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17節
經商當大商人? 在開錢行面前,都算得了什么? 金融的力量只是稍微展現在洛千秋的面前,即便是洛氏,也深深被震撼。 而且這還是洛氏在收著力,否則真的可以用坐地收錢來形容,天底下所有人都在給洛氏打工賺錢。 一頭野獸被釋放出來了。 洛千秋親手主導了雪域和西域的郡縣改制,為此他殺了無數妄圖反對的人,但在此刻,他卻感到恐懼,這才是殺人與無形。 只要他愿意,他能讓天下無數人在一瞬間破產,讓他們流離失所,沉甸甸的責任幾乎在一瞬間加在了他的身上。 在那一刻,他只有一個想法,“錢行千萬不能交給別人?!?/br> 在洛氏中本就有學數學的傳統,在錢行出現之后,幾乎所有人都意識到這其中所蘊含的力量,洛氏立刻就開始組織人手,去研究錢行的各種盈利模式,以及它對于天下的作用。 然后很快洛氏內部就得出了一個結論,貌似要發大財了。 “我們諸夏地大物博,基本上沒有什么缺乏的東西,但貴金屬卻一向都很是稀少,所以從古至今,我們一直都缺乏足夠的錢,幾乎在每個時代都會有錢荒?!?/br> 雖然沒有通脹和通縮的概念,但這些年大唐的國力越來越強,但造錢的速度卻沒有發展快。 于是錢越來越值錢,帶來的就是物價貶值,卻是有目共睹的。 物價貶值不一定是好事,因為這會讓百姓將錢都握在手里不花,最好的就是讓錢的價值不動,這樣經濟就會正常運轉。 現在紙幣出現了,洛氏可以根據市面上的幾樣商品,比如糧食、布帛、鹽之類的東西,來調整市面上的錢,僅僅從這上面所能夠抽到的錢,就已經不是常人所能夠想象到的。 畢竟賺錢哪里有印錢快。 洛千秋身為堂堂的洛氏家主,大唐第一超品親王,天子的丈夫,什么場面沒見過,但這種場面他真的沒見過,全天下所有的人都在給他打工,他什么都沒做,在沒有人知道的情況下,實際抽的稅比朝廷還多。 最牛的是,朝廷加稅會讓天下人生活變艱難,但他不會,反而經濟形勢還會變好,這種有違常理的事,讓洛千秋一時間難以接受,也是相當正常。 這種東西出現之后,洛氏當然不可能真的將它收入囊中,況且朝廷也不可能同意,這畢竟是天下的錢。 但又不可能真的交給朝廷,這玩意交給那群黑心官僚,那可真是蠢了。 況且這是用洛氏的信用建立起來的,不可能交給別人。 最終還是太平做主,這東西就掌握在洛氏手中,但皇室要派人過去查賬,換句話說,皇室要和洛氏分紅,這些東西歸根結底還是屬于稅收。 在這種時候,傳來了蓬萊出現露天金礦的消息,在蓬萊有堪稱恐怖的黃金和白銀。 正要組建一個完備金融體系的大唐朝廷,黃金和白銀的出現,意味著什么不言而喻,黃金和白銀這種貴金屬是比銅更有價值的東西,如果有海量的黃金和白銀儲備,那這個金融體系,將不可撼動。 所以大唐朝廷第一時間就向蓬萊三島上的衛國以及齊國發出了詔令,這個金礦必須歸于朝廷,朝廷可以給予補償。 這個時候就體現出這六大王國的特殊之處了,他們很像是邦周時期的諸侯國,更像是漢初的諸侯國,國中的山川林礦都是他們的。 如果不是朝廷太需要這個黃金礦,絕不會用這種手段去要,但現在沒辦法,關乎整個天下的東西,不能讓地方掌握命根。 最后的結果不言而喻,衛王毫不猶豫的拒絕了朝廷的提議,這可不僅僅是他一個人的意思,整個蓬萊三島的意志都是如此。 而且蓬萊三島為了這一天,已經做了很多的準備,換句話說,蓬萊三島已經做好了翻臉的戰爭準備。 這一下就把朝廷搞炸毛了,拿不到金礦就算了,現在蓬萊竟然想要造反。 要知道燕國一直都蠢蠢欲動,但直到現在也只不過是蠢蠢欲動而已,就連實力最強的燕國都沒說造反,蓬萊竟然敢這么做。 局面到了這里就已經徹底不同了。 無論朝廷要金礦是對還是錯,現在就必須將這種悖逆的苗頭打下去。 沒有人可以挑戰中央朝廷的威嚴。 …… 大唐現在除了各地的駐守軍團以及各藩屬國的軍隊之外,直屬于朝廷的軍團主要是以下幾個。 安西、北庭、河西、隴右,也就是帝國西北以及西部的軍隊,被成為西部軍團 其中安西、北庭由安西大都護統帥,河西和隴右則是中都鎮守。 這四鎮的軍隊,大約在八萬左右,全部都是精銳,主要用來防備四鎮南北的諸國以及燕國。 西部軍團之外,另外最強的就是駐守在晉陽的軍隊,朝廷在這里有四萬人,主要是用來防備燕國直接南下。 朝廷在漠南草原設置的安北都護府,還有兩萬人,全部都是游牧騎兵,是面對燕國的第一道防線。 這兩軍被成為北方軍團。 第三支軍隊則是安東大都護統帥的東部軍團,駐守在遼東,防備燕國、壓制遼東的胡人部落,以及壓制半島可能出現的背叛者。 第四支軍隊則是南方軍團,駐守在荊州、益州以及揚州,這支軍團是唯一不由四大都護府統帥的,目標是維護長江以及江淮的安定,保證朝廷的賦稅重地以及糧草重地。 安南都護府還在更南,大唐朝廷認為南方的戰斗力,不足為懼,所以并沒有在廣州設置重兵,只有一萬人。 現在要征討蓬萊,和蓬萊打仗,無非就是兩條路,一條就是從箕子半島快速的渡過海峽,登錄齊國。 或者從膠東半島行軍過去,橫穿蓬萊海,然后登錄蓬萊三島。 無論哪一個都需要海軍,而且就算是從箕子半島出發,也需要海軍來保證后續糧草的運轉。 這不是一場簡單的戰爭,這將是前所未有的,海上戰爭,這和過去在長劍里面的水戰是完全不同的,大海的恐怖是人類所畏懼的。 但大唐別無選擇。 沒有任何人,可以從大唐的國土上,分裂出去,即便他是李氏的王子皇孫。 任何妄圖分裂大唐疆域的行為,都將要自食惡果。 …… 李賢的身體早就不好了,這是朝廷早就知道的,太平還曾經派遣使臣前去慰問,第一波使者還在海上遭遇風暴死亡。 現在衛國中管事的是衛國世子,太平的侄子,但二人這么多年,只見過一次面,后來就再也沒見過。 當初周天子和諸侯都沒有這么生疏,最后走到這樣的局面,可以說是早就有預兆。 李賢并沒有讓太平和洛千秋多等,在這個炎熱的夏天,李賢在一夜睡眠后再也沒有醒來。 在死前他想要說些話,但最后還沒有閉嘴了,因為死人的話,是沒有效果的。 兒孫自有兒孫福吧。 一切都交給天命吧,李賢這樣想著。 “夫人,剩下的就交給為夫吧?!?/br> 洛千秋這樣對太平肅然說道。 ———— 紙幣的出現是商品經濟發展的注定產物,銀行的產生同樣是注定的產物,歷史證明,在洛氏錢行產生后,同時有其他錢行落地,在一個時期中,不僅有洛氏發行的紙幣,其他錢行同樣發行了屬于自己的紙幣。 但幾乎在短短兩三個月內,其他錢行就被洛氏雄厚的底蘊所擊垮,雙方的實力完全不在一個層面,只有極少數的錢行,能夠吃一些洛氏所不涉及的殘羹剩飯。 在那個金融體系剛剛發展的時代,洛氏錢行已經從事實上成為了兼具商業銀行屬性的中央銀行,唐帝國的經濟被綁在了洛氏錢行的戰車上,洛氏錢行的一舉一動都影響著整個天下的生計民生。 在帝國往后的歷史中,洛氏錢行的身影無處不在,興盛以及衰落,都與洛氏錢行不能脫開關系,伴隨著錢行的出現,金錢的力量,在大唐這個磅礴興盛的國家中,提高到了前所未有的地步?!督洕鷮W史論》 第974章 二王入京 大唐朝廷向蓬萊三島上的王公下了最后通牒。 詔令是在大朝會上,當著所有人的面,太平一字一句念出的。 那是一個朝陽映照的清晨,并不如何熾熱的陽光照進殿中,溫暖而明亮。 太平穿著鎏金的皇袍,大片大片赤色的鳳凰宛如熊熊燃燒的火焰,在她的衣裳上起舞。 她帶著繁復的冠冕,無數精美的發飾插在她宛如綢緞般垂落下的青絲間,如同沉睡千年的神女,從久遠虛實之間蘇醒過來。 滿目的威嚴。 太平摩挲著御座的把手,其上的凹凸不平,帶著磨砂般的手感。 “諸卿都知道,朕為什么會臨時召開這一次的大朝會,衛王和齊王拒絕了朝廷的要求,將詔令稱為亂命。 這件事讓朕想了許久。 就在昨晚,想到今日要召見諸卿,朕一宿都沒能睡著。 朕知道,諸卿中許多人,也都覺得朕這件事不對,朝廷不該和民爭利,一座金礦,也算不了什么,這么做屬于是強取豪奪。 朕的宰相勸過朕。 朕都知道。 天子一生行事,是不需要向他人解釋的,但朕崇拜太宗皇帝,所以想要以太宗皇帝作為榜樣。 朕想著和諸卿說些什么,想著和天下人說些什么?!?/br> 太平這番話帶著深深的無奈,就算是做好了開戰的準備,但她還是要把話講清楚。 天子的話一出口,朝會上的群臣所有人都直視面前數分地,但所有人都直起了耳朵,想要聽聽天子說什么。 御座上又是短暫的沉默,殿中落針可聞。 太平的聲音在殿中緩緩響起,“朕御極十數年來,所行皆為堂皇正道。 有些生來悖逆之人,說朕是沽名釣譽,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朕并不如何在意。 朕所為不是為了自己的名聲,而是以天下為己任。 天下之重,在于天子一人。 天子之威,在于朝廷,在百官,在萬軍,在天下萬民。 朕即位以來。 吐蕃挑釁,妄圖在天子之外,另立天命,于是朕命洛王討之,斬落他的頭顱,夷滅他的部族,斷絕他的族群,消滅吐蕃存在于世上的一切痕跡,在廣袤雪域之上,建立州縣,使天子之威宣揚于異域。 西域之民有二主,朕不虞,遂令玄門服之,蔥嶺以東,盡歸大唐,軍旗所指,官吏所至,布及四方。 衛國。 大唐藩國,天子藩籬。 當以天下為己任。 lt;div style=quot;text-aliger;quot;gt; lt;scriptgt;read_xia();lt;/scriptg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