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78節
從別的身份上,洛君卓都不懼長孫無忌,但凌煙閣第一是洛玄夜,第二就是長孫無忌,這一點上,就讓洛君卓很是被動。 李治下棋下的有些心煩意亂,郁郁寡歡道:“紫陽,你說朕這個天子做的怎么就這么難呢? 自古以來還有比朕更憋屈的君王嗎? 朕就連立一個自己喜歡的女人為皇后都不行,對朝政也沒有半點說話的權力?!?/br> 洛君卓若有所思,“陛下,臣的jiejie,曾經說過這件事,她說陛下的權力實際上是很大的,只是陛下不使用而已,但jiejie只是略微提了一下,臣也沒有多問?!?/br> “表姐說過?” 李治有些驚訝,而后又覺得很合理,對自己這個表姐,李治還是頗為了解的。 當初他還小的時候,洛君薇就經常進宮,頻率比現在還高,時常會幫著照看他們幾個小孩。 從此次洛氏南歸之后,男主軍,女主政的趨勢就比較強。 從周郡王洛玄夜開始,洛玄星,洛玄凌以及洛玄云,以及之后的洛君成,洛君駿,洛君烈,洛君卓,都是武將。 只有洛玄辰是文官。 這是出于維持武勛的考量,對于洛氏來說,文一方面,太過于需要天賦,而武一方面,就相對更有優勢,但缺點就是,一個比較穩定的王朝,在不發生激烈到掀桌子的斗爭時,宰相所擁有的影響力更大。 洛君薇是這一代洛氏子弟中,在政治方面最杰出的一個人,洛蘇將她送進宮中,就有女主天下的考量,既然是新時代,那沒有洛氏的女子,自然不美。 待洛君卓離開后,李治沉思了片刻后,他知道洛君薇經常去武曌宮中,思及至此,他決定去尋找洛君薇,想聽一聽,自己的這位表姐,有什么高見。 洛君卓離開太極殿,轉過一道回廊后,表情瞬間就凝了起來,身為李治的近臣,在不少人看來,他就是第二個周郡王洛玄夜,但洛君卓自己知道不是這樣。 在目前的洛氏中,他的確是和天子關系最親近的,還娶了晉陽公主,這是李治最疼愛的meimei,數遍大唐,沒有任何一個臣子和李治的關系,能比他更親近。 但他內心深處卻知道,自己和當今天子的關系,是不如自己父親和先帝的,差了那么一絲絲。 至于原因…… 洛君卓微微搖頭,不說也罷,只不過是要小心行事,萬萬不可仗著和天子從小就認識,而做出什么事情來。 雖然有洛氏龐大的關系在,沒有生死危險,但如果被貶還是難以避免的,要知道當初洛玄辰也被兩次罷相,在這個政治場上,只有皇帝一個人,是難以被廢黜的。 李治心中頗為焦急,所以他很快就到了椒蘭殿,他到殿中的時候,恰好洛君薇正在殿中。 武曌將李治迎進來后,李治也沒有多繞彎子,就直接將自己的疑惑問出,希望洛君薇能夠為自己解惑。 洛君薇沒想到李治問的竟然是這個問題,她只略一沉吟,就果斷的說出來,“陛下,臣有一問,您覺得太尉對您的皇位,可有什么威脅嗎?” 李治直接失聲笑道:“當然沒有,他只不過是文臣而言,掌握兵權的是司空和司徒,咦?” 李治反應過來了,他的皇位終究是需要軍隊的支持才能夠做的穩,而長孫無忌就算是再囂張,沒有兵權,又能掀的起什么大風浪呢? 武曌在這方面的天賦比李治更高,再加上,之前洛君薇就暗示過她不少東西,她幾乎是立刻就體會到了更深層次的東西。 長孫無忌的勢力的確是非常強大,他這個級別的相權,從古到今都非常的少見,但究其根本,這還是相權! 什么叫做相權? 從三省六部制度開始,這是李世民主動讓渡出來的,讓宰相制衡君王的,也就是說,相權是皇權的讓渡,只要皇權愿意,這份權力隨時都能夠收回去。 除非相權能夠完成升級。 比如相權成為攝政之權,或者相權徹底壓在皇權之上,無論是哪一種,實際上都只是一件事,那就是要擁有廢立皇帝的權力,只有這個權力在手中,才能夠在和皇權的斗爭中,占到上風,以及最終勝利。 換句話說,誰擁有將對方廢黜的權力,誰才是最終的勝利者。 這就是政治斗爭的根本本質! 長孫無忌有廢黜李治的能力嗎? 完全沒有! 他也從來都沒有想過去廢黜李治,從內心深處來看,長孫無忌是個忠臣,只不過他的想法和李治不一樣。 歷史上最有名的一次換太子被駁回的事情,就是漢初的時候,漢高帝想要換太子,結果被洛氏和呂氏帶著開國功臣打回去,最后放棄了這個想法。 那就是典型的皇帝已經完全不能插手這件事,幾乎所有的大臣都反對,包括劉邦的所有近臣,而且洛呂的實力過于強大,強大到劉邦也絕望的地步。 而現在的長孫無忌呢? 他甚至都沒有軍隊里面的盟友,僅僅憑借他一個人的力量,竟然就自不量力的想要和天子對抗。 洛玄凌根本就不想和長孫無忌有什么牽扯,就在于此,長孫無忌太離譜了,他的力量是來源于李治,是因為李治當初年紀小,不懂事,所以暫且將權力交給他代為管理,結果長孫無忌竟然就真的覺得,這份力量李治收不回去。 用天子的權力來壓制天子,這長孫無忌可真是怎么死的都不知道。 僅僅是一句話,武曌眼中的光就愈發的亮起來,而后她就感覺到洛君薇輕輕的捏了她豐腴的大腿一下,她微微側臉,便見到洛君薇輕輕搖頭,示意她不要多說話,武曌一凜,緩緩點頭。 李治已經回過神來,他臉上帶著驚喜的神情,“表姐果然有王佐之才,乃是洛氏名門,剛才所言,對于朕而言,可真是醍醐灌頂啊。 既然朕的皇位不是趙國公所能夠廢黜的,那朕就可以一點點的和趙國公去斗了,就算是失敗,也還有無數的機會卷土重來,而趙國公卻輸不起,只要一次時機,就將一敗涂地?!?/br> 武曌沒有將剛才她所想出來的那些事情說出口,而是帶著略微的厲色道:“陛下,不僅僅如此,您才是真正的君王,拔擢或者貶斥,都由陛下您做主?!?/br> 是啊。李治的眼中同樣出現了厲色,這就是君王,幾乎天生就立于不敗之地,只要朝廷上不是鐵板一塊,他就總能找到那些想要上位的人,一次次的對長孫無忌發起攻擊。 不過。 一想到要對長孫無忌發起進攻,李治又有些猶疑了,對李治頗為了解的武曌,見狀直接說道:“陛下,難道您甘心一生都如此嗎? 那本來就是您的東西,拿回自己的東西難道還有什么值得猶豫的嗎? 妾身以為不是,您加冠都已經多少年了? 當年洛氏的諸位攝政,都在周天子以及漢天子加冠之后,選擇了還政,而現在長孫無忌只不過是顧命大臣而已,卻竊據大權,不愿意還給陛下,妾身深深的為陛下而感到悲傷??!” 李治的性格有些暗弱,但武曌可沒有,她是真正的一旦決定了某件事,那就一定要做到,想要讓她回頭,除非她自己撞得頭破血流。 李治就算是再暗弱,但一位君王對于權力的執念,是極其深重的,洛氏族中,對于周懿王和漢惠帝的評價一直都非常高,就是大多數的君主,即便知道自己沒能力,但依舊會死死的抓住權力不放,至于天下會變成什么樣子,那才不是他所在意的。 現在聽到武曌的這番話,李治心中對于長孫無忌的所有憤恨都激發了出來,他想到了自己無數次想要做些事,都被長孫無忌打了回來,他想到自己身為至高無上的天子,卻在帝國中,被臣民所忽略。 那永徽之治,雖然冠以他的名號,但所有人都知道,那是長孫無忌的政績。 李治緩緩說道:“這些年,太尉他掌控朝政,將那些不服從他的大臣,紛紛貶斥,導致現在朝中盡是他的同黨,政事堂中,幾乎他一言而決,朕深深地為之恥辱。 這天下難道就沒有其他的臣子嗎? 朕記得有不少人,都是在貞觀朝時,就被先帝所贊賞的大臣,但是到了朕繼位的時候,這些人卻被太尉和褚遂良貶斥出去。 黨同伐異,可恨!” 想要對長孫無忌發起進攻,就要組織一個強大的政治隊伍,至少在朝中不能沒有人給自己說話。 身為天子,直接用各種無理的態度去對抗長孫無忌,用越過政治規矩的手段,那雍國公是不會支持他的,但其他人可不是如此。 該是時候向外釋放出最強烈的信號了。 讓天下人都知道,朕要換掉皇后,立武曌為皇后,看看朝中有沒有為朕說話的人。 有沒有呢? 當然有! 而且還實在是不少,在政壇上,從來就不缺乏投機的人,也不缺乏冒險上位的人,雖然歷史證明這些人最后的下場都不怎么好,當初是怎么得到的地位,最后就會怎么樣失去。 但大多數人依舊趨之若鶩,認為自己會是比較特殊的那一個,認為自己會永遠都站在勝利者的那一方。 長孫無忌這樣的聰明人,不也陷入了驕狂之中。 …… 天子要換皇后,理由則是七出之中的無子,而武曌有兒子,還不僅僅一個,能生,而且非常能生,在這個時候,占盡了便宜。 但大臣們同樣比較硬氣,皇后現在無子,但不代表以后沒有,無子雖然是七出之罪,但皇后才二十多歲,你怎么就知道,皇后以后不能生,而且你皇帝都不和皇后睡,皇后要是真的懷孕了,才是真的大問題。 最重要的是,“國朝已經有了太子,縱然皇后沒有親生的兒子,但禮法上,卻已經有了嫡長子,陛下不必再擔憂這一點?!?/br> 這句話可是真的把李治惹毛了。 當初太子就是被逼著立的,現在還用這件事來挑釁他,李治怒氣沖沖而走,大臣們也不歡而散。 永徽數年以來,清朗的上空,似乎彌漫著一朵朵烏云。 許多人都關注著這件事,皇帝和宰相之間,似乎突然就產生了這么激烈的爭斗,讓許多人都心生震撼的同時,也有許多人,希望能夠從中找到一些機會。 雍國公府。 洛氏實際上已經參與進了這一場戰爭,無論是洛君薇還是洛君卓,都已經在事實上站到了李治和武曌陣營中。 畢竟長孫無忌無論怎么看都不靠譜,而且這件事的確是長孫無忌理虧,拿著皇帝的權力讓皇帝閉嘴,洛文王都沒這么囂張。 至于無故換皇后,以及皇后被換掉之后,太子必然也要被換掉,從道理上,不應該這么做。 但皇后背后所代表的東西,以及她本身在平日里所表現出來的態度,就是原罪,屬于阻礙大業的一員,又不懂主動避嫌,那就只能宣戰了。 而且洛氏在政治爭斗中,一直以來都能夠輕易度過,還有一個非常重要的理由,那就是洛氏是真的干凈,而且有證明干凈的能力。 在政治斗爭中,為了搞死政敵,經常會有誣陷的事情發生,或者是抓住一個平日里根本就不算是大事的問題,把人往死里整。 而洛氏。 得益于極其嚴格的家教,以及在平日里的謹慎,很少會有那種足以被扳倒的坐法之事。 其次,便是誣陷之事,目前為止,還沒有誣陷洛氏的人,能活著見到第二天的太陽,就連御史彈劾的時候,都不會風聞奏事,畢竟洛氏對名聲很是看重,如果沒有真憑實據就構陷的話,那下場可不會好。 在這個政治場中,幾乎沒有人是無辜的,只要找問題,很少會有人冤枉,這就給了李治和武曌機會。 作為洛氏目前牌面最大的洛玄凌,卻還沒有真正的表態,只有武曌知道,在關鍵的時刻,洛玄凌會站在她這一邊,給予長孫無忌致命一擊。 洛玄凌安安靜靜的等待著最后的結局,長孫無忌這些年也確實有些飄了,聽說還問過別人,長孫氏和洛氏地位誰高誰低。 知道這件事后的洛玄凌,當時就冷笑一聲,覺得長孫無忌真是取死有道。 你長孫氏是什么東西,不提歷史的傳承悠久,也不提血脈這種沒用的東西。 就說我洛氏在天下是什么聲望,為諸夏做了多少貢獻,你和我一個檔次? 我洛氏無論到了哪里,就算是西域、遼東、草原,一亮圣痕,就能身居高位,你長孫氏有什么東西能和我洛氏比? 真是狂的沒邊。 一直以來都是長孫無忌在排斥異己,而在外朝中,沒有觸手的李治只能被動看著,而現在他糾集了一大批為他沖鋒陷陣的大臣。 這些大臣大多都是在長孫無忌主導的秩序中,難以獲得利益的人,這些人雙眼發紅,摩拳擦掌,向著長孫無忌發動了決死的沖鋒,勢必要和長孫無忌一決高下。 勝利者將會獲得一切榮耀和權力以及地位,而失敗者,將黯然從長安這個世界的中心離開。 李治在武曌的鼓動下,悍然對長孫無忌集團的大將出手了,褚遂良,在一個秋意蕭瑟的早晨,黯然離開了長安,他被貶到了洪州,他的車架剛剛走到洛陽,就有從長安而來的官吏,又向他下達了新的旨意,那就是將他貶到廣州去。 lt;div style=quot;text-aliger;quot;gt; lt;scriptgt;read_xia();lt;/scriptg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