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21節
這便是天上不能有兩顆太陽,地上不能有兩個君王的道理。 天下之對錯、道理,皆在天子之念。 推及四方,難道有所不同嗎? 現在諸國推舉大唐天子為天可汗,便是以天可汗為主,據說西域將之稱為萬王之王,那么服從天可汗之命,便是應行之事。 諸如冬突厥曾欺凌薛延陀,如此往后,便上報天可汗,對錯是非,由天可汗決斷?!?/br> 殿中一陣sao動,聽從天可汗的命令,以及最重要的,天可汗要作為國際事務的唯一仲裁者,最至高無上者,不僅番邦之人,就連大唐臣子也多有側目者。 洛蘇面色毫不變化,“天可汗受皇天素王恩典,統治皇天之下的所有子民,而諸國國主,便是為天可汗牧養萬民之人。 但凡前來長安朝貢的番邦異域之國,按照土地多寡、部眾多寡、天賦才智、血緣遠近,各自劃分爵位高低,地位最崇高的得到金印,上書:天可汗賜烈日可汗??;次一等的得到銀印,上書:天可汗賜明月可汗??;最下一等的得到銅印,上書:天可汗賜繁星可汗印。 烈日可汗等同于大唐親王,明月可汗等同于大唐郡王,繁星可汗等同于國公?!?/br> 洛蘇只說可汗,卻不說可汗之下,這是他深諳溫水煮青蛙的道理。 大唐現在還沒有徹底插手這些國家的實力,軍事勝利還不夠輝煌。 實際上,他給胡人準備了全套的爵位,將胡人爵位和諸夏爵位徹底獨立開。 這種隔閡是好事,能夠讓胡人踴躍的加入諸夏,就如同先前被賜姓的那些胡人一樣,得到了諸夏姓氏后,就真的把自己當成諸夏。 最關鍵的是漢人的態度,胡人有了一個入夏的標準之后,只要達成標準,那漢人也會認可這種標準。 這是洛蘇吸收了上古時代的教訓,諸夏和夷狄的界限不算是很分明,導致沒有一個明顯的界限,胡人想要融入太難,就算是思想徹底漢化,再加上血統也已經沒有大問題,但還是會有所顧慮。 在前往極西之地后,洛蘇考察了羅馬給蠻族公民身份這件事,認為羅馬雖然文化認同做的差,但這種明確的身份,是一件可以采用的手段,他結合了諸夏的實際,制造了一個比較苛刻的,但卻能不斷從外引流的標準,于是有了現在這個變夷為夏2.0的版本。 洛蘇這句話一說完,幾乎所有人都松了一口氣,大唐天子并不激進,也沒有消滅他們這些國家的想法,至于冊封可汗,那是自然之理。 但真正的大菜在之后,如果僅僅是這些的話,那這只能算是一個普通的構思。 當初封建制度、宗法制度、周禮、軍隊制度,邦周的等級社會是由一整套互相協調的制度共同維護的。 尤其是封建制度和宗法制度的相同配合和相互托底,幾乎是那個時代最完美的。 洛蘇的聲音略提高了一些,聲音中仿若有金石之音,“在天可汗為中心的天下中,諸國可汗授印,諸可汗再向國中貴族授印,有印者為合法,無印者為叛逆。 諸國每三年,在長安朝貢天可汗,天可汗巡幸四方,千里內的可汗都要前往跪拜。 在天可汗制度下,和平和穩定是唯一的目標。 所以諸國不得擅自發動戰爭,只有持天可汗節杖的才可以發動戰爭,且事后要向天可汗報備,在天可汗的體系中,天可汗之下,只有四個烈日可汗、八個明月可汗、十六個繁星可汗。 這三等可汗,每三年由天可汗重新評估,諸部對天可汗的忠誠、恭謹、貢獻,將是決定這些汗位的重要原因。 烈日可汗,在諸國發生爭端時,向天可汗遞交國書時,有資格提出意見和建議,但最終的決斷由天可汗裁決。 只要有一個明月可汗提名,繁星可汗中有一半以上,共同遞交國書,就可以提名廢黜烈日可汗,這是為了防止強大的烈日可汗,欺凌弱小的部落?!?/br> 嘶。 殿中響起一陣陣吸涼氣的聲音,這規則很簡單,很容易理解,再復雜一點,這些胡人也搞不懂,但卻真的好用,無論是大部落,還是小部落,都能夠在這其中發揮作用。 最關鍵的是,從這個規則中,能體現出天可汗,是真的作為仲裁者,而不是一個侵略者去管理諸國的。 野心家終究是小部分人,大部分人只想著平平安安的賺錢享受,這個規則保護小部落,這些部落就一定會團結在天可汗身邊。 “天可汗的存在,就是為了給諸國帶來和平,所以任何膽敢破壞這個制度的人,都應該遭受最嚴酷的刑罰,諸國都應該聯合起來討伐他,響應天可汗的命令和征召。 各國軍隊都必須統一接受天可汗的調度。 大唐帝國也將竭盡全力,保障諸國的安全、利益、獨立。 大唐帝國就像是大樹的枝干,帝國的繁榮才能保護諸國,所以如果國內有叛亂,天可汗也可以征調諸國軍隊,來到國內平叛。 換言之,諸國的軍隊將無條件的接受天可汗的征調,獻上忠誠以及一切?!?/br> 洛蘇說罷,殿中一片寂靜,下一刻,疏勒國主噗通匍匐在地上,高聲道:“皇天之下,至高的天可汗啊,請接受我的效忠,我愿意為您而死!” 他的下跪就仿佛是打開了什么開關一樣,幾乎在瞬間就一片人噗通跪下去。 “天可汗萬歲!” 他們不知道該說什么,齊聲高呼著。 成了! 李世民激動! ———— 在貞觀四年后,大唐天子以“天可汗”為名義向諸部下發詔書,征調部眾,征發軍隊,任命君主,甚至干涉內部重大決策。 在發布大政策的制書上,加“全草原的天可汗”,這象征著大唐天子下行的天可汗,絕不是一個榮譽和虛名,而是對草原擁有絕對的天賦主權。 天可汗就如同大唐皇帝一樣,是諸夏天子下的一級君主,諸夏天子有毫無爭議的草原統治權,和大唐皇帝的職銜并列,可以稱之為胡、夏二重君主。 在貞觀四年后,新的帝國體系如同大日般冉冉升起,不同于過去并不具有實際約束力的傳統朝貢,這是一種世界聯盟體系的雛形,這是一個具有國際性質的組織,參與的諸國最終目的是,借助穩定的中央帝國,來達成一種穩定的國際秩序,既而在這種穩定而和平的秩序中,盡可能的發展。 漢朝揮舞著刀劍所構建的體系轟然倒塌,在漢朝的廢墟上,大唐一手揮舞著刀劍,一手持著節杖,再次屹立于東方之巔,一個輝煌至極的時代畫卷,徹底展現在整個大唐面前,揮墨潑灑畫卷的,一個是大唐天子李世民,一個是大唐國師洛蘇?!短频蹏d衰史》 第892章 國師真不愧是國師! 諸胡齊呼天可汗,大唐威赫勢若天! 來自諸藩的使臣在太極殿中起舞,漢樂、胡樂在殿中交雜,李世民主動走下御座,他的左手邊拉著頡利,右手拉著洛玄夜,主動在殿中跳起了胡舞。 “素王素王,神威廣大!” “素王素王,光明無量!” “素王素王,賜我吉祥!” 天可汗與民同樂,殿中諸使臣國主,紛紛拉著手圍成圈,邊踢踏著轉圈邊高聲頌唱。 尤其是來自西域的那些國主,更是齊聲頌唱著,“至高素王天世尊,至貴素王大天尊,請求您,祈求您,希求您,賜福我們的王,西域的萬王之王,被皇天所鐘的天可汗!” …… 諸國使臣有的距離長安萬里之遙,于是急匆匆的返回,有的使臣讓別人回去,自己就直接留在了長安,對于這些人,唐廷也都重用。 長安城中仿佛在一夜之間就多了無數胡人的面孔,長安城的百姓已經得知了大唐天子成為天可汗之事,心中只覺有無盡的自豪。 太極殿中,一干帝國重臣依舊在討論這些外藩事務,李世民對外藩事務的重視程度,遠超諸位宰相的預料,而原因,諸位宰相將目光投向了洛蘇,是國師的原因。 大唐征討冬突厥,國師沒有明面上過問,大唐處理國中政務,國師沒有明面上過問,但此次諸胡進京,國師卻出來了。 上一次出來還是在劃定大唐國策的時候,可想而知國師對這件事有多么重視。 洛蘇手中持著一節碧綠色的節杖,于眾人之前,望著諸宰相,未來的大唐就要依靠這些人,他正色道:“天下事在君王,君王事在宰相,而這天下的宰相有三等?!?/br> 這一句話,殿中諸宰相立刻就坐直了身子,要聽聽國師所言的三等宰相。 李世民同樣頗為好奇道:“這三等宰相若何,煩請國師為朕和諸卿解惑?!?/br> 洛蘇淡淡道:“最下等的宰相,能看到朝廷的需要,能讓朝廷所需供給不匱乏,能處理朝廷出現的大部分問題,國勢不會因為人的失誤,而極度的衰落?!?/br> 嘶~ 這第一句就讓眾人震驚,這能保證國家供給大致不缺乏的,已經非常不容易,而且還能夠處理出現的問題,這才僅僅是最下等的宰相嗎? “中等的宰相,能提前洞察天下間潛藏的危機,進而給后人留下警示,或者自己解決他?!?/br> 這下眾人懂了,這不就是善戰者無赫赫之功的意思,但有一點讓眾人不解。 “國師,既然已經提前洞悉了危機,那為什么不提前解決掉呢?” “是啊,國師,大多數的人都看不到危機,所以才只能放任,現在知道了卻不處理,這又是什么道理呢?” 李世民也問道:“還請國師給諸卿解惑,朕實際上也非常疑惑這一點,這將問題留給后世,豈不是不負責任嗎?” 洛蘇聞言卻徑直笑道:“這就是最上等的宰相,擁有廣袤天下的視野,他不是從內部、從低處去看待世界,而是從九天之上,他心中有取舍,不會試圖去解決全部的問題。 一千六百多年前,素王制定分封制度和宗法制度的時候,有沒有想過后來會崩潰呢? 想過。 我們洛氏的典籍中有記載。 但素王還是要實行,因為這世上的事情,總是在變化的,最上等的宰相從高到低俯視著天下,于是洞悉了事務發展的規律,于是在執政的時候,他明白那些表面看起來危險至極的,并不危及天下,那些并不如何顯眼的,卻終將毀滅一切。 來,我給你們演示一番?!?/br> 稍過片刻,一個頗大的木質水箱從外間被抬進來,在水箱中放著一個水桶,水桶的下半部分都在水箱中,桶里面是滿滿的水,殿中眾人紛紛圍過來,望著這個水箱和水桶,不知道洛蘇想要做什么。 洛蘇來到水桶邊上,指著那桶中的水說道:“如果這便是一個王朝的運勢,水流盡的那一刻,國家就會滅亡,那我這樣做?!?/br> 說著他在桶身上抽出堵著小孔的木條,水瞬間嘩啦啦的流出來,流到水箱中,洛蘇說道:“這一個孔,可能是戰爭失敗,可能是大興土木,總之現在國勢開始衰敗,你們都是很優秀的大才,想必是能夠堵上這個窟窿旳。 但,你們看?!?/br> 洛蘇話音剛落,眾人便聽到轟隆一聲,竟然是木桶的底部裂開了一道大口子,那桶中的水很快就全部流到了水箱中。 “在你們不曾看到的地方,實際上有遠比這一個洞危險的存在,但它被隱藏起來,所以無人能夠看到。 最上等的宰相,在九天之上,能夠看到這些東西,所以他總是致力于去修補這些東西,當然,修補就是修補,永遠也恢復不到原來,等到有一天再也不能修補的時候,那就徹底完蛋?!?/br> 李世民盯著那空空的木桶,陷入了沉思中,良久才說道:“這不僅僅是在說宰相啊,君王難道不也是這樣嗎? 國師,朕受教了?!?/br> 洛蘇給眾人講道理,思緒卻回到了久遠的過去,他想起了他曾經的那一場變法,就是在邦周的基座上修修補補,但最終他沒能給邦周換一個基座,于是邦周的問題最后還是爆發,只不過延后了一些歲月而已。 殿中紛紛向洛蘇躬身,洛蘇擺擺手道:“還沒有結束,什么叫做天下呢? 天下就是所有會對你產生影響的國家和勢力,你都要將其考慮進去?!?/br> 說罷洛蘇伸手將旁邊的另外一桶水直接舉起來,然后倒進那個破掉的桶里面,“雖然桶破掉了,但只要有源源不斷的外來補充,國家就不會滅亡。 同樣的道理,就算你將桶內部修的再完美,不會有內力去破壞這個桶,但是我只要用鐵錘狠狠地錘擊,那最后的結果就不會有變化,國家還是要滅亡?!?/br> 洛蘇的舉動再次震驚了眾人,這種思維是眾人之前不曾想到的,這是一種更廣闊的思維,突破了傳統中原的思維。 “統治天下,就要有天下的視角,而天下就是王朝,以及四周所有會對王朝造成影響的國家和勢力,你全部要考慮進去,這就叫做內圣外王! 任何傲慢的對待中原以外的人,都終將會被其反噬,你不重視那些被你所看輕的夷狄和胡人,那些胡人就爆發出你難以想象的力量。 你可以從行為上蔑視,但如果一個宰相和君王發自內心的蔑視,那可真是太可笑了?!?/br> lt;div style=quot;text-aliger;quot;gt; lt;scriptgt;read_xia();lt;/scriptg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