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89節
靖難軍的局勢實在是太好了,好到了靖難諸侯都有些出乎意料,尤其是滎陽重鎮防線。 許多靖難諸侯都做好了在這里苦戰的準備,甚至之前就有人提議開辟第二戰場,沿著當年淮陰武穆侯的路線反推一遍。 或者直接從遼東率領騎兵千里大迂回,按照當年匈奴入侵的路線進攻關中,結果被英侯洛斯和呂侯呂產攔了下來。 “人心?!?/br> 這是二人勸說眾人時所說的話,最終滎陽重鎮真的旬月而下,讓人嘆服。 “河南郡守這么快就反正,朝廷軍隊完全沒有戰斗的心思,曾經讓兵主項羽不能突破的滎陽防線,就像是一張紙一樣的脆,簡直就像是做夢一樣?!?/br> 洛斯和呂產對視一眼,兩人一笑,便對眾人笑著朗聲道:“諸位君侯啊,這天下之間的勝負難道在于堅固的城池嗎? 看看虎牢和滎陽,如此易守難攻,堅不可摧的城池,明明可以阻擋,卻直接投降,這就是堅城不可依仗的道理啊。 鋒銳的刀劍和堅韌的鎧甲是同樣的道理啊。 暴秦的滅亡還不能讓諸位看清嗎? 這天下之間的大勢就在于人心向背,獨夫失掉了人心,我們得到了人心,于是勝利就在我們這里。 諸侯齊心,將士用命,百姓支持,天下大勢為我們所控,滔滔江河,誰能阻擋? 誰會阻擋?” 洛斯這番話既是振奮人心,又是暗中警告,不注重天下的人心,現在劉旦的下場,就是日后你們的下場?!坝⒑钅f的是對的!” 所有人都不知道在河西四郡的土地上,同樣發生了這樣的對話,河西四郡起義的消息讓西域諸王大為震撼。 直到現在才明白了洛世出征時所說的話,“西域都護府的軍隊要留下一半防備烏孫、大宛這些不安分的國家,神廟軍同樣要留下,進攻河西不需要這么多軍隊,人心在我,自然有人率軍來投。 我從西域一路起兵向東,以奉天靖難之名,要征調十萬大軍隨我進入關中!” …… 長安貴族都有自己的消息渠道,對于朝廷和關東諸侯之間具體的戰爭形勢可能不太清楚,但是關東諸侯攻陷了哪些城池還是大致知道的,尤其是關東諸侯就是明牌打,制造輿論和精神壓力。 “不忠不義的悖逆禽獸攻破了虎牢關!” 有人故意詆毀著靖難軍。 “來自關外的jian惡逆賊進入了滎陽!” 僅僅幾日消息就發生了大變化,“前往洛陽去阻止逆賊,他們燒殺搶掠,無惡不作,根本就不是正義之師,陛下這些年對長安百姓如何,難道還不值得相信嗎?” 人心如水,煽動起來是很簡單的,很多關中人已經開始相信了,若不是洛氏在對面,威望太高,信譽太高,恐怕這個時候已經自發拿起武器參軍了,最重要的還是關中情況沒有關東那么嚴重,桑弘羊畢竟生活在關中,他沒敢那么做。 “關東的叛亂者占據了洛陽!” 局勢簡直堪稱一日三變,堅城險關就像是紙糊的一樣,這下劉旦什么都不在乎了,直接強行從關中征調壯民,又從民間收刮糧草軍需補充軍隊,組建一支大軍,他要親自上陣和關東諸侯一決高下! 關東諸侯一方攻陷了洛陽之后,大為振奮,占據了這里,“得到了洛陽,南陽近在咫尺,河東唾手可得,這是昔年諸國之勢啊,關中擋不??!” 是的,關中擋不住,這是所有人的共識,昔年諸國攻秦會失敗是因為人心不齊,否則秦國是萬萬阻擋不住的,現在關東諸侯上下一心,而且已經到了洛陽,人力,物力,朝廷都已經大勢已去。 “諸君,行百里者半九十,萬萬不可在這個時候產生驕墮之心,我們還沒有徹底勝利?!?/br> “現在擺在我們面前的就是三條路,一是從洛陽順著崤函古道叩關進入關中,一個就是進入南陽從武關進入關中,另一個就是進入晉中,然后度過大河?!?/br> 這三條路各有優劣,函谷關已經失去了往日的一夫當關萬夫莫開之勢,但依舊是天下有名的險關,進入南陽則風險太大,南陽中的漢室宗親沒人知道會做出什么。 “分兵!” 一個出乎意料的聲音響起,眾人紛紛望著來,臉上帶著疑惑,“我們的兵力太多了,不論哪一個方向都是浪費,根本無法發揮我們兵多將廣的優勢?!?/br> 眾人眼前一亮,是啊,關東聯軍現在占據了天下七成的人口,兵多將廣,就算是分兵叩關都能完全輪換,沒經過多少波折,聯軍很快一分為三,經過短暫的休整,將最后的存糧全部取出,再次踏上了征途。 追求速戰速決的關東諸侯根本沒有時間去組織恢復生產,現在就是搏命的時候,關中同樣如此,劉旦根本不在乎今年不種下春苗來年怎么辦,他強行征召關中的民眾,大量的徭役和兵役被攤派下來,雙方都把刀子磨到了最快,要一擊捅死對方。 進攻函谷關的最先開戰,血rou連天,慘烈無比,進入南陽的軍隊迅速聯合了一部分漢室宗親擊潰了另外一波,然后合軍進攻武關,關隘之前,血rou紛飛,喊殺之聲地動山搖,關東聯軍士氣如虹,關內的守軍則在投降和對抗之中搖擺不定。 “關東諸侯攻破了函谷關!” “關東諸侯攻破了武關,進擊藍田!” “關東諸侯渡過了大河!” 一道道消息在關中的大地上瘋傳,“西域聯軍攻入了隴西郡!” 不斷傳來的消息就像是壓垮駱駝的最后一根稻草,劉旦的心態徹底崩了。 “靖難軍到達長安城外!” 長樂宮中,劉旦憤怒的殺死勸降的使者,憤怒的嘶吼著,“朕絕不投降,給朕披甲,朕要和這群逆賊決一死戰!” ———— 元正十五年四月昧爽,諸侯朝至漢郊驪山,乃誓。 關東諸侯欣然,曰:“威矣,西域之人!威矣,東土之人! 漢室宗親,諸王列侯,群雄豪俠,商人,匠人,農人,樂矣?!?/br> 諸侯三鼓,祭祀素王上皇,又曰:“今帝用jian邪之言,自絕于天,自絕于地,自絕于民,毀壞三正,離逷人道,以致黎民失所,百姓苦難,故今發維共行天罰,遵從祖宗,奮起揚威,震懾暴虐,不可再,不可三!” 誓已,諸侯會者兵五十萬,甲兵五萬,馬十萬匹,陳師驪山?!妒酚洝れ宓郾炯o》 第461章 繁星千萬,鑒照吾心! 諸侯聯軍列陣! 陣前無數的攻城利器,刀槍林立,甲胄齊全的武士手中持著大盾,一排排的弓弩手,踏踏踏的馬蹄聲不斷響起,是上萬全甲的沖擊力極足的騎士拉著手中的韁繩,控制著高頭大馬,其中有數千匹馬神俊異常,竟然是大宛天馬! “殺入長安!誅殺獨夫!” 無數人的震天呼嘯之聲響徹云端,凝結的煞氣甚至沖開了天上的云層。 靖難諸侯大聲喝道:“獨夫大勢已去!” 大勢已去! 這是橫貫在所有人心頭的想法,劉旦的任何舉動都不過是最后的不甘心和垂死掙扎罷了。 劉旦率領著軍隊走上前來,他披上甲,騎上自己最喜歡的馬,挽起強弓,然后發現雙臂無力。 短短幾年對酒色的沉迷就徹底消沉了他的意志,他不再是昔年那個能連珠三箭的猛將了。 他有些迷茫的攤開手,開始懷疑自己。 靖難諸侯等人可不會迷茫,洛斯幾人對視一眼,眼中滿滿都是大事將成的快意,毫不猶豫的下令,“殺,殺進長安去!” 徹底被擊垮心氣的劉旦還沒有回過神來,諸侯聯軍的輕騎兵已經洶涌而上,臨陣散開就是一陣陣箭雨灑下,仿佛源源不斷一般破壞著朝廷軍的陣型。 朝廷軍的實力很強,不論是戰馬的配備,還是甲胄刀劍的精良程度,甚至要比大多數諸侯聯軍更好,而且大多數久經戰陣,這些年的南征北戰都參與過。 這是昔年能夠一刀一劍把匈奴打落深淵的軍隊! 這是為如今的大漢打下了大大的疆土的軍隊! 這是讓四夷不敢侵犯諸夏的軍隊! 但今日不同往日啊。 一支軍隊沒有了戰心,還能稱得上是精銳嗎? 關東聯軍的士卒為天下而戰,為大漢的社稷而戰,我們呢? 為了保護一個禍亂天下的皇帝嗎? 為了那些賞錢嗎? 巨大的疑問充斥在所有人的心中。 然后他們就聽到了那一聲聲大喝,正在和他們互相廝殺的關東聯軍,齊聲大喝道:“素王在上,誅殺獨夫!” “倒戈者活!頑抗者死!” “倒戈者活!頑抗者死!” 上萬人的呼聲,十萬人的大喝,造成的效果是震撼至極的,甚至就連馬蹄聲、刀劍的撞擊聲都完全被蓋了下去。 這些聲音之中所充斥的憤怒之情是那么的明顯,幾乎稱得上是嘶吼了。 不說投降,而說倒戈,這自然是經過設計的。 朝廷最精銳的禁軍,尤其是羽林軍、虎賁軍這樣的精銳,想讓他們投降是不可能的! 那是莫大的恥辱,對于把臉面和尊嚴看的比生命還要重要的漢人來說,投降還不如讓他們去死。 但是倒戈不一樣! 為天下福祉舉劍,為天下萬民持刃,這是素王上皇所教導的無上榮光。 “舉義!” 當第一個人反轉刀刃,瞬間就是一片一片,一千多年前發生在牧野的反戈一擊,在一千多年后,再次發生。 真是天道循環! 劉旦早早的就逃回了皇宮之中,空留下大纛立在原地,然后被數名士卒重重地用刀砍倒。 見到皇帝逃走,洛斯等靖難諸侯大喜過望,立刻聚在一起,“皇帝劉旦逃回了長安城,進皇宮,大業只差最后一步,社稷就要復興,大漢重回正軌?!?/br> 眾位諸侯眼中都閃爍著兇光,沒有人說出最后的一句話,但是所有人都知道別人想要說什么。 殺死皇帝! 如果說在諸侯聯軍沒有入關的時候,劉旦還有一絲生機的話,那到了現在,即便他同意退下皇帝位,那也必須死。 在朝廷的軍隊倒戈了一部分之后,諸侯聯軍迅速擊潰了剩下的士卒,當然只是成為了俘虜,沒有殺死他們。 可預見的未來之中,這些被俘虜的士卒想要再待在關中是不可能了,唯一的結局就是流放邊疆,去開拓贖罪。 但這已經是莫大的恩典,助紂為虐還能夠活下去,已經足夠幸運。 長安的城門大大的打開,城中的父老已經簞食壺漿的給大軍供給。 “諸位父老,大事還未克定,我等先走一步!” 拋下兩句言語,靖難諸侯率領著最精銳的騎兵沖進長安之中,直奔皇宮而去,紛亂震天的馬蹄聲響徹在城中,這幅場景讓長安居民有些恍然隔世的感覺。 這里是大漢的帝都,何曾有過這樣兵刃相見,馬踏帝都的場面,聽說和親眼見到是兩種完全不同的感覺,在這一刻,仿佛有一種東西破裂了。 lt;div style=quot;text-aliger;quot;gt; lt;scriptgt;read_xia();lt;/scriptg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