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83節
一百年前,昭圣王在昭城踐法,這被法家視作恥辱,但是為師思索多年,卻以為昭圣王所為,救了法家。 人以血rou而活,血rou之中有了污濁之物就會死去,這就是天地之間的至理。昭圣王踐法,正是幫助法家驅除源自先賢典籍中的污濁之物。 秦朝滅亡,法家卻得以存活百年,正是得益于此啊。 桑弘羊現在的富貴,是無數百姓的血淚,是無數貴族豪強的怨氣凝結而成的。 若是得罪一個,尚且還有生機,但是像他這樣做,死亡難道不是注定的結局嗎? 為師很是憂慮啊。 桑弘羊死之日,法家恐怕又要被踐踏了。 昭圣王乃是人間之神,秉持素王上皇的法旨,至公無私,以理服人,但是他人所主持的踐法恐怕就不是如此了。 其余學派皆是前人種樹,后人乘涼,唯有我法家,前人砍樹,后人遭殃,真是可笑至極,可笑至極啊?!?/br> 一念至此,心中便有些絕望,只能問道:“子政,你是怎么想的?” 劉向抬頭一字一句說道:“法家是經世致用的大道,縱觀天下干吏,皆是我法家子弟。 即便是那些頗有盛名的儒家、黃老學子,治政之時同樣會用我法家手段。 但我法家先賢,每每助獨夫成事。 若是那豪強商賈嫉恨倒還罷了,那些有害于天下的蟲豸,越是嫉恨,就證明吾所為越是正確。 但事實呢? 那些最普通的黎民百姓,恨不得生啖其rou,這是吾所不能接受的。 這些年學習典籍,愈發感覺渾身戰栗,一種從心而生的陰冷,法家的理論一定有重大缺陷! 儒門是當今的顯學,我等皆以腐儒稱之,言其只會空談,不能事務。 但吾思慮許久,儒門傳承何其久遠,遠超過我法家,唯有黃老能與之相比。 春秋戰國當世,諸國國君皆不用儒術,但儒術卻愈發興盛起來。 其余諸家起起伏伏,儒術之勢卻從未曾斷絕。 秦朝時,始皇帝以法為尊,推行法術治國,甚至禁絕儒門典籍,我法家可以說占盡上風了,但結果呢? 儒門之興盛,絲毫未減! 大漢建立,高皇后、洛文王皆以黃老治國,輔以儒術,但朝堂之上的儒家學子卻遠超黃老。 孝文皇帝尊崇儒術,百家黃昏至此而至! 皇帝拉偏架尚且敗績,又何況以儒為尊呢? 果然短短時日之內,我等便不得不蟄伏,最終是孝文皇帝,強制性的留出一部分官職給我們這些非儒學派。 這是何等的恥辱??! 這難道僅僅是空談所致的嗎? 若是真如此,那就更是恥辱了! 進入儒門之中,通讀經書,找到儒家因何而興盛,改造法家,這是我所立下的大愿! 這是老師臨終前,當著那些抓走他的士卒的面,交待我的,既是師命,又是我的大愿,這或許就是我的命運吧?!?/br> 說著取出了一份浸著鮮血的衣裳碎片,眾人皆瞠目結舌,為劉向的想法而震驚,為首男子沉默良久說道:“那你往后,是儒門弟子,還是法家弟子呢? 我們還是師兄弟嗎?” 劉向沉聲道:“儒門荀子教出了韓非子這樣的法家先賢,教出了李斯這樣的法家能吏,儒法之間的界限又哪里有那么遠呢? 若是有朝一日,我能悟通儒法之間的界限,名列諸子圣殿之日,橫跨儒法,那就是吾?!?/br> 說完便直接向著門外走去,走到門檻之外,再次跪下,三叩首,起身,離去,再不回頭。 —————— 自古非常之時有非常之言,余觀商落周興,天下惶惶,陰陽失序,素王乃出,制周禮,定封建,舍殷商之鬼祭,立天子之禮樂。 周興三百載,文華不顯,及至亂世,諸侯相攻,刀槍凜冽,蒼生大地無不泣血哀之,人間圣人輩出,洛圣辯善惡,作《春秋》,老子曰道,孔子曰仁,墨子曰兼愛,楊子曰全性,管子曰一人,孟子曰義,又有荀子曰圣王人道,何以世亂而文興,奇也! 七百載,秦一統,尊法術,抑百家,文華零落,至秦亡,洛氏出,諸家再興,百家興衰,猶如草木枯榮。 元正之末,百家激烈,強則強,弱則亡,各兼子弟,近乎復前秦之相,戾帝末世,有秦末之禍矣!——《史記·建漢以來百家興衰年表》 第454章 重罪令 解決問題很難,但是解決提出問題的人很簡單,劉旦殺了一通之后,來自民間的反對聲音頓時消失了。 至于朝堂之上,劉旦堪稱穩如泰山,畢竟收刮天下,以供軍需,這樣的皇帝,軍隊是絕對擁護的,劉旦修建宮殿,但是軍需并沒有停下,是多加了一層稅而已。 …… 熾熱的太陽將無限的光和熱揮灑在地上,天空之中沒有一片云彩,空氣之中沒有一絲水氣,地面之上沒有一點綠色。 無數饑餓的人,衣衫襤褸的人在干涸的土地上緩緩行走,毒辣的太陽之下就仿佛是行尸走rou一般。 然后是無數道聲音在腦海之中響起:“活不下去了,為什么不造反? 做流民是死,造反也是死,殺死那些只會盤剝的貪官污吏! 府庫之中有無數的糧食,郡縣之中有無數的兵器。 不想讓我們活的人,那就全都不要活! 高皇帝反抗暴秦,現在我們反抗暴政,誰能說不對? 起來,動起來!” 為什么不造反? 殺死那些盤剝的貪官污吏! 這不是一個人在鼓動,而是存在無數人心中的念想,這些在太陽之下緩緩行走的人,大部分人手上都沾著血。 一個人站在高處,大聲呼喝著,無數的流民聚集在一起,有了隊伍,隊伍一大,就有了管理人的人,然后管理人的人越來越多,就有了管理的層級,上下階層就在這其中分開,一支義軍就這樣誕生了。 泰山郡! 曾經這里是呂氏的聚集地之一,后來除了主支,全部被遷徙走了,泰山郡中的侯國或者除國,或者遷徙,徹底化為了朝廷掌握的郡縣。 說是朝廷掌握,但哪里有那么簡單,泰山一向是盜賊山匪叢生之地。 在關東漸漸亂起之后,齊地頓時亂了起來,然后迅速的向著北面環渤海以及洛陽而去。 關東之地的流民日漸增加,但主要還是在青州刺史部,兗州刺史部。 兩州之中的郡守和鎮守列侯以及諸侯王們,大為恐懼,竭力的想要鎮壓,流民自然不是對手,但漢室武力昌盛,流民之中有許多破產的小地主加入,憑借人多勢眾攻破了一些縣城,甚至侯國! 然后奪取了最關鍵的裝備——甲胄! 破產的小地主和破產的自由農是完全不同的概念! 自由農就算是變成流民,戰斗力也不強,但是小地主,那都是各個家族當作正軍來培養的,戰技嫻熟,身體強壯,吃幾頓好的就能恢復戰斗力,一旦穿上甲胄,就算是漢軍正兵來了也不遑多讓。 一旦一個勢力有了甲士,那就不是普通的農民軍了。 …… 昭城,洛宮。 洛無疾靜靜地躺在床榻上,微微喘息,他剛剛做了一個夢,夢中他和霍去病手持利劍合力斬殺了一只巨大的黑狼。 但是那只黑狼即便身死,落在兩人身上的鮮血卻依舊鮮艷奪目,而且根本無法洗去,那顆心臟干癟到了極點卻依舊有點點生機。 “匈奴?!?/br> 洛無疾輕輕摸了摸自己眉心的圣痕。 “進來!” 隨著洛無疾的聲音,洛盛等十數人,從外間走進,跪坐在洛無疾床榻前的坐席上,作揖行禮道:“父親,天子殺死了反對修建宮殿的賢良方正數十人,流放了近五百人,貶職的有上千人,看來是勢不可擋了。 唉。 您所擔心的,終究還是要成為現實了。 勝利蒙蔽了他的視線啊,沒有見到那么為勝利默默付出一切的人,這或許就是君主的宿命吧,權力會將人變得不像是人?!?/br> 漢朝的對外勝利是總體勝利,也就是傳說中的打得過打死你,打不過耗死你,兩個人換一個人不虧,反正我漢朝人多糧多。 在這種情況下,皇帝和將軍們的運籌帷幄至多有四成功勞,雄厚的國力則有六成功勞。 國力是什么? 是百姓的人口數量,是百姓種出的糧食,是百姓打造出來的兵器,是百姓制作的一切用具。 是人,千千萬萬的人! 洛無疾問道:“關東的流民想必不少了?!?/br> 洛盛沉聲道:“恐怕不下五十萬了,您知道的,這些年家族的行商收入陡然增加了五倍以上!” 洛無疾微微點點頭,洛氏行商收入的陡然增加不是因為商業繁榮,而是因為漢朝的商業快要被劉旦和桑弘羊這對君臣打死了。天下九成的商人破產,造成了巨大的經濟危機,手工業者和農民都陷入了困頓之中。 加上天災,農民就會失去土地,手工業者的商品販賣不出去同樣會失去生計,如果這個時候再遭受到胥吏的盤剝,就只有兩條路可以走,成為豪族的佃戶,即不在戶籍的隱匿人口,成為流民,點起星星之火,向朝廷宣泄自己的憤怒。 洛盛問道:“父親,家族在這種亂局之中,需要保持什么樣的態度?” 洛無疾問道:“你們覺得家族應該支持誰?” 洛無疾的侄子洛峰朗聲道:“叔父,支持大多數人,從古至今,家族總是支持大多數人,這是家族勝利的秘訣。 因為大多數人就是最有力量的人! 先祖文公和宣公都是和大多數人站在一起,才能振作邦周的國勢,既和那些大貴族、大諸侯合作,又限制那些大貴族、大諸侯,文王同樣如此,團結了列侯、小豪強,打擊了大豪強,釋放了大量的土地給自由農和小地主,于是迎來了盛世。 現在家族同樣應當如此做?!?/br> 洛無疾笑道:“你覺得大多數人和最有力量的人是誰?” 洛峰清越的聲音說道:“叔父,縱然太陽不再永恒,縱然泰山變成平地,縱然大河大江枯竭。 大多數人和最有力量的人也永遠不會變,有變革思想的大貴族以及底層的商人、小地主、手工業者和最廣大的自由農! lt;div style=quot;text-aliger;quot;gt; lt;scriptgt;read_xia();lt;/scriptg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