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87節
而且賊軍雖然勢大,但朝廷并不是沒有還手之力,還沒到需要地方各自主導平亂的地步。 現在朝廷還能夠在平亂過程中占據主導地位,想到這里,皇帝當即說道:“不可,若是民間有賊人與太平軍合謀,豈不是自取滅亡嗎? 整合洛陽禁軍,鎮守洛陽關隘,以朝廷校尉出征,招募郡縣之間的健兒,以羽林孤兒、征召三河騎士,洛陽諸禁軍校尉部,皆出兵,諸郡健兒編入朝廷軍列之間。 先定三河諸郡,弘農、潁川、北渡大河,安定河南、河北諸地,就依照這樣的詔令,速速平定太平賊軍!” 剛剛提議之人與另外幾人暗地里對視一眼,心知剛才的試探失敗了。 他們的目標是想要試探一下皇帝對地方的看法,但是皇帝很警惕,那皇帝就絕不可能放開黨錮。 隨著皇帝下令,連綿不絕的大軍從洛陽以及三河諸郡出發,旌旗蔽空,甲胄鮮明,那些因為太平軍而帶來的不安瞬間一掃而空。 朝廷才是天下大勢,浩浩湯湯,勢不可擋,區區賊軍,不過土雞瓦狗而已! 雖然遷都之后沒有了六郡良家子,但三河騎士和羽林孤兒還在,只要這兩只大漢的擎天之柱還在。 這大漢就不會亡! 這天就不會變! 太平軍在青州之地席卷而過,然后在即墨以及臨淄遭遇了劇烈的抵抗,呂氏經營太久了,幾乎成了國中之國。 兗州和豫州地小,太平軍仿佛占領了全境一般,和郡縣之間的官軍激烈交戰。 荊州太平軍更是集結準備往南陽攻去,一旦破入南陽,就能切斷朝廷的一大稅收兵源之地。 冀州作為太平道的大本營,更是如火如荼,張角極其振奮,對洛霄道:“子凌,原來朝廷這么不堪一擊嗎? 那些官吏望風而逃,軍隊不堪一擊,照這樣的速度,旦夕之間就可以渡過大河,直逼洛陽。 大漢之亡,就在眼前!” 面對樂觀的張角,洛霄卻眼神幽暗至極。 郡國兵的戰斗力是比他預想中高的,朝廷那些定邊的名將,經歷過戰爭的軍隊都還沒有上場。 朝廷還沒有竭澤而漁的讓地方豪強出手,朝廷能打的牌太多了,那個時候才是最危險的階段。 不過這本就是預料之中的,洛霄早就和張角說過,這是必敗的起義,只是張角自己心中懷著一絲絲的僥幸,現在在這里欺騙自己而已。 ———— 太平道發于七州,百郡之間,俱為道徒,天下響應,京師震動,帝與公卿肝膽俱喪,民有謠曰:“漢室不寧,天下太平!”——《后漢書·太平軍列傳》 第577章 洛霄此人 洛霄像是一個幽靈,他隨著張角而走,但是卻沒有人見過他。 太平道中有一位神秘的道主,是大賢良師之友,據說俊逸脫俗如天神,但只局限在口耳相傳之中。 洛氏憑借著圣痕之間的聯系知道他還活著,僅此而已,洛霄很久沒有回到過昭城了。 昭城中的洛氏族人都有自己的事業要做,鉆研典籍、祭祀素王、治理家國,但是洛霄坐不住。 在他的心中總有一個聲音告訴他,他還有更重要的事情去做。 他不是普通的洛氏子! 他承載著命運,是上天與祖宗都眷顧的子嗣。 他要為天下做一些關鍵的事,要為家族做一些關鍵的事。 他這一生三十余年,形單影只,除了家族之中的親人之外,交談過的人不超過一百。 他沒有妻子、沒有孩子、沒有朋友,只有張角這么一個擁有道術的人,算是能入他的眼。 洛霄認為張角的太平道大概就是自己命運了。 所以他一直在看著太平道,看著他從一個小小的道教團體,一路成為擁有數十萬道兵的龐大組織,在民間的名望更是遠遠超過了朝廷和豪強,是公平公正的象征。 到了那個時候,洛霄就知道太平道遲早都是要造反的,太平道和朝廷之間的政治目標是不同的,這樣的兩大組織遲早都是要碰撞的。 他一向都是依照自己的本心去做事,他將現實赤裸裸的告訴張角,就是因為他的內心告訴他,必須要張角拋掉幻想,準備斗爭才行。 那到了現在,太平道和張角會走向何方呢? 他又會走向何方呢? 他不知道。 但不過是順著心意而走罷了。 …… 洛霄盤膝坐在軍帳之中,一身道袍,道袍這種服飾穿在他的身上,配合上眉心的圣痕,頗有一種飄飄欲仙的意味,他的嘴中念念有詞,似乎是在誦經。 張角掀開軍帳徑直走入,臉上帶著一絲絲的凝重,洛霄依舊閉著眼,卻仿佛能感覺到張角的情緒一般,停下了誦經,問道:“巨鹿,你忙于太平軍之事,竟然還有精力來此。 可是起義進展開始不順利了? 與我先前所言,有所不同嗎?” 張角坐在洛霄對面,微微嘆息道:“真如子凌你先前所言。 因為唐周那個逆徒的告發,導致我軍起事有些太過倉促,甚至有的州郡還沒有反應過來就已經被絞殺,起事之后諸州郡之間有些難以協同。 尤其是在洛陽八關之內的兄弟,因為消息差的緣故,沒有來得及撤退,損失有些慘重,沒能第一時間突襲洛陽。 現在漢廷的皇帝反應過來,他讓三河騎士和羽林孤兒加入了戰場。 這三河羽林果真不愧是禁軍,的實力有些太過強大,突入河內郡和河東郡的兄弟被擊潰。 朝廷還起復了皇甫嵩作為主帥,果真如同子凌你所說的,是不世出的統帥,統兵和計謀都是上上之人,率領著一群郡兵,兄弟們也不是對手。 若是讓他統率三河羽林,恐怕只有我親自上陣才行了?!?/br> 說到皇甫嵩時,張角望了洛霄一眼,因為這是洛霄特意和他講過的人物,是屬于要重點關注的對象。 皇甫嵩。 洛霄看來,在如今的大漢算是定海神針一樣的人物,是能興盛社稷的那一類,尤其是在亂世之中。 當年先漢孺子帝末年,王莽亂政,中原大亂。 涼州刺史部的河西四郡同樣有軍閥割據,至于更加遙遠的西域那就不用說了。 有西域血統的劉氏諸侯王,主要是大宛東王和烏孫王,都聽調不聽宣,甚至想要直接割據。 無雙侯面對這種情況,只能拿大放小,先把目標放在穩固諸夏在西域的統治上,總不能諸夏列國之間先火并起來,讓外人摘了桃子。 只要這些劉氏諸侯王沒有變夏為夷,那就睜一只眼閉一只眼。 劉秀迅速的崛起取得了大漢的政權,成為了漢朝皇帝。 任何史書上都沒有記載,劉秀實際上前往素王陵祭拜過,但是祭天的祭文卻直接化為了灰燼。 素王不認可,他沒能成為諸夏天子! 當時所有人都惶恐到了極點。 英侯站出來說,這是因為漢朝是再受命。 受命時需要一統中原諸夏,劉秀還沒有統一天下,所以不能做天子。 于是劉秀直接斗志爆棚,開始蕩平國內割據的軍閥,花費了十年的時間,才徹底將中原重歸一統。 天下再次統一之后,劉秀終于前往素王陵,得到了諸夏天子的稱號,成為了天命所歸之人。 遼東以及西域都臣服在他的名號之下。 涼州的河西四郡在他做天子時,還算是比較平靜,但是很快朝廷就陷入了皇權不振的境地。 那些被劉秀以個人武力平定下來的區域,便開始了反反復復的拉鋸戰?;矢︶跃褪菑臎鲋輵饒錾厢绕?,他有勇力,能開強弓,從關西的戰場上殺出。 他兩次平定涼州叛亂,在河西四郡殺的人頭滾滾,里面不僅僅有土人的,還有漢人的,還跨越敦煌郡,威懾西域,如今西域都始終臣服。 陳蕃前往幽并之地遏制東燕國,同樣挑選了皇甫嵩為統帥。 不過這樣的一個人,卻多次起復又被黜落,現在才僅僅是一個兩千石的太守而已。 這個對許多人來說來說高不可攀的位置,對他來說更像是一種侮辱。 若不是太平軍起義,他恐怕會在太守之位上度過自己的余生。 洛氏對皇甫嵩的能力評價很高,認為他是數遍漢室三百年,屈指可數的擁有大兵團指揮才能的統帥。 甚至拉長到整個歷史上,在武將這一行列中,他的指揮能力都應該是靠前的。 在張角決定起事之后,洛霄就將漢廷中比較有能力的人物都給他列了一遍。 在后漢這個擅長吹噓的時代,有聲望和有能力是不同的,如果張角不小心,陰溝里翻船的可能性很大。 張角還記得洛霄對皇甫嵩的評價是“國之干將,頗類章邯?!?/br> 章邯! 雖然民間知道他的人不算多,但是張角不是個文盲啊。 秦末的擎天白玉柱,帝扶蘇冊封的大秦異姓王。 打的天下義軍苦不堪言,出道以來,只輸昭圣王、項王、淮陰武穆侯、高皇帝四人。 名副其實的天下第五! 這個天下第五的含金量有多高,放在其他時代他都能重振秦朝社稷了。 因為另外三人是君主一級別的,所以史記中評價他為“韓白之亞?!?/br> 在大漢朝,能和淮陰武穆侯搭上關系的武將,那都是神仙。 皇甫嵩能得到這個評價,怎么能不讓人震驚,現在他就要站在太平軍的對面了,怎么能不讓張角感到震怖。 洛霄對太平軍的現狀毫不意外,淡淡道:“我說過的,漢廷的實力不像你想象的那么弱。 太平軍的優勢是人多勢眾,以及正義性帶來的氣勢高昂。 缺點就是其中擁有帶兵能力、能獨當一面的人實在是太少了。 這個世界終歸是要戰場之上見真章的。 你必須要在剛剛舉義氣勢最盛,漢廷最措手不及的時候,取得足夠的成果。 lt;div style=quot;text-aliger;quot;gt; lt;scriptgt;read_xia();lt;/scriptg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