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85節
為今之計,只有集合關東諸侯,以英侯和齊公為主,共同上書,告知皇帝關東的真實情況,天下之間,只有您才有威望能夠以書信溝通。 我想借您的一封書信,讓我能拜訪四方列侯,尤其是新鄭張氏、蘭陵蕭氏、淮陰韓氏、冠軍霍氏,長平衛氏,這幾個大列侯的態度至關重要。 產愿意奔走四方,聯絡諸侯,還天下一個太平!” 呂產這番話說罷,深深躬身拜倒,洛無疾深深的望著呂產,韓林震驚的望著自己眼前的這個人,好像第一次認識他一樣,室中的洛氏子都帶著莫名的表情望著呂產。 借走洛無疾的一封書信,這可不僅僅是幫助呂產見到眾人了,這本身就隱隱約約的代表著某些態度,但這個態度很淺,不會讓人升起凌駕于皇帝之上的錯覺。 好說客??! 呂產拜倒在地上,心中有些緊張,他自然是沒有這樣的智慧,但他有一個meimei,一個聰明絕頂的meimei,這番話就是呂瑩為他分析出來的。 “洛氏乃是舉族圣賢! 昔年先祖高皇后有言,唯以真以誠,可得信賴,這番話足矣?!?/br> 上首傳來了一道悠悠的聲音,“呂侯,你說的是對的,吾會給你一封信,讓你暢通無阻的見到諸位列侯?!?/br> 呂產心中一松,輕舒一口氣,“產拜謝大公!” ———— 好大喜功,作風奢靡,鋪張浪費,不恤民力,固執己見,漢戾帝劉旦身上有無數的缺點,他毫不珍惜的濫用民力來滿足個人的私欲,但筆者并不愿意去重復這些陳詞濫調,漢戾帝對漢王朝真正的破壞不在于人口和資源的損耗,而是對政治環境的毀滅性破壞,對政治風氣的不可逆轉的污染,劉恒和劉徹時期的君臣互信以及寬松自由的輿論環境,自此一去不復返了,這是漢王朝衰微的開始?!稘h王朝興衰史》 第456章 公車上書! 呂侯呂產帶著洛無疾的親筆信離開了昭城,安陽侯韓林大為震撼的離開了昭城。 洛無疾盯著窗外蒼翠碧綠的樹在看,洛盛輕聲問道:“父親,您在看什么?” 洛無疾回想著呂產所說的上書,呂產自己可能都不知道這簡簡單單的一次上書,會成為某些導火索。 始作俑者,其無后乎? 聽到兒子的聲音,淡淡道:“為父看到了未來,無法預知的未來,可能會是血流成河的未來?!?/br> 洛盛悚然一驚道:“父親,這是何意???天下的局勢差到了這個地步嗎?我們不能阻止嗎?” 洛無疾聞言望了洛盛一眼,頗有些失望的搖搖頭道:“為父是個戰將,治政資質差還算是情有可原,沒想到你還不如為父。 自大伯那黃金一代薨逝之后,家族連續兩代都是一群怪才,為父是個統帥,世兒是個戰將,家族中男男女女,要么埋頭在經典之中,要么就在工坊之間研究器具。 治國理政最需要的天賦都不算是高,郡縣之才尚可,王佐之才不具啊。 唉。 難不成是要步先祖愍公舊事嗎?” 祖宗保佑能保證洛氏子和洛氏女各項能力都在水平以上,但是到底擅長什么,那就是隨機了。 洛氏子和洛氏女都是人才,甚至可以說天才,只可惜古代社會不給他們那么多展示的機會。 士農工商,是因為古代只有這么多有用的職業,比如一個計算機天才生在古代,比如一個電競天才生在古代,直接就廢掉了。 洛盛聞言很是羞愧,洛氏子都想要擁有文宣二公那樣的能力,成為文王那樣的人。 洛無疾見狀柔聲道:“阿盛,為父不過隨口一言而已,壓力不用太大。 以你的才能,守衛家族還是足夠的,文宣二公和文王那等能在江河萬古之中,留名青史之人,何其少見呢? 況且集聚家族之力,足夠勝過任何人,況且還有族中的子弟,可堪大任,再不行,我們還可以娶那些有才華的女子,我們立于不敗之地?!?/br> 洛氏又不僅僅是嫡系,非嫡系之中同樣有大才,就像是昔年的管仲一樣。 洛無疾說罷,閉上眼揮了揮手,洛盛便關上窗戶走出屋外,陽光照在他的身上,很是溫暖,回想著父親剛剛說的話,他輕聲呢喃道:“血流成河的未來,是說朝廷和關東流民之間嗎?” 他微微皺眉暗忖道:“以朝廷的威信,只要派遣一員大將,再派遣一個擅長治理的大才,就能招撫流民,根本走不到血流成河的地步,父親為什么會這么說呢?” 洛盛還不知道答案,但是不久的將來,他將親眼目睹。 …… 呂產離開昭城,臉色凝重,眉目之間是抑制不住的憂慮,“希望幾家的家主都不要過于愚蠢短視,meimei啊,希望你所說的真能成事,任何人想要危害大漢的社稷,問過我手中的刀劍吧?!?/br> 呂產之所以敢憑借一封信,就去勸說四方列侯,自然不是單純的因為洛無疾的威望,而是憑借著一種橫貫在天下人心之間的觀念。 他第一個拜訪的是新鄭張氏,留侯張良的后裔,從留縣改封到新鄭。 這些最大的列侯家族,都有一個特點,那就是以侯國名代表身份,諸如淮陰韓氏,安陽韓氏,即墨呂氏等等都是如此。 再次一等的就是武威賈氏這種以郡名為代表,最高的自然就是洛氏,天下只此一號,別無分家。 呂產一刻也沒有歇息的趕往了新鄭,新鄭曾經是韓國的王都所在,后來劉如意被封在這里,傳了兩代,劉徹時期被除國遷徙到南陽郡。 張氏被派到這里鎮守,可見皇室對張氏的信任。 張氏的家主張晨本來不想見呂產,畢竟都是最大的鎮守家族,這樣公然見面不好,有串聯的嫌疑,但是見到他帶著昭公洛無疾的書信,這才出來見一面。 一番寒暄之后,呂產說出了自己的來意,“君侯,關東的局勢您是知曉的,縱然是火山巖漿也不能和現在相比,大漢社稷已經到了岌岌可危的地步,身為漢室列侯,保衛宗廟,舍我其誰?!?/br> 張晨聞言笑道:“呂侯說笑了?!?/br> “昔年素王翦除殷商,遵循上古的禮儀,冊封商王室的后裔為宋公,于是后人便以為商朝后裔得以流傳了。 好好看看吧,王室或許得以流傳,但商王室的貴族卻被踐滅,耀耀邦周,哪里有殷商舊貴族的生存之地? 秦朝覆滅,邦周的舊貴族又在哪里? 甚至就連王室都不曾見到了! 等到太祖高皇帝堪平亂世,秦朝的宗親、外戚、高官、權貴,沒有一人得以流傳。 君侯,覆巢之下,焉有完卵??! 倘若大漢傾覆,你我這等權貴之家,下場定然極為凄慘!況且,高皇帝給予我們的祖先衣食、酒rou、金銀、布帛、封國,得以讓我們重新建立祖先的宗廟,這是何等重大的恩典啊。 孝惠皇帝、孝文皇帝時,制流封建之策,流建親戚,而永固我列侯諸藩,這又是何等的信任呢? 孝武皇帝多番賞賜我們,改封到最重要的城邑鎮守,數遍古今,唯有周武王封產的祖先到齊地能相提并論了。 縱然大河像衣帶那么細,縱然泰山像平地一樣,你們的富貴也不會變化,福澤到你們的子孫,愛護你們的苗裔。 這是漢室對我們的誓言,百多年來,可有過動搖? 沒有! 那我們列侯的誓言難道就能夠變化嗎?” 張晨聞言立即道:“當然不能!誰敢違背誓言,要被天下唾棄!” 呂產感慨道:“是啊。 我們兩家曾經都是皇室的外家。 與別家不同! 這樣的恩典,怎么能看著漢室傾頹而不顧呢? 你我兩家都曾經是先秦的貴族,諸國覆滅的慘劇,您還想再經歷一次嗎? 產請您認真的思量?!?/br> 呂產先是打感情牌,將事情定位到誓言之上,然后赤裸裸的揭開了王朝更替時的慘烈畫面。 讓張晨回憶起了一些不好的事情,那些記載在家族典籍上的事情。 呂產望著張晨不斷變幻的臉色,想起了meimei說的,“想要勸說他們,就在他們的耳邊大喊,國家社稷,不僅僅是皇室的事,和我們所有貴族都息息相關,在漢朝你是個貴族,漢朝沒了你什么都不是,這樣做,他們就會欣然而動了?!?/br> 張晨臉色變幻良久,強自笑道:“呂侯難道是擔心關東的流民嗎? 大漢的根基就像是生長萬年的參天巨木,牢固無比,縱然是狂風驟雨,依然能夠巍峨的存在。 關東的流民就像是微風一般,最多吹動巨木的枝丫和樹葉,就像是水中無根的浮萍,只能隨波逐流,無法撼動大漢,您所說的太過危言聳聽了?!?/br> 呂產知道張晨已經從心中認可,只是單純的嘴硬罷了,他心中一松,又添火笑道:“君侯啊,您是睿智的人,有先祖的智慧。 您的這番話騙騙別人可以,別把自己也騙了,騙了別人,別人無所謂嬉笑一番就過去了,騙了自己,坐以待斃,等到流民起勢殺進侯國的時候,您難道還能無所謂嗎?” 張晨臉上強行維持的表情一下子垮掉,呂產這番話實在是說到了他的心里,因為張氏是親自經歷過呂產所說的這些事的,距離韓國亡國到現在才一百年,那副慘像還在家族典籍中。 他哀嘆道:“呂侯啊,您說的是如此的正確。 我還能有什么理由來反駁您呢? 張氏曾經在韓國就是貴族,到了秦朝建立的時候,國家滅亡了,家族死傷者無數,成為了庶民,若是沒有高皇帝奮起,這天下之間哪里還有我張氏的名字呢? 還請您將文書取來吧,我為您用??!” 列侯有自己的金印,是隨著金璽冊書一同下發的列侯諸寶,口說無憑,以印為準。 呂產心中大喜,連忙取出文書,新鄭侯的大印重重按下,萬事開頭難,有了第一個,剩下的就好辦許多。 …… 果然如同呂產所料,剩下的好辦許多,縱然有猶豫,但見到那么多列侯,尤其是那些最顯赫的列侯都在上面,也就消去了顧慮。 當這封文書傳往長安,到了早已封閉的公車署,丞相震驚,親自打開了這里,蓋上公車令的大印,將文書上呈到了長樂宮。 天下震動! ———— 漢王朝擁有較為暢通的吏民言事機構,名為公車,上書言事者由公車令接待,漢戾帝殺死上書的賢良方正士后,關閉了公車令。 由漢室大貴族共同發起的上書事件,強行啟用了公車令,史稱“公車上書”。 公車上書是研究漢代政治制度不可忽視的重大歷史事件之一,標志著家國意識的混合已經成為思想上的共識,沉重打擊了“朕即國家”的意識形態,在思想層面造成了不小的影響。 漢王朝皇室的威望經歷了沉重的打擊,顯示了統治階層內部的巨大割裂,矛盾愈發無法彌合,并由此引發了一系列政治事件?!稘h王朝興衰史》 第457章 朕不允! 天下震動,毫不夸張! 一份文書之上,有天下泰半列侯的用印,這是朝廷建立以來從未有過的,就算是當初前任大將軍逼著孝鼎皇帝向西南夷出兵,都沒有這幅場景。 那個時候不過是區區三十多位常居長安的列侯鼓動上書而已。 lt;div style=quot;text-aliger;quot;gt; lt;scriptgt;read_xia();lt;/scriptg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