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94節
“踏踏踏!” 無數的馬蹄聲震破了已經沉靜了一個月的長安城。 無數身著繡衣的御史再次出現在萬民之前,所有人都知道這是有大事要發生了。 “繡衣御史往陽長大長公主的莊園去了!” 眾人震驚。 之前被陽長大長公主所阻的繡衣直指,憋著一肚子氣的沖進了她的莊園之中,樊立帶著宮中的羽林軍,直接破門而入,面色陰沉的頒布圣旨。 “上諭:自古以來有不重視親戚而使得社稷長久的嗎? 陽長大長公主品德惡劣、貪婪無度、殘害百姓、動搖社稷、敗壞國家,簡直稱得上是無惡不作,縱然是用大江大河之水也不能洗清她的點滴罪行。 雖然她犯下了這樣的大錯,但朕依舊難以抉擇啊。 維護社稷是孝,順從長輩是孝,朕的德行和能力不足以從中抉擇。 于是恭敬的請求高皇帝來決斷,高皇帝給予朕回應,敗壞社稷的子孫應該逐出宗譜,維護社稷的舉動應當贊揚,社稷重于宗廟,宗廟重于君。 朕悲痛,不得不下令了,剝奪陽長大長公主的爵位,將她的名字剔除宗譜,收回歷代先皇賜予她的莊園,清算她侵占的百姓土地,核查她身上的無數罪名,最后用漢律來審判她。 當刑則刑,當流則流,當死則死,唯此而已。 朕懷著悲痛的心情,希望諸位宗親不要再觸犯漢律,朕只愿意和你們共享富貴啊?!?/br> 圣旨一讀完,陽長大長公主整個人都驚了,其他人更是身體抖得就像是篩子一樣,不敢相信皇帝竟然要拿人。 眼見繡衣御史上來就要拿人,這個身著綾羅綢緞,臉上濃妝艷抹卻依舊掩蓋不住尖酸刻薄之相的老太婆立刻揮舞著爪子,尖聲叫道:“放開! 你們是什么東西? 竟然敢來抓我? 我是皇帝的姑祖母,是孝武皇帝的嫡親meimei,就算是皇帝站在吾的面前,也不敢這樣無禮!” 舞陽侯之子樊立見到面前這個讓自己吃掛落的老太婆這么能多嘴,直接沖上前去一擒,將布帛塞進她的嘴中,按倒在地,大喝道:“綁起來,帶走!” 陽長大長公主還在那里嘶叫,但是繡衣御史都是一群天不怕地不怕的公卿之子,皇帝因為孝道有顧及,他們可不怕,真的碰一碰,還不知道誰的后臺硬呢! 樊立望著陽長大長公主富麗堂皇的府邸,冷笑一聲沖著帶來的士卒道:“看到府邸了嗎?抄家!” 兇神惡煞的士卒立刻沖了上去,府中的女眷全部被趕了出來,聽候發落?!?/br> 陽長大長公主是個貪婪而愚蠢的人,數十年的肆意妄為已經讓她沒了腦子,就算是被抓,依舊氣焰滔天。 前來審判的官員不論說什么,她都是一陣怒罵,縱然是九卿重臣也不可能在她的身上用刑,更不可能暗中指使人逼死她,縱然面對太子都不曾這么棘手。 太子不過是刷經驗的小怪,這位卻是無處下嘴的刺猬。 更可怕的是,無數的皇室貴族前來給這位求情,負責審理的官員都不知道有多少家來給自己打過招呼。 雖然大部分都是漸漸沒落的家族,但這些盤踞數十年的皇室貴族依舊不能輕視。 最關鍵的是,皇帝一直不發聲,任由這些人串聯,被很多人認為是私下允許,這讓陽長大長公主更是猖狂起來,就連皇帝都不敢殺他。 出現的貴族豪門越來越多,審理官員的壓力越來越大,皇帝終于出現了。 八月。 一封圣旨從禁中傳了出來,一把寶劍從皇宮中被帶出。 繡衣御史樊立再次出現,因禍得福,對皇帝的維護讓他現在成了皇帝最親近的侍御史之一。 陽長大長公主對于唯一一個打過她的人有些畏懼,但是回想起這些時日以來的事情,又膽氣足了起來,“舞陽侯家的孽子,等老身從這里出去,就讓你知道,這天下為什么姓劉。 元從勛貴?靖難功臣?” 呵?!?/br> 樊立就像是望著一個死人般,冷笑著向四方眾人說道:“陛下有口諭,諸臣且先退下?!?/br> “你要做什么?” 陽長大長公主有些害怕的驚聲尖叫著,樊立厭惡的望了她一眼,等到眾人離去,這才斥責道:“陛下口諭:陽長,你可真是個惡賊啊。 孝武皇帝賜予你一萬傾的土地,孝鼎皇帝賜予你一萬傾的土地,其余的珍寶金銀多的要把府庫填滿,數遍整個皇室貴族之中,縱然是諸侯王,像你這樣豪富的也不多見。 結果你還不滿足,竟然要去掠奪小民的土地。 見到百姓流離失所,生活苦難,你難道就那么高興嗎? 見到國家動蕩,社稷不穩,你難道就能夠安然入睡嗎? 你這樣不知廉恥,無國無家的人,為什么會出生在我劉氏之中呢? 你以為你身份極高,朕就不敢殺你嗎? 你以為憑借孝武皇帝親妹的身份,朕就會委曲求全嗎? 朕現在就告訴你,朕一定會殺死你,神仙來了也沒用! 朕還要用你的死,來告訴天下所有蠢蠢欲動的不法權貴豪強,這就是坐法的下場! 一條蟲豸,真是惡心至極!” 酣暢淋漓的一場怒罵,噴的陽長大長公主整個人都暈暈乎乎的,萬萬想不到會是這樣的結局,皇帝不是一言不發嗎? 皇帝不是默認放過她了嗎? 皇帝這樣說就不怕天下人的悠悠之口嗎? 樊立宣完口諭,將眾人喚進來,眾人見到陽長大長公主竟然失魂落魄,滿是恐懼,都有些好奇樊立說了什么。 “上諭:高皇帝告訴朕,面對敗壞社稷的宗親要從重的處罰。 朕因為陽長大長公主是朕的長輩且年紀很大了,于是想要寬恕她,但是她卻不愿意承認錯誤啊。 這是讓朕所憂慮的。 知過不改的是什么樣的人呢? 朕思來想去,戾帝就是這樣的人啊。 高皇帝是何等的遠見卓識呢,釋放掉這樣的人,大漢的社稷會不會就此崩壞了呢? 關中的百姓會不會因為沒有土地耕種就揭竿而起呢? 朕正是因為擔憂這些,才設置了繡衣御史啊。 朕不愿意冒險,又深恐不當的行為損傷了圣朝以孝治天下的恩德,于是前往宗廟聆聽祖宗的訓導,現在下定了決心,坐法者應當誅殺! 朕不愿意親手沾染宗親的鮮血,恭敬的請求高帝賜下赤霄劍,恭敬的請求高帝使用他的神威,就用這把劍來斬殺宗親貴戚吧?!?/br> ———— 根據《漢書》記載,“陽長公主案”牽扯出的皇室貴族達三十七人,十一人坐死,二十六人流放,各級官吏勛貴一百三十六人,隨從兩萬三千五百人皆被流放,這是漢王朝建立以來第一次因為兼并土地而大規模懲處權貴,證明漢宣帝將緩解土地矛盾放在了執政首位,經過嚴肅的查處,關中的土地矛盾被大大緩解,流民現象大致消失,中央朝廷的威望和實力被再次建立起來。 同時經過數次清洗,漢鼎帝到漢戾帝執政三十年間興起的權貴大致被清出關中,在關東貴族的協助下,漢宣帝終于獲得了一個極其穩固的基本盤,中興從這里開始了?!稘h王朝興衰史》 第467章 關東顯貴 元封二年,風調雨順,關中大收,得栗米以百千萬石計。 公卿上告:“戾帝所禍亂的,大致是關東之地,關中得到了您的垂憐,于是恢復過來。 關東還未曾恢復啊,這一年來屢次遭遇災禍,百姓還有未曾歸家的,民眾還有躲藏在山中的,土地還有荒蕪的。 這難道是因為關東的官吏不努力嗎? 是因為郡縣的府庫空空蕩蕩,不能撥付物資給百姓生活,臣等恭敬的懇求您撥下栗米,使關東百姓活命?!?/br> 朝堂之上的公卿一半以上都是關東之人,對自己的老家自然是比較關心,關東的確是比較慘,戾帝劉旦之前就瘋狂的折騰關東,導致流民百萬計,關中的流民極少。 然后靖難諸侯起兵,徹底掏空了關東最后一點積蓄,畢竟稍微想想數十萬口的吃穿用度,就知道一定是個天文數字,經歷了這樣連番殘酷的打擊,關東之所以還能被平定下來,是因為承諾和希望。 靖難諸侯保證一定會督促朝廷盡快征調全國之力,恢復青州、冀州、徐州、兗州、豫州的數十個郡國。 現在造反鬧事,我們諸侯手里的刀劍可是很鋒利的,但只要大家等一等,勒緊褲腰帶堅持一下,一定能吃飽肚子。 靖難諸侯的政治承諾很管用,畢竟數遍整個朝廷,沒有比靖難諸侯更勢大的了。 誅殺了劉旦之后,天下都開始休養生息,沒有遭受太多破壞的關中一躍而起,再加上帝京的重要地位,可以籌集全國的資源,僅僅一次大豐收就有了往日的繁華。 “戾帝禍亂之后,我等商議關中乃是天下之根本,關中有流民則社稷不振,應當集天下之力恢復關中,以使朝廷安穩,使陛下安居,然后再以關中之力,援及關東諸郡國,現在關中稍復,關東父老翹首以盼朝廷恩典,臣等請求陛下降恩?!?/br> 丞相衛平是如今關中靖難功臣的領袖,關東八大列侯之中,有衛氏、霍氏和安陽侯韓林留在長安。 但是安陽侯韓林一向低調,留在長安是為了觀察朝廷的動向,所以在禁軍之中一言不發。 霍氏被遷回南陽郡冠軍縣,沒有時間顧及這里,而且他是個小輩,所以靖難功臣以衛平為首。 在第一封上書沒有得到回應的情況下,自然開始第二次上書。 結果這封本來是十拿九穩的上書,出現了意外,以丞相之尊,這封上書竟然根本呈不上去! 這就不得不說,在密折制度出現以前,奏章都是公對公,是有一套完整流程的。 不是電視劇里演的那種,一個大臣懷里揣著奏章,見到皇帝之后往皇帝懷里一塞,“皇帝,我給你上奏章了,你看看吧?!?/br> 原因竟然是“罔顧事實,胡言亂語”、“jian邪的言語,怎么能夠呈交給陛下呢?” 這一下就把丞相等人惹毛了,再一看阻止的那些人,全都是出身關中的,頓時氣不打一處來,丞相衛平怒道:“誰給你的膽子來欺誨我關東英豪,我等靖難誅除獨夫之時,你又在何處? 如今還能顯赫富貴,在我等面前狺狺狂吠,就該叩謝我等恩典?!?/br> 聽聞衛平所言,卻絲毫不怒,反而眼底出現了一絲笑意,面色嘲諷道:“什么關東英豪?本官只知道天下一人乃是皇帝陛下! 關中尚且不安穩,哪里有力量能支援關東,倘若關中因為災禍而缺糧,導致流民四起,沖撞了長安帝京,誰來負責?” 衛平怒道:“沒有你這樣的jian邪之人,怎么可能突然生出災禍! 靖難之初,關東百姓士民泣淚以獻,恢復關中,我等鼎力支持,難道朝廷現在要食言嗎? 難道朝廷現在要眼睜睜的看著關東的千萬黎庶和朝廷離心離德嗎?” “丞相言重了,朝廷從來沒有答應過關東士民任何東西,誰欠下的債誰來償還,誰許下的承諾誰去完成,這難道不是天經地義的事情嗎?” 對這無恥至極的一番話,不僅僅是衛平,他身旁的其他人同樣無法忍受,直接污言穢語起來。 這場爭吵最終以雙方大打出手而結束,一直到此時,皇帝依舊是一言不發,就好像不知道這件事一樣,詭異的感覺讓某些敏感的人已經有些頭皮發麻了,此時一個人來到了丞相的府中。 lt;div style=quot;text-aliger;quot;gt; lt;scriptgt;read_xia();lt;/scriptg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