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96節
司馬遷回道:“人亡史出?!?/br> 劉病已點點頭,示意自己知道了,不再過問。 …… 君臣交談不過幾日,衛平就遞交了乞骸骨的奏章,劉病已自然不能直接同意,那樣衛平就太沒有面子了,于是下詔挽留,衛平再述說自己的理由,如此兩番,劉病已這才同意衛平的上奏。 翌日。 一道上諭傳出:“戾帝元正十五年,靖難功臣振作社稷,有大功于國,到了今日,關中漸次繁盛起來,關東流民逐漸歸家,戾帝造成的禍亂漸漸消弭了下去。 現在丞相要離開朕了,朕左右一看,昔年的功臣竟然都不在朕的身邊了,這一定是朕的德行還不夠,一定是朕給予的賞賜還太少的緣故。 高皇帝賜予了元從諸勛恩德,于是有了今日。 現在,朕要向天下宣布,參與靖難的諸侯王封國能夠多延續一代,參與靖難的郡守記錄為上等,賜予其中佼佼者關內侯和列侯的爵位,取郡縣官員壯烈的忠臣子嗣作為秀才。 列侯的侯國增加五百戶到一千戶的食邑,朕要立下誓言啊。 縱然巍巍群山消逝不見,縱然滔滔江水干涸枯竭,讓你們的國家和王朝一起直到滅亡的時候,讓你們的子孫一直繼承,不廢除你們的封國?!?/br> 劉病已這個人要么不做,要做就做到底,一旦決定了不清算靖難功臣,那就要消除他們的戒心。 這是一次前所未有的大撒幣,尤其是加食邑這件事是真的離譜,差不多二十萬戶都要封出去了。 用權力換富貴,和杯酒釋軍權是同樣的道理。 成效非常的顯著,先前彌漫的那種陰詭的氛圍基本上消散而空了,留在長安城中的功臣之中,先前那種兔死狐悲的心理大致上消失。 更不要說隨行的還有皇帝的誓言! 上一次這樣的誓言還是大漢開國的時候,高皇帝和元從諸勛共同定下的,現在皇帝再一次發下了誓言。 這道詔令向著天下而去,傳到了河西諸地,安撫了這里的人心。 傳到了關東,然后洶涌的向著各個州郡傳去,大部分早早回到關東的列侯終于徹底放下了心,靖難這件事在當今皇帝這里算是徹底結束了。 一直在即墨待著的呂產,帶著笑意讀完了這封信,他舉起手中的水壺為花花草草澆了一些水,輕聲道:“長的繁盛一些,下個月就用你們來寫信吧?!?/br> 洛盛在長安待了許久,卻默契的和劉病已沒有見面,他們兩個不是一個時代的人。 “高皇帝的誓言有五世皇帝攝政去貫徹,百年養恩有了現在的結果,你的誓言有沒有一群這樣的子孫呢?” 洛盛微微感慨著。 他見到事情徹底結束,便決定回昭城去,要離開長安時,劉病已才遠遠的和皇太后一起在城墻之上望了一眼。 劉病已帶著莫名的意味輕聲道:“母后,我們來這里做什么?” 皇太后微微瞇眼,“這次你做的很好,洛氏要回來了,皇帝你要做好準備,能不能成為第四個拿到廟號的皇帝就要看你的努力了?!?/br> 劉病已聞言驚詫的望向母后,臉上滿是疑問。 ———— 昔元從諸勛受爵,高帝誓曰:“使河如帶,泰山若厲。國以永寧,愛及苗裔?!?/br> 及至靖難,孝宣曰:“周之侯伯,歷三代千有余年,尚見于史,朕誓:‘使山無棱,江水為竭,國朝同休,罔替世襲?!?/br> 上始未嘗不欲固其根本,而百有余年,或枝葉稍陵夷衰微,或枝葉繁茂亭亭如蓋,皆己之功過也?!妒酚洝h興以來功侯年表》 第469章 胡人再現,無疾有疾 元封三年,朔方郡傳來急報,“陰山腳下發現了胡人的騎兵,似乎有胡人進入了河南地?!?/br> 雖然并沒有任何的戰報傳來,但是朝廷還是立刻行動了起來,漢廷對北方的胡人從來都沒有掉以輕心過。 而且根據多年的觀察,草原上的胡人的確是再次漸漸繁盛起來。 孝鼎皇帝劉進那屢戰屢敗的十五年給了草原上許多部落喘息的機會,劉旦前期沒有對草原動兵,后期勝利太多,四周的強敵都被他擊敗,于是便多次命令將軍去巡邊,夸耀漢廷的武功,震懾草原上的蠻夷。 這種巡邊不能說沒用,只能說腦子有問題。 漢朝可以擊垮匈奴,但是卻不能擊垮草原,草原就在那里,四通八達,一個部落族群失敗,就會有新的部落族群崛起。 更不要說匈奴這種制度已經比較完備的國家,想要消滅是極難的。 通常草原上的國家滅亡,要么是亡于內亂,要么是被草原上的其他國家吞并,只有極少是直接被中原王朝打垮。 讀歷史有個很有趣的事情,那就是中原過了幾十年,還是那個王朝,但是草原上的敵國已經換了好幾次了。 當劉病已接到來自朔方郡的消息時,他知道自己真正的第一個考驗到來了。 國中的政治斗爭和文治,他做的很是不錯,但是對外戰爭是完全不同的維度。 戰爭能夠極快的聚斂威望,當年劉徹和劉旦以諸侯王的身份入繼大統,都是通過戰爭的勝利站穩了腳跟。 劉病已同樣需要走這一著,不過他很清楚,現在的大漢只不過是剛剛恢復了一點。 還不能像是孝武皇帝的時候開啟國戰,真要是那么做,先爆炸的就是大漢。 況且,現在的胡人并沒有資格和大漢開國戰。 縱然經歷了這些禍亂,照樣天下無敵! 于是下達詔書,“朕接到了有關于朔方郡的軍情,曾經肆虐邊境的胡人出現在了陰山腳下,他們這是妄圖再次進入我大漢的河南地啊。 這是孝武皇帝為大漢留下的疆土,縱然是戾帝那樣的人都沒有失去,難道能夠在朕的手中失去嗎? 唉。 這是不得不要和胡人開戰了。 但是現在大漢還有眾多的問題,輕易的啟動戰端,恐怕就要步孝鼎皇帝的后塵了。 這是朕所不愿意見到的。 朕以淺薄的德行繼承了大位,從來沒有經歷過戰爭,朕的威望還不足以震懾出征的大將,不足以讓士卒百姓信服啊。 上下如果不一心,想要取得勝利恐怕是艱難的。 高后文王攝政之時,曾經說過,要推顯天子的地位,天子的地位隆盛,天下就穩定了,百姓就會為天子而戰。 于是依照壽光侯的呈獻,重新厘定了朝廷和郡國的官職高低,明確了郡守超過國相的品級,天下之間于是平靜下來。 現在時間過去百年了,朕認為天下發生了變化,民間有一些不好的爭論啊,讓群情變得復雜起來,對天下又有什么好處呢? 現在要和胡人開戰,但是不愿意戰爭的言論卻很多,朕很是憂慮啊,又不愿意效仿戾帝那樣,不讓百姓言論。 關東還處于疲敝之間,這是朕所知曉的,所以此次戰爭就征調關中和三河的子弟,因為他們距離朕更加的近。 現在決定依照原先的三秦劃分為三輔地區,三輔的長官就像是九卿那樣,讓他們尊貴起來。 三河地區曾經都是圣王建都的地方啊,河洛之地更是周室千年的根基所在,因為它在天下的正中,是九鼎誕生、君王主宰一切的地方。 周室有二京,天子六軍互相換防在鎬京和洛邑,朕想要效仿。 現在把三河地區的郡守俸祿調高一個層次,使三河地區成為朕的別宮所在,各種賞賜都如同關中,三河的子弟想必就勇于參軍報效朝廷了。 戾帝時窮兵黷武,百姓流離,竟然使用罪犯、流氓這些人來作為士卒,于是漢軍失去了榮耀和勇武,朕不愿意使用這些人,所以想要摒棄他們?,F在想要仿照眾位有功德的祖先,從關中六郡中挑選良家子來充實禁軍,還希望可以從三河之地征召善于戰斗的騎士,同樣充入禁軍之中, 朕將給予免于徭役和減輕賦稅的賞賜,歲賞節賜,就如同孝武皇帝時那樣?!?/br> 借著可能征討胡人的機會,讓關中和三河地區的子弟服兵役,從法律上抬高中央朝廷的位置。 專業術語叫做重內而輕外,擴大基本盤,將三河地區納入到常備體系中來。 戾帝時期因為大量的對外征戰,關中良家子的數量大幅滑落,不得不使用刑徒,現在劉病已決定從三河地區補充優質兵員。 三河地區有著悠久的精銳之師歷史,在漢王朝歷代對外征戰中都是主力之一,現在劉病已抬高他們的政治地位,給予他們政治和經濟上的特權,讓整個三河地區都振奮不已。 關東英豪望著詔書只能徒呼:“關東迢迢,帝星不垂,關東迢迢,帝星不垂?!?/br> 在漢朝這種王朝之中,服兵役是一項光榮的任務,因為服兵役才有上升的空間,在之前只有良家子才能進入軍隊就是明證。 現在皇帝讓關中和三河地區的子弟參軍,卻不讓關東地區的子弟參軍,這就是在打壓關東。 但是詔書之中卻沒有半點對關東的打壓,甚至還非常體貼的說關東疲敝,暫時不適宜參與戰爭。 根據相對的原理,關中和三河地區的抬高,那其他地區自然就降低了。 前手大賞關東靖難諸侯,后手就開始打壓關東的政治地位,看起來非常的矛盾,但實際上卻是極其正常的手段。 善待靖難功臣和打壓關東勢力,這并不矛盾。 很多人都忽略了一件事,當初設置鎮守列侯和分封諸王,就是為了震懾關東,而不是抬高關東。 漢室的每一個皇帝都偏向關中。 但仔細想想,除了孝文皇帝是關中人外,從劉邦開始的皇帝,都是從關東而來的。 但無論一個皇帝來自哪里,最后他一定會偏向關中,就像鎮守諸侯本來是關中貴族,在關東待久了,自然就成了關東人,會偏向關東。 衛平為什么要以死進諫,一定要關中出糧賑濟關東,因為關東列侯走的是洛氏之路,是依靠朝廷大義和自身名望屹立在關東的,振臂一呼,群起響應。 區別在于洛氏本身武力就比較強,而關東鎮守列侯自己的力量并不算是特別強,之前就說過,郡縣的兵在郡守手中,只有戰時,列侯才能以金令收繳兵權,其他時間只能依靠私兵。 正如洛斯當日在長樂宮下所說的“國不過千戶,民不過萬人,兵不過百而已”。 朝廷賜予了列侯封國,讓他們可以永享富貴,可以一次次的失敗又重來,甚至謀逆大罪都不會除國,而是割土削戶,首惡流放,但同樣給予了極大的限制,那就是國土不得出賜予一寸! 郡縣豪強可以無限制的兼并土地,但是列侯封國如果敢在侯國之外兼并一寸,以謀反罪論! 和皇室之間親近的關系,可以舉薦官員的權力,世代守土帶來的名望才是列侯手中的利器,如果名望大失,勢力瞬間就被砍半,如果朝廷再收回金印,直接就可以自殺了。 劉病已雖然將靖難功臣都趕回了關東,但是卻增加了他們舉薦的名額,朝廷任命官員,主要渠道一是太學生,二是舉薦,除了每隔特殊情況要求郡國舉薦一兩名賢良方正或者秀才孝廉之外。 主要就是擁有舉薦權的公卿王侯,衛青就是通過周亞夫的舉薦名額快速進入了漢武帝眼中。 劉病已的舉動從某種程度上甚至割裂了關東列侯和關東士民以及關東豪強之間的聯系,因為關東受損,但是關東列侯卻得利了! 人不患寡患不均! 這就是最真實的人心。 沒有人知道這是劉病已的無心之舉,還是早就有預謀,但關東列侯不可能沖過去和皇帝說:“必須要對關東一視同仁,你現在這樣做,有沒有把關東人當作你的子民?” 形勢還到不了這個地步,況且長安朝廷雖然有所不公,但在壓制關東豪強侵害百姓方面是出了大力的,尤其是劉病已多次察查關東的官吏和豪強不法之事,朝廷在關東普通百姓心中的地位并不算是低。 說句不好聽的,那些生活甚至都非常困難的百姓,只希望能夠吃飽穿暖,還到不了需求政治地位和經濟地位的地步。 朝廷對豪強舉起屠刀,就是在保護這些最普通的百姓,做到了這一點,百姓就不會揭竿而起反抗朝廷。 lt;div style=quot;text-aliger;quot;gt; lt;scriptgt;read_xia();lt;/scriptg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