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18節
洛蘇伸手向院中的石桌一擺,微笑道:“天子請?!?/br> 李世民徑直坐下后,洛蘇坐在李世民對面,望著眼前意氣風發的天子,真是有氣象啊,盛世的氣象。 李世民頗有些欣喜的問道:“國師可看了戰報?” 洛蘇輕笑道:“看了,李靖果真是第一流的戰神,不弱于任何古代名將,甚至猶有勝之。 大唐能這么快就鏟除冬突厥,實話說,是有些出乎我意料的?!?/br> 李世民聞言頓時開懷大笑起來,能夠讓文公說出出乎意料這四個字,對于李世民來說,堪稱最大的稱贊。 洛蘇夸了李靖一句,這一句就不一般。 實際上,此戰能干脆利落到這種程度,李靖在其中發揮的作用,占據了五成,最關鍵的是,代價極其的低。 六路大軍,真正交戰的軍隊,不會超過一萬人,無論是陣亡的士卒人數,還是耗費的資源都極少,僅僅幾個月的時間就結束了戰爭,在中原,隨便一場攻防戰都會超過這個時間。 一場仗打完,大唐不僅鏟除了來自北方的最大威脅,還一點不虧,繳獲無數牛羊,這種戰果,毫不客氣的說一句,古往今來第一。 李世民很高興,洛蘇自然能看得出來,他含笑望著李世民,又故意道:“之前和你說過的帝王廟,大概可以開始修建了,想必你現在已經有足夠的自信去給歷代帝王立廟?!?/br> 李世民頓時凜然,給歷代帝王修廟,那自然修廟的帝王自己不能太差,否則自己進不去那豈不是笑話? 至于硬往里面湊,那現在李世民修史的時候能撥亂反正,以后的君王難道就不能撥亂反正嗎? 至于千秋萬代,任何神智清楚的帝王都知道不可能,只能是盡量延緩,讓國祚長存罷了。 將修建帝王廟的想法暫且按下,李世民收起笑容,沉聲問道:“國師,之前你說過,等到大唐擊敗冬突厥后,你有許多話要和我說,現在是時候了,我已經有些迫不及待的要聽,還請國師示言?!?/br> 聽到李世民的問題,洛蘇也漸漸收起了臉上的笑容,挺直了身子,一股肅穆的情緒在院中透出,李世民也不由自主更加坐直了身子,這還是他第一次見到洛蘇的這幅樣子。 洛蘇沉吟著,從撥亂反正之后,這是他第一次真正的對大唐提出自己的設計規劃,他要找到一個好的切口,去給李世民講述。 “在這之前,我要先問天子你幾個問題?!?/br> “還請國師示言?!?/br> 洛蘇拋出了第一個問題,“天子對貴諸夏而賤夷狄如何看待?” 嘶。 李世民沒想到第一個問題就這么尖銳,他一張嘴就想要說話,眼前的人是誰? 是洛氏,是文公。 文公的態度大概根本就不需要說吧,那自己的看法呢? 李世民遲疑了一會兒后緩緩說道:“貴諸夏賤夷狄,誠自然之理,但我認為,夷狄并非全無可取,其中多存忠義之士,朕愿獨愛如一,以變夷為夏,不使其流于荒野黑暗?!?/br> 李世民的想法就是把單獨的人和部族分離開,而且他認為夷狄是可以教化的,他這種想法由來已久,從當初燕國開始,用胡人將領擔任禁軍統領就是風俗,他深受這種影響。 貴諸夏賤夷狄沒錯,那我把夷狄變成諸夏不就行了。 之前你們洛氏的洛玄星,不還在幽州給遼東國的十八部胡人發了諸夏身份證明,現在遼東那一塊打的不可開交,就是因為這樣,這證明這種方法是沒錯的。 洛蘇自然看出了李世民心中所想,他微微笑道:“天子不必這般揣摩,時移勢遷,我洛氏也不是一成不變的去執行那些遠古之事。 當初諸夏和夷狄是不死不休,但現在既不能徹底殲滅夷狄,又沒必要去殲滅,態度自然是要發生改變的。 天子有這種獨愛如一的想法,非常好,你這種想法恰好能夠應和我接下來的規劃。 大唐所面臨的周邊環境是相當復雜的,甚至可以說比漢朝復雜的多,不僅僅有北方的強敵,東南西北都是敵人。 在這種情況下,如果讓大唐頻繁出兵去征討四夷的話,你愿意嗎?” 李世民果斷搖頭,沉聲道:“頻繁出兵會毀掉大唐內部好不容易恢復的生氣。 折沖府的士卒,是不能長時間在外征戰的,他們要回去種地。 窮兵黷武是絕對不可取的,那些蠻荒夷狄只要不來侵略中原,不對大唐構成威脅,那我就不會對他們動手。 我是不會為了一些開疆拓土的虛名,而去讓大唐的士卒白白在那些荒野中,流干鮮血,客死異鄉,太陽之下,讓大唐的百姓能活著,而不是死去,這才是君王所應該做的。 現在頡利可汗雖然還沒有被押送到長安,但我已經決定寬恕他,不會殺他,向四方夷狄彰顯我的仁德。 以此來招攬突厥人心,日后若是有機會,還能借助突厥可汗來干涉草原,我不會向我的父皇一樣,只知道殺戮,只要不用戰爭手段能解決,我就不會用戰爭這種最后的手段。 慎戰! 這是我一以貫之的態度?!?/br> 說這些話的時候,李世民忍不住想起了隋煬帝,更是心中膽寒,隋煬帝給李世民造成的陰影實在是太大了。 讓他這么一個以武立國的君王,對戰爭卻抱有一種極度謹慎的態度,否則早在貞觀元年突厥第一次遭遇天災的時候,他就出兵了,哪里還會再等兩三年,等到萬事俱備的時候。 洛蘇望著李世民,再次忍不住感慨,真是完美啊。 李世民真是他所知曉的,洛氏之外,最完美的人。 李世民讓洛蘇又回想起了周厲王,當年洛蘇勸周厲王不要輕易動用天子六軍去征戰,但周厲王不聽。 而現在,他親耳聽到了李世民的戰略思想,感慨道:“慎用戰爭,才能將戰爭的效果最大化,如果當年周厲王能像你這樣,就不會有南征之敗,就不會死在漢水,就不會背上千古的罵名?!?/br> 聽到周厲王,李世民轉頭和洛玄夜對視一眼,這些年相處下來,洛蘇說周厲王的次數,還要遠遠超過周召王,在洛蘇的生命中,周厲王占據的地位比周召王還要重。 某種程度上,周厲王是唯一一個能把洛蘇逼走的人,實在是太熊了,熊到沒腦子。 連續問了兩個問題后,洛蘇終于將自己構思中的一個很關鍵的節點說了出來,“我聽說四方的胡人部落,都已經派人前來拜見你,當初臣服冬突厥的那些部落,現在都在趕來長安?!?/br> 李世民頗有些驕傲的點點頭道:“之所以能這么順利的擊敗冬突厥,擊敗頡利,李靖固然有大功,但這幾年對突厥麾下諸胡人部落的分化也功不可沒。 突厥的突利小可汗,已經向我大唐稱臣,這是許多年不曾有過的聲勢。 薛延陀的可汗是接受我冊封的。 至于鐵勒、回紇等草原諸部,現在都在趕往長安的路上,據說有成百上千個大大小小的部落,都派遣使者來到了長安。 這些人大多數是看到冬突厥被我大唐擊敗,深深對我大唐畏懼,所以才派人前來的?!?/br> 洛蘇接話道:“這些人因為大唐擊敗冬突厥而深深不安,但很快也會因為另外一個強大部落的崛起,而倒向另外一個接替冬突厥的強大勢力。 這些部落距離大唐這么遠,距離未來必然崛起的草原勢力卻那么近,那最終會做出什么選擇就是注定的。 大唐的戰爭不曾結束?!?/br> 李世民聞言一滯,洛蘇這毫不留情的言語,戳破了他對未來的展望,在擊敗冬突厥后,李世民暫時沒有對外動手的計劃。 因為無論是遼東還是西域,目前對中原都沒有威脅。 李世民實際上不是一個熱衷于開疆拓土的君王,他對冬突厥動手是因為冬突厥對中原威脅太大,三番兩次的逼近長安。 這太危險了! 滅掉冬突厥后,解除了大唐的邊境威脅,李世民就不準備對外征戰,而是決心要搞文治,達成孝文之治的盛世。 但現在聽起來,文公貌似不是這個想法,因為文公一直都在說,戰爭不曾結束。 李世民相信文公的判斷,于是目光熠熠的望著洛蘇道:“還請文公直言吧?!?/br> 洛蘇手指在石桌的棋盤上輕點,而后將一枚黑子點在天元之位,“我剛才問了天子你三個問題,分別是你對夷狄的態度,對戰爭的態度,以及四方蠻夷對中原的態度。 大唐未來的戰爭不會停下,這是必然的。 大唐的府兵制度,不適合長期征戰,這也是必然的。 仗不能不大,兵又不能出,你不愿意每次都發動大軍,那就只有一個辦法了。 實行真正的精兵制度,府兵用來鎮壓中原,就保持現在這種,至于出征四夷的府兵,就挑選精銳,每次不多選,一兩萬人即可。 一兩萬人出征,不會耽誤國內生產,即便是出事,也不影響大局,這一兩萬人,用最好的甲、最好的弓,一旦立下功勞,特權都要給。 最重要的是,你要從別的地方找兵源,我的建議是,征調夷狄仆從軍,甚至在一些戰爭中,完全使用這些夷狄的仆從軍。 這就需要你有一個身份,能夠讓你合情合理的調動這些夷狄?!?/br> 打仗不用自己的兵,而用諸侯的兵,哪個諸侯不服,天子六軍就征討諸侯,攻破他的城池,剝奪他的爵位,將他棄尸在荒野中,這就是當初洛蘇做的事。 現在依舊是同樣的道理。 以諸侯制諸侯,以諸侯制夷狄,現在是以夷狄制夷狄。李世民已經隱隱約約的知道了這個身份,他還是問道:“什么身份?” 洛蘇微笑道:“當然是可汗,你愿意成為胡人的可汗嗎?” 李世民沉默了。 可汗。 這個稱呼冠在他的頭上,讓他有些恍惚的感覺,擊敗了冬突厥,他當然可以代替頡利成為新的可汗,整個草原的可汗。 但。 李世民問道:“文公,僅僅一個可汗就可以讓我掌控草原嗎?恐怕是不行的?!?/br> 洛蘇輕笑,“當然不行,成為可汗僅僅是第一步而已,接下來要……” 說著,洛蘇將幾枚白色的棋子放在棋盤上,圍著那顆放在天元的黑子,然后變幻著位置。 李世民越聽眼睛越亮,頻頻點頭,臉上滿是舒爽之色,他甚至想直接載歌載舞,直到洛蘇說完,他依舊覺得意猶未盡,而且他能夠感覺到,洛蘇的確是有所保留,未曾說盡。 他再問的時候,洛蘇只說道:“這一步做完,如果還有余力,才能夠進入下一步,如果這一步都做不到,想那么多又有什么用呢?” 洛蘇是會拉期待感的,讓李世民忍不住想知道,那就只能更努力的去做現在這些。 最終只能感慨道:“文公果真大才,朕深深敬服,待頡利以及諸四方酋首前來時,文公可要亮相?” 洛蘇將目光投向北方,輕笑道:“去見一見,既然擊敗了冬突厥,看來這次是真的要做一些事了?!?/br> …… 等到李世民和洛玄夜離開后,洛蘇望向洛君成,突然問道:“太子是個什么樣的人?” 洛君成一愣,而后說道:“太子仁厚,也頗聰敏,待人有禮?!?/br> 洛蘇又問道:“有什么缺點嗎?” 洛君成思索道:“唯一的缺點可能是,心理承受能力比較差,有時候課業重一些,他就比較難受,除此之外,還未曾見到其他缺點?!?/br> 洛蘇若有所思,“看來是該找時間見見天子的這些兒子了?!?/br> 洛君成聞言一凜,雖然不知道老祖宗要做什么,但一定不會是小事。 …… 李世民躊躇滿志的離開靈天閣,他已經開始期待接下來萬國朝拜的盛世場面。 此番前來朝拜大唐的不僅僅是當初被冬突厥所控制的部落臣屬。 lt;div style=quot;text-aliger;quot;gt; lt;scriptgt;read_xia();lt;/scriptg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