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25節
諸卿可明白了?” 魏征坐下后,臉上帶著若有所思的神情,和李世民相處的時間越久,他就越發現李世民和曾經所侍奉的那些人不同。 這位天下至尊,幾乎在苛刻的對待自己。 一個至高無上的君王,能夠如此太過于罕見。 魏征不知道李世民能堅持多久,但他相信,李世民這種人,即便是稍微放縱一些,他的下限也是尋常君王難以企及的上限。見到眾人都不再說話,李世民嘴角微微揚起一絲笑意,能夠在道理上,將這群人駁倒,可是相當的不容易。 洛玄辰坐在下首,心中不禁波瀾陣陣,回想起先前老祖宗和自己交待過的話。 在洛氏中,有一件神器,乃是青史,這件神器對氣運損耗不小,按理說以現在洛氏的情況是不應該用的,但事有輕重緩急,編修國史,將過去的錯誤撥亂反正,將歷史上的錯誤扭轉過來,是天大的事,那這種情況就不應該節省氣運。 而且現在的洛氏已經找到獲取氣運的正確路數,那只要在這條路上,一路狂奔就可以了。 洛玄辰見無人出聲,便高聲道:“陛下,臣有要事稟報?!?/br> 李世民道:“愛卿但言無妨?!?/br> 洛玄辰便凝神說道:“陛下希望此番編修漢末列國、南北二朝、隋朝史書,務在真實。 不虛美、不隱惡,直書其事,乃至于破歷史之妄,除史冊之障。 既然如此,那臣便向陛下舉薦數人,皆是臣的姐妹,譬如洛州刺史洛玄鏡。 臣族中的洛氏女,有文華之識,熟讀史書經典,筆力深刻,著作良史,乃是尋常。 最關鍵的是,洛氏女世世代代侍奉素王上皇,自洛神老祖以降,在洛氏族中世襲千年大祭司。 得素王庇護,又有洛神靈光照耀,有勘破之能,歷史上的秘辛,她們大致能夠互相感知,實在是修史不可或缺之人。 陛下得到了天啟,故而臣向陛下舉薦我族中天啟之人?!?/br> ??? 殿中一下子陷入了寂靜中。 李世民有些懵,以為自己聽錯了。 洛玄辰的諸位宰相同僚也以為自己聽錯了,相互你看看我,我看看你,有幾個人張了張嘴,但沒人說話。 在這一刻,所有人都回憶起來了李世民祭祀素王時,得到天啟時的場景。 只有洛玄夜坐在左手第一的位置,老神自在,甚至還拿起茶杯,慢滋滋的品茶。 李世民回過神來,立刻望向洛玄夜,不知抱著一種什么心態問道:“青陽,剛才吏部尚書說的,你怎么看?” 洛玄夜放下茶杯,抱拳認真說道:“陛下,臣的四哥說的是真的。 您是得到了天啟的君王,生來就是不同的,這恢弘的偉業不由您來造就,還能讓誰來造就呢? 如若陛下不放心,可以去問老祖宗,但想必四哥說的,就是老祖宗曾經提起過的?!?/br> 洛玄夜的話讓李世民心中徹底泛起了軒然大波。 這件事洛玄辰可能會忽悠他,但洛玄夜是不會這么做的,那就是說這件事是真的! 洛氏女能記錄下最真實的歷史。 李世民猛然站起身來,疾步走下御座,太極殿中發出他用力踩在地板上的聲音。 “青陽,你說朕能不能將武德朝的歷史修出來?” 李世民的聲音傳到了殿中眾人耳中,殿中再次陷入了寂靜中,武德朝,那可是有玄武門之變的啊。 長孫無忌幾乎立刻高聲道:“陛下!不可??! 這武德朝之事,在大唐創業起居注中,在太上皇的起居注中,哪里是能現在就寫出正史的呢?” 洛玄夜卻知道李世民想要說什么,他望著李世民背對著眾人的背影,緩緩道:“陛下,玄武門會如實記錄,無論是誰記載,都是如此?!?/br> 李世民輕舒一口氣,“不要有絲毫的隱瞞,要讓后世的所有人,都知道這件事?!?/br> 洛玄夜又道:“臣亦在此事中,只覺沒什么可隱瞞的,素王誅管蔡,陛下誅建成元吉,這是一樣的道理。 不過右仆射說的有道理,大唐之事,沒必要現在就將正史寫出,臣倒是有個提議,自古因為史官為男子,所以后宮記錄一向不多,乃至于皇室子女多有謬誤,不若在宮中設置一個女史,此職倒是可以由洛氏女擔任?!?/br> 李世民擺擺手示意同意。 他不再說話。 一直走到大殿的盡頭,望著外間亮堂堂的光,直直的照在他的身上,就像是鍍上了一層金色的甲胄。 他的臉上映著大日的輝光。 眼中則有明流在涌動。 我李世民,真是得天之幸的君王啊。 所有人都在等待著李世民對于是否要洛氏女編修歷史的答案。 李世民就這么站著,似乎過了許久,地上的太陽光影,偏轉了幾分,他終于緩緩轉過了身,面向諸宰相,“讀史使人明智。 朕很喜歡一句話,巍峨的高山終會崩塌,川流的大河終將枯竭,石頭會腐爛,朕的大唐也會滅亡,這世上又有什么是永存的呢? 朕不曾聽聞過這樣的事物! 或許只有文字,只有記載于文字間的智慧和道理,以及血淚的教訓,會讓后人謹記。 現在朕站在這個位置,這或許就是朕的使命吧,去編寫那些真實而瑰美的歷史?!?/br> 李世民做出了自己的選擇,諸宰相齊齊躬身道:“英明無過陛下!” 李世民向前幾步道:“傳朕旨意,著楚國夫人、開府儀同三司、檢校禮部尚書、蘇州刺史洛玄鏡,入弘文館,編修漢末以來國史,魏征、褚遂良、長孫無忌、房玄齡、洛玄辰等為輔佐,再著洛玄鏡可自行抽調人員編修,報予朕即可?!?/br> 入弘文館編修國史,位列大唐士人之首,這是何等的榮耀! 洛玄夜躬身抱拳肅穆道:“臣待meimei謝陛下信重?!?/br> 李世民點點頭,他抬腳走出太極殿,剛才從殿中消失的太陽,再次照在他的身上,那股溫暖的感覺,回來了。 皇宮中的建筑壯麗異常,李世民心中有無數的話想要說。 ———— 玄鏡奉旨纂漢末以來信史,及書成,帝乃閱之,玄鏡曰:“此書,借天道而立人道,言君道而實民道?!?/br> 太宗贊曰:“漢后第一良史,卿有太史之風”。 玄鏡謂曰:“不過承祖之幸,得上之信,乃有功成而已?!薄短茣ぶT洛女列傳》 第895章 讓圣王光耀萬年! 時光匆匆如同流水,天下的局勢同樣如同流水。 自攻滅冬突厥以來,大唐無戰事,君臣再次開始專注國內,關注民生百姓,國勢再次昂揚向上。 初升的朝陽照在打開的宮殿門前,給朱紅色的大門暈染上了一層宛如佛像金妝般的顏色。 這層金光波波點點的灑進太極殿中,殿中兩側侍立著宦官和宮娥,李世民正抱著一堆紙張在翻看,臉上不由自主的露出笑容。 “給朕傳召?!?/br> 李世民從紙堆中抬起頭來,對著宦官吩咐著。 …… 編修國史是一件非常漫長的事情,尤其是現在要挑錯,神器青史不可能一直開著,那洛氏的氣運點是扛不住的,只能挑關鍵的時候開。 洛玄鏡奉命來到長安后,第一件事是給李世民上了一道奏章,詳細的闡述了她之后的步驟以及大致目錄。 條理清晰,內容詳盡。 李世民很快就批閱掉,僅僅四個字,“依照卿言?!?/br> 自此洛玄鏡身上掛上了弘文館行走的職務,專職編修國史,她一躍成為大唐最被重視的權貴之一。 因為修史是一項榮耀而清貴顯赫的職務,尤其是李世民看重弘文館,很多有才華被看好的臣子都會到弘文館掛職,而修史,就是積攢資歷最重要的一件事。 換句話說,在這里,能看到許多一手資料,這有多大好處,毋庸置疑。 洛玄鏡對修史極其重視,因為在她進入長安后,就被洛蘇叫到了靈天閣,之后洛玄鏡就給洛玄星寫了信,讓洛玄星把姐妹都送到長安來,幫助她一起編修史書。 在貞觀六年的時候,洛玄鏡完成了漢末列國的一部分史書本紀部分的草稿,呈遞給了李世民。 因為李世民對漢末列國的皇帝,很是關注,待收到這份草稿后,李世民召集群臣,于太極殿商議。 洛玄鏡呈遞上來的史書,在這些或者宰相,或者博學多聞的文士手中傳閱。 “用詞簡潔而精準?!?/br> “語言不失瑰麗,乃至于有韻律在其中?!?/br> “只不過,這有些言語,若不是從這里所見,實在是不知道如何知曉啊?!?/br> 眾人紛紛評價著,對洛玄鏡所編撰的史書,從格式上,沒人敢說什么,洛氏是專業做這個的,就算是褚遂良也不敢說什么。 唯一讓他們覺得有些不安的就是關于內容,其中有不少幾乎是推翻了舊有的史書和史料,比史書和史料更加詳盡。 這些就是“通靈”而得來的東西嗎? 殿中眾人心中都打著鼓,但沒人真的在這方面提出意見,因為這份“通靈”不正是陛下使洛氏女修史的原因嗎? 不出眾人所料,李世民見眾人都閱罷,就帶著感慨說道:“朕讓楚國夫人將所編修的史書上,關于本紀的篇章先列出來,于是有了現在這份草稿。 朕修史的初衷,一是讓明君昏君都彰顯于世上,二是讓后世君主得以警戒。 現在朕自己看罷,都頗有收獲,這其中的不少錯誤,朕也曾經犯過。 以此觀之,這部史冊的編篆,果真是有利無害?!?/br> 對于李世民所言,諸宰相以及文人已經見怪不怪,這就是李世民,時時有一顆謙遜的心,有時候覺得自己很厲害,但很快就會再次回到謙遜狀態。 “諸卿可知道,朕為什么要讓楚國夫人,先修本紀嗎?” ??? 李世民的問題讓眾人一懵,雖說一國一國的修更正常一點,但先修本紀,也不算是什么大不了的事,這其中還有什么深意? 李世民見狀,也不再賣關子,便直接說道:“曾經在昭城中,有一座諸子百家的圣殿,供奉著那個輝煌時代的圣賢。 無數珍貴的言語于是就在世間流傳,滋潤著漢人的精神世界。 lt;div style=quot;text-aliger;quot;gt; lt;scriptgt;read_xia();lt;/scriptg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