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84節
反倒是襄助孫氏攻下吳郡,騎在吳郡六姓的頭上,告訴整個江東,誰才是江東真正的主人,更符合周瑜的心思。 知道周瑜這種想法的人幾乎沒有,畢竟周瑜是個寬宏雅量的人,但是魯肅卻更了解周瑜,知道周瑜內心深處的驕傲。 魯肅接著說道:“公瑾,你看公子楚的招賢令,他正是知道許多人都有這樣的顧慮,于是以自己的名義發布這封招賢令啊。 洛氏公子親自招攬,這想必是不委屈你的家世門楣了,吳郡六姓不過是公子楚手下的另外一股勢力而已,你不是投效吳郡六姓,而是投效未來的江東之主。以你的家世門楣只要到了吳郡,公子楚定然會特意接見你,公子楚只要見到你,又怎么會不看重你呢?” 魯肅這番話讓周瑜頗為動容,將其中的利害關系都明明白白的說出來,周瑜終于緩緩說道:“子敬兄所言,瑜明白了?!?/br> 見到周瑜聽了進去,魯肅頗為振奮,趁熱打鐵說道:“公瑾。 孫氏本就是吳郡的寒門,一旦孫氏崛起,吳郡作為祖宗之地,孫氏定然是要在吳郡之中擴展勢力,但是一山不容二虎,那定然是要將吳郡士族在本郡之中的利益侵奪大半的。 所以孫氏若是入主江東,必然會打壓吳郡士族,重用你這樣的非吳郡士族以及我這種流寓士人。 這或許是你想要襄助孫氏的其中一個原因,能夠一展自己的才華,能夠在政治上得到重用。 這件事對我這種流寓士人同樣是有利的,我本該襄助孫氏進入江東的,但問題就在這里。 一旦孫氏進入江東,所帶來的未來是什么樣的呢? 一定是激烈的爭斗! 吳郡士族怎么可能甘心在政治上失勢呢? 他們勢必是要反撲的,我們這些人都不要想做事了,整日陷在爭權奪利之中就是必然的結局。 這種政治的斗爭,從來都不會有勝利者,一定是東風壓過西風,過一段時間西風壓倒東風,無論是吳郡士族,還是我們這些流寓士人,都會在一輪輪的斗爭之中逐漸被消耗殆盡。 這就是所謂的制衡之道,犧牲了一切進取之心來換取穩定,這不是我想要的。 這難道是你想要的嗎? 廬江周氏不在戰陣之上彰顯威風,卻在一輪輪的政治斗爭之中,流干自己的鮮血嗎?” 這一次對周瑜造成的震動比之前還要大,他似乎已經能夠看到魯肅所描述的那個未來了,那絕對不是自己想要看到的,他是想要率領著數十萬大軍一路北上,定鼎中原的。 周瑜到底是聰明人,他立刻就反應過來,“子敬兄,您是說公子楚主導江東就不會有這樣的局面出現?” 魯肅一拍手朗聲笑道:“當然不會,公子楚是橋氏的女婿,他本就是吳郡六姓的背景靠山,和孫堅那種注定和吳郡六姓起沖突的諸侯完全不一樣。 他現在發下招賢令,這就是要求吳郡六姓和平出讓政治權力,他再用這些政治權力來組建一個由我們這種賢才組成的班底,以用于維持江東的穩定。 這是什么意思呢? 公子楚同樣在制衡,但是公子楚的制衡不是要我們和吳郡士族爭斗,而是讓我們互不干涉,互相配合,各自守住自己的圈層利益,不要越界! 只要沒有不開眼的人想要攫取更多的利益,去故意挑起爭斗,完全可以和氣生財的走下去。 公子楚是個智慧高絕的人啊,對大勢和朝政的掌控實在是一絕,若是再有野心那就實在是太完美了?!?/br> 若是洛楚聽到魯肅的這一番分析,定然要對魯肅引為知己了。 因為魯肅實在是太懂他了,洛楚自己都有可能不如魯肅分析的好,很多巧妙的點 周瑜聽著魯肅的分析,忍不住感慨道:“子敬兄,你可真是天生的說客啊,對大勢和局面的分析如此的鞭辟入里,瑜每每都會被說服。 倘若生在春秋戰國世,縱橫家之中豈能沒有子敬兄的一席之地呢?” 魯肅聞言忍不住哈哈大笑起來,他知道周瑜從心里已經同意自己的想法了。 能夠將周瑜勸回到正路上,這讓魯肅相當的興奮。 至于孫氏的問題,魯肅想起了孫策這個和周瑜同歲的年輕人,同時也是周瑜不愿意前往吳郡的主要原因之一。 關于孫氏他還要好好思索一番,這是他準備送給公子楚的見面禮,是表現自身價值的關鍵所在。 孫堅是一方諸侯,而且不是屈居人下之輩,這肯定是不能留下來的。 孫堅麾下沒有什么謀士,但是悍將卻真是不少,所謂三軍易得,一將難求,這些悍將都是目前江東所缺少的。 怎么能夠不臟手的搞掉孫堅,以便接收孫堅麾下的那些悍將,這就是現在魯肅考慮的主要問題。 ———— 周瑜,字公瑾,廬江郡人,累世望族,從祖、從父皆列三公,父列洛陽令。 瑜少有姿容,及壯愈顯風流,素喜兵書策道,常手不釋卷,及加冠,江左皆喚周郎,豫章郡公時坐吳郡,魯肅奔而勸之,瑜遂奔吳郡,見豫章郡公,公見而異之,乃笑曰:“吾與周郎孰美?” 眾坐皆笑,江左以為美談?!妒勒f新語》 第671章 非英雄也! 吳郡。 雖然說是招賢令,但自然不可能每個人都見到洛楚,那他不需要做其他事了,每日就連見人都忙不過來。 這就是為什么士人都要養望,士人之間都要互相吹捧。 因為不這么干,就沒有推薦人,沒有推薦人想要通過君主的途徑直接入仕就很難。 張詔、張纮二人都在吳郡之中隱居,還算是略有聲名,張纮又用一小段文字就直接得到了面見洛楚的機會。 張纮在給洛楚的信中說道:“自古以來,一家一國一朝,想要昌盛都要修持自己的德行。 主人有了德行才能夠有忠臣、義士、仁者、信人、智者前來襄助大業。 這世上擁有忠義禮智信的賢人是不少的,但能夠做到擁有德行的君主卻少之又少。 因為人總是害怕艱難的而喜歡容易的,喜歡意見相同的而厭惡意見迥異的,但治理天下,恰恰是要聽取不同的意見才能夠做出正確的決定。 這就是傳家艱辛、傳國不易、王朝終將沒落的原因啊。 自古以來的圣王,都是不喜歡但卻依舊聽從勸諫的人。 這就是那些善于聽取勸諫的君主能夠成為圣王的原因了。 公子您出生在洛氏,從您的始祖素王開始,洛氏修持德行一千三百年。 從英文獻侯開始,英侯一系修持德行也有三百年了,于是天下的人都敬仰您的身份,于是您能夠安坐在江東吳郡,我們這些人都仰慕的前來拜見您?!?/br> 張纮洋洋灑灑數千百言,言辭很是嚴正,洛楚讀罷很是喜歡,便請二人上府。 等到見到二張,粗粗一交談,雖然還不知道二人的治世之才,但二人皆是正直之士,洛楚還知道了張纮為什么要大談勸諫之事,因為張詔的性格是真正的剛直,甚至某種程度上到了直而犯上的地步。 洛楚心中暗忖,這也就是自己沒什么值得被勸諫的,若是其余一方諸侯,張詔這樣得罪君主的性格,即便是不死,只怕想要登極相位是沒什么可能了。 但深入交流一番之后,洛楚就發覺張詔此人是真的有才,軍陣之事尚且有紙上談兵的嫌疑,但是對內政的見解相當獨到,張纮不遑多讓,頗有長袖善舞的意味。 張詔和張纮與洛楚一番交談之后離開,二人走到府外,不約而同的回首望了洛楚府邸一眼。 張纮感慨道:“正是上好的君主??!” 張詔有同樣的感慨,情緒穩定,善于傾聽,尊重體諒臣子,但又不失主見,加上眼光長遠,這就是夢中情主啊。 張詔走上馬車,突然低聲道:“公子楚沒有王天下的志向,看來是要貫徹洛氏不王的底線了。 你有什么想法?” 張纮聞言微微皺眉,他自然也看出來了,不過他對一統天下的志向沒有魯肅那么大,他只希望能夠一展所學,江東這塊地方足夠了。 他坐在張詔對面,輕聲道:“這大概是公子楚唯一的缺點,江東是天下的關鍵之地,不是他不想要王天下就能夠安穩的。 他大概是明白這一點的,只不過是在欺騙自己罷了,或者是在走一步看一步?!?/br> 張詔卻依舊緊緊皺著眉頭,“這是一個不容忽視的問題,甚至將影響無數人的命運。 一個處理不好,江東政局都會陷入混亂之中,甚至江東社稷都會因此而動蕩。 既然決定投效江東,我就希望能夠為江東解決這個問題?!?/br> 張纮知道自己這個好友剛正,對江東這個根子里面的歪象是一定會放在心上的。 洛府之中,望著離開的二張,洛楚忍不住感慨,這徐州的英才何其如此之多呢? 前有諸葛瑾,后有二張,諸葛瑾還說過族中還有兩位子弟,都不遜色于他,在洛楚看來,這些都是一時之選的大才,皆是能拜相的人物。 徐州之地難不成還有這樣的人物? 洛楚面前坐著魯肅和周瑜,他不得不承認自己草率了,這徐州真是人杰地靈所在,不僅僅有諸葛氏的英杰,有張詔和張纮,還有魯肅這個大才。 而且眼前的魯肅還是個怪才,不是傳統經學世家出身,甚至學的都不僅僅是儒術,明明是個文士,但是卻不僅僅能治政,還有統兵之能,是個謀戰派的儒雅將領。 然后他又將目光落在周瑜身上,他知道這就是自己的岳父之前和自己說過的那個廬江郡的周氏年輕人,怪不得橋巍這種身份地位的人能記住周瑜。 原來不僅僅是冠絕江東的家世,還因為這倜儻風流的樣貌,這世上樣貌英偉的男子很多見,但是真正的美男子就很少見,周瑜無論從哪里來看都算得上不折不扣的美男子。 即便是從小生活在昭城的洛楚都承認眼前的周瑜從容顏上不弱于諸位洛氏子。 不過周瑜和洛楚風格相當不同,周瑜風流倜儻但是渾身都散發著儒雅之感,一看就是英武類型的儒家士大夫,是儒將。 洛楚則給人一種疏離之意,不是隔閡之感,而是遺世獨立,就像是要出塵離世羽化飛升的神仙一般。 洛楚的這種氣質無論出現在哪里都讓他獨樹一幟,宛如黑夜中的螢火蟲一般顯眼。 “公瑾能前來吳郡,這是本州的榮幸?!?/br> 周瑜和魯肅聞言眼皮都是一跳,本州這二字一出,兩人就知道洛楚心中的心思了。 周瑜來到這里所代表的可不僅僅是一個人,在吳郡之外,廬江周氏的號召力相當強,就連周瑜都選擇了洛楚,這說明江東士族在某種程度上已經團結到了洛楚麾下。 提一個最簡單的,孫堅和洛楚之間將來所爭奪的重點之一,就是丹陽郡,周瑜的從父就是丹陽郡太守! 這就是廬江周氏的門楣之一,從此也能看出為什么周瑜對于居于吳郡六姓之下那么抗拒了。 周瑜作揖正聲道:“公子英姿恢宏,坐斷江東,自然就有豪杰相隨,能前來投效,這是瑜的榮幸?!?/br> 洛楚聞言頗有些哭笑不得的神情,周瑜這一句話頗為史官的意味,甚至洛楚自己都知道未來史書上一定會記載自己“楚單騎走江東,父老簞食壺漿以迎”,因為當年光武皇帝“孤身走五州”就是這么來的, 單單說當今之世,就在這短短數年之間,就已經出現了“袁紹單身入冀州”、“劉表單騎定荊州”、“劉備旬月安青州”。 這種說法倒不是錯誤,這三人都是憑借自身的威望和其他一些因素得到了世家大族的認可,于是迅速掌控了當地局勢。 威望畢竟是個人所帶來的,不能說和本人沒有關系,只是將很多底層的政治邏輯歸結為個人魅力而已。 洛楚笑道:“所謂坐斷江東,這可實在是謬贊了,本州入江東不過一載,如今手中只有吳郡和會稽郡,揚州六郡,只占其二,如何稱得上坐斷江東呢? 寸功未立卻得到了二位這般高的評價,實在是誠惶誠恐啊?!?/br> 來了! 魯肅和周瑜二人可不會認為這是公子楚在謙虛,這分明就是在問二人,你們覺得我怎么做才能算是徹底的坐斷江東呢? lt;div style=quot;text-aliger;quot;gt; lt;scriptgt;read_xia();lt;/scriptg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