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50節
洛陽城中的官員汲汲所求的是三公九卿以及禁軍諸將,那才是權力的極致。 但是現在,一個邊郡武人竟然敢馬踏河東,而且毫不掩飾的往洛陽而來了! “太后,董卓是一個典型的邊郡武人,他從弱時就一直在涼州廝混,一步步走上了高位?!?/br> 在大漢朝,典型的邊郡武人是一種蔑稱。 因為邊郡武人作為一個形容詞,其中包含著反復無常的含義,這是整個天下對這些邊郡武人的印象,無論是涼州、并州、幽州還是西域,當然,無雙侯是例外。 這些邊郡武人的反復無常不是道德上的兩面三刀,而是發自內心深處的求生之道,是常年在邊境過著刀頭舔血生活后的一種敏銳直覺。 呂布就是典型的邊郡武人,實際上劉備也算是邊郡武人,換盟友換的也特別勤快,但劉備個人道德水平高,總是盡心盡力之后再換盟友,所以沒人用這個指摘他。 這句邊郡武人一出,基本上就給董卓的洛陽之路定了性,那就是不能相信董卓。 “太后,董卓是靈帝所封的假涼州牧、司隸校尉,還輔佐太子,現在董卓既然敢到洛陽,那想必太子辯落在了董卓的手中,若是他用這封旨意,我們應當如何做?” 話音剛剛落下,就聽到殿外有略顯急促的腳步聲傳來,只見信使手中高高舉著一封類似于信件的東西,匆匆走進殿中,然后徑直跪下,大聲道:“皇太后陛下,這是董公所送進來的信件?!?/br> “什么?” “董卓已經到了?” “是董卓的大軍到了,還是他本人到了?” 這一封信頓時在朝廷之上引起了軒然大波,怎么會這么快??? ——-—— 中平元年,靈帝既崩,董卓以太子辯嫡長,逢迎為帝,帝既立,董卓乃自以為太傅,又迫帝賜王侯,帝懦弱不敢制,空乃曰:“非劉不王,公若愿王,請死,上以忠義王賜之?!?/br> 董卓勃然變色,曰:“君侯欺吾乎?” 空同勃然曰:“太傅,大漢十六朝先帝,昭圣王、洛文王,爾可比之? 此二圣皆薨后而王,爾可敢生為王乎? 豈非篡逆?” 董卓乃止?!逗鬂h書·無雙侯世家》 第643章 互斥! 大殿之上,群臣嘈雜又安靜。 許多人臉上都帶著不安的神情,這天下怎么了? 堂堂帝都洛陽,怎么什么人都能來了? 何太后將董卓送來的信件接過一看,僅僅飄過一眼,就相當憤怒,望著殿中群臣,她冷哼一聲道:“悖逆之輩!” 群臣更是好奇到底是什么信能把何太后氣成這個樣子,然后就聽到宦官在上面念。 “先帝詔輔政、持節征西將軍、司隸校尉、假涼州牧、假西域大都護,上詔大司馬、太傅、尚書令卓,敬告皇太后、潁川王及洛陽群臣?!?/br> 這番話直接就讓殿中群臣繃不住了,怪不得皇太后氣性那么大。 董卓在名字之前,還加了那么一大串頭銜,先是靈帝冊封的,后來是當今皇帝冊封的,這就是在赤裸裸的表示,無論是前朝,還是現在,我董卓都是當今天下第一,按照道理這個天下就該我來做主。 先帝雖然是靈帝,但是他的詔令你們真的能無視嗎? 你們這些人里面有多少都是因為靈帝而顯貴的呢? 雖然一個謚號把靈帝踩進了歷史的垃圾堆里,甚至就連計算大漢先帝的時候,也要直接跳過去,但他的詔令,誰敢廢除? 這些合法性的來源都不要了嗎? 這就是李儒給董卓出的主意,算是為什么要立劉辯的加強版,名器都在手中,按照規矩來就能夠得到一切的時候,就要按照規矩來。 李儒的手段就連無雙侯都無話可說,若是能打的贏董卓,那靈帝的詔令自然就是亂命,但是打不過,那靈帝的詔令就生效了。 而且董卓送來的信中,還有一個非常關鍵的點,他是承認何太后地位的,但是另外一個特意點出來的名字——潁川王! 潁川王是誰? 稍微有點腦子的都知道,除了劉合這個正經的皇子之外還能有誰? 董卓迎劉辯稱帝之后,將劉協封為陳留王,將劉合封為潁川王。 這句話直接就把劉合的皇帝位去掉了,甚至都不說他是偽帝,這是至高的蔑視。 這種蔑視讓何太后非常憤怒。 “真是悖逆之輩??!他怎么敢這么做?” “真是太猖狂了,他以為他是誰?” 殿中群臣無論心中到底懷著什么想法,但現在對董卓的排斥還是很明顯的,不希望董卓進入洛陽。 在大漢朝,對邊郡武人就是又用又排斥,因為兩者之間的思想觀念區別太大了。 有時候甚至直接把這些邊郡武人當作蠻夷來對待,因為在這些公卿臣子看來,這些邊郡武人反復無常、殘忍嗜殺起來,和那些畏威而不懷德的蠻夷沒什么區別。 這種百年經驗,董卓會是個例外嗎? 宦官的聲音繼續響起,“先帝歸天,太子辯嫡長,敘述綱常,當為皇帝,本公奉旨輔佐。 洛陽帝都,當為皇帝行宮,為賊張角所竊,本公憾痛啊,恨不能為國家除此寇賊! 諸國賊庸碌,不能剿滅,吾聚眾起義,盡起涼州健兒,勠力同心,合計五十萬眾,揮劍向東。 恰逢太子西逃,張角暴斃,此乃天意興漢之兆,本公大漢忠良,矢志復興大漢。 敬告太后、大王、諸公,大開洛陽,迎本公進城,爾等逢迎潁川王之過,本公既往不咎?!?/br> 后面的一些話都是一些廢話,最關鍵的就在于這一段話。 五十萬眾肯定是吹牛逼的,但董卓的兵馬不會少,恐怕戰兵加上強行征召的青壯,十幾萬二十萬是能拉出來的。 對這一番話殿中群臣心中都是腹誹不已,然后就聽到一個頗為高昂的聲音響起,“惡賊!” 眾人一看,果然是前太平軍三將,現如今的朝廷禁衛,卜才臉上表情很是難看道:“董卓是何等的惡賊啊。 我等誅除獨夫難道不是為天下立下大功嗎? 竟然敢指斥我等為賊寇,一個手持獨夫亂命的jian賊罷了,如何敢如此猖狂? 道主已經逝去,才敢出來狺狺狂吠,當初卻畏之如虎,這是何等的可笑啊,定然要在《滑稽集》上為他留下一個位置,‘卓賊狂吠’!” 卜才這番話得到了許多人的認可,當初張角那么猛的時候你不敢出來,現在在這里裝什么? 至于董卓為什么要貶斥張角,眾人都很是清楚,因為董卓的主要合法性來自于靈帝,所以他不愿意抬舉張角。 但是現在洛陽城中的局勢,不抬舉張角是不行的。 因為守衛洛陽的主要軍隊就是原太平軍,許多公卿現在開始招納百姓組建新的軍隊,但成效還不算是很大。 周倉二人同樣義憤填膺,侮辱張角就是侮辱他們所有人,周倉憤然道:“董卓這惡賊不是號稱有五十萬大軍嗎? 讓他來試試,看看這洛陽城他能不能破開?!?/br> 周倉此話一出,殿中頓時就是一驚,這就是要對抗了,但眾人仔細盤算一下,誰愿意舉手投降? 若是城外是無雙侯或者英侯,那憑借洛氏一千三百年的信譽,打開城門不成問題,你董卓是個什么東西? 一個只會動刀子的邊郡武夫而已,打開城門之后,誰知道你是不是會繼續揮動屠刀,而且這封信這么傲慢,讓那些想要觀望的人同樣極度排斥,這態度太差了,當初張角進來的時候都沒有這么過分。 何太后聞言果斷的下定了決心道:“給董卓回信,斥責他怎么敢對一位攝政太后如此傲慢? 告訴他洛陽不會為他打開,派人將辯兒、唐姬以及劉協送進來之后,他就原路返回涼州即可,不得在洛陽附近停留,否則按照叛逆論處?!?/br> 何太后這番話幾乎是稱得上是宣戰了,完全是董卓信件的回擊,不能說一點面子都不給吧,但基本上算是將董卓所有的訴求都打回去了。 尤其是讓董卓滾回涼州,這是董卓最不能容忍的。 但是殿中卻沒有人勸說太后,向董卓表達洛陽的意見,是一件非常重要的事情,不能董卓說什么就是什么。 …… 董卓實際上還沒有到,但差不多了,他剛剛到達西涼軍中,牛輔就直接迎上來,滿臉笑意的說道:“岳丈,您的信已經送進去了,這是洛陽城送出來的信件?!?/br> 董卓當即接過,牛輔拍馬道:“那洛陽城中就是孤兒寡母,何太后不過是個女流之輩,見到岳丈神威,定然畏懼要大開城門迎接了?!倍柯勓杂行┳缘?。 我董卓在涼州奮斗了這么多年,可算是走到了今天這一步,李儒更是意氣風發的望著洛陽城。 多少年了? 從涼州一路求學而來,就在這洛陽城中,就在這天下正中之地,自己受到了多少的屈辱? 誰知道自己這些年是怎么過來的? 現在,我李儒站在這里,帶著涼州的十萬健兒,告訴這洛陽城的袞袞諸公,攻守之勢逆轉了。 現在是我的主場了! 董卓臉上帶著笑意展開了信件,然后臉上就是一僵。 牛輔還在那里喋喋不休,畢竟現在這種形勢,西涼大軍兵臨城下,誰能不畏懼? 這飛龍騎臉的形勢,難道還能有意外嗎? “狂妄!” 董卓怒氣沖沖的聲音打斷了牛輔的馬屁,周圍人都是一驚,李儒將信件接過去,匆匆讀完,臉上卻依舊平靜。 洛陽城的這種表現也在李儒的預判之中。 望著非常生氣的董卓,李儒添油加醋道:“主公,這些洛陽城的公卿,是明顯的沒有將您放在心中,還以為您是涼州的那個武夫,他們這就是赤裸裸的看不起您,瞧不起我們西涼軍啊。 在那些洛陽公卿的眼中,我們恐怕就是西涼的乞丐來這洛陽皇城要飯來了?!?/br> 李儒這話一出,不僅僅是董卓,就連那些西涼軍的將領都憤怒起來,他們紛紛叫嚷著要讀一讀那封信,看看那些狗日的公卿到底是怎么說他們的。 董卓憤然道:“這妖后竟然袒護太平軍,反而駁斥本公這樣的大漢忠良,定然是與那張角有一腿。 本公聽聞劉合還是個不足歲的嬰兒,恐怕是張角的遺腹子吧?!?/br> 李儒聞言眼皮直跳,這造謠造的太離譜了,劉合都三四歲了,史書上都有明確記載的,這玩意可改不了。 董卓自己也知道有點離譜,訕訕道:“那也一定有問題,那張角住在宮中那么久,據說妖后自薦枕席,她那種禍國殃民的艷后,怎么可能沒有發生什么事,說不準現在腹中就有張角的遺腹子!” 反正這屎盆子是必須要給何太后扣上! lt;div style=quot;text-aliger;quot;gt; lt;scriptgt;read_xia();lt;/scriptg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