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76節
信使面色蒼白,山洪耽擱了幾日,竟然找不到正主了。 ———— 上攬豪杰,奮于河洛,群盜稍平,然諸王陰詭,王莽弄權,竟至分離,慨然曰:“群豎子不足與謀!” 遂孤身走五州?!逗鬂h書·光武本紀》 第565章 五州豪杰 劉秀帶著愿意追隨自己的一眾兄弟到了關東。 一群南陽郡之人,來到這里自然是人生地不熟,這時就體現出來游學和名聲的重要性了。 經過同窗好友的介紹,加上劉秀在天下之間有驍勇善戰、忠厚仁義的名聲,他順利的在河北安陽見到了安陽侯。 劉秀早已不是當年的那個農家郎,經歷了這么多,他現在是真正的大豪杰,而且他是那種幾乎沒有缺點的人,從個人道德到文治武功,都讓人欽佩。 安陽侯和劉秀一聊,就感慨道:“君侯才是劉氏的子孫啊,請隨我去見英侯吧,如果能得到英侯的認可,你的大愿就會順遂了?!?/br> 英侯! 劉秀心頭一震,這就是他來到關東五州之地最主要的目標之一,唯一一個他能確定的一定不會看著大漢滅亡的金令列侯。 而且英侯的關系網極強,尤其是呂氏那種縮頭烏龜,沒有英侯帶頭,是不可能出來的。 昭公國劉秀沒準備去見,因為他覺得昭公是不可能出手的,那英侯就極其的關鍵。 雖然英侯國受到昭公國很大影響,但畢竟是半獨立的侯國,只要不是昭公國一定要滅亡漢朝,英侯國對待漢朝和其他侯國沒有什么特別大的不同。 洛眾是有些沒想到安陽侯會帶來一個漢室宗親,而且還是一個卓有盛名的漢室宗親,這其中的意味實在是太明顯了。 安陽侯想要擁護一個有能力堪平天下的劉氏子孫,光復大漢的社稷。 他又不禁想起了呂侯所說的,“等待一個秉持著天命的劉氏子孫!” 什么是有天命的? 沒有人知道。 我們所選擇的,就是天命之人。 這些大漢頂級的列侯們,在面對同樣的局勢時,做出了同樣的選擇。 洛眾沒有去問那些大而化之的問題,而是說道:“文叔,你在昭城求學時,我記得你是支持王莽改制,收繳豪強土地的,現在怎么突然轉變了思想?” 劉秀本來因為見到洛眾而有些振奮的心情,聞言瞬間低落下來。 良久才說道:“以前我見到這世上有豪強不法,有百姓反抗,但是勢單力薄,于是認為豪強必須鏟除。 但是我現在所見到的世道,是百姓宛如秋葉一樣凋零,戰爭中死去的人,遠遠超過了那些因為豪強、官吏的盤剝壓榨而死去的。 天下的世道再這樣下去,會如何呢? 數千萬人口,還能剩下多少呢? 尸骨鋪成的高山,鮮血流成的江河,人所能想象的、所不能想象的一切慘像和悲劇都會在我面前出現,并時時刻刻的侵蝕著我內心的良知。 先賢說,人這一生無論到了何樣的境地,遭遇了何等的打擊,永遠都不要拋棄兩樣東西,那就是良知和理想。 我以前大概是錯了,現在要糾正它。 豪強不是水火一樣的猛獸,只要能夠控制它,誰又能說豪強就一定會對天下有害呢? 我大漢多少豪杰是出身豪族呢? 只要不讓它膨脹到恐怖的地步就可以了?!?/br> 洛眾聞言沒有評價,而是直指劉秀內心問道:“歷代皇帝寧愿付出代價都要壓制豪強,你現在想要和豪強妥協,若是讓大漢的歷代先帝知道,他們一定會覺得你這是不肖?!?/br> 聽到這句話,劉秀反而平靜了,“壓制豪強是為了什么呢? 難道是為了壓制豪強而壓制豪強嗎? 那些付出的代價,又讓誰來承受呢? 是那些普通的百姓嗎? 那他們所付出的代價已經夠了。先讓天下安定下來吧,這想必同樣是百姓所希望的。 至于作惡的豪強,等天下安定了,一地一地的去治理,大概是更容易成功的?!?/br> 一地一地的去做,說說容易,到那個時候就難做了。 洛眾深深地望了劉秀一眼,這世上有兩種事。 一種是功在千秋,但罪在當代,這種事情一向是不值得提倡的。 另一種則利在當下,但是未來如果子孫不肖,不能一以貫之,便有遺禍,這種就要仁者見仁智者見智了。 但毋庸置疑,有安撫當下的能力就已經是人中龍鳳,有一顆仁心就更是鳳毛麟角。 “去見呂侯吧?!?/br> …… 關東諸列侯家,關系錯綜復雜,現在劉秀算是明白為什么五州又被稱作五氏地了,他幾乎是到了一家,得到認可,然后拿到介紹信,去下一家。 真說勢力的話,這些列侯家族不算是頂尖,但是盤踞這么多年,姻親故舊實在是太多,郡縣之中的聲音遠遠不是那些普通的豪強所能比的。 這些列侯家族還多和經學家族姻親,甚至自己就有經學家族的底色。 隨著劉秀從臨淄離開,他在兗州立起了大旗,號稱“興漢軍”,以紅巾為幟,很快就有諸郡的豪杰前往投奔他。 有家財萬貫的商賈,有天下聞名的豪俠,有滿腹經綸的士人,有舉族來投的豪族。 劉秀的心中暗暗震撼于五姓七家的影響力,殊不知這些家族自己也在泛著嘀咕,懷疑某個家族是不是自己親自下場了,陣勢之大有些超出了他們的預料。 劉秀在河洛打出來的名聲還是很管用的,尤其是在如今這個天下,他就是卓然之冠,很多人都心向往之。 如果換作一個多疑的君主,縱然不得不面對現實,但心中懷疑的種子同樣要深深地種下,但劉秀這個人不一樣,他是真正的忠厚。 只要來投之人,他都禮賢下士,以誠相待。 消失于河洛之地的平寇將軍竟然出現在兗州和青州的交界,對任何一方勢力都是頗為震撼的消息,尤其是對膠東王和趙王兩人,頗有一種被偷家的感覺。 朝廷之中因為此事,洛琪和王莽幾乎快要分道揚鑣,那一封為劉秀加官進爵的圣旨沒有送到,反而是王莽的到了。 劉秀擁有了數千精銳后,壓力卻更大了。 這就像是創業一樣,關東諸侯因為他劉氏宗親的身份,又看重他的個人能力,于是給了他天使投資,但是后續到底要不要徹底上他的這艘船,就要看他后續的表現。 劉秀很清楚自己能得到這些列侯家族的看重,劉氏宗親的身份占據了很大的一點,否則他能力再強也不會被考慮,但是繁衍了兩百年的大漢,最不缺的就是劉氏宗親。 趙王率領著軍隊前往攻擊劉秀,劉秀凜然不懼,反而大聲笑道:“以寡擊眾難道就會失敗嗎? 他在河北扎營,使吾想起了昔年兵主項羽擊潰秦軍的那一戰?!?/br> 于是率領著軍隊渡過大河,劉秀不是項羽那樣的兵主,但是趙王和章邯比起來更是云泥之別,劉秀不斷的襲擾趙王的糧道,不過短短幾個月,就將趙王逼的不得不聚集主力和他會戰。 劉秀這個時候反而堅壁清野,開始耗費趙軍的銳氣。 連續半個月,最終夜襲趙軍,一戰而潰,又兵指膠東,天下震動! 第566章 上天助我! 引起震動的不僅僅是劉秀驚人的戰績,還是因為他所打的旗號,非常的曖昧。 興漢室! 現在漢室很衰微嗎? 皇室占據著穩固的關中,大批精銳的將士,起義軍現在處于絕對的下風之中,另外一支和朝廷對抗的力量是劉氏諸侯王。 興復什么漢室? 這話中隱含的意思明明是,無論是王莽,還是諸侯王,我覺得這些人不行,這大漢的社稷天下,得看我! 一個遠支宗親的后裔,竟然敢在天下之間作出這樣的表態,這本就是一種很難以置信的事情。 劉秀劍指齊地,轉戰河北,陳、許之地,無論是面對諸侯王麾下,還是起義軍,他連戰連捷。 在靖難之役時,關東諸侯說自己民不過萬,戶不過千,兵不過百而已,這么說的確不算錯。 但身強力壯的甲士不過百和普通民兵不過百,那是完全不一樣的概念。 劉秀麾下從南陽郡中,就一路跟隨他的人,還有來到關東之后一直追隨他的人,其中有不少能率領軍隊作戰的,在劉秀制定的戰略計劃下,向著四方攻伐征討。 經過了大大小小的戰役,不斷殲滅諸侯王軍隊,最重要的是,他在這其中不僅僅使用武力手段,而是多種手段并用,終于得到了關東諸侯的認可。 當年戰場無敵的楚霸王留給天下的教訓實在是太大了。 武力可以一時得到天下。但是最終卻一定會失去。 于是這些家族親自從幕后漸漸轉到臺前來支持他,唯一的問題就是 到了這個時候,朝廷方面再也不能忽視劉秀的實力。 尤其是劉秀徹底站穩腳跟之后,打起了“興漢室,復正朔,舉劉氏,衛天下”的口號。 雖然劉秀勢力沒有誅殺王莽,鏟除妖后的政治綱領和口號。 但這個口號同樣在質疑長安政權到底是不是劉氏做主! 誰知道劉秀勢力會不會完成質疑諸侯王、理解諸侯王、成為諸侯王的思想轉變呢? 誰敢去賭這件事呢? …… 在兗州,隨著戰爭進行的愈加順利,劉秀橫掃了這關東人口最稠密的五州之地,尤其是青州和兗州。 雖然這里的秩序還沒有恢復,但是大軍閥已經消失了。 不過這時劉秀最大的劣勢就顯現出來了,他不是大漢正統,五姓的勢力也有極限,而且他不可能和每一個豪強聯合,甚至聚集在他麾下的各州士人豪強,已經開始了爭權奪利,派系斗爭愈演愈烈,通過自己的資源來暗中脅迫劉秀偏向自己這一方。 劉秀知道這是必然會出現的情況。 但到了這個時候,劉秀知道自己該是進行下一步的計劃了。 lt;div style=quot;text-aliger;quot;gt; lt;scriptgt;read_xia();lt;/scriptg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