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91節
先生所說的那些,都有些太過于玄,秦王的確是有名望,但如果真的強大到那樣的地步,現在又怎么會陷入下風呢?” 這話聽的魏征是急的跳腳,早知道這樣,他還不如直接投靠秦王,他一定勸秦王,先下手為強,把太子和楚王都殺了。 他有些后悔幫助太子變得勢力強起來,導致太子對秦王竟然會生出一絲輕視和怠慢。 李世民現在的處境的確是說不上好,他的陜東道大本營在山東洛陽。 但是他現在身在長安。 東宮有兩千衛士,李建成還一直收攬勇士,這件事被李淵知道后,只不過是斥責了李建成,但李建成依舊在這么做。 李元吉府上也有亡命之徒,兩個人加起來有三千多,在長安城有這么龐大的力量,已經相當的可怕。 秦王府只有八百武士,一旦打起來,這完全不是一個級別的戰斗力,東宮衛士也都是精銳,不虛秦王府衛士。 李淵也在不斷的壓著李世民,在李建成和李世民爭斗的過程中,一直拉偏架,導致李世民很難受。 若不是中途突厥人入侵大唐,李淵不得不讓李世民領兵出擊的話,李世民簡直差點就扛不住了。 大唐帝國的死敵突厥人,卻成了李世民的救星,這可真是個笑話。 李世民默默忍受著這些事,他一直在等待一個機會。 終于被他找到一個最合適的機會,為了不讓太子和秦王再起起爭端,李淵去避暑的時候,帶著李世民離開,讓李建成留在長安,李世民乘此機會,向李淵告道:“父皇,太子勾結外藩謀反!” 與此同時,派人和李建成說秦王告發他謀反,天子已經派人前來抓他,如果李建成慌張的話,很可能就會真的謀反,如果真的是那樣,李世民會直接笑出聲來。 就算是李建成不造反,但問題不大,李世民還有后手,那就是和李建成勾結的外藩,李世民知道這個將領是李建成用來對付自己的,這樣的外援,李建成還有不少。 尤其是河北,李建成的很多人都在那里。 但這才好,這樣等到那個將領楊文干造反的時候,才能把屎盆子扣在李建成頭上。 這一環套一環,聽起來很簡單,但需要的布置卻極多,李世民不知道花費了多少功夫,才達成這一切。 殿中燭火飄搖,殿中其他人都瑟瑟發抖的不敢發出一點聲音,李淵蒼老的面容中,滿是痛苦和不解,但手中拿著李世民呈上來的關于李建成的信,他又該說什么呢? 他沒想到會等來太子謀反,“秦王,你立刻派人去查這件事,不,將太子帶到這里,朕要親自詢問他。 如果他真的參與了造反,秦王啊,朕這次真的要立你為太子了?!?/br> 李淵只覺自己喘氣都有些難以喘息,李世民臉上帶著悲痛之色,緩緩退出殿中,臉上再無表情,他回想過去的種種。 這次廢掉太子的位置,大概就是結束了吧,殺掉元吉,將大哥流放,就讓這場爭端結束掉吧。 李世民對李建成不是特別放在眼里。 在他看來,只要父皇認可了他,區區太子,根本就不算是什么,他有絕對的自信讓太子的舊部都投奔他。 就像是在大唐統一天下的過程中,他招攬的群雄豪杰一樣。 這些人大多數都曾經不是他的人,但現在卻都對他忠心耿耿。 殿中的李淵深深的坐在墊子上,他心頭有憤怒,是對太子建成的,他自認自己對李建成仁至義盡,到了現在還沒有廢掉建成的太子位。 為什么太子要造反呢? 突然一個想法冒出,出現在他的腦海中,會不會太子根本就沒有想著造反呢? 太子李建成很懵逼的被帶到了行宮,他幾乎一瞬間就知道發生了什么,他一方面好奇自己和邊將勾結的事情為什么會被秦王知曉,一方面他心頭又有無盡的恐懼。 “父皇,兒子冤枉啊,我絕對沒有想過造反!” 李建成知道現在沒什么可說的,他只是一遍遍的磕著頭,地上有鮮艷的血跡出現,他的額頭上滿是鮮血,上面帶著灰塵,他一下下的叩首著,用一種決死的意志,向皇帝宣示著,他絕對沒有造反。 李淵很快就心軟了,他張了張嘴道:“秦王,或許這上面的消息是有一些誤會,太子朕還是知道的,他仁厚慈孝,不可能會做出造反之事?!?/br> 很快楊文干真的舉兵造反的事情就從邊境傳來,李建成如墮冰窖,他不明白為什么,楊文干是瘋了嗎? 但無論如何,剛剛有些相信太子的李淵,再次暴怒,將李建成軟禁在宮中,轉而和李世民說道:“秦王,楊文干造反就由你去領兵平定吧,此番回來,朕就冊封你為太子。 建成失德,已經不適合擔任大唐太子了,朕會將他封到蜀地或者江南,以后你就讓他當個富貴王吧?!?/br> 李淵的聲音有些悲傷。 李世民抑制住心中的狂喜,同意了這一點,只要他能正常上位太子,這些都不是問題。 等到李世民將這件事告知秦王府時,洛玄夜卻說道:“秦王,平定區區楊文干,讓我去就行了,你還是留在長安吧?!?/br> 洛玄夜是一種直覺,因為李淵不是一次拿太子晃點李世民了,在洛玄夜這里,李淵的話沒有什么信用。 最后李世民踏上了平定楊文干的道路。 他前腳剛走,張尹二妃和裴寂這三人就開始給太子建成求情。 “陛下,太子本就是東宮正位,為什么要造反呢?而且他仁厚慈孝,又怎么會造陛下的反呢?” 這些言語如果不能讓李淵動搖的話,那后面裴寂的一番話簡直就是絕殺。 他直接把李淵一直以來想要掩蓋的問題撕開了,“陛下,臣以為太子和秦王爭斗之事,如今已經是無人不知,無人不曉。 陛下您一直以來都是站在太子這邊的,武德五年的時候,如果不是突厥入侵,現在秦王或許已經是個閑人了。 當時您還說秦王是‘挾持著突厥人來威脅您’,臣還記得這番話。 既然如此,那您就是太子最大的靠山,如果沒有您,或許現在太子早就已經不是秦王的對手。 太子造反又有什么好處呢? 這是相當不合理的! 當時陛下您和秦王在長安外的行宮,區區楊文干難道真的能攻進長安嗎? 就算是有心算無心,楊文干長驅直入,但真的能抓住陛下和秦王嗎? 就算是能夠奪下長安城,那又有什么用呢? 只要有陛下和秦王在,這大唐哪里不是長安呢? 太子的造反是絕對不會成功的。 太子的造反就算是奪取了長安城,也沒有絲毫作用,他又沒有對付您的可能,那太子為什么要造反呢? 臣斗膽說一句,太子就算是動手,那也是對秦王動手,怎么可能對陛下您動手呢? 還請陛下三思! 太子謀反之事,疑點重重,千萬不要成為有心人的棋子,以免中了jian計!” jian計自然由jian臣所出。 誰是jian臣,以前不知道,但現在jian臣自己跳出來了! 一個就是秦王,另一個就是秦王死黨,周國公洛玄夜! 裴寂的分析實在是有理有據,讓李淵不得不相信,他更加憤怒起來,秦王為了成為太子,竟然誣陷太子,這是完全不將他這個皇帝放在眼中。 裴寂對李淵實在是過于熟悉,一看到李淵的神情,他就知道李淵聽進去了,李建成這次沒事了,自己又挫敗了秦王的一次陰謀。 李淵和裴寂都沒有意識到一件事,那就是所謂太子和秦王之間的“二府之爭”,實際上完全是李世民和李淵之間的角力,一旦李建成失去了李淵的幫助,會在短短時間之內,被李世民所擊潰。 楊文干的叛亂就像是一場笑話,如果不是現在天下初定,李淵擔心還未曾收拾的人心,因為楊文干而再次波動的話,根本就用不到李世民上場。 李世民率領著軍隊根本就沒什么打仗,見到秦王來到之后,楊文干手下的軍士直接就把楊文干的腦袋砍掉送了過來。 如同巡游般平定了這一次叛亂后,李世民再次證明了自己在軍隊的威望,就興致勃勃的返回長安去拿屬于自己的太子之位。 但是讓他失望了。 李淵就像是完全忘記了這件事,他不僅僅沒有給李世民太子之位,甚至還訓斥了李世民不懂得孝悌之道,竟然告發自己的兄長,而且還是用一件并不正確的事。 楊文干造反和太子并沒有關系。 李世民當然不服,他跪在大殿下,朗聲道:“請陛下下法司,查驗太子和楊文干造反是否有關?!?/br> 這話讓李淵的臉色更是難看到了極點,他是不可能把這件事張揚出去的,李世民這就是在公然對抗自己。 李淵深深地望了李世民一眼,冷哼一聲離開了這里。 李世民走出皇宮,望著明明是白天,卻黑暗宛如有野獸伏沉的皇宮,突然低聲吼了一聲。 天子的金口玉言,如何能這么輕而易舉的廢黜,為什么直到現在還不愿意將太子之位給我。 一個區區嫡長難道就真的重要到這樣的地步? 明明一切都能夠有一個好結果,但就是不愿意,陛下啊,父親啊,你到底在想些什么呢? 難道真的如同文公所說的那樣。 你是擔心我為太子,你將會失去權力嗎? 難道我們父子間,竟然真的會因為權力而到這樣疏遠的地步嗎? ———— 武德二年,太宗將攻劉武周,高祖曰:“我兒有太子相?!?/br> 武德四年,太宗欲東出,高祖勉勵,曰:“若取中原,功難賞,儲位可配?!?/br> 武德六年,突厥寇侵,高祖曰:“退突厥,當有東宮?!?/br> 武德七年,太宗平文干,高祖曰:“歸來策東宮正位?!?/br> 高祖無信,太宗多哀?!锻ㄨb·唐紀》 第877章 父子沖突,玄夜重擔。 武德七年九月,大唐發生了不少重大的事務。 九月初七,大唐天子李淵下旨,撤銷江南道行臺編制。 調開府儀同三司、上柱國、原江南道尚書右仆射、姑蘇郡王洛景成進京,擔任民部尚書。 緊接著又下令調吳國夫人、原江南道行軍大總管、蘇州刺史進京擔任禮部尚書。 杜伏威被任命為兵部侍郎。 明眼人都看出來李淵這是要削地方重中央了。 但一開始就動江南洛氏,這是讓人沒想到的,只有洛玄夜對秦王說,“天子知道我和meimei親如一家,他這不是不信任meimei,而是……” 洛玄夜不說話了,李世民沉默,他知道,陛下這是擔心姑蘇郡王和吳國夫人會成為他的外藩助力,所以讓他們進京為質。 lt;div style=quot;text-aliger;quot;gt; lt;scriptgt;read_xia();lt;/scriptg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