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79節
漢王朝似乎重新恢復到了正軌之中,但所有人都知道,一切都不同了。 舊的漢朝崩毀的原因,被歸結于統治階層的道德問題和能力問題,真正的原因卻被漢王朝的官方忽略,這就是與生俱來的積弊。 被古代史學家所津津樂道的“光武中興”,實質上是開國元從貴族不甘于王朝破滅,家族傾頹,而傾盡全力進行的一場豪賭。 這與“靖難之役”有異曲同工之處,但區別在于開國元從貴族的力量已經大大衰減,并且不復先祖的忠謹和公正。 那個宛如大日煌煌的漢王朝,再也回不來了?!稘h王朝興衰史》 帝國終末,太平道主! 第568章 士宦沖突! 王朝興衰,自有其理。 世祖光武皇帝十年掃平群雄,大漢再受命,又因關中破損,神仙家稱洛陽有王氣之故,定都洛陽,時至今日,已近百年矣。 天下之弊病,較之前朝,有過之而無不及。 天下之洶洶,宛如滔滔江河,重擊拍岸,無可當者。 恰值盛夏,熱浪席滾,山間卻是一片清涼,溪水潺潺,草木豐茂,棵棵巨樹參天而起。 “唏律律?!?/br> “隆隆??!” 馬蹄奮揚的聲音以及馬車在不太平坦的地面上轉動的聲音,在山谷之間回蕩著,一行數十人轉過山角,拐入了另一條較為平坦的大道上。 “仲舉公,我等連續趕路了數十里,需要休息一下嗎?” 當先一位騎士高聲地問著馬車中的貴人,眼中帶著欽佩。 “不必了,速速離開這里,內廷宦官jian詐狠毒,不會善罷甘休?!?/br> 話音剛落,一道道破空之聲就從眾人耳邊傳來,有的騎士還沒有反應過來就直接被箭矢穿胸而過,留下碗一樣大的洞,眼神迷茫的,晃晃悠悠栽到馬下。 “敵襲!” 當先穿著皮甲的騎士見狀簡直目眥欲裂,直到此時才見到是一些全副武裝的著甲騎士。 這個季節穿甲,簡直就是受罪,由此可見,這些人是抱著必殺之心而來的。 還活著的所有人都呆愣在原地。 坐在馬車中的士人走出,年約四十許,正氣凜然。 面對全副武裝的眾騎士,昂然道:“你們絕對不是陛下派來的。 是哪位常侍來殺吾,今日絕無幸理,只想做一個明白鬼?!?/br> 場中一片寂靜,稍傾,在眾騎士之后,一道略顯尖細“桀桀桀”的笑聲響起,走出一個面白無須,面容宛如樹皮一般,溝壑縱橫的宦者來。 “仲舉公真不愧是能只身安定遼東之人,竟然連吾不是陛下所遣都能猜到。 陛下念在你的功勞,不殺你,只讓你回鄉即可。 但常侍無辜受辱,還遭受你這樣的jian佞誣陷,留不得你在這世上?!?/br> 陳蕃剛想說話,卻見到一個士卒抬手之間,隱隱約約露出了甲內的內襯,一片大紅之色,頓時心中一片冰寒,他本以為真的是宮中常侍派人追殺他。 但是沒有皇帝的首肯,宦官怎么可能派出皇家羽林這種禁衛軍? 要么是私自調動,要么是皇帝授意,無論哪種情況,都讓他這樣的忠正之人心寒。 “皇家羽林!” 聽到陳蕃之言,宦官臉色大變,立刻揮手尖聲大喝道:“射箭,沖鋒!” 咻咻咻! 咚咚咚! 數十支箭矢破空而至,然后是馬蹄踏下之間揚起的塵煙,鮮血在其中飚出、灑落,落在地上,與黃土混合在一起。 …… 一位士人領袖,歷任三公九卿的高官,被盜匪殺死在返鄉路途之中,這幾乎在瞬間點燃了整個大漢士人的憤怒。 所有的矛頭都直指宮中常侍。 英侯國。 英侯府中,英侯夫婦頗有些隨意靠著。 英侯樣貌頗美且雄偉,只是眉心沒有圣痕,他不是嫡系子弟。 他的妻子自然是比他更勝三分,膚白若雪,光滑透嫩,眉心一點圣痕,更添幾分圣潔之意,幾位歷史上的美女給洛氏女加持了足夠高的容貌。 英侯洛川舉著酒壺徑直向嘴中一倒,說道:“夫人,陳蕃陳仲舉死在了太室山,如今士人都認為是宮中常侍做的?!?/br> 洛倩手中摩挲著酒杯,輕嘆道:“或許是宦官,或許是皇帝。 可惜了,陳仲舉是士人之中少有的實干派和品德高尚之人,而且于大漢有功,竟然死在了宦者手中。 士人集團現在汲汲于名利,早就不是百年前那些人了,上對抗皇權,下控制豪強。 陳仲舉這種正直的士人被無辜殺死,士人集團和皇帝之間的矛盾會進一步激化,之后又是多事之秋。 經學門閥真是,永遠立于不敗之地啊?!?/br> 這就是政治斗爭中一個永遠的悖論。 一個一開始抱有正面政治傾向的政治集團中,有較為正面的人物,有頗為負面的人物。 但是正面人物總是沖鋒陷陣,然后被構陷殺死。 最終整個政治集團滑落向不可預知的深淵之中。 后人就會說,殺得對,他們實際上如何如何。但那些在牢獄之中受盡了磨難,為民請命之人又何其無辜呢? 這就像一句流傳已久的評論一樣,“有信仰的戰士都死在了那一場戰爭之中,蠅營狗茍的蛀蟲占據了高位,當它轟然倒塌時,不要忘記曾經有那么多偉大的人?!?/br> 無論是以家族形式,還是以師徒傳承的形式,經學門閥最恐怖的地方就在于他們是授予士人資格的人。 還有一點極其的可怕。 如果一個勢力完全成為了門戶私計,完全堵塞上升通道,那也是好事,因為這種勢力很快就會被打垮,然后被踩踏在腳下。 最可怕的就是現在這些經學門閥,雖然看重家族子弟,但卻不是完全看血統,他們相當有危機感,士人之間的競爭很是激烈,才能和品德同樣非常重要。 如果你真的別有才能,那高門的聯姻、各種資助就會蜂擁而來。 一個寒門子弟,微寒時見到豪門富貴,于是有各種遠大的志向,甚至會立志為寒門開路。 但是真有大佬提攜,有嬌妻美妾,有金銀珠玉,有一路順遂,有徹底告別貧寒的機會。 有多少人會因為當初的志向而拒絕呢? 士人集團作為一個籠統的概念,之所以強大,就在于他們將所有天才都吸納了進來。 而皇帝與臣子之間是天生就隔著一層屏障的。 在吸納人才,使人才有歸屬感這方面,皇帝永遠都不可能勝過士人。 洛川聽完妻子所言,沉吟道:“前些時日,皇帝又給諸家頗多的賞賜,還請為夫出仕任執金吾。 這位皇帝愛財如命,竟然舍得賞賜。 而且一個九卿之位可不便宜,竟然愿意賜下,從中可知皇帝對朝堂有多不滿了。 他想要借用英侯洛氏的名聲壓一壓士人?!?/br> 洛倩接話道:“未果之后,他便開始用宦官打壓士人,將整個士人集團都看作了假想敵,這是自取滅亡之道! 不過還是沒有想到,士人和皇帝之間的矛盾竟然大到了這種地步,陳仲舉這個級別的士人領袖,而且還是有功之臣,會死于一場刺殺?!?/br> 洛川端正了身子,“夫人,陳仲舉的親朋故舊,還有那些一向敬仰陳仲舉的士子們,絕不會善罷甘休,絕對會有大批官員上書要求嚴懲宦官。 以這位皇帝陛下的剛強性格,直接的對抗恐怕是在所難免了。 我們如何做?” 洛倩端正面前的酒杯,舉起,然后一飲而下,潔白素凈的寬袖遮擋住了她嬌美的面容,清澈的聲音傳出,“陳仲舉的弟子和親族可能會受到連累。 按照慣例去做吧,將那些有公心的豪杰藏匿起來,不要讓他們淪為權力斗爭的犧牲品?!?/br> 因為朝廷和民間的矛盾實在是過于大,朝廷中被認為是jian佞的宦官掌權,于是普遍對被迫害的士人以及豪杰抱有同情。 經歷過王莽之亂后,由臣子掌握大權就成了一種很曖昧的事。 皇帝在地方上可能失去了許多,但在中央和郡這一層面,大大增強,力量不是士人所能抗衡的,皇帝說殺誰就殺誰。 而且士人和曾經的軍功貴族不同。 軍功貴族是真的會提刀上洛,因為這天下有他們的股份,皇帝不行就換一個。 這些士大夫,道家的倒是還好,主流的儒家士大夫,對觸動皇位有一種抵觸心理。 在這種情況之下,士人自然被壓著打,那些受到牽連的人,通常會被認為是受到迫害,律法和人心產生了沖突。 隱匿朝廷通緝的豪杰之士,是當世盛行之事。 等到大赦時再出來,朝廷并沒有能力去全部追究。 …… 陳蕃之死點燃了士人心中對宦官弄權的憤怒,一封封言辭激烈的文書向著臺部而去。 “仲舉公是輔佐君王的賢臣,這樣的大臣難道也能隨意的濫殺嗎? 遼東燕國叩關,諸郡不能制,是仲舉公孤身入幽并二州,整合諸郡,才使遼東燕國退卻,有功于大漢社稷。 這樣的功臣,因為一封指斥宦官的上奏,就被解職,甚至殺于荒野,實在是讓人心寒。 請陛下降旨,殺指使者,流諸常侍,以安定天下人心?!?/br> lt;div style=quot;text-aliger;quot;gt; lt;scriptgt;read_xia();lt;/scriptg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