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76節
單純洛氏和他爭權奪利,他其實不是特別畏懼,畢竟洛氏真正能挑大梁的周郡王洛玄夜和洛玄辰,都去世了,現在洛氏挑大梁的洛玄凌,和自己地位差不多。 但洛氏手里握著讓天子啟動的鑰匙,現在他和天子的爭鋒中,能占據上風,就是因為洛氏沒有旗幟鮮明的支持天子親政。 這是長孫無忌和洛玄凌的默契,長孫無忌用順暢的治政,以及蒸蒸日上的國勢,沒有衰落的貞觀之政,來告訴洛玄凌,雍國公,只有我能讓先帝的盛世繼續延續。 如果天子親政,現在這樣的盛世,真的還能保存嗎? 這一招相當的有效,因為長孫無忌太清楚了,洛玄凌和他在這方面是一樣的人,他們都是先帝的大臣,雖然效忠現在的天子,但從內心深處而言,只要能保存貞觀之政,當今天子能不能親政,不重要。 這實際上反應出一個現實,那就是洛玄凌對李治的能力不信任,他對于李治的認知,是當初那個晉王,治理這么一個龐大的帝國,李治一定不如長孫無忌,那還是讓天子受些委屈吧。 再學習學習,以后再親政。 當然洛玄凌不會直接這么說,他只是低調謙遜,但同樣會給李治撐腰,成為長孫無忌的對比參照,天子越痛恨長孫無忌,就會對洛玄凌越感激。 誰都不會想到,洛玄凌這么一個武將,會在這方面耍心眼,把長孫無忌當作工具人和擋箭牌。 …… 又是一場酣暢淋漓的靈rou交融,李治仰躺在武曌身側,有些無神的望著床榻之上,濃重的喘息聲,從他鼻中傳出,胸膛在不住起伏著,汗水從他額頭以及身上到處流下。 武曌依偎在李治身邊,她眼中滿是迷離和癡迷,眼底卻有幾分清醒,她對自己的身份太了解。 李治喜歡待在武曌身邊,他的確是愛武曌,是其中一個原因,另外一個非常重要的原因,便是武曌和他一條心。 在這座皇宮中,那些出身名門貴族的女子,都有無數的算計利益在身上,皇后的舅舅是中書令,蕭淑妃出身蕭瑀所在的家族,李治怎么可能會和她們說一些真心話呢? 只有武曌,空無一物,唯一的依靠就是自己這個皇帝,這種完全掌控一個人的感覺,讓李治迷戀,尤其是他掌控的這個女人,很聰明,很聰明,不是那種尋常婦人的小聰明,而是一個政治家的聰明。 從李治逐漸感受到武曌的政治天分后,他就驚喜的察覺到,自己有了一個可以信任而且幾乎不會背叛的政治盟友。 “最近朕想要出宮,又被太尉攔回來了,朕的這個舅舅,可真是事事管著朕,而后褚遂良也回來了,坐法之后,竟然這么輕易的就回來了,朕的臉面……” 武曌聞言眼中一亮,在永徽初年的宮斗中,她一開始還在使用傳統的宮斗手段,但經過洛君薇的提醒后,她果斷的停下了那種沒用的手段。 沒有經過太長的時間,她就看到了真正能夠一擊必殺的機會,那就是將皇后和長孫無忌綁在一起,以她的政治天賦,如何能看不出來,天子和長孫無忌間的關系,最終一定會破裂,只要她將長孫無忌和皇后綁在一起,那隨著長孫無忌的倒臺,皇后也要靠邊站。聽著李治有些憤恨的聲音,武曌輕撫李治起伏的胸膛,“陛下,不要生氣了,臣妾聽聞,上天讓一個人滅亡,就會先讓他驕狂,趙國公這么驕狂,他越是驕狂,陛下就越是要誠謹的對待他,要用禮儀來尊重他,這樣人心就會漸漸走到陛下這里?!?/br> 李治聞言卻不高興道:“朕現在就已經成為一個應聲蟲了,朕管不了提拔官員,管不了貶斥官員,就連詔書也是朕的舅舅寫好,而后朕就像是一個牽線木偶一樣,把天子的印璽蓋上去,朕要是還讓步,朕的天子之位……” 武曌肅然道:“陛下,還請不要這樣說啊,朝中同樣有忠謹對待您的大臣啊,太尉雖然驕狂,但沒有兵權,他對陛下又有什么真正的威脅呢? 在這場斗爭中,一時的勝利又算得了什么呢? 陛下您注定將會得到最后的最完全的勝利,笑到最后的人,才是真正的勝利者?!?/br> 武曌的安慰讓李治恢復了一點,他有些苦惱的說道:“朕不明白為什么英國公會一直想要辭職,朕也不明白雍國公,為什么有時候對舅舅不滿,但對于舅舅的政策,卻又不反對,朕有時候想要和雍國公聯絡一番,卻又不敢,朕不知道雍國公到底是怎么想的?!?/br> 武曌太聰明了,她大致能猜的出來,但她不會把真相說出來,說出來就太傷天子的心了,而且也會傷害天子和洛氏的關系,“天子或許可以去問問君卓公子,他和天子您從小一起長大,就像是親兄弟一樣,如果說洛氏中,誰會對您說一些,不方便說的話,那便是君卓公子了?!?/br> 李治瞬間坐起身來,喜笑顏開道:“媚娘說的對,的確是應該去問問君卓,只有君卓會告訴朕一些不方便說的話了。 走,媚娘,和朕去周郡王府一趟,不,讓君卓和晉陽進宮,反正他們二人經常進宮,沒人會在意?!?/br> 李治很急的開始穿衣服,武曌眼中卻光波流轉,眼底有厲芒閃過,看來天子對長孫無忌的忍耐,快要到極限了。 不行,還得忍,現在還不是扳倒長孫無忌的時機,現在皇后和長孫無忌的聯系也不夠緊密,該是讓長孫無忌、皇后、未來的太子,牽連上關系了。 一張細細密織的網,緩緩從武曌的身后延伸而出,她的目標是那些當朝的大人物,露出了無數破綻的大人物。 …… “夫君,午飯我要吃牛rou!” “福叔,前兩天不是有一頭牛摔傷了嗎?我估計現在也快死了,讓后廚處理一下,給夫人送來?!?/br> “是,老爺?!?/br> 庭閣之中,晉陽嘻嘻笑著在洛君卓懷中亂拱,和洛君卓嬉笑打鬧,她年紀還不算是特別大,剛剛雙十年華,因為還沒有生育的關系,有時候還像是小孩子一樣,喜歡在各種場合躺在洛君卓懷里,這實在是一種習慣,從小時候她就如此,喜歡掛在洛君卓身上,現在依舊如此。 李氏富貴已經超過一百年,代代基因改善下來,基本上沒有丑的,尤其是長孫皇后的女兒,從長樂公主李麗質開始,就沒有一個丑的,晉陽公主自然也是如此,她從小就嬌俏可愛,深受李世民和滿朝大臣的喜愛,如今進入永徽年間,李治對于自己的meimei也是極其寵愛,動不動就賞賜。 福叔很快就去而復返,躬身道:“老爺,夫人,已經吩咐后廚了,但現在有宮中的使者來了,請老爺和夫人進宮用宴?!?/br> “天子哥哥?” 晉陽從洛君卓身上跳下來,整整有些凌亂的衣裙,清澈的大眼睛中帶上笑意,“福叔,那牛rou你們吃吧,不要浪費糧食哦,我和夫君進宮,今日應當就在宮中吃飯了?!?/br> 說罷就拉著洛君卓手晃來晃去,“夫君,我們快進宮吧,好久沒見天子哥哥了,還真有些想念?!?/br> 洛君卓站起身點了點她眉心的花鈿,溫柔笑道:“你呀你,哪里有好久,七天前剛剛進宮見了天子,你還吃了給五皇子準備的糕點,讓陛下哭笑不得?!?/br> 晉陽聞言先是羞惱,而后叉腰理直氣壯的說道:“弘兒懂事,有好吃的讓給我這個姑姑,我也給了弘兒府中的蜜餞,那可是二哥從江南帶來的水果蜜餞!” 洛君卓聞言忍不住哈哈大笑起來,二十歲的人和幾歲的小孩子搶東西吃,晉陽見狀直接縱身跳到洛君卓背上,哼哼唧唧道:“夫君笑我,壞,罰你背我進宮!” 聽著晉陽的話,洛君卓也好像回到了小時候,他和李治、晉陽,在皇宮中無憂無慮的生活,他笑著掂了掂晉陽,便背著她往外走去,大步流星。 晉陽當然不會讓洛君卓真的背著她進宮,兩人只不過是玩鬧罷了,真要這么干,那明天的長安城,可就有的熱鬧了,大唐的確是開放,但也沒開放到這種地步。 進宮之后,洛君卓一看李治給自己使眼神,就知道李治這是有正事,席中一共只有四人,本來應該是有五人的,畢竟洛君薇就在宮中,但洛君薇自己沒來,她是女史,職責所在,怕自己忍不住會記上兩筆,這一看就是要商量什么事,還不如不知道。 對于宮中的這些后妃,洛君卓、晉陽公主等人,其實是沒有什么好惡態度的,不過對于王皇后,二人都知道李治不喜歡她,所以也就沒有什么接觸。 對于武曌,因為幾乎每次宮中這種單獨的小宴會,李治都只帶武曌一個人,晉陽公主從小就很是聰慧,很擅長怎么得到別人的喜歡和善意,她明白李治的心思,所以對于結交武曌,維護關系做的非常好。 武曌這個人對于洛氏有一層厚厚的濾鏡,因為她本身因為有一絲鳳凰天命,所以能微微感應到姬靈均浩瀚的存在,這幾乎相當于半個洛氏女了,所以她雖然不說,但卻是姬靈均的信徒,進而極度崇信素王的存在,雖然素王好多年不顯靈,但她堅信不移。 然后便是洛蘇、洛君薇這些,在她生命中占據了極大分量的洛氏嫡系,最后是她比較自卑敏感的那些年里,她遇到的每一個洛氏子和洛氏女,都平等的對待她,雖然她知道就算是遇到乞丐,洛氏也是如此,并不是對她特殊,但這更讓武曌對洛氏有一種癡迷。 早在十幾年前,她就羨慕洛君薇可以自由的選擇自己的人生,婚姻,或者不婚姻,她所羨慕的不是洛君薇一個人,而是洛氏的那種精神狀態,如果用一個比喻來形容的話,就有些像四夷番人對生活在大唐的向往一樣。 四人閑聊了一會兒后,李治便進入了正題,他最想問的便是洛玄凌對于他這個天子是什么態度,對于長孫無忌又是什么態度。 洛君卓一聽就知道李治這是對趙國公不滿,恐怕是被趙國公壓制的有些狠,于是心生不滿,滿腹牢sao,所以才這么問。 洛君卓在思索該要怎么說,直接實話實說肯定是不行的,而且武召儀也在打眼神,但欺騙天子肯定也不行,他從來都不騙李治,這也是李治信任他的原因之一,所謂事君以誠,這一向是洛氏近臣的準則之一。 “陛下,臣的叔父可能會規勸您,但只要您堅持,他就會永遠聽從您的旨意,他是先帝留給您的利劍,只要陛下您一聲令下,他就會持著利劍,為您斬斷一切,擋在您面前的一切,秦王、燕王、齊王、趙國公,亦或者是西域圣座大祭司?!?/br> 洛君卓用另外一種說法說出了洛玄凌的意思,那就是洛玄凌不會主動出手,但如果天子你非要這么干的話,他勸完之后,就會堅決的站到你這一方,所以雍國公你是不需要擔心的。 李治一聽瞬間就放下心了,臉上剛剛燃起笑容,就感受到武曌在扯自己的袖子,他微微側耳,就聽到武曌在低聲道:“君卓公子還沒有說完,陛下先別著急?!?/br> 李治一凜,果然就聽到洛君卓接著說道:“不過叔父同樣接受了先帝的重擔,而且我們洛氏行事,他是不會殘害忠良的,趙國公畢竟有大功,為大唐立下了赫赫功勛,他可能會看在這方面,對趙國公多有忍讓,就算是趙國公有時候會挑釁他,叔父也就當作不知道?!?/br> 洛君卓將洛玄凌塑造成一個為國為民的形象,就是告訴李治,我的叔父,自己有時候都不和長孫無忌計較,所以天子你受點委屈,我叔父可能不會在意,覺得沒什么,如果你沒有上好的理由,我叔父可能會覺得你小題大做,趙國公還是有功勞的。 李治在這一刻想到了之前在床上的時候,武曌所說的那番話,他恍然大悟,“是人心,人心還沒有偏移到他這一方,長孫無忌現在做的很多事,在大臣們,以及天下人心中,屬于正確的事情,他還沒有做出真正的錯事,讓天下人普遍認為他錯誤的事?!?/br> 長孫無忌這些年雖然在對付一些政敵,以及和他不和的人,但他最大的敵人,比如曾經的魏王李泰,比如曾經的吳王李恪,再比如那些和他不和的勛貴,都被分封出去了,根本就不在中原。 他就算是想要利用一些案件去牽連,但天高皇帝遠,根本就牽連不到。 尤其是李恪和李泰,他很清楚,如果他真的敢無故牽連這兩個人,洛玄凌和李績會立刻聯合天子干掉他。 這兩個人屬于絕對不能動的大人物,長孫無忌從二人出鎮之后,就熄了對付二人的心思,他終究還是把大唐社稷放在前面的。 所以長孫無忌跋扈一點,但并沒有做過觸動世人底線的事情,人心還是站在長孫無忌這一方的。 想到這里,李治忍不住長嘆一聲,洛君卓見狀沉吟后低聲道:“陛下,這世上的人,大多數都輕視年輕人,而重視老人的經驗,但年輕人如果能夠做出成績來,那反而比老人更容易受到認可,就如同先帝一樣,僅僅及冠之年,就已經聲威卓著。 如果陛下能夠證明自己對,而證明趙國公錯,那陛下的威望就會提升,而趙國公的威望就會降低,此消彼長,要求陛下親政的呼聲,就會愈發高漲?!?/br> 李治聞言有些猶疑,他這個人的性格的確是有些暗弱,在背后攪風攪雨,玩玩陰謀可以,但真的讓他走到臺前,去據理力爭,去硬抗事,他還真的有些做不到。 武曌見狀當即朗聲道:“君卓公子說的對,陛下,等待機會,臣妾記得陛下曾經說過,趙國公有些言論讓陛下很憤怒,比如當初說起官場的私情,趙國公毫不在意的玩笑,還說這種私情是正確的。 臣妾記得當初說,這些話趙國公是萬萬不會在先帝那里說的,臣妾認為,陛下可以從這方面著手,如果有什么事情,趙國公在如今和在先帝時期不一致,陛下就可以以此質問他。 為什么在先帝時,是一套說辭,到了陛下這里,又是一套說辭,先帝固然是圣王,難道陛下就是桀紂之輩嗎? 如果不是,何以先帝時忠謹,而陛下時放縱,這難道不是圣王而有賢臣,昏君而有jian佞的寫照嗎?” 嘶。 洛君卓聞言詫異的望了武曌一眼,這位武召儀,真是每見一次,都能夠讓他刷新一次認知,陛下真的能玩得過他這位妃子? 李治聞言先是一愣,而后直接哈哈大笑起來,他直接一把將武曌摟進懷中,“媚娘,朕真是一刻也不能離開你啊,就按照你說的做?!?/br> 李治仿佛見到了曙光。 ———— 一個穩定運行的系統,就會失去外擴的動力,進而走向內卷和封閉,唐王朝的政治格局從建立起,就是一種極其外向的模式,這為唐王朝帶來了無盡的榮耀,但同時這種模式也代表了極度的不穩定,體現在政治上,便是激烈的斗爭,從內到外,從不曾平靜,血腥的盛唐,不僅僅是軍事上的廝殺,同樣預示著政治上的斗爭?!短频蹏d衰史》 第943章 握住時代關鍵的武曌! 利刃自太極殿之上升起,鋒芒似乎能直接刺死人一般。 武曌的寢殿并不如何煊赫,她在宮中最得李治寵愛,賞賜自然是極多,但她都分給了其他宮人,這對于武曌而言,就如同天生的手段一樣。 “郡主,這是從益州快馬送回來的水果,叫做荔枝,你嘗嘗看?!?/br> 武曌將荔枝剝開殼喂過去,她的手指鮮嫩白皙,甚至還要勝過荔枝的果rou三分,洛君薇張開櫻唇將果rou吞下,甘甜的汁水在嘴中爆開,讓人只覺回味無窮,流連忘返。 武曌見狀笑著取了一枚荔枝喂給自己,微微瞇眼,在這座時時刻刻暗藏殺機的宮殿中,武曌誰都不會相信,包括她喜歡的皇帝李治,皇帝的諾言就像是用過的廢紙,只有傻女人才會相信皇帝的海誓山盟。 武曌會用自己的實際行動,讓李治永遠信任她,喜歡她,站在她這一邊,但主動權必須掌握在她的手中,而不是完全依靠皇帝所謂的愛情,她武曌可不是嬌滴滴的小娘子,有的是心機和手段。 但眼前的洛君薇是不一樣的,如果這世上有一個人,真的能夠讓她百分百信任,那就是洛君薇,這是一種極度復雜的感情。 “這些時日,郡主可曾去過國師那里?說來我也有許多年不曾見過國師了,不知國師身體可還康???” 武曌挑起話題,將話題牽引到洛蘇身上,洛君薇微微一笑,“老祖宗百病不侵,端坐靈天閣,俯視著人間,一切蛛絲馬跡,都不能脫離老祖宗的視線?!?/br> 武曌手一頓,而后便是驚喜在眼底閃過,“那我就放心了?!?/br> 洛君薇聞言微微頷首,二人的言語有些像是在打機鋒,但這正是互相尊重,洛君薇乃是女史,身負記錄史實的責任,但有些事又沒有必要記載,所以武曌不能將許多話說的太明白,否則就會讓洛君薇為難。 只可惜女眷長留宮中,要么是宮女、妃嬪女官,要么就是女史,洛君薇當然不可能當前面的那些宮廷職務,所以她必須得有女史身份,才能長時間留在宮中,否則武曌真想建議李治,換掉洛君薇的女史之位,這樣她說話,就不用拐彎抹角了。 武曌略一思索,緩緩說道:“皇后膝下無子,所以想要過繼一個宮女的兒子,作為嫡長子,這是因為外朝有大臣上書,請求陛下立太子,以正社稷,唉,在我看來,這卻不能安定社稷,而是禍亂之事啊?!?/br> 洛君薇神色一凜,皇后沒有兒子,這是皇后大位不穩的一大因素,實際歷史上,這也不是第一次出現這種情況,收養一個地位卑微的皇子,是解決這件事的最好方法。 地位卑微的皇子一躍成為嫡長子,而皇后則能夠順利穩固地位,日后成為皇太后,還能力壓皇帝,可以說是爭權奪利的雙贏之舉。 但收養皇子能不能成功,不在于皇后本人,而在于皇帝的態度,以及外朝的態度,即,誰才是說了算的那個人,那個人拍板同意,這件事才能成功。 而現在,外朝能夠決定這件事的人,就是長孫無忌,反而是皇帝李治的態度不太重要。 實際上李治對于立太子是非常反感的,尤其是大臣們逼著他立太子,李治是貞觀二年生人,他的年紀還非常小,他認為自己完全不到要立太子的時候,當初對于太子之位的爭奪,也讓他心中有陰影。 lt;div style=quot;text-aliger;quot;gt; lt;scriptgt;read_xia();lt;/scriptg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