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59節
孝武以英姿睿識,威強睿德之姿,遴選明將,奮揚武威,克定禍亂,所征者服,定萬世之基。惟我大漢高宗武皇帝,有君天下之德而安萬世之功者也?!稘h書·孝武本紀》 第420章 番外:姬昭見劉徹 “素王上皇?” 劉徹有些難以置信的問道,雖然是疑問,但卻是肯定,因為眼前的人實在是太過不凡。 在劉徹的眼中,眼前之人的模樣時時刻刻都在變化,從少年到老年,不變的是那雙貴不可言的瞳眸,再望去眼前之人頭戴冠冕,宛如天地神祇,隱隱有風云蒼龍之相,又有傳說中的鳳凰伴生在旁。 “素王上皇,是您嗎?” 姬昭頷首道:“是我?!?/br> 劉徹整個人都激動的戰栗起來,他一直以來都相信素王一定就在天上望著他,現在看來果然如此,他忍不住問道:“素王上皇,我要死了,死后能得到長生嗎?” 姬昭聞言笑了起來,劉徹和秦政還真的是像,簡直如出一轍,姬昭笑道:“你知道嗎?當年秦政死前同樣問了這個問題?!?/br> “秦政?” 劉徹念叨了一句,然后有些不屑的說道:“他肯定是不行的,雖然有一些功績,但秦朝二世而亡和他脫不了干系,把天下搞的支離破碎,嚴刑峻法讓天下人厭惡,不體恤民力,不善待百姓。 最重要的是,他竟然不祭祀素王您,甚至還妄圖損壞您的祭祀,簡直罪大惡極,這樣的皇帝怎么能得到長生呢?” 姬昭聞言簡直要笑出來了,從秦始皇和漢武帝的人生經歷與結果,他充分的感受到了,一個人的成就,不僅僅要看個人的奮斗,還要看歷史的進程,前世這兩個人的評價幾乎是一模一樣,現在劉徹竟然鄙視秦政了。 但是姬昭還無法反駁,因為劉徹這輩子真的是圣君,打了十年大仗沒加稅,打仗死的人雖然多,但是撫恤給的足,士卒的待遇好,還真的沒人怨他。 正相反,都踴躍的參軍,唯一的代價就是把朝廷的府庫徹底打空了,但這和民間又沒有什么關系,而且府庫空虛不算大問題,漢朝有良好的收稅體系,鹽鐵官營、均屬平準都是斂財的利器,很快就能使府庫充盈起來。 “長生的問題暫且擱置,你想要看一些有趣的東西嗎?” 劉徹有些好奇的問道:“是什么?” 姬昭笑道:“是你的一生,又不是你的一生?!?/br> 劉徹一個古代人,怎么可能理解平行時空的概念,姬昭直接長話短說道:“是另外一個名叫劉徹的大漢皇帝?!?/br> 劉徹就在滿臉的懵逼之中看起了一部電視劇——《漢武大帝》,這部電視劇實際上已經很美化那個時代了,但在開頭就直接把劉徹搞破防了。 “我父皇竟然是劉啟?” 劉徹的表情突出一個天雷滾滾,整個人已經要懷疑人生了,“我父皇是我祖父?” 姬昭心中帶著笑,然后道:“你不是他,你的父皇是太宗文皇帝劉恒?!?/br> 劉徹這才稍微安下心,繼續看起來,姬昭當然不會將整部電視劇都放給他看,而是從中節選了很多內容,還有一些根據史書演化出來的內容。 劉徹很快就見到了衛子夫和衛青的出現,“我的皇后比這個女子更美,我的大將軍比這個男子更加英武?!?/br> 劉徹隨意的點評著,然后霍去病橫空出世,這下劉徹很滿意道:“另一個世界的去病同樣很有英氣,和我很像,不過無雙侯呢?我的大漢神劍另外一把,無雙侯去哪里了?” 劉徹突然反應了過來,洛景也沒有出現,賈誼和周亞夫都沒有見到,他有些疑惑的向姬昭問道:“素王,您的后裔怎么沒有見到?” 姬昭隨意道:“那個世界之中,沒有洛氏,我沒有子嗣留存在人間,人間也不知道我的名諱?!?/br> 劉徹聞直接沒繃住,滿臉的不可思議道:“沒有素王上皇?沒有洛氏?諸夏怎么能少的了您呢?” 時間真是世間最偉大的力量,千年的時間讓姬昭已經徹底融入了諸夏的文化之中,就連劉徹這樣的帝王都有些難以想象,沒有姬昭的諸夏會是一個什么樣的模樣。 劇情接著向下,劉徹已經漸漸代入了其中,因為那個劉徹的性格和他實在是太像了,唯一的區別就是,或許是沒有素王和洛氏的約束,那個劉徹更加的肆意。 “匈奴還沒有剿滅,為什么要花費數倍的軍費去修建宮殿?” 劉徹見到影中的劉徹修建宮殿,不禁怒罵道,氣的簡直要跳腳,畢竟對劉徹來說,修宮殿雖然重要,但是和打匈奴比起來,還是差得遠。 好在這部分很快就過去了,接下來就是霍去病和衛青連續的開掛重擊匈奴,即便是經歷過一封封戰報送達的沖擊,劉徹還是興奮的手舞足蹈,“去病,天生的統帥,大漢的神劍,只可惜無雙侯不在,而且沒有御馬三寶,否則我大漢的傷亡不會這么大。 素王上皇,這個世界攻滅匈奴之后,我是不是創造了更多的偉業?” 姬昭似笑非笑道:“攻滅匈奴?匈奴單于可沒有死,你且看吧?!?/br> 姬昭的表情讓劉徹感覺有些不妙,但是他想不通,有衛青和霍去病在,還有他這個全力支持的皇帝,匈奴難道還能掀得起什么浪花? 然后劇情就到了讓劉徹目眥盡裂的部分?!叭ゲ?!” 劇中的漢武帝劉徹表情痛苦到了極點,甚至到了不知所措,不知道該說什么,該做什么,只是空空的伸著手,似乎想要握住霍去病的手。 空間之中的劉徹同樣在低聲的嘶吼著,即便是隔著一道屏幕,那種痛苦同樣讓他感同身受,他陡然之間似乎是想到了什么,望向姬昭,帶著一絲恐懼的意味問道:“素王,我的去病不會也這樣早逝吧?” 對于一直以來都很尊重自己的劉徹,姬昭的態度還是很溫和的,“你逝去的時候,霍去病還很健康,你在擔心什么呢? 這本該是霍去病的命運,但有無疾的分擔,他不會這樣早逝?!?/br> 劉徹剛剛放下心,姬昭直接劇情加速到衛青薨逝,天子降階,羽林垂首,劉徹微微嘆道:“這個衛青啊,總是太過小心,我和他還是很親的,首席托孤大臣交給他,也不算是辱沒了?!?/br> 劉徹還在這里感慨,完全沒意識到他的兩大神將都逝去了,更要命的是,他還選了一個二流將軍做漢軍統帥。 然后漢軍就迎來了連續的失敗,之前被狂虐的匈奴再次開始獲得對漢軍的勝利,甚至就連西域也敢于一次次的背叛漢廷,這讓劉徹怎么能坐得住,著急上火的開始狂噴劇中的劉徹和李廣利。 “那個劉徹他在做什么?怎么選了這么一個蠢貨做將軍?他完全不具備當統帥的能力啊?!?/br> 姬昭道:“這個李廣利同樣是外戚,是那個劉徹最寵愛的李夫人的兄長,那個劉徹和皇后之間的關系漸漸疏遠,和太子不親近,衛青和霍去病都薨逝了,于是重用了另一個外戚家族,希望能夠重現衛青霍去病的輝煌,很明顯失敗了?!?/br> 劉徹聞言有些沉默,因為他突然發現這是自己能干出來的事情,但是劉徹很快就說道:“但是大漢還有許多能戰的列侯,征討匈奴的戰爭,這些列侯都出了大力,難道還找不出一個足以統帥大軍的人嗎? 淮陰侯府和安陽侯府都是淮陰武穆侯的后裔,怎么也比這么一個草包強吧?” 姬昭直接揮揮手,說道:“這是淮陰侯韓信被殺,被誅三族的景象,這是開國諸多列侯的爵位侯國全部被廢黜的景象,那個大漢沒有流封建制度,想贏就要靠中央禁軍,很遺憾,在李廣利的指揮下,贏不了?!?/br> 劉徹瞠目結舌,人是無法短時間之內理解超出認知的東西的。 他先是面色鐵青,然后就反應過來,沒有洛氏,很多事情其他人做不成,他心中又暗自升起一絲的慶幸。 這些盤根錯節的情況,最終匯聚到一點,就是洛氏參與了大漢的建設,最終才造就了現在這個初期比較順遂的大漢朝。 直到他,承天受命之君,奮三世之余烈,通過一場團結所有人的戰爭踐滅匈奴,征討四夷,徹底完成諸夏大漢王朝的精神升華。 劇情還在向后推進,劉徹的心思實際上已經不在上面,都已經連續對外戰爭失敗了,還能有什么更值得看的? 輸完匈奴輸西域,輸完西域輸羌人,輸完羌人輸西南,輸完西南輸山越,最后沒得輸了。 再無能也不過就是如此了,大漢家大業大,連吃敗仗應該也問題不大。 姬昭看出了劉徹的心思,然后默默的把巫蠱之禍調了出來,劉徹一開始還沒在意,不過是幾個小人物而已,但是很快他就聚精會神的看了起來。 “愚蠢!” “簡直就是愚蠢!” “區區巫蠱,朕乃是受命于天的君主,怎么可能受到區區巫蠱的傷害?” 前面的劉徹都能理解,但是巫蠱之禍他是真的理解不了,這件事情實在是過于匪夷所思了。 姬昭淡淡道:“那個世界沒有我的存在,他可沒有你這樣的底氣,而且那個劉徹比你年紀大,性格比你更加多疑,比你更加的刻薄寡恩,做出這樣的事情來,實在是再正常不過?!?/br> 劉徹的情緒漸漸平靜下來,他認真的望著姬昭道:“素王,我明白了,如果他能早死二十年,即便是不如我,或許也比現在好的多,對一個皇帝來說,在走向昏聵之前逝去,是件幸運的事情。 我還明白了,有您的存在,這同樣是一件幸運的事情,對皇帝、貴族、百姓,都是如此。 我只想最后問一句,這些是真的發生過的嗎?” 電視劇而已,姬昭笑道:“他可能是真的,可能是假的,但你一定是真的?!?/br> 他輕輕揮手笑道:“去吧,我得永生時,會賜予你長生,到那時你再去看看他是不是真的?!?/br> 世界的參差 第421章 陰霾籠罩大漢 “陛下!善待臣的家族!” 身著殘破甲胄的無頭將軍,被他捧在手中的頭顱正一張一合的說著話,嘴中還在不斷的涌出鮮紅的血,就像是從地上挖出的井水一般,洶涌而出,仿佛永遠都流不盡一樣。 “陛下!臣為您盡忠了!” 被萬箭穿心的將軍,身上的盔甲片片裂開,卻始終屹立著沒有倒下。 “陛下,您睜眼看看我們吧,好痛啊?!?/br> 一具具將士的尸體,滿身滿臉都是燒灼之傷,簡直就像是從無間地獄的巖漿之中走出,面目猙獰到了極點,任何人都能夠感覺到他們死前所經歷的無邊痛苦。 “陛下,您還記得我們嗎? 您還記得我們嗎! 您還記得我們嗎!” 無數道聲音,宛如雷霆轟鳴,宛如神音天降,在耳邊響起,在腦中繚繞,然后徹徹底底的篆刻在腦中,無時無刻,宛如洪鐘大鼓,重重的錘擊著。 “朕記得!” 寢宮之中,皇帝從沉睡之中驚醒,陡然坐起,大口大口的喘著粗氣,臉色煞白到了極點,冷汗已經徹底將他的整個身體浸濕。 身段窈窕柔美的美人被皇帝驚醒,然后抱住皇帝,輕聲安撫道:“陛下,陛下?!?/br> “朕無能! 朕無能??!” 皇帝抱著美人,痛聲哭了起來。 …… 寒風拂過長安,潔白的雪花落在城中,很快就布滿了每個角落,素白的雪花落在城中,卻蓋不住長安城中遍布的縞素。 刺骨的嚴寒讓人心中發冷,壓抑的氣氛籠罩在個長安,關中乃至于天下,隱隱約約之間,無數的慟哭之聲傳來。 不論是那些顯赫的侯府,還是普通的人家,皆是如此,沒有人能數得清到底有多少家掛起了縞素。 這還僅僅是長安,再往關中看去,可謂是家家戶戶帶縞素。 長樂宮。 lt;div style=quot;text-aliger;quot;gt; lt;scriptgt;read_xia();lt;/scriptg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