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83節
至于在九江郡、廬江郡以及豫章郡中,這封招賢令傳播的同樣是比想象之中更好的,至少這些州郡之中的士族以及寒門都收到了這一封招賢令,這已經相當的不得了。 士族之中主要是培養那些能夠出將入相的人才,而普通的豪強地主則更多的是將領。 洛楚這一封招賢令沒有使用吳郡六姓的口吻去發,因為那樣的效果會不好,他是完全以江東之主的語氣去向整個揚州發出了召喚。 “我本來并非江東人士,未曾加冠,只不過是昭城之中一個普通的少年而已。 因為祖輩的一些功績得以被一些德高望重的長者所信重,于是共同推薦我來做一些簡單的工作,甚至還舉薦我作為揚州牧。 來到江東不過數日,就得到了江東諸位士人的盛大歡迎,這如何能不讓我誠惶誠恐呢? 深恐自己不能做出一些成績,繼而讓江東父老感到失望啊。 來到江東時日短時,我一言不發,是因為擔心不了解而做出了什么錯事,如今進入江東時日略久,終于有些話可以與江東的諸位賢士交流一番。 江東秀美,風景人物皆有別樣風流,這是我所見到的,中原戰亂,江東幸免于難,這是何等的幸事呢? 我來到江東,見到了這一方秀麗風光,惟愿江東永遠安定祥和,不參與進那滔滔的戰火之中。 但這又何其難呢? 不知多少的虎豹豺狼試圖吞下江東,我思來想去,這世上哪里有刀刃握在他人手中,卻祈求安定的道理呢? 握著鋒利的寶劍才能夠安定,擁有能戰的將軍國家就能安定,善用治國的文臣,天下就不會生亂。 想要讓江東安定下去,想必就需要這樣的賢才吧,現在我在這里向著江東呼喊。 有沒有外州流寓在江東的士人呢? 這或許就是上天所賜予你和江東的緣分,我曾經聽聞在外地為官,能夠身居高位的,都是能夠名留青史的重臣,現在江東有沒有這樣的重臣呢? 江東的顯貴人家愿意善待你們這些士人,給予你們衣食和財富以及尊嚴。 有沒有不在吳郡之中的士人呢? 如今天下十三州之中,未曾有州牧的已經不曾見到了。 昔日天下之間以郡為國,以郡為家,五姓七家之外,諸世家大族皆以郡為聲望所在,但如今形勢難道不是大大的改變了嗎? 州牧總管軍政一切大權,各郡之間難道不正是如同兄弟一般嗎? 若是以各郡之間作為劃分,揚州的力量難道不就被分散了嗎? 這想必是不好的。 所以我在此頒下這封書信,在吳郡之中召集揚州豪杰以及流寓在揚州之中的豪杰之士,只要你們覺得自己有清平天下的卿相之能,有平定天下的虎臣之才,還請來到吳郡之中。 我在這里等著你們的到來。 希望能夠授予你們顯貴的地位,希望能夠得到可以使江東安定的大賢,希望能夠得到足以牧守一方的太守,希望能夠得到統籌一州的王佐之才。 就依照以上的標準,傳遍揚州的各個郡縣,使所有人都知道這件事?!?/br> 洛楚以揚州牧的口吻發出的招賢令瞬間引起了軒然大波,從這一封信件之中,除了最開頭洛楚提了一句吳郡士人的歡迎之外,所有人都見不到吳郡六姓的影子。 但是這封招賢令卻順暢的通行在揚州的各個州郡之間,這代表著吳郡六姓認可了這封招賢令。 這代表著什么? 這代表著這位洛氏公子楚已經搞定了吳郡六姓,吳郡六姓開始向公子楚即將組建的幕府讓渡權力! 若是在這個時候進入公子楚的幕府之中,那瞬間就是魚躍龍門,莽蛟化龍! 至少在江東地區,瞬間就成為了頂級權貴。 尤其是那些流寓在江東地區的士人,都在等待著這么一個機會。 不知道有多少人等待著一個可以打壓吳郡士族的軍閥出現,他們憑借著非揚州人的身份定然可以在新政權之中身居高位。 只不過萬萬沒想到這個機會竟然是洛氏子! 這讓眾人更是喜出望外,雖然不知道洛氏子為什么會主動成為一方之主,但這不重要了,重要的是立刻搶占新幕府之中珍惜的位置。 吳郡一座山丘的城鎮之中,有兩個士人正并肩望著這一份招賢令,臉上滿是欣喜欣慰的神情。 “子布!” “子綱!” 兩人互相稱字,然后相視一笑,齊聲道:“機會來了,該是出山大展身手了?!?/br> 張纮感慨道:“這橋氏的底蘊真是深厚,竟然能將一位洛氏公子請到江東來主導局面,若不是這位洛氏公子楚,這些吳郡士族,都是甕中之鱉,定是要損失慘重,最后不得不與孫堅合作了?!?/br> 張詔認可的點了點頭道:“是啊,萬萬沒想到江東的局面竟然會被這樣盤活,我們的計劃也出現了變化,不得不提前出仕了?!?/br> 這二人正是從徐州躲避戰亂而來到江東的張詔和張纮,這兩人來到江東之后,因為同是徐州人,又皆有大才,于是一見如故,相伴隱居在這吳郡的城鎮之中。 說是隱居,但二人還是有些聲名在外的,吳郡之中不少人都知道二張有才,只不過之前沒有施展的余地罷了。 本來二人是準備繼續養望,然后坐等孫堅攻入江東,在關鍵時刻襄助孫堅平定江東。 但是洛楚的出現讓二人的計劃破產了,現在見到洛楚發出招賢令,于是臨時決定前往洛楚的幕府,對抗孫堅,襄助洛楚安定江東。 這些流寓在江東的士人大多盤踞在吳郡之中,那些揚州之中其余郡縣的士人對這一封招賢令的反應就更大。 前往吳郡掌控揚州,這是每一個揚州士人的夢想,吳郡姑蘇這座城池所代表的是整個江東一千年來毫無爭議的正統。 那可是從吳武侯慶忌開始就未曾遭受過大破壞的古城??! 廬江郡中。 周瑜見到這封招賢令,臉上糾結萬分,他不知道自己應不應該前往吳郡之中,他當然知道那位公子楚招募賢才就是為了抵抗孫堅。 他與孫堅的兒子孫策是一見如故的好友,這讓他很是糾結,出于本心來說,他是想要去吳郡的,他對自己的能力實在是太過自信了,出將入相,古之賢臣不外如是。 但是和孫策的義氣又讓他不愿意這么做,畢竟很有可能之后會和孫策在戰場之上對上。 他正在這里糾結,家仆匆匆走進來匯報道:“少主,子敬公前來拜見?!?/br> “子敬?” 周瑜有些驚訝,但是轉念一想就知道魯肅為什么會這個時候前來拜訪自己了,定然是因為這個招賢令。 周瑜心中神念電轉道:“快快請進來?!?/br> ———— 楚主江東,察舉名士,拔擢賢人,猶覺不足,日夜所憂遺賢于野,遂發招賢令,廣求賢能智謀王佐之士,令下旬日,遍傳州郡,士情洶涌,詣吳郡士千百人,楚笑曰:“江左群豪,盡入吾彀中矣!”——《吳書·豫章郡公世家》 第670章 我周氏! 魯肅在家仆的指引之下走進外堂之中,然后便見到了正在等待著他的周瑜。 無論何時見到周瑜,魯肅都有一種驚嘆的感覺,風流倜儻,瀟灑俊逸,他數遍江左沒有可以比擬的人。 現在或許有了,那位端坐在吳郡的洛氏公子楚,據說縱然在洛氏中容貌也是佼佼者之一。 魯肅每每覺得周瑜眉心若是篆刻上一枚圣痕,那就和他的氣質相當般配了。 周瑜見到魯肅臉上忍不住露出發自內心的笑容,魯肅這個人以才華而論,是周瑜生平所僅見的。 周瑜自認文武雙全,尤其是統兵之能,數遍江東無出其右,他的目標是傳說中的韓武穆。 但見到魯肅之后,他就有些動搖了,單以統兵而論,魯肅自然是不如他的。 但是魯肅在謀略上有大才,而且擅自合縱連橫,總是能穩妥的處理各方關系,眼光長遠,極其擅長大勢規劃,這是周瑜在江東甚少見到的。 才華僅僅是一方面的,真正讓周瑜和魯肅一見如故的原因是魯肅的人品。 二人年紀相差不大,魯肅只比周瑜大三歲而已,但周瑜卻認為魯肅是一位真正的敦厚長者。 若是魯肅所說的話,縱然再是荒誕,周瑜都愿意相信,這就是魯肅的人品德行魅力所在。 “子敬兄?!?/br> “公瑾?!?/br> 二人笑著把臂一同坐在席中,周瑜親自為魯肅斟酒,“子敬兄,還請飲酒?!?/br> 魯肅與周瑜端酒相碰隨后一飲而盡,魯肅這才開口道:“公瑾,我來此所為何事想必你大致是清楚的?!?/br> 周瑜點頭道:“是為了公子楚的招賢令,兄長是想要前去投效,還是不愿意前去呢?” 魯肅盯著周瑜說道:“公瑾,你知道我是徐州人,只不過在廬江有家業罷了。 公子楚的招賢令很重要,我是要前去效力一番的,但僅僅是效力一番而已,我是不希望孫堅入主江東的。 但公子楚來到江東之后的種種矛盾行為,證明他依舊在貫徹著洛氏不王的政治原則底線。 那他日后如果真的成為了江東之主,這江東之地就是自保的局面,我心中有爭雄天下的想法。 等到擊潰孫堅,我就向公子楚獻上江東爭雄天下的規劃。 若是公子楚愿意接受,那我便留在江東輔佐,若是公子楚不愿意,我就以衛翼江東的功勞,請公子楚為我寫下介紹信,前往投奔其他的諸侯。 洛氏公子皆是愛惜人才之人,定然不會拒絕我?!?/br> 周瑜對魯肅的這一番話并不意外,他們二人志趣相投,自然都有清平天下的志向。 兩人還曾經在對酒賞月半醉半醒時,開玩笑的說,以后周瑜做統帥負責統率大軍,魯肅作為隨軍軍師和糧草官,二人合璧,定然無所不克。 周瑜心中有了一些明悟,但還是開口問道:“子敬兄前來可是勸說瑜一起前往吳郡的嗎?” 魯肅點點頭沉聲道:“我知道公瑾你和孫堅的兒子孫策交好,擔心你做出什么不理智的行為,所以來到這里勸說你。 我知道你定然猶豫,且聽我一言,最后如何去做,那皆由你。 公瑾你出身世家大族,祖輩和父輩都有高居三公的人。 袁紹袁本初四世三公于是門楣高貴,周氏雖然沒有汝南袁氏那樣門生故吏遍天下的煊赫聲勢,但兩代三公的家世,數遍大漢十三州又有幾家能及得上呢? 我知道你因為這樣的緣故所以不愿意前往吳郡?!?/br> 周瑜臉上神色不動,但是微微顫動的眼瞼還是出賣了他內心的情緒,這是誰都不曾提起的,但是卻一直都藏在周瑜心中的。 廬江周氏是真正的大豪門,連續出過兩代三公。 但是在江東這片土地上,最高貴的門楣卻是吳郡六姓,這讓周瑜怎么服氣? 吳郡六姓擔任太守級別官員的都很少,大多數擔任的都是別駕從事這種刺史佐僚。 百年后漢,吳郡六姓沒有出過三公級別的官員,讓周瑜這樣的貴公子前往投效,他怎么能放得下身段呢? lt;div style=quot;text-aliger;quot;gt; lt;scriptgt;read_xia();lt;/scriptg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