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45節
李恪的計劃實行的很是順利,不得不說,李世民對他還是相當寵愛的,雖然大部分都是流放的罪人,但其中人才著實不少。 胡人騎兵和帶甲王府衛兵,也都是精銳,再加上洛玄星帶著幾百敢戰士參與了這場平定薛延陀的戰爭。 李恪在萬事具備后,僅僅兩場戰爭就斬下了薛延陀可汗的頭顱,傳到諸可汗帳中。 “這便是背叛大唐的下場,這就是擅自挑釁本王的下場,薛延陀的明月可汗,接受天可汗的冊封,卻膽敢背叛。 收起你們的不軌之心,張開你們的眼睛和耳朵,好好聽,好好看,本王是天可汗之子,草原上的蒼鷹。 本王身上流淌著最尊貴的血脈,只有天可汗的兒子,才能成為草原唯一的主宰,接受皇天、長生天的恩典,以及陰山、北海以及所有山川的賜福。 所有的人,都前來哈拉和林拜見本王,如果有不聽從的,本王將斬下他的耳朵,摳出他的眼睛,然后將其踐踏在腳下!” 這霸氣縱橫的言語,實在是太對草原人的胃口,來自四方的部族首領,紛紛來到哈拉和林,這次前來和上次已經完全不同。 大多數人即便是回紇的烈日汗也保持著謙卑,面對著剛剛殺死薛延陀明月汗的大燕烈日汗,為了部族,他必須謙卑。 至于其他鐵勒以及冬突厥諸部,無論是明月汗、繁星汗,還是普通部族首領,皆誠惶誠恐的拜見李恪。 到這一刻,李恪終于感覺到了什么叫做權力,他強行控制住那股天下我有的感覺, 他擔心自己太膨脹了,進而去做一些不太理智的事情。 他深深的明白,他現在之所以能這么順利的控制諸可汗,主要還是因為他那位貴為天子和天可汗的父親。 而且他從中原來,更明白中原的強大,明白那群元老宿將的強大,大唐平定薛延陀不是難事,那大唐干掉自己也不是難事。 尤其是,國師。 當初國師把自己放到草原,是有任務的,如果就這么回去,那位國師一定會給予自己迎頭痛擊。 要知道那位襄助自己的洛氏子,可就在身后,他為什么來幫助自己,李恪很清楚,那他隨時也都可能會背刺自己。 還是好好做事吧,其他的事情,等到時機成熟再說。 收回心神,李恪望著自己面前的諸可汗,朗聲說道:“天可汗為了防止漠北諸部紛爭,于是定下了三可汗制度,在過去的數年中,諸部有爭議,都在哈拉和林,召開可汗大會。 薛延陀,簡直就是草原上最悖逆的豺狼,沒有心肺的狗,就算是鬣狗也不如他的心黑,也不如他讓人唾棄。 他試圖做什么? 難道是挑釁天可汗的地位嗎? 在中原有一個詞,叫做‘天下共主’,這是什么意思呢?皇天的子嗣,是天下所有臣民的主人,在草原上,天可汗就是所有人的主人,諸位認為呢?” 草原上的人身依附本就遠遠勝過中原,奴隸制度也比中原頑固太多,對于李恪的話很認可,就像是本就該如此一樣。 “偉大而至高的天可汗,是我們草原諸部永遠的主人?!?/br> 這些來到哈拉和林的胡人都紛紛高呼,表達自己的忠誠。 李恪見狀又說道:“父親的財產由兒子來繼承,是理所應當的,我是天可汗的兒子,在草原上,難道還有人比我更加尊貴嗎? 可汗大會難道不應當以我為主嗎?” 李恪這番話讓眾人有些面面相覷,可汗大會在過去是以大都護為中心的,也就是天可汗的代言人。 現在李恪是天可汗的代言人,聽起來好像也沒有問題,但可汗大會的中心只有一個,那就是天可汗。 回紇的烈日汗硬著頭皮說道:“偉大的燕烈日汗,請允許我們詢問,天可汗的汗位將會傳于您嗎? 我們聽說,在中原,用一種叫做長子繼承制的制度,很是奇怪,我們不能理解,所以不明白天可汗的汗位將會如何繼承?!?/br> 眾人聞言皆目光熠熠的望向李恪。 這的確是個問題,而且是大問題,是文化上和現實上的沖突,在草原上,各部落普遍使用幼子守灶制度,每一個兒子長大后,父親都會給他一部分財產,即牛羊和人口,讓他自己出去發展,這就導致最后幼子是唯一會留在身邊繼承家產的。 這種財產繼承制度,是草原的現實,進而形成的傳統,這種傳統在比較強大的部落國家中,就會造成一個問題。 幼子理應繼承王位,但強大的兄長往往會回來搶奪王位,現在回紇的烈日汗,就是在問李恪,你難道以后會是天可汗嗎? 如果是,那沒問題。 如果不是,你怎么能說自己是草原上唯一的主宰呢? 或者說,你已經決定要背叛天可汗,就像是薛延陀烈日汗一樣,成為一個叛徒。 李恪面臨著一個危機,他急中生智道:“天可汗當然是至高的,但天可汗不會來到草原,天可汗的詔書上,我是第一烈日汗,所以在草原上,我是最高的那個人,就如同陰山那么高,諸位還有疑問嗎?” 李恪玩弄了一把文字游戲,來忽悠這群草原人。 同時也闡述了一個現實,那就是天可汗是不會來到草原上的,你們所面對的人是我,這種隱隱約約的威脅,這些人還是能夠聽明白的。 李恪沒辦法,他知道天可汗的位置,無論如何都不可能會傳到自己這里,那一定是隨著諸夏天子位一起傳到下一任大唐皇帝手中的。 他永遠都只能是燕王、第一烈日汗,無論在大唐的體系下,還是在天可汗的體系下,他都是那個臣服者,這不可改變,除非他能夠成為長安城中的那個人。 在初步確立了威嚴之后,李恪立刻開始實行自己前來草原的任務之一,那就是有限度的開始整編草原部落,之前的天可汗體系下,只有三可汗,現在李恪要在三可汗之下,再設置更多的爵位官職。 至于如何設置,當然不能使用中原那一套復雜的官職,當初冬突厥的混亂就有把中原官職套過來的原因。 中原那一套官職,就連一些官員有時候都會懵,更不用說沒有什么文化的草原人,你說刺史、都督,這些有歷史淵源的詞匯,他怎么可能理解呢? 當初洛蘇設置三可汗制度的時候,直接選用了太陽、月亮、星星,這三個草原崇拜的對象,讓草原人一聽就覺得很厲害。 這就叫做因地制宜。 在當初和李恪的交流中,洛蘇對草原攻略,就很明確,“簡單、好記,這就是征服草原的秘訣”。 最簡單最好記的是什么? 數字。 草原雖然落后,但不至于連數字都不會數,畢竟現在已經不是幾千年前了,和中原接觸了這么多年,還是有些長進的。 李恪北遷時帶來的一萬兩千戶,分成了十二個部落,每個部落一千戶,這種分開的方式,命令極其的扁平化,李恪只需要管十二個千戶即可,既能夠快速集結,又不耽誤放牧。 現在李恪決定要在草原上逐漸推行這種制度,萬戶、千戶、百戶,并且逐步限制諸部的戶口,即冊封千戶,就不能超過千戶,超過千戶后,就必須分出戶口,讓多余的人形成新的部落。 這很難,可能還要經歷幾場戰爭,但現在已經開了一個好頭,因為對薛延陀的戰爭勝利,李恪俘虜了許多人,他手下一下子多了大約一萬戶的牧民。 這讓他的實力一下子膨脹起來,短時間內,不會有人想要挑戰他。 李恪在漠北耕耘,戰報則一路跨越大漠,越過陰山,而后一路從高原中的小道奔往長安。 李世民終于開心了一些,終于有個爭氣的兒子,做出了一些讓自己值得欣喜驕傲的事,而不是讓他每日苦惱。 尤其是這一份非常漂亮的戰報,以及李恪對草原諸部的處理,都讓李世民很是欣喜。 他朗聲笑道:“中原之兵不動,而邊患自解,分封之術,的確是鎮壓叛亂的不二自選啊?!?/br> 這一刻,李世民開分封的心,到達了巔峰。 ———— 在過去的幾千年中,草原上從不曾有一個一直占據主導地位的民族,哪個部落強盛,哪一個部落的名字就會成為族群的名字。 國師洛蘇注意到了這一點,燕王李恪背負著改變這種現狀的使命前往草原,他在漠北的政治成果是極其驚人的。 在天可汗的基礎上,李恪重新構建了政治制度,最關鍵的是,向草原注入了一種稱之為核心的文化,這是過去幾千年所不曾達成的,草原的整合從這里開始真正啟航?!短频蹏d衰史》 第920章 死亡之語 在洛蘇提出天可汗國際體系內部諸國不得相互攻伐的時候,李世民曾經詢問過他一個問題,“國師,如果大唐需要主動挑起戰爭該怎么辦,這樣制定規則,是不是會限制大唐?” 洛蘇是這樣回答他的,“君王用恩德來感化臣民,用嚴酷的刑罰來迫使臣民畏懼,希望這樣能夠讓臣民永遠忠誠,但依舊會有人想要造反。 因為這就是人,大多數的人,當然也包括天子你的那些兄弟和兒子,都是一群貪婪、愚蠢、短視、不知所謂、自大自傲的人。 你以為你擁有強大的實力,別人就會畏懼你,你以為所有人都會有自知之明,但那只不過是你的一廂情愿,這世上大多數人,都有一種謎一樣的自信,會做出讓你覺得匪夷所思的事情。 冬突厥不必多言,實力的確是強大,和大唐屬于二虎相爭,發生戰爭很正常。 但你看吧。 那個西燕國,很快就會僅僅因為距離大唐偏遠,而敢于挑釁大唐。 更偏遠的大國,那個控制進出西域路口的高昌,現在和大唐的關系好,但很快就會因為龐大的商業利益而驕狂起來。 不要說那些胡人,西燕和高昌,都是漢人建立的國家,都是如此,更不要說本就深諳弱rou強食的胡人國家,薛延陀,大肆吞并冬突厥的部落和草場,以后必定是個禍害?!?/br> 洛蘇論斷讓李世民深有同感,說道:“國師所說的真是金玉良言啊。 朕一直都在想,中原和西域國家的關系,是不是永遠都不可能一直友善,因為西域太遠了。 高昌距離大唐有七千里,其中有兩千里的荒漠,足以讓任何坐井觀天的人,產生驕狂。 不要說西域,哪怕是在中原,也總有人會依憑蜀中的天險,以及長江天險,想要割據稱王,殊不知那所謂的天險,一戳就破?!?/br> 洛蘇微笑著,卻沒有半絲笑意,“所以天子你根本就不用擔心大唐想要挑起戰爭的時候,會沒有開戰的理由,他們一定會跳出來,你所需要想的是,怎么打贏戰爭,以及在打贏戰爭之后,怎么善后。 那些西域國家,和漠北草原還是很不一樣的,草原上,是弱rou強食,本質上沒有國家的觀念,誰的部落強大,就使用誰的部落名字。 匈奴人、鮮卑人、突厥人,就是如此。 但西域是有文化的,在國家存亡方面,很有些邦周時期的觀念,很喜歡復國,各國都有不低的國家意識和族群意識。 如果你不能妥善安置的話,就要陷入持續不斷地流血戰爭中,那是大唐所不能接受的結果,再強盛的帝國,也會在治安戰中被拖垮?!?/br> 在數年過去后,西燕國果然如同洛蘇所說的挑釁大國,乃至于入侵涼州,并且自取滅亡。 當初臣服于大唐的薛延陀也驕狂肆意,最終自食其果,被燕王李恪斬殺于大漠之上,部族子民都被草原上的其他部族瓜分,用自己的頭顱給李恪的威信筑起了高臺。 而高昌國,也和大唐漸行漸遠,乃至于阻截來大唐覲見的使臣。 …… 太極殿中,李世民手中握著安西傳回來的奏章,在御前會議上憤然道:“高昌國王上一次來長安覲見就推脫,這一次不僅僅自己不來,甚至還阻隔其他西域國家的覲見。所謂是可忍,孰不可忍,不遵從天可汗之令的列國,應當如何做?” 契苾何力立刻大聲道:“討伐他,覆滅他的國家,斬下他的頭顱,用最嚴酷的刑罰來懲戒他,天可汗的威嚴不允許任何人質疑。 請陛下降下圣旨,臣愿意率領大軍前往討伐?!?/br> 契苾何力著急自然是有原因的,他雖然姓契苾,但和遼東國由洛玄星賜下姓氏的那個契苾沒什么關系。 他的祖籍在西域那一塊,屬于鐵勒的一支,和高昌國混居。 他很擔心契苾國和高昌國攪在一起,現在契苾國的地位很高,因為契苾何力既是李世民信重的大臣,還是李世民的妹夫,契苾國可汗,也就是契苾何力的弟弟,是西域的明月汗之一。 他很擔心國中那些沒腦子的貴族,會不知道天地廣闊,挑釁繁榮昌盛的中央之國,雖然他已經不準備返回契苾國,生為大唐人,死為大唐鬼,但那畢竟是母國,他還是希望子民能過得好。 契苾何力的表態讓李世民很是高興,這就是朕所信任的將軍,番人出身又如何,朕的大唐兼容并包,所以才有契苾何力和阿史那社爾這樣的番將,“愛卿所言,甚合朕意。 lt;div style=quot;text-aliger;quot;gt; lt;scriptgt;read_xia();lt;/scriptg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