑了,那極西諸國可不會是羅馬的對手。 對于戰爭而言。 影響戰爭的勝負有很多,但最重要的東西,只有一點,那就是士兵的意志。 本王不認為極西諸國,能勝過羅馬。 剛才李尚書說,羅馬是彈丸之地,不足為懼。 對于大唐而言,羅馬的確是彈丸之地。 但事實上,羅馬幅員遼闊,數以千萬計的人口,是真正的大國,在大唐的藩屬國中,是人口最多的,如果大唐不出手,本王不認為其他諸國能戰勝羅馬?!?/br> 洛王說極西諸國不是羅馬的對手,這讓殿中大部分人都心存不解。 兵部尚書更是直接大聲道:“殿下,這便是說笑吧,波斯、秦國以及極西諸國,人口五倍于羅馬,土地十倍于羅馬,怎么可能不是羅馬的對手?!?/br> 洛長青微微皺眉,沉聲道:“人口五倍于羅馬,但能夠用在戰爭上的人口又有多少呢? 聯軍之間向來都有齟齬,又能發揮多少戰力呢? 況且羅馬軍隊戰斗力定然遠勝諸國聯軍?!?/br> 其實最后一句才是洛長青想要說的,但他不知道該要怎么和其他人解釋,羅馬本就是工業化程度最高的幾個藩屬國之一。 再加上現在的民族共和國。 動員能力的強勢以及國中百姓的作戰意志,一定勝過那些君主國家百倍,在過去的那些年中,大唐用這一招戰勝了多少敵人。 但這些話皇宮大殿上的這些人是理解不了的,他們不明白,也沒有去研究過這種抽象的概念。 最終這場朝會的最終決定,還是大唐不動兵,只向西派出一支軍事使團,去指導那些小國,讓他們結成一個反羅馬聯盟。 洛長青望著遠去的使團,心中隱隱不安,但又有一絲慶幸,他不知道自己現在在想什么。 …… 極西之地。 lt;div style=quot;text-aliger;quot;gt; lt;scriptgt;read_xia();lt;/scriptg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