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86節
這一次可是就連新鄭侯張氏、蘭陵侯蕭氏、淮陰侯韓氏、即墨呂氏這四大列侯都共同上書了。 更不要說英侯國和齊公國同樣出聲,誰見過這幅景象? 沒有人! 劉旦在長樂宮接到了這份上奏,心情極度復雜的緩緩展開,三公九卿跪坐在殿中,眼觀鼻,耳觀心,靜靜等待著皇帝的反應。 “受命于天的天子,人間無上的皇帝: 萬圣萬安,萬利萬福,臣等頓首。 百余年前,暴秦無道,高皇帝受命,遂提三尺劍,蕩平天下。 臣等先祖,因為有微薄的功勞和淺薄的德行,于是得以裂土封國,建立宗廟,保有百年的富貴,時移世易,不曾墜墮。 這樣的恩典甚至超過了三代的諸侯國。 臣等難道能不以性命來報答大漢皇室嗎? 關東大亂,流民百萬,宛如濤濤江河,卷席而下,不能抑制,臣等皆憂慮啊。 黎民百姓宛如大河之水,君主是大河之上的舟船,大河平靜則前行,大河洶涌,除了傾覆難道還有別的可能嗎? 關東的官吏們畏懼您,不敢將真實的情況上報,臣等為您而憂慮啊,君主不能明察,是不可以的。 臣等皆是國朝建立時的重臣后裔,或是您的宗親外戚,這番話若是臣等不說,只怕無人敢說了。 大漢這些年的戰爭很多,四方的蠻夷已經臣服,您的功績就像是日月,沒有人可以損毀。 百姓已經難以生活,勝利不能讓百姓欣喜,反倒是破產日漸增多。 臣等鄭重的請求您,撤銷嚴苛的法令,釋放抓捕的官吏,下達剿滅盜匪的詔書。 清丈關東的土地,安置關東的流民,停止戰爭和宮殿的修建。 停下徭役的征召和兵役的攤牌,取消舉報和揭發的法令,整治胥吏的隊伍。 為賢良方正平反,福澤他們的后輩,贊揚他們的思想。 讓商人去經商,讓工匠去建造,讓農夫去種地。 只要您這樣做,天下難道會不安定嗎? 孝文之治將會如閃電般歸來! 臣等誠懇的請求您。 臣等再拜,三拜!” 劉旦啪的一聲將手中奏章揉成一團,眉眼之間滿滿的都是戾氣,看著手中的信,再看看開頭那句“受命于天的天子”,在劉旦看來這簡直就是挑釁。 殿中眾人眼皮一跳,這封上書在私下里流傳著,在大多數人看來,里面的內容并不算是激烈,甚至都沒有什么指責皇帝的地方。 但是皇帝肯定不好受,尤其是上書之中有明確的政治述求,基本上要求皇帝全面改正現在的策略。 劉旦虎目望著殿中眾人,冷聲道:“諸位愛卿都好好讀一下,看看這群列侯、王是怎么說的,好好看看,這是何等的悖逆!” 殿中群臣眼皮子又是一跳,皇帝竟然直接用了悖逆這個詞。 憑心而論,這些列侯和王的行為還真的稱不上是悖逆,維護大漢社稷,保證宗廟永固,這本就是高皇帝分封列侯和諸侯王時的目的。 殿中有的列侯沒有參與上書,但發自內心的不認為這封上書的態度有問題,如果列侯都不能對國政提出意見,那還能叫列侯嗎? 那不成了宮中的宦官奴仆,郡中的jian猾胥吏,跪伏在皇帝的面前,期期艾艾,支支吾吾,口中高喊著“皇帝圣明!” 這封上書唯一的問題就是,不僅僅侵犯了皇帝的威嚴,還侵犯了很多人的利益。 光是停止戰爭這一項,就得罪了很多人,安陽侯韓林是怎么被趕出長安的? 僅僅因為不贊同打仗還真不至于讓皇帝那么討厭,畢竟數年前的劉旦還沒有這么獨,反對一直打仗的人不是韓林一人。 實際上是因為韓林被軍功勛貴們所排斥,再不走就該有生命危險了,這才離開了朝廷,去到地方做鎮守列侯。 列侯們從來就不是一條心!里面的派系之混雜,是根本分不清的,但大致上可以分為元勛派,即開國勛貴的后裔,元勛派之中還分為好幾個派系,還有親戚派,即和皇室有血緣上的關系的,甚至就是從諸侯王轉為世襲列侯的,還有就是劉徹時期的新貴,最后就是經典的地域劃分,河南派,河北派,江東派,江南派,中央派,地方派,關東派系,關西派系,亂的很。 但最有力量的列侯大部分都在河洛—淮泗—膠東這個圈子里面,即傳說中禹王所劃分的冀州、豫州、青州、徐州、兗州這五州之中。 元勛派大多被封在這里,這些人從劉徹時期漸漸失去了朝廷之中的絕對優勢,但依舊通過聯姻、舉薦保持著一定的影響力。 比如大司馬大將軍長平烈侯衛青,絳侯周亞夫是他的舉主,淮陰侯韓亮是他的岳丈,他雖然是新貴的領袖,但元勛派同樣能夠借助他影響朝政。 這一次的上書就被不少人認為是元勛派主導,有的新貴認為元勛派之所以會如此,是擔心隨著新貴的壯大,徹底挑戰元勛派的地位。 恰巧,皇帝劉旦也是這么想的! 經過這十數年的戰爭,雖然有元勛派的參與,但是在劉旦的特別照顧下,攫取戰功的大部分是新貴系,尤其是他從北燕王國和遼東都護府帶來的舊人。 劉旦認為元勛派借著這件事在挑戰自己的權威! 這實在是太致命了! 政治誤解,歷史上永恒不變,層出不窮的事件,改變了無數的政治走向。 一場為了化解社稷危機的上書竟然變成了一場政治對抗的導火索,這誰能想得到,就算是文宣二公復生,也要感慨人心復雜。 “諸位愛卿看完了?” 劉旦的聲音很是冰冷,“暢所欲言,任何對朕的批評,朕都能接受?!?/br> 他的言語之中帶著明顯的寒霜,甚至隱隱之間帶著血腥的氣味,這是一位武功卓絕的皇帝,幾乎參與了每一次對外征戰的戰略規劃和后勤調配,殿中的列侯被那雙銳利的雙眼刺的生疼,紛紛低下了頭。 劉旦見狀滿意道:“看來朕沒有錯了,那這封上書是什么情況?這么多的列侯,諸侯王,甚至還有朝廷任命的郡守都印上了自己的大印,朕很是不解啊?!?/br> 殿中那些心思各異的人便開始拱火,極為嘈雜,你一言我一語,挑動著劉旦的神經。 劉旦聽著,聲音狠厲起來,“那應當問問了,立刻將這幾位郡守召回長安,向賢良方正詢問朕的過失,順便追問一下,既然有流民為什么不上報?” 殿中群臣聞言一抖,心知這幾位郡守算是完了,如果上報屬實,那之前知情不報是死,如果上報不實,那更是死。 “丞相,擬旨?!?/br> 劉旦的聲音響徹殿中,“夏有六百方國,商有八百方國,周之方國無算,朕未曾聽聞有邊患不平而能穩固的國家,朕未曾聽聞甲兵不興而能社稷穩固的國家,停止戰爭容易,戰爭停止卻沒有那么簡單,豺狼虎豹不用刀,難道會自己退卻嗎? 這是何等的荒唐可笑??! 朕建宮長生是為天下祈福,難道僅僅是為了自己的奢靡嗎? 沒有壯麗的宮殿,沒有震撼人心的巍峨,朝賀的四夷會敬畏大朝嗎? 一座宮殿的作用,勝過了十萬的刀兵??! 這是朕的心聲,不應當被污蔑?!?/br> 劉旦這番話真是讓眾人瞠目結舌,實在是太不要臉了,你建宮殿是為了什么,自己心里沒點數嗎? 皇宮里的美女和珍寶也是為了震懾四夷? 就連因為修建長生宮而受寵的大將作都有些繃不住,桑弘羊更是面無表情。 這幾年他還在孜孜不倦的給劉旦提供錢財揮霍,但沒有之前那么多了。 因為大部分斂財的招數都用了,漢朝的經濟爛的差不多了,剩下的全是口賦這種殺傷力巨大的招,他有點不太敢用。 尤其是經歷了介公死后,不少門人改投別派的打擊,讓桑弘羊收斂了許多。 他是個經濟大師,一旦把心思用到正路上,發揮出的作用會很大,關中能維持在不崩的狀態,就是他的功勞。 “陛下,詔令已成,請您過目,若是合適的話,臣當場用印?!?/br> 丞相的聲音響起,上呈,劉旦匆匆掃過,蓋上印璽。 “發往山東!朕倒是看看,這群悖逆要做什么?” ————— 調和陰陽,協和百官被視作丞相最重要的能力,強勢宰相通常能保證王朝平穩向前,就是因為強勢宰相能統合統治集團內部的紛爭。 經歷了百年的發展,漢王朝統治集團內部的政治分歧極大,政治路線極為不同,沒有一個威望和能力足夠的人出來整合一切。 漢戾帝低下的政治能力被利用,在鼓動之中選擇了直接的對抗,并迅速轉化為數個集團之間的對抗,影響整個漢王朝命運的大事件就此展開?!稘h王朝興衰史》 第458章 奉天靖難 劉旦對諸侯上書的悍然拒絕,瞬間讓諸侯們陷入了沉默之中,這是未曾設想的結局。 “陛下他怎么會拒絕呢?” “這都是謀國之言,社稷之論啊?!?/br> “皇帝難道真的不在乎大漢社稷嗎?” 一道道疑問出現在眾人的腦海之中,諸侯們想了十天十夜都想不明白皇帝的想法。 “皇帝要抓幾位郡守,一旦被帶回長安,定然是兇多吉少?!?/br> 朝廷的使者還在路上,這道消息就已經飛速的傳到了山東,頓時激起一陣陣驚天波瀾。 “皇帝怎么敢? 皇帝怎么能? 忠正之士怎么能隨意殺戮呢?” 諸侯們顫抖的說道,其中有害怕,有恐懼,還有對未來的迷茫。 之前上書是正義直言,現在皇帝給出了自己的意見,不接受,還要繼續堅持嗎? 那可是皇帝??! 無數人在拷問著自己的內心,有的人開始動搖,想要屈服,但更多的人愈發堅定,之前是仗義執言,但是現在卻徹底轉為了對抗,以皇帝的性格,一旦屈服所面對的定然就是死亡,無數的聲音從四方傳出去,那些聲音很高:“堅持下去,再次上書!” 再上書! 可一可二不可三! 朝廷的使者到了山東,根本就沒有見到那幾位郡守的影子,只剩下郡守府中的印璽,這幾人竟然直接掛印離去了,家人自然都早已離開。 使者大怒,當即就發命追捕,但是這幾位郡守早就到了各個列侯的侯國之中。 雖然漢廷還沒有形成徹底的內外朝制度,但是根據政治理論,越靠近權力中心,權力就會越大。 身為皇帝的近侍宦官,這些人隨意的幾句話甚至就能決定一個官員的生死,有時候連九卿都不放在眼中,聯合就連丞相和太子皇后都敢于陷害,更不用說一些在他們眼中,早已失勢的元勛功臣。 lt;div style=quot;text-aliger;quot;gt; lt;scriptgt;read_xia();lt;/scriptg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