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74節
“不能這么說,總感覺洛氏上來,不會有什么好事發生,若是能抱上洛氏的大腿,得到洛顯之的賞識,那就另當別論了?!?/br> “想要靠近洛氏太難了,除非家中有那種天才,而且品行上還不能有問題,否則依舊入不了洛氏的眼?!?/br> 無數的竊竊私語在各處響起,謝安等人早就來到了這里,作為此番的東道主,謝安在為所有人按次就坐,以及招呼一些老友。 謝氏真正的發跡就是這二十年,所以謝氏有不少的還處于二流士族的世交,這些人頗為艷羨的望著謝安。 “安石,你們謝氏現在的聲勢,可真是不小,陸氏這等大族,都能應邀而來,真不是當年的謝氏了?!?/br> 姑蘇郡就是當年的吳郡,陸氏是江東的大姓,出了陸遜這種大人物,為吳國立下了赫赫功勞,如今梁國面對北方漢國最重要的徐州,就是陸遜打下來的。 在吳國末年,差一點就被推舉為帝的存在,在楚國時期,也是名列九大姓之一。 到了現在,依舊是江左名門,第一等的大族,即便是這樣的大族,現在對謝氏也是平等相待,越是了解士族間的鄙視鏈,越是知道這有多么的不可思議。 謝安聞言自然不會說出炫耀的言語,只是微微笑著,謝氏的閥閱本就不差,唯一所欠缺的不過是本世的高顯,這一步有洛有之抬舉,自然順利的擁有了現在的地位。 “安石,不知道你們謝氏這位女婿,是個什么樣的人?” 這一問,讓眾人都湊上前來,這才是眾人最關心的問題,謝安輕撫胡須道:“靈秀此人,心懷韜略,是不可多得的治世之才,于清談一道不算是極其精通,諸位也都知道,洛氏一直都信奉經世致用之道,靈秀就是這其中的佼佼者,他心中懷著整個江左的數千里山河,矢志北伐?!?/br> 謝安一說這些話,這幾人臉色就已經不太好,矢志北伐這代表著什么,這代表著這位依舊要貫徹洛有之的執政方針,唯有洛有之的執政方針,才能讓梁國擁有北伐的能力。 這對大多數人來說,都不算是利好的消息,但能夠聊以慰藉的是,這同樣是巨大的機會,跟著洛氏有rou吃,這已經是歷史所證明的,不提那些過于久遠的,近在眼前的謝安就是明證,洛有之的船沒上去,洛顯之的船還有機會。 想到這里,這幾人當即說道:“安石,我等都是世交,若是有機會,可一定要在尚書令面前給我等美言啊,我等都是愿意北伐的?!?/br> 洛顯之是尚書令,并不是前線領兵的人,謝安的愿望是將謝玄培養成自己的副手,以后由謝氏來對外領兵,此刻聽到幾人所言,當即笑著答應,這正是他和幾人聊天的目的。 這世上大多數人都是如此身不由己,就算是士族,也要為了維持家族富貴而不斷奔波,正如邦周的貴族也不能醉生夢死,要為了維持國家的存續而不斷努力,面對洛顯之的出現,這些士族略微一盤算,就發現自己根本就反抗不了,既然如此,那還不如直接投敵。 待幾人相伴離去后,謝安突然嘆了口氣,與此同時,正在馬車上結伴而來的洛顯之和謝道韞也感慨著。 “郎君你來擔任尚書令,雖然許多人不滿,但這種不滿的程度之低,是不可想象的,上一任尚書令,才做了不過幾日,就直接被噴的下臺?!?/br> 洛顯之知道上一任尚書令身份比較低微,自然不是庶族,庶族有擔任高官的,尤其是武功方面的高官,但尚書令這種職位還從來沒有出現過,從士族崛起以來,從后漢開始,到列國時代,還沒有任何一個庶族擔任過尚書令。 莫說純粹的庶族,就算是落魄的寒門也沒有,這是一個士族的保留官位,列國皇帝在選擇的時候也都比較謹慎,當初曹cao讓荀彧擔任尚書令,劉備讓英侯公子擔任尚書令,燕國則是慕容氏擔任尚書令。 上一任尚書令是士族,但閥閱比較差,這算是江東建立以來身份最低的一個尚書令,結果自然不言而喻,皇帝蕭衍最終退讓了,若是洛有之在,一定會堅持下去,這件事也是蕭衍想要讓洛顯之出任尚書令的原因之一。 這次又是無數人反對,但蕭衍能堅持下去。 洛顯之聽到謝道韞言語,輕聲道:“我一直都知道,每一代的洛氏都知道,洛氏做很多事情就是因為身份太高,無論其他人如何想,這是不爭的事實,我們打壓門閥,但洛氏自己就是門閥,我們打壓士族,但洛氏自己就是士族,正如洛氏毀滅了貴族,但洛氏就是貴族一樣。 其實洛氏一直在改變,但又一直未曾改變,洛氏可以是任何形態,所以洛氏沒有自己的利益,于是可以以天下人的利益為自己的利益?!?/br> 洛顯之的這番話讓謝道韞感覺有些震撼,她這是第一次這么近距離的感受到什么叫做天下為公,如果這世上有真正的天下為公,那就是洛氏了。 其中所蘊含的力量,是謝道韞在過去的那些年中,從來沒有聽到過的,謝氏中的子弟,都有一顆憂國憂民的心,這一直都是謝道韞所知道的,但和洛顯之一比較就仿佛差了幾個檔次。 正常的貴族,有所謂家國觀念,家就是國,國就是家,維持家族富貴的同時,也不愿意國家衰落,這是從邦周時期就傳承的精神,還有一個說法叫做有恒產者有恒心。 洛氏的精神是同樣的道理,洛氏將天下等同于洛氏,于是就有守護天下的心。 洛顯之見到震驚的謝道韞,便伸手握住她的柔荑,悲聲道:“只可惜這是主支才能夠做到的,這是素王庇佑才能夠做到的,江東洛氏的力量還不夠,我只能盡力而為,許多事情已經做不到了,現在的洛氏,是獨一檔,卻不夠高?!?/br> 謝道韞能夠感受到洛顯之發自內心的悲傷,她明白洛顯之在說什么,完成這樣宏偉的大愿望,需要的力量太強大了,只有洛氏最巔峰的時候才能夠做到,比如昭圣王時期,比如洛文王時期,比如昭武威公時期,比如在征討胡人前。 這世上聰明人太多了,洛氏的衰落是誰都能看出來的,許多事情都插手不了,否則司馬懿怎么可能敢違背洛水之誓,有洛水之誓在前面,世人都知道洛神是真的,但征討胡人中,洛氏死傷那么慘烈,無數嫡系死在草原,以及族人都死在了草原。 洛神至高,但和當初的素王一樣,是不關注人間事的,她是洛水之神,神域在洛水。 洛氏有多少人,中原各國都是知道的,昭城的戶口人數本就是公開的,再加上當初往遼東遷徙的時候,物資還能夠用戒指瞞得住,但人又不能往戒指里面放,洛氏遷徙了十萬人去遼東,這是所有人都知道的。 死在草原上的幾乎是整個凜冬城的青壯以及少年,任誰都知道那座在極寒之北的傳說中的凜冬城里面,只剩下老人和婦孺,這些人能不能在冰天雪地里面活下來,所有人都抱有懷疑的態度。 在大多數人心里,傳承了一千四百年的洛氏,這次算是徹底完蛋了,就算是真還能活下來,等那一年老的人死去,估計也就是一兩萬人,甚至幾千人的小部落,在遼東艱難生存。 江東洛氏,則成為了很多人的心理寄托,但更多人知道,江東洛氏就是正常的門閥士族,唯一的區別是,江東洛氏比起其他門閥士族更加強大,從各方面都更加強大。 謝道韞遲疑了一下,而后緩緩抱住了洛顯之,她的身子柔弱無骨,洛顯之只覺溫香軟玉貼在自己身上,沁香滿鼻,他將寬闊的手掌搭在謝道韞的柔荑上,緩緩道:“道韞,江東洛氏雖然是分支,但身上卻有重任,雖然大多數人都認為洛氏主支會在遼東滅絕,但你是我未來的妻子,我可以告訴你,主支現在在遼東雖然生存艱難,但卻絕不會滅絕,素王會保佑每一個子孫,等到時機合適的時候,家族就會重返中原,在昭城的舊地升起旗幟,那時我們這些流落在中原的子孫,就能夠回歸到家族的懷抱。 如果我們能創造出無與倫比的功績,如果我們能夠為家族奉獻,在無數年后,我們將升入素王的天界,永享光明?!?/br> 謝道韞只覺洛顯之緊緊抱著自己,說話間呼出的熱氣吹拂在她的脖頸間,讓她覺得有些癢癢的,但聽到洛顯之那認真的聲音,她卻只覺有一種肅穆的感覺,和洛顯之相識以來,她就時常能夠從洛顯之的身上感受到那種充斥的厚重感和撲面而來的歷史感。 這種感覺讓她無比的著迷,有一種在頌唱圣曲的青史感,每當此時,她都有一種吟詠詩歌的沖動。 她相信洛顯之的這番話,她相信洛氏會重返中原,到了那一日,現在的所有所作所為都是值得的,謝道韞有些明白從洛有之和洛顯之都一定要造下功業的原因了,洛氏有難以言明的信仰,在心中支撐著他們。 “家主,夫人,到了?!?/br> 謝道韞和洛顯之分開,整理了一番略有些凌亂的衣裳,而后便聯袂而下,一下車便覺千百道灼熱的視線傳來,整個曲水流觴宴的所有人都望向了這里。 此刻出現在無數人心頭的只有一個念頭—— 那就是洛顯之??! 真年輕,真俊美。姑蘇郡公,梁國三大外姓郡公之一。 未曾加冠就升任尚書令的高顯。 最重要的,江左第一豪門,從氏族志誕生以來,就名列第一頁最上等未曾變化過的頂級豪門。 再望向洛顯之身邊的謝道韞,身著白衣衫裙,如神如仙,望著有些嬌柔,嫻靜如嬌花照水,亭亭玉立,小時候就有詠絮之名的才女,這些年經由謝氏發揚,號稱江左第一。 這樣的神仙妃子,倒是和洛顯之相配。 “此情此景,誰能不想起將近百年前的豫章郡公呢?” 豫章郡公啊。 這一句話一下子勾起了很多人對書籍的回憶,當年豫章郡公初次來到江東時,同樣是曲水流觴宴,同樣是洛氏和美人,有國色天香之稱的二喬。 那一場盛會的圖卷和文字記載,直到現在還在天下間流傳,尤其是江東之地,更是無人不知,無人不曉。 今日又是這樣的場景,畫師已經盤坐在溪水的各處拐角處,這里又有這么多的文人墨客,又不知道有多少詩歌雜句以及文賦憑吊從此而出。 一念至此,來到此地的眾人竟然頗有壓力,一個不好,這可就是要在青史上留下笑名了。 洛顯之和謝氏一眾人走到屬于他的位置所在,這里是整個宴中視野最好的一處,也是在所有人的正中。 洛顯之等人坐下后,謝安和謝道韞開始指著來到這里的人給洛顯之指認。 謝安指著一個有皇族冠蓋的位置說道:“那個是會稽郡王蕭云,他是唯一一個來到這里的皇族之人,靈秀你應當知道,這種大場合,沒有皇族的人是不行的?!?/br> 洛顯之點點頭,示意自己知道,進入漢末列國以來,在爵位制度上發生的最大變化,就是有了親王和郡王的區別。 親王就是傳統的諸侯王,通常是一個字,選取那些邦周時期的國家名字,當然,因為洛氏的存在,洛王還沒有人封過。 在親王之下的郡王就以郡為名,通常被皇帝封給不太受寵的皇子,或者宗室有功勞的臣子,或者是太子的兒子,這就是如今天下變化較大的爵位制度。 在郡王之下,倒是沒有大的變化,在列侯之上有一個特殊的郡公爵位,通常都封給政治地位比較特殊的人,諸如魏國封給禪位漢朝皇帝的隴西郡公,燕國封給禪讓燕氏的遼東郡公,蕭衍封給楚氏的郡公,以及曾經主政江東的洛氏的郡公。 謝道韞指著幾個人道:“那是姑蘇陸氏的人,郎君應當不太陌生,洛氏和陸氏在同一個郡中,傳承許久的江東士族,那個是淮陰韓氏,郎君就更不陌生了,傳承四百年的大貴族?!?/br> 洛顯之注意到謝道韞用了大貴族這個稱呼,這就是一種細節,現在的淮陰韓氏,當初是一部分淮陰韓氏南下江東建立的,沒想到啊,幾十年后,江東反攻漢國成功,徐州重新落入了江東手中,當初南下的蘭陵蕭氏和淮陰韓氏,竟然回到了故土,回到了故郡中,重建了門庭。 蕭氏更是搖身一變成為了皇族,唯一可惜的是,淮陰韓氏沒拿到淮陰侯的爵位,而且明眼人都能夠看出來,就算是封個郡公出去,也不會封這個爵位給韓氏。 而當初留在漢國中的蕭氏和韓氏主支,則隨著漢國敗退的大軍北遷,現在在齊地青州生活,如今的青州,聚集了蕭氏、韓氏、呂氏和洛氏這幾家,五姓七望只剩下張氏了,張氏在哪里,張氏在修道,已經暫時不參與政治,甚至就連士族都算不上了。 淮陰韓氏和江左士族有種迥然不同的畫風,又因為悠久的擁有封國的歷史,用貴族來形容他們,倒是非常合適。 “那邊的是瑯琊王氏,戰亂時遷徙而來的,在以前還比較興盛,但現在族中沒什么天縱之才,漸漸淪落到二等士族了,不過叔父的好友有一手上好的書法,可以作為今日的記錄?!?/br> 瑯琊王氏。 洛顯之知道,在楚國時期還是比較興盛的,曾經也有一段時間執掌朝政,但時間很短,楚國時期就是那種,城頭變幻大王旗,各個家族輪流在最高峰和皇室一起執掌江東大政,最后蕭衍不想這么玩了,又有了足夠的實力,就直接換了皇帝。 當代的王氏中,最為著名的就是王羲之,號稱江左書法第一。 洛顯之點點頭道:“我知道王羲之,見到他的書法,他的文字當真是翩若驚鴻,婉若游龍,數遍江東沒有人能夠比得上他,我聽聞酒后所能夠寫下的文字更加動人,叔父稍后可要多勸他酒,定要將今日所聞所景都記錄下來,傳到后世?!?/br> 謝道韞繼續給洛顯之介紹著一些比較有名的人,最后計算所有的人,來到這里的一等士族有四家,二等士族有十九家,三等士族二十四家,其余不入流的士族有上百家。 表面上看來,來的不算是多,但實際上這是一個相當恐怖的數字。 要知道梁國中,大多數的士族是不會出現在建業的,他們都在自己的家鄉做官,只有成為京官后,才會來到建業,就比如洛顯之,換句話說,很多在郡中有名的士族都沒有出現在這里,即便是這樣,還有這么多的士族來到了這里。 這不得不說是一個奇跡。 洛顯之等人到了之后,并沒有立刻說什么,反而是開始了正常的筵席玩樂,在這個比較缺乏娛樂活動的時代,這種呼朋喚友聚在一起是相當歡樂的。 畢竟眾所周知,許多游戲只有人多才有意思,恰好是個風和日麗的天氣,風兒輕輕地吹拂著,讓人沒有半分炎熱,也絲毫不感覺寒冷,這本就是踏青的好季節,本就是男男女女出游的好時節,此刻聚在一起,一陣陣歡呼聲和笑聲在場中時不時響起。 洛顯之這里并未閑著,一波波人前來拜見,雖然用拜見來形容有些不太合適,畢竟洛顯之太年輕,而前來拜見他的幾乎每一個人都比他的年齡更大,但雙方的身份地位不同,還是要用這個詞。 “道韞,江左愛慕你的士子可真是多?!?/br> 洛顯之微微感慨著,雖然沒人說,但洛顯之能夠看出來,前來隨長輩拜見的很多士子都對謝道韞傾慕不已,謝道韞當然知道,聞言不甚在意道:“自然如此,正如傾慕郎君的女子亦數不勝數一般,卓然于人者,皆是如此?!?/br> 洛顯之笑著搖搖頭,謝道韞說的對,正是如此。 待一眾人拜見后,氣氛漸好,洛顯之終于準備要向所有人宣布大事了,伴隨著訊息的傳開,流水兩側的歡笑之聲漸漸消散,轉而許多人都正襟危坐起來,無論先前再開心,但終究要意識到,這是一場為了洛顯之召開的盛宴,而不是飲樂宴,現在是做正事的時候了。 洛顯之清了清喉嚨,而后用一種帶著回憶和感慨的語氣說道:“諸位想必對本公還有些陌生,本公的父親曾經在建業執掌大梁朝政十八年,但本公來到這里的次數卻不算是多,本公一直都生活在姑蘇中。 此番受到皇帝陛下的恩重,見到我大梁有些亂象,于是來到了建業,今日將諸位召集而來,是因為諸位都是士族,其中不少都是士族中的楷模,本公便有一問,我洛氏可是江東士族魁首嗎?” 洛顯之這一問,讓人瞠目結舌,這就像是自賣自夸一般,自古以來,只有其他人稱贊為楷模,還沒有人自己說自己是楷模的,只有別人稱贊為士人魁首,哪里有自己要士人魁首的道理。 但洛顯之這么問,在場中的人又能說什么呢? “姑蘇洛氏當然是江左士族魁首!” 無論是親近洛氏的,還是排斥洛氏的,對這個鐵一般的事實,都不能否認,若洛氏不是江東士族魁首,那是誰呢? 誰若是敢說出來,洛氏會如何做不得而知,但那個被提的家族一定會拼盡一切把陷害他的人搞死。 洛顯之臉上露出真誠的笑容,“既然洛氏是士族魁首,那想必對士族應當是什么樣子,該有發言權了。 士族和庶族,關鍵就在于士和庶字。 士,這個字實在是太過于久遠了,久遠到那已經是一千四百年前,那時候還是在鎬京,你們可知曉嗎? 那是邦周興盛之地,那是邦周最初的王都,在如今的關中之地,我洛氏的祖先,至高至圣的素王,在鎬京分封諸侯,定下了天子、諸侯、卿、大夫、士、平民、奴隸這七個等級?!?/br> 溪水兩側的江東士人:“……” 這怎么直接扯到上古時期了,知道洛氏歷史悠久,但是也不用動不動就拿出來顯擺,真的好羨慕啊。 洛顯之卻覺得這么說話很爽,接著說道:“到了邦周中后期時,天下大才都在士中,于是諸子百家都以士來指代賢人,所謂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遠,我等便以士大夫稱呼自己,還有道士、居士,名目不一?!?/br> 有人看不下去,又或者是故意要說,高聲道:“郡公,這些事應當在蒙學時與蒙童們講述,今日您到底有何事要與我等說呢?” lt;div style=quot;text-aliger;quot;gt; lt;scriptgt;read_xia();lt;/scriptg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