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58節
【你的大秦亡了】:你的id舉報了。 —— 【大漢天威將軍】3樓:什么nt,官方的正史不看是吧?漢書里面寫的明明白白,你比洛氏還懂歷史? - 【始皇無漢武】:你可以去看看《專解史書之謎》,洛氏對開疆拓土的皇帝有很多溢美之詞,史書不能全信。 - 【大漢天威將軍】:什么大聰明,@吧主,這不禁留著過年? - 【小流云】小吧主:史書確實有點離譜,尤其是史記,簡直像是神話故事書。 —— 【相當憤怒的小季】7樓:秦始皇時期的匈奴還不強,只是北方草原上的一個比較強的部落,所以秦朝輕而易舉的戰勝了匈奴,但是到了漢朝時,匈奴已經整合了草原,成了一個前所未有強大的游牧大帝國,如果不是在早期遭遇了天災,就是史書上記載昭圣王洛陵出塞的那一次,我們諸夏還不知道能不能存在,漢武帝面對的對手和秦始皇完全不同。 - 【相當憤怒的小季】:秦漢的成果也完全不同,秦始皇只是打退了匈奴,漢武帝是幾乎毀滅了匈奴,戰績會騙人,但是戰線不會,雙方之間的戰場從長城到了漠北就是漢武帝的功績證明。 - 【吉吉影】:給黑子講這么多是真的閑,樓主sp就完事了。 ———— …… ———— 【漢武大帝】1352樓:你秦始皇打完仗天下到處都是叛亂,我漢武帝打完仗國家走向鼎盛,你拿頭來比?- 【始皇無漢武】:不就是抱了洛氏的大腿,不就是有洛無疾和霍去病,好像是漢武帝自己能力強一樣。 - 【士氣太重】:擬麻麻的,真能扯啊,終于翻完了,一眼頂針,堅定樓主為sp 我在思考要不要寫一個主角和漢武帝見面的番外,聊聊天,看看平行時光,想看的話可以留言點贊,不想看就直接跳過了。 第419章 大漢高宗孝武皇帝(卷終) 匈奴遠遁,塞北無王庭。 劍開西域,大漢萬里疆。 在毀滅了那個強橫到極點的游牧帝國之后,整個大漢的所有人都有一種感覺,那就是——天晴了! 那種時時刻刻都緊繃著弦,時時刻刻都擔憂朝不保夕的不安之感徹底一掃而空,甚至讓很多人產生了一種空虛感。 雖然這十年的戰爭將朝廷的府庫都快要打空了,但這都是值得的,先輩們積攢了那么多年的國力,就是為了用在這樣的大事上。 因為稱得上速戰速決,這十年的戰爭雖然增加了許多的兵役,但朝廷沒有向民間加稅,天下之間依舊是一片繁花似錦的景象。 只要朝廷撐過這最窘迫的兩年,一個既無外敵,又無內憂,天下安寧的盛世就會到來。 就在這種一切欣欣向榮的態勢之中,皇帝劉徹竟然在一場飲宴之后,陷入了昏迷之中,這瞬間讓所有人都慌了神。 因為這幅景象實在是讓人恐懼,幾乎所有人心頭都布滿了陰霾,不可抑制的想起了一些事情,“孝惠皇帝和孝文皇帝,似乎……” 皇帝劉徹悠悠醒來,他的臉色很是難看,轉頭望了衛子夫一眼,才艱難的說道:“朕從來沒有想過會如此,朕以為孝惠皇帝和先帝的病灶是偶然。 皇后,朕不甘心??! 朕還有無數的宏圖偉業,怎么能倒在這里呢? 朕要做那前無古人,后無來者的古今第一圣王,但是卻倒在了這里?!?/br> 衛子夫悲戚落下淚來,泣聲道:“陛下,您已經是圣王了,您聽聽,整個大漢都在頌唱著您的名字?!?/br> 劉徹在這個時空的名聲可好太多了。 漢文帝留給他的府庫更加充實,錢糧更多,而且對匈奴的作戰更加順利,戰果更大。 雖然他還是整出了鹽鐵官營這些改善財政的政策,但因為主要目的不是斂財,而是集權,所以弊端并沒有顯現。 劉徹終究不是個自哀自怨的人,他很快就強行振作了精神,沉聲道:“生死禍福是素王所cao持,朕有今日想必是命運如此。 但朕可以離開,朕的功業卻要延續下去,皇后,將群臣都喚來,乘著朕還清醒,朕要交待后事?!?/br> 劉徹朝的重臣,主要就是丞相、大司馬大將軍、大司馬驃騎將軍、大司馬驍騎將軍。 文帝朝文臣更強,丞相是唯一位在諸侯王之上的朝臣。 但是劉徹喜愛武事的性格,武將勢力的膨脹是注定的,三位大司馬都是軍中最高領袖,金印紫綬。 等到群臣走進,便見到臉色蒼白的皇帝,所有人心都不住的往下沉,果然如此。 劉徹見到群臣都已經到了,便讓衛子夫扶他起來,拖著病體說道:“朕不行了。 大漢從高皇帝時得到了天命,經過了數十年的耕耘,才有了現在的興盛。 這是因為大漢的皇帝賢明,從而得到了素王的庇佑啊。 但朕現在就要逝去了,卻還有事情沒有做完,怎么能不感到擔憂呢?” 皇后泣聲問道:“陛下,這里都是值得您信任的臣子,還請您無所保留的述說,群臣一定會完成您的遺愿?!?/br> 劉徹悠悠嘆道:“匈奴幾乎就要被殲滅,想必五十年內都不可能再興盛,但他們逃向了極北之地,還有族人,就像是干草中的一?;鸱N啊,隨時都會重新燃燒起來。 我又怎么能放心呢?” 皇后聞言道:“陛下,大漢有天命的庇護,有您,有丞相和將軍們,還有英勇的將士,于是攻滅了匈奴,太子雖然不如您這樣的天資英斷,但并不是庸碌的人,有朝臣們的輔佐,戰勝殘缺的匈奴是可以的?!?/br> 劉徹點點頭,認可衛子夫的話,他望向群臣道:“西域是匈奴的右臂,斬斷它匈奴就失去了一切,遼東是匈奴的左臂,斬斷它匈奴就困守在狼居胥山。 掌握了西域和遼東,匈奴就不能死灰復燃?!?/br> 劉徹的目光在群臣身上游弋,然后落到了洛無疾的身上,悠悠道:“朕此生最為驕傲之事,便是建元之日,得素王上皇天啟,建元元始。 自古以來天子皆稱自己受命于天,但是真正受命于天之人又有多少呢? 朕! 乃是真正的受命于天之君! 大漢,乃是素王上皇垂眸之國,西域是素王上皇指引之地,是大漢不可分割的國土。 朕思來想去,無雙侯,這是背負在你身上的重任啊。 朕知道你身負令尊遺愿,便任命你為西域大都護,統率諸王、列侯、官吏,節制西域政務軍國重事。 你是昭公公子,日后總是要回昭城的,等你繼承了昭公之位,便將無雙侯之位傳給你的嫡次子,在伊水河谷重新建國吧?!边@是相當于把洛無疾封為西域王了,萬人之上的位置。 想要統率諸侯王,只能是四個最高的人去,劉徹知道洛無疾本來就想要去西域,于是順水推舟,將他封到西域去。 洛無疾作揖拜道:“臣受命?!?/br> 這是皇帝的第一道遺命,交給了洛氏未來的家主,在劉徹的規劃之中,洛氏在大漢朝始終應當占據一個比較重要的位置。 “冠軍侯,上前來?!?/br> 霍去病滿臉悲傷,如同兒子對待父親一般的膝行向前,重重叩首,完全克制不住的泣下淚來,“陛下,臣在?!?/br> 劉徹輕輕拍了拍他的肩膀道:“去病啊,朕真的很喜歡你,只可惜你不是朕的兒子。 西域交給了無雙侯,遼東就交給你了。 朕在遼東設置遼東都護府,下轄遼東四郡五國及部落,你來做遼東大都護,郡守、諸侯王、列侯以及護東胡校尉、護烏桓校尉都要聽從你的命令,軍政大權全部交給你,有沒有信心?” 劉徹的話很溫和,霍去病強忍著悲傷,痛聲道:“陛下放心,臣一定為大漢守好遼東,絕不讓匈奴死灰復燃?!?/br> 劉徹又將目光投向了衛青,這個一向低調的大將軍,實際上卻是大漢朝最有力量的幾個人之一。 他不僅僅是外戚,還代表著開國勛貴一脈的利益,“大將軍,你是太子的舅舅,日后應當好好扶助他?!?/br> 劉徹終究還是開口了,讓衛青作為首席輔政大臣,實際上他心中最合適的人選是洛景,但洛景的年紀大了,這兩年經常生病,恐怕薨逝不遠,不能再作為輔政大臣。 衛青為人謹慎,低調內斂,待人有禮,做事有分寸,而且還是外戚,是輔政的好人選。 衛青身軀一震,即便是有所猜測,但當輔政大臣的位置真的落到了自己的身上,他還是感覺震撼莫名。 雖然這和昔年的洛文王遠遠不能相提并論,而且太子的年紀已經很大,可以獨立處理國事,但依舊是極高的榮耀。 在前世有一句話叫做生晉太傅,死謚文正,代表著為人臣子的最高榮耀,但是在現在的大漢朝卻不是如此。 由于洛氏連續的攝政,為人臣子的最高榮耀是成為君主的托孤重臣,尤其是那些明君圣主的托孤重臣,這是對臣子的最高認可,被稱作“可托社稷之忠,可盛社稷之能”。 劉徹毋庸置疑是明君圣主,所以他任命的托孤重臣含金量就相當的高,除了這三人之外,劉徹又選出了四位托孤的臣子,輔佐太子執政。 做好安排,下達詔令,然后就是頒布,這一切都做好之后,劉徹就讓眾人退了出去。 …… 不多幾日,宮中的鐘聲響起,早就有心理準備的群臣肅然,身著縞素等待皇宮的召喚。 皇宮的召喚來的很快,皇帝的駕崩大家都有心理準備,一切都準備好了,群臣魚貫入皇宮,宮中已經掛上了無數的白布。 首要大事便是為大行皇帝評定廟號和謚號。 謚號非常簡單,基本上第一時間幾乎所有人都確定了“武”這個謚號,實在是沒有比武更適合這位皇帝的了。 反而是廟號的評定有一些波折,廟號最高有四個,太、高、世、中,分別是開創基業、功勞廣大、守成令主及世系轉移、中興之主的意思。 對劉徹來說,高宗和世宗都是可以的,但是經過一番爭論,群臣以為,“守成令主,隱含國勢轉衰之意,如今大漢煌煌如天日,哪里有一絲的傾頹? 陛下的功績之高,德行之厚,是前代的圣王甚至都不能相比,正合高宗的解釋?!?/br> “善!” 大漢高宗孝武皇帝! ———— 孝武才質高妙,承孝文遺德,居至尊之位,立教化而正萬民,重百生而履仁義,愛士民而廣賜福,納賢士而選寒微,以有高功。始建元,立制度,改正朔,協音律,以漢蓋夏,混一天下,功莫盛矣。 孝武即位,匈奴寇邊日盛,三代以還,戎狄之盛未有若匈奴者,彼時胡寇之國萬里,東臨滄海,繩系衛滿,西盡昆侖,萬國臣服。 lt;div style=quot;text-aliger;quot;gt; lt;scriptgt;read_xia();lt;/scriptg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