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43節
每每夢中想到秀寧,我就心如刀絞,心氣一散,這身體里面的內傷就壓不住了?!?/br> 對洛玄夜所言傷感,李世民感同身受,當初長孫皇后去世,他吃飯都吃不下,神色憔悴,還少見的在宮中立起高臺,時不時眺望昭陵。 一直到現在他每次想起長孫皇后,還是會落下淚來。 洛玄夜低聲道:“陛下,我怕是撐不了幾天了,有些話再不說,就沒有機會了,我薨逝后,家族就不用多說了,我勸不動你,不過君成和君卓都是給下一代留的臣子,你不要賞他們太高的官職。 其實我唯一所擔心的就是太子。 陛下啊,你有幾乎所有的優點。 但你太過極于情了。 我猜測文德皇后去世前,肯定說過不要賞賜長孫家,但你還是大大拔擢了長孫家,因為你想把對文德皇后的情轉移到長孫氏身上。 如果太子做出一些你不喜歡的事情,而魏王又總能討到你的歡心,文德皇后和我都不在了,誰來勸告你呢? 這是我唯一擔心的事情?!?/br> 長孫皇后去世的時候,不是過于擔心,因為還有洛玄夜在,如果她知道洛玄夜也會這么快就去世的話,她就不會那么安然了。 現在洛玄夜就是如此,一旦他去世,他甚至不敢去猜測,未來到底會怎么樣。 人一死,就身不由己了。 兩個最重要的人臨終前,都囑咐自己關于太子的事情,李世民握著洛玄夜的手保證道:“青陽你放心,我一定不會偏袒魏王?!?/br> …… “老祖宗,您來了?!?/br> 洛玄夜望著洛蘇,問出了一直想要問的問題:“老祖宗,您之前總是仔仔細細的看我的眉眼,是知道我將會死去嗎?” 洛蘇平靜說道:“生死是上天之事,是素王的領域,我又怎么會知道呢?即便知道,我也只會說一句,天機不可泄露?!?/br> 不愧是老祖宗,洛玄夜心中暗道,但他知道,老祖宗這么說,其實就是告訴了他。 “老祖宗,您覺得太子不足以王天下,所以才對太子說那些話嗎?” 洛蘇依舊平靜道:“沒有什么足不足以王天下之說,李世民的這幾個兒子,都差不多,沒有很杰出的,最杰出的一個在漠北,一輩子都回不來了。 只不過李承乾有些怪,沒有了你和長孫的護佑,他有點難罷了?!?/br> 洛蘇對李承乾沒有什么感情,他對整個大唐所有人都沒有什么感情,都是完成目的的棋子,燕王恪是,太子是,魏王也是。 洛玄夜被洛蘇兩句話說的有些啞然,良久低聲問道:“老祖宗,太子、君成同氣連枝,如果出現問題的話…… 還請老祖宗指路?!?/br> 洛蘇饒有意趣的問道:“你應該和天子說過太子的事,現在又來求我,你不相信天子的保證?” 洛玄夜沉默了一瞬,然后艱難的點頭道:“沒錯,我不相信陛下的保證,我對他太了解了,太子沒有達到他的要求。 以后父子還是會出問題的,李靖和魏征遠遠不能和我比?!?/br> 洛蘇點頭,說道:“你能看到這一點,有些長進。 性格決定命運,這么多年,李承乾的性格沒有本質改變,那未來就不會有太大的變化。 但真正的未來誰又能說的準呢? 如果天子突然去世,太子繼位,那接下來的一切都不會發生,所以我從來不說什么一定發生。 大勢不會變化,但個人的命運,那不是我所能揣測的。 你想要讓我拉太子一把,順便拉君成一把,這沒問題,但一個王朝的繼承人我不會干涉。 我早就在李承乾身邊做了些布置。 如果我見到天子和太子間再次走向不可預知的失衡,我會出手,給兩人一個體面?!?/br> 洛玄夜放下心來,他有些累,“希望不會走到那一天。 老祖宗,我有些困,不能送您了?!?/br> 說罷真的沉沉睡去,洛蘇望著臉上不斷浮現死氣的洛玄夜,用僅僅自己能聽到的聲音道:“英靈殿再見?!?/br> ———— 周郡王玄夜容儀甚美,高祖愛之,遂嫁平陽,晉陽首義以來,常翼太宗之右,奮不顧身,探馬取將,臨陣摧空,萬人之敵,戰無不勝,攻無不克,叔寶、尉遲諸將莫能及也,君臣相遇,古人謂之千載,顧不諒哉,圖形凌煙,葬以昭陵,千載而下,饗茲廟食,有唐之盛,斯實賴焉?!短茣ぶ芸ね跣故兰摇?/br> 第917章 一鯨落而萬物生 一個重量級政壇大佬的逝去,所影響的絕不是自己一個人。 本來已經對太子之位絕望的魏王李泰,再次燃起了希望,扛著太子之位的柱石倒下,那太子的位置還能穩固嗎? 他真的能聰明,洛蘇見過的李世民的所有兒子里面,李恪英武果斷,李泰文才出眾,可謂一文一武,其余人中,李承乾仁厚,李治也聰明伶俐,但還太小,所謂小時了了,大未必佳,其余都一般。 洛玄夜的后事很是盛大,李世民追贈他“司空”、“司徒”、“并州大都督”,定謚號“武成”,陪葬昭陵,和平陽公主合葬。 洛玄夜去世,有人歡欣鼓舞,有人如喪考妣,但面上都是一副哀凄之色。 李承乾在洛玄夜的葬禮上哭的昏天黑地,卻沒有見到有人已經盯上了他。 第一個出手的人,不知道是來自哪一方,但手段極其隱晦。 “周郡王薨逝,真是國朝之失,陛下失去一個良佐,太子失去一個良師,聽說太子之前不聽其他人的規勸,只聽周郡王的,現在周郡王不在了,誰來規勸太子呢?” 一句完全沒問題的話,而且只覺憂國憂民。 因為這句話本來就沒錯! 但唯有極少數人能感覺出其中的不對勁,那就是對太子極其了解的人,這番話隱晦的表達出了太子需要讓人教導。 最重要的是,讓李世民覺得李承乾失去了一個最重要的輔佐,現在李承乾必須自己成熟起來,換句話說,之前磨礪太子的那一套路數,又要重新撿起來,而且是不得不撿,不得不用。 因為沒有誰能承擔讓太子自由發展的結果,自古以來都沒有任由太子自由生長的,完備的太子府就是為了太子的教育而生。 但李承乾不吃這套,他身體殘疾,心理素質差,需要的是鼓勵,而不是磨礪,但唯有洛氏中才有這種教育方式,洛氏之外信奉的是棍棒之下出孝子,是苦難教育,是千磨萬擊之后,自然成材。 李靖和魏征就是在這種情況下,被李世民叫到了太極殿。 二人有些惴惴的端坐著,李世民遲疑片刻,緩緩開口問道:“兩位愛卿教導太子大概兩年了吧,不知太子如今若何,可改正了從前那些荒唐的習慣,能否承擔邦國的重擔嗎?” 為什么說這是一個陽謀。 尤其是對于魏征來說,太難回答了。 因為他在這種情況下,沒法說太子一點問題都沒有,他如果這么說,日后被李世民發現太子還穿著胡服唱胡曲,還有其他的小癖好,他百口莫辯。 至于能不能承擔邦國重擔,這東西也是非常主觀的東西,關鍵不在于太子行不行,而在于李世民認為太子行不行。 這便是所謂“說你行,你就行,不行也行;說你不行,你就不行,行也不行”。 但魏征也不可能說太子還是小毛病一大堆,那他這個老師是怎么當的? 當初周郡王活著的時候,可以說太子這些都是小問題小愛好,不影響當皇帝,還能拿出當初皇帝的事情來調侃,但魏征他知道自己沒有這么大的臉,面對一個對兒子情況頗為急切的父親,他怎么打包票說沒問題。 當初孔穎達和張玄素他們為什么要爭著對李承乾進諫,因為嚴厲的管教太子,至少出現問題,可以甩鍋說,我教了,他不聽。 如果放縱太子,那太子貪玩的鍋就要甩到老師頭上了。 老師和家長間的難題,那是自古就有的,當皇子的老師可不容易。 魏征從來都只是懟李世民一個人,對于其他事,他很謹慎的。 魏征急中生智道:“回稟陛下,太子已經大有長進,但人無完人,還有一些不足之處,臣一定嚴加教導,規范太子殿下的言行舉止,定讓太子殿下成為棟梁之才,若是做不到,陛下就撤了臣太子少師之職?!?/br> 日。 李靖難以置信的望著魏征,你這老小子,這是想要趁機跑路? 李世民皺了皺眉頭,又踱步轉了幾圈,沉聲道:“你們好生教導太子,朕會再給你們加職,武成王去世了,太子三師都空了出來,你們的三少職銜該是時候提一提了?!?/br> 魏征和李靖在叩首后離開太極殿,走在宮中的時候,兩個人的腳步都放慢下來,幾乎同時微微嘆口氣,三師職銜自然是極高,但這玩意燙手。李靖微微瞇眼問道:“中書令剛才在殿中說那些話,難道就不擔心陛下震怒嗎?” 魏征卻毫不在意道:“陛下不會在意,反而會深思,倒是左仆射,現在武成王薨逝,你就是名副其實的軍方第一人了,你我在東宮中的職責重大,左仆射當要深思才是?!?/br> 李靖聞言臉色微微一變,在政治這方面,他比起魏征來,差的是真遠,畢竟這位是差點就能幫隱太子翻盤當今陛下的人,而且還能在貞觀朝受到重用,他立刻微微躬身道:“還請中書令解惑?!?/br> 魏征遙望著青天,緩緩道:“左仆射你看天下的太陽,只有一顆,獨自享有所有的崇拜,自古以來,太子和君王間的關系,都很是復雜。 既希望太子強能繼承君位,又希望太子不要那么強,以免威脅君位。 所以太子很難做。 之前武成王想要讓我做太子少師,我欣然應允,因為我看透了太子、武成王和陛下間的關系。 在所有人的眼中,武成王都是太子最大的支柱,這的確是事實,但實際上不僅僅如此,武成王還是陛下壓制太子的一根定海神針。 只要有武成王在,太子的勢力就相當于始終構建在陛下的掌控中,因為武成王終究是陛下的人,在陛下和太子不發生沖突的時候,武成王會維護太子的地位,包括向陛下要求太子之位穩固,不能隨意變換。 但只要太子和陛下發生沖突,發生一些不太好的事情,武成王立刻就會讓所有人知道,為什么陛下會這么信任他。 武成王作為太子支柱,既讓太子強大,又讓太子弱小,這就是太子、武成王和陛下之間的復雜關系。 現在武成王不在了,那誰來填補這個空缺? 你和我現在都算是東宮的人,我其實還好,畢竟我只是個文官,而你,陛下一定在想,你會不會想要做一些什么事情呢?” 魏征的分析鞭辟入里,將李靖震的一愣一愣的,之前他就疑惑過,把自己、魏征和武成王這些重臣調進太子東宮,陛下真的就能放心? 現在魏征一分析,原來關鍵在于武成王,有武成王壓著,太子東宮再多一倍的重臣,也成不了事。 李靖垮著臉,良久才苦笑道:“我都已經這么大年紀,而且我位極人臣,為什么要跟著太子作亂呢?又有什么好處呢?” 魏征聞言不說話,只是若有所思的望著李靖,那眼神讓李靖自己說了傻話,他并不是真的傻,很快就反應過來。 年紀大算什么? 況且李靖也沒有真正的位極人臣,起碼他現在就不如洛玄夜,最重要的是,幾乎所有人都知道,他想打仗,他想帶兵打仗,而李世民不會再讓他單獨領兵。 不僅如此,李世民一向寬容,魏征這種曾經要殺他的人,都被他引為心腹,他很少猜忌人,但李靖就是其中一個,很多人不知道洛玄夜以及不少人對李靖的評價都是可用不可信,但天子不太信任李靖這是人盡皆知的。 這就像是黑暗森林一樣,誰都不知道李靖會不會心中懷著怨恨,會不會突然給李世民來一下狠的,所以洛玄夜的薨逝,讓李靖很難受,在朝堂上,有一個勢均力敵的對手,有時候反而是件好事。 李靖抿了抿嘴,想要說些什么,良久一直走到了皇宮門前才低聲說道:“多謝中書令今日指點,李靖感激不盡,但俗話說,送佛送到西,中書令可還有什么話送給李靖的嗎?” 魏征沉默了一下,保住李靖就是保住自己,起碼在他離開東宮前李靖不能有事,“離開東宮的事,就別想了,好好輔佐太子,平日緊閉門庭,不要和太子走的太近,你只能做個孤臣,其他的事情都不是你應該做的?!?/br> 魏征的話讓李靖突然想起了當初國師洛蘇和他說過話的,簡直一模一樣,原來在外人眼中,這就是我的歸宿嗎? lt;div style=quot;text-aliger;quot;gt; lt;scriptgt;read_xia();lt;/scriptg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