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36節
戰爭已經完全違反了當初中原所定下的規則,即雙方不故意毀壞田地,但在天竺,激烈的斗爭,已經完全走向了不能共存的程度,一切都像是理所當然。 “一粒糧食也不能流出楚國?!?/br> 這是一部分人所宣揚的口號,其中蘊含著明顯的政治目的,那就是配合宋國的政策。 李慎將目光落在洛星辰身上,洛王洛星云離開神都之后,現在朝廷中聲望最高的就是洛星辰,最能讓關東那些造反的百姓相信的,也就是洛星辰,洛星辰自己也已經準備好了前往關東。 但沒想到李慎只是看了一眼,卻收了回去,“再讓朕想想?!?/br> 洛星辰頓時一急,“陛下,臣請往關東而行,定不負陛下所托?!?/br> 李慎一聽洛星辰挑明,也不再隱藏,當即苦聲道:“愛卿,洛王前往關中抵御燕國,如今朝廷朕所能信任的人不多,朕現在身體不好,時不時就陷入暈厥,若是出現了什么意外,朕連個托孤的洛氏子都找不到,愛卿不能離開朕啊?!?/br> 這下洛星辰說不出話來了,雖然大唐基本上沒有幾次托孤,但一旦托孤,一個李氏宗親,一個洛氏嫡系,一個文臣,一個武將,一個外戚,這都是固定人選,其中基本上都是以李氏宗親或者洛氏嫡系來作為托孤的第一人。 現在神都洛陽只有洛星辰這一個洛氏子,李慎說什么也不會放洛星辰離開的,洛星辰咬了咬牙,“唉,大事完矣?!?/br> 他個人覺得雖然托孤重要,但比起處理關東的事情,明顯更關鍵,但現在天子不是這么想的,天子認為保證大唐的帝位傳承更加重要。 天子認為關東終究是能夠平定的,但如果中樞帝位出現問題,那就真的要出事了。 見到李慎已經做了決定,洛星辰無可奈何,只能拱手道:“陛下,請先下令守備江淮,如果江淮被破壞,那大唐真的就完了?!?/br> 如今的江淮,即淮河流域以及淮河以南,長江以北的平原,還有江南的太湖平原這一塊,還有蜀中的平原,這是大唐最后的糧食產地。 尤其是江淮和江南,因為有運河的緣故,極其重要,河洛的供給,基本上就是依靠江淮,如果河洛出現問題,那天子就必須要離開洛陽了,否則這個人口超過百萬的城池,會直接爆炸,他這個天子會是什么下場,恐怕沒人知道。 而且隨著關中的陷落,益州的糧食已經不一定安全了,畢竟關中蜀中是一體的,洛陽和蜀中就隔著一座座山川了。 現在在關中作戰的朝廷大軍,糧食供給,也是從洛陽向北通過黃河再送進去了,以及潼關的守軍糧食,也是洛陽在后方支撐。 這都需要保證江淮的安全。 一旦江淮被攻破,或者江淮的經濟被破壞,大唐就真的連落腳之地都見不到了,到了那個時候,全天下都要殺個血流成河,人口至少減少六七成,才能再談重建了。 李慎對此也是深知,不僅如此,如果真的出現危險,他這個天子,寧愿拋棄洛陽,也要保住河洛,一旦見到不妙,唐廷的中樞就要搬遷到長江以南去,然后依托淮河和長江進行防御。 這是之前洛星云還在洛陽的時候,君臣之間就已經商議好的撤退路線。 …… 關東廣袤的大地上,大部分百姓還不知道,洛陽城的天子會選擇如何對待他們,大部分人都在等待著朝廷大軍的圍剿,也有一部分人在期待著朝廷的詔安。 但事實上,朝廷并沒有發表任何的意見,似乎是默認了現在的局勢。 只有各地還能夠聯系到的官府接到了來自神都的詔令,內容也很是簡單,那就是固守本州,盡力收攏百姓,能救活多少,就收攏多少。 朝廷正在全力應對燕國,等到擊敗了燕國的軍隊,就會東出。 若是其他的帝國,當然不能這么直接說,但大唐可以,三百年煌煌大唐,有無數愿意為大唐赴湯蹈火的仁人義士。 在關東有無數能體諒朝廷難處的人。 即便是現在局勢看起來這么艱難,但除了朱溫以及李茂貞這種天生反骨的人,大部分的朝廷官吏都不會想著造反,貪暴和不忠,也不是一定在一起的。 除非中央朝廷的威望再次經歷嚴重的打擊,否則大唐隨時東出,都會有許多人跟隨。 這也是為什么朝廷的公卿,會否決洛星辰直接東出的想法。 在幾乎所有人看來,大唐的統治都是極其穩固的,關東鬧得再兇,那些造反的百姓也不可能真的掀翻大唐的統治。 自古以來,想要推翻帝國統治,都要有帝國內部的統治階層帶路,而這種情況,在現在大唐是幾乎不可能發生的。 李氏、洛氏,大唐擁有著雙重宗室,還有堪稱強大的官僚體系。 想要將這么強大的統治力量打破,起碼要三五年的大戰才有可能。 三五年。 洛王會在關中擊敗燕逆。 所有人都這樣認為。 ———— 唐帝國所遭遇的經濟危機并不是全面性的,甚至稱不上是經濟危機,帝國的物價在紛亂時代,依舊保持著一定程度上的平穩,直到帝國秩序崩壞,在失去帝國秩序的地區,才出現貨物短缺,進而物價飆漲的情況,但即便如此,紙幣依舊保持著交換價值,帝國的財政狀況并沒有出現大規模問題。 但帝國所遭遇的危機卻是如此的具有毀滅性,歷史學家將之成為“饑荒中的盛世帝國”,當代歷史學家如此評價——“農為國本,一個帝國用慘烈的現實證明了這句話的正確性”。 這慘痛的現實,深切的影響了往后的所有政策,乃至于影響了往后帝國對于農業的執著追求,大唐在饑荒中,持續不斷且無法停下的崩潰著?!短频蹏d衰史》 第984章 托孤 天佑十四年秋。 帝國內有農民起義,外有藩國作亂,大唐從未如此混亂。 帝國內有忠良救世,外有援軍前來,大唐似乎并不危險。 養士三百年,若非上天不睦,大唐甚至不會走到如今的地步。 黃河以北數以百萬計的災民,宛如蜂群般席卷了整個河北,這種席卷如同熾熱的火焰,如同毀滅的巖漿。 所有無法生存的農民都爆發起來,沒有統屬,沒有目標,沒有計劃,這是一場為了爭奪生存權的戰爭。 當官的不愿意死,做民的也不愿意做安安餓殍。 最終能夠決定誰能活下去的,就是手中的武器和強健的身軀。 河北的大批災民一路南下試圖向依舊擁有大片良田的江淮而去,僅僅粗略估計,在路上逃災的災民就不下三百萬,這個數字隨著秩序被沖毀,還在不斷增加。 河北是帝國人口最稠密的地區之一。 而災民所沖擊的淮河以北,黃河以南地區,同樣也是帝國人口最稠密的地區之一,這兩個地區的秩序一亂,受災民眾就會高達千萬。 這是任何一個農業國家都難以想象的數字,在漢朝漢戾帝時代,關東有無數的流民,但數量也只不過兩百萬到三百萬,那場災禍導致了漢戾帝的垮臺。 而現在大唐的關東在河洛沒有亂起來的情況下,就將會承受五倍甚至十倍的沖擊。 關東將會變成一片煉獄。 在現在這種寒冷的天氣中,更是如此。 在大量災民南下的時候,另外還有一波災民則有組織的往河東而去,他們試圖從河東繞到河洛去,畢竟南下有重重的關隘和河流,但前往河洛的黃河則已經結冰。 尤其是現在的河東守備非常的空虛,大部分的河東士卒都還在前線和燕軍對峙。 李克用出征的時候,沒想過中原會變成這幅樣子,幾乎將河東精銳調空,如今留在河東的只剩下一些并不如何精銳的軍卒。 在得到中原消息的時候,他是想要回軍河東的,畢竟他還有小兒子李存勖和妻子女兒在河東,他很擔心他們的安危。 后方不安,前方如何能安? 但在洛星云問他的想法時,李克用望了一眼軍營中的那具棺材,又望了望敢戰士,他最終還是咬了咬牙道:“大帥,不破賊軍,不得詔令,下官誓不回返河東!” 在燕軍中,有大量的李氏后裔。 沒錯,雖然他們殺了燕王,而且反唐,但并不是說其中就沒有李氏后裔。 經過三百年的發展,很多李氏后裔都已經和普通人差不多了,就算是宗譜上,都不記載名字。 這就不得不說一下宗親和后裔的區別。 用劉備來舉例,在一開始,他只是劉氏后裔,這件事當然不是假的,劉備那一個村子都是劉邦的后代,但在這個時候,漢帝國的皇位,和他一點關系都沒有。 他也沒有繼承權。 直到他被錄入皇族宗譜,有了漢室宗親的身份,從那以后,他就不需要再對外說自己是誰誰誰的后代,而只需要說自己是漢室宗親。 到了這個時候,他才是正式的漢王朝繼承人之一。 在劉協將皇位禪讓給曹魏后,身為漢帝國的繼承人之一,他完全有資格宣布劉協的禪讓非法,并且自己登上皇帝位。 大唐和大漢雖然有許多地方不同,但在宗室方面還是有共通之處的。 那些小宗中的小宗,三百年過去,早就和普通人一樣了,一丁點繼承權都沒有,在他們身上,甚至就連宗室爵位都沒有。 在神都的李氏宗譜中,只會記載近支的后裔,其中大部分身上都掛著或高或低的爵位。 李克用就是正兒八經的李氏皇親,河東郡王,這個爵位已經相當高。 而且李克用的支脈所出,是開元革命后的李氏。 在李氏中,和不少開元前分封的李氏有隔閡,這在大唐也算是一項奇景。 開元后,也就是從李圣一開始的李氏皇族,是李洛合一的產物,從這里開始的皇族,和前面的有隔閡。 所以雖然在燕軍中有大量李氏,但那些李氏,和中原這邊的,很多時候不是一路人。 李克用動起手來,沒有絲毫的心理負擔。 洛星云拍了拍李克用的肩膀,感慨道:“郡王,朝廷不會忘記你的忠心,陛下不會忘記你的功勞,無論勝敗,你都會得到賞賜和榮耀?!?/br> “只要大唐復興就好?!?/br> 李克用說這話時,頗為擔心的望向河東,他最喜歡的兒子李存勖就在晉陽,也不知道晉陽城會不會被攻破,他的兒女和妻子,不知道會不會有危險。 …… 晉陽城。 李存勖是李克用最小最受寵的兒子,雖然年幼但卻膽略過人,通曉音律,知曉大義,弓馬嫻熟,小小年紀就能夠對李克用用兵提出見解。 在大唐,如果一個人在某一方面被稱作有太宗皇帝的某些風范,這是一種至高的贊譽,朝廷并不會因此而有什么不滿。 因為在大唐,太宗皇帝是一個形容詞,代表著古往今來的圣王之首。 李存勖就是在這種氛圍中,被人稱作“太原公子第二”。 因為他的確是和太宗皇帝很像,無論是出身,還是性格,以及能力,都非常像太宗皇帝。 大唐沒人不崇拜太宗皇帝。 李克用這樣的武人就更是將太宗皇帝奉為神明,所以對于自己這個特別像太宗皇帝的兒子,李克用極其的寵愛,甚至未來想要讓李存勖繼承他的位置。 李存勖在十歲的時候就已經跟著李克用出塞去征討一些邊匪,跟著父親去神都覲見天子的時候,還得到了天子的欣賞,說李存勖這樣的少年郎,才是李氏兒郎的榜樣。 他長到十四歲的時候,就已經非常成熟,此番本來是要跟著李克用出征的,但因為母親生病,他只能留在晉陽。 卻沒想到,在晉陽也能碰到農民軍前來,這可真是恰好碰到了李存勖手中。 他手中沒有精兵,但農民軍也還沒有進化成那種極度精銳的軍隊。 lt;div style=quot;text-aliger;quot;gt; lt;scriptgt;read_xia();lt;/scriptg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