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7節
———— 上曰:漢初諸勛,皆輕生死,重然諾,何也? 群臣對曰:漢世巍然,恩重如天,不報不足為人,故有輕生重義之行。 上曰:然也,朕當效之?!毒紝χG百論》 第388章 劉徹:大漢慈父 洛陵的馬車從昭城離開,然后從幽燕之地進入草原,這一次來到草原,自然不可能像是上一次那樣耗費家族的底蘊,漢王朝還不配洛氏那樣付出,就連自己家的邦周,洛氏都沒有那么做過,區區一個漢王朝,更是不可能。 長安。 自從大軍出塞之后,皇城之中的長樂宮就始終非常安靜,所有人都知道皇帝在等待著草原上的消息。 就在這種氛圍之中,洛景回到了長安,然后就和賈誼兩個人結伴來到了皇宮之中。 劉徹盡力保持著自己的平靜,但是兩個人還是能夠看出來,這位年輕的皇帝面容之下滿是焦急。 兩人行禮過后,洛景當即說道:“陛下,臣前些時日前往昭城面見臣的伯父,昭公大君,現在昭公大君應該已經前往草原了?!?/br> 劉徹聞言一愣,然后rou眼可見的輕松了幾分,這就是洛陵對世人的震懾,他是當世的神靈,擁有無窮的威能,只要他出手,所有人都會放心。 劉徹沉默了一瞬,原來世界的劉徹在性格上有很多的缺陷,但是這個世界卻不同,就連項羽的暴虐都能夠改掉,劉徹這樣的人又怎么會依舊如同原來呢? 他是孝文皇帝的嫡次子,是皇后的親生兒子,他登上皇位的路途并不坎坷,他沒有那么多強勢的外戚把持朝政,甚至沒有經歷過太皇太后的毒打。 他做了很多年的梁王,見到了一些現實如何,他在梁國之時,就喜歡與民同樂,賞賜給百姓美酒美食,衣食布帛,然后聽百姓稱贊他。 在真實的歷史上,他晚年有些昏庸。 但如果一個皇帝晚年出問題,那可能是一個人的問題,但是歷史上出問題的不僅僅是劉徹自己,不說唐玄宗那貨,單單皇帝個人能力天花板之一的太宗李世民,晚年同樣開始出問題,若不是恰當好處的崩殂,說不準就是第二個劉徹。 劉徹單說年輕的時候,那是絕對英明神武的,反擊匈奴的戰役規劃都是劉徹設計的,在衛青和霍去病的執行之下,取得了極大的戰果,漢王朝前期對匈奴的勝利成果,劉徹、衛青、霍去病各占三分之一,這才是最公平的評價。 至于后期戰果不豐富,那是李廣利太垃圾了,帶著那么強的士卒,吃著最好的資源,劉徹還有上好的戰略,結果他執行都執行不好。 貳師將軍? 二流將軍還差不多! 他的能力也就能做個普通的校尉罷了,讓他做大漢大將軍,統率野戰軍團,這一點真要批評一下劉徹,任人唯親是要任衛霍這樣的。 他李廣利什么的都要當大將軍,他有那個能力嗎? 沒有,輸完匈奴直接投降了,否則接下來恐怕就要輸西域了,輸完西域輸西南夷,輸完西南夷輸山越,接下來沒得輸了。 這個世界上的劉徹比歷史上還要中二,畢竟洛氏的各種頌圣詩,什么“素王的神靈在天上,諸夏的天命萬萬年”本就挺中二的,劉徹有個深深信仰素王的母后,再加上教導他的老師都是來自山東儒家,自然受到了影響。 但他從來就不是一個只顧著自己能夠拿到功績的皇帝,這一點上和歷史上那些暴君是不一樣的,劉徹是想做利國利民的事情,在真實的歷史上,劉徹做下了一些錯事,但是他到民間看了看,看到了百姓困頓的生活,他立刻就意識到了自己的錯誤,立刻就停下了對匈奴的戰事,承認了自己的錯誤。 他可是當了數十年的皇帝??! 沒有人敢說他的錯,他的權力大到難以想象的地步,百官之首的丞相說殺就殺,再強大的豪族一道命令就直接亡族,就算是秦始皇權力最大的時候都沒有如此。 太子據勸了劉徹多少年他都不為所動,這實際上完全就是方法用錯了,天天在劉徹的面前說什么百姓困頓是沒用的,劉徹只會認為是那些豪強的生活不好,劉徹這樣的人怎么會在意豪強呢? 太子據就應該直接帶著劉徹前往真正的民間去看一看,看看經歷了戰爭之后的百姓,這樣父子之間也就不會最后搞到那個地步,劉徹是知錯就改的性格,他之所以執拗是因為不知道自己錯了。 劉徹喟然嘆道:“今日只有丞相和東阿侯您在場,朕可以對您二位說一些心里話,這一場戰爭朕是做好了失敗的準備的。 大漢從來沒有和匈奴發生過大規模的戰爭,兵法上說知己知彼,百戰不殆,現在大漢對匈奴一無所知,還是在匈奴的地盤上大戰,怎么可能獲得大勝呢? 但是朕還是要打這一場,因為不打就永遠不知道大漢缺少什么,永遠都不可能摸得清匈奴的實力,談何徹底擊潰匈奴呢? 朕所希望的就是將士的損失能夠少一些,對匈奴人的殺傷能夠多一些,僅此而已,等到將士們回來,只要有所斬獲,朕都有賞賜。 戰前的那一番鼓舞,不過是為了讓將士們奮勇向前而已罷了。不過現在昭公大君既然前往草原,那朕可以稍微放下一些心了。 等到大將軍回來,好好盤桓一下匈奴人的戰力和特點,為之后的戰爭積累經驗。 我大漢有最精銳的將士,還有六七十年積累下的底蘊,擊敗匈奴一定可以,這大概就是朕生來的使命,是素王上皇交予朕的任務?!?/br> 賈誼和洛景對視了一眼,沒想到戰前慷慨激昂的一定要大勝的皇帝,竟然抱著這樣的心思,不過這也讓兩人心中微微放松。 好歹皇帝沒有好大喜功到一定要大勝的地步,尤其是賈誼生怕到時候皇帝被失敗激的連續派大軍出塞,把孝文皇帝積累的國力白白損耗。 “陛下,大軍出塞一月有余,糧草的消耗,征召的良家子,以及征發的兵役輔佐,大致如下,目前國庫還能承擔至少兩次出塞大戰?!?/br> 賈誼放下心來之后開始和劉徹匯報這些后勤事宜,一談到錢糧之事,劉徹喜歡撒幣的本性就開始暴露,直接大手一揮道:“丞相,朕聽聞自古以來沒有苛待士卒而取得勝利的,朕的將士們在前線流血,朕不愿意讓他們在軍需后勤之上再受苦,還請寬裕的供給,務必減少將士們的損失?!?/br> 實際上現在的漢廷,對軍功的獎勵之豐厚已經是極其少見的。 在這個世界上,最強橫又忠誠的軍隊就是敢戰士,敢戰士出現的時間極早,很多國家都試圖建立過敢戰士這樣的軍隊,魏武卒就是最成功的,戰力極高。 除了素王不能學習之外,對于敢戰士的戰力,所有優秀的將領都總結過,突出一個就是重賞重恩,尤其是重恩這一點,在社會風氣的影響之下,一旦受恩再背主,社會的批判甚至比原先的世界還要嚴重,幾乎可以稱得上社會性死亡,尤其是洛氏的存在和強勢,這一類人洛氏極其的鄙視,被洛氏鄙視的,在社會上真的很難混的下去,甚至會連累子嗣。 而且大漢以武立國,把持朝廷高位的,和地方實權的都是軍功列侯,這種情況之下,就不可能壓制軍功群體。 封侯的待遇那就不用說了,數十年的實打實的封國,數遍整個春秋戰國時期的封侯都沒有這么長久的。 很多封君甚至自己還沒死呢,封地就直接沒了。 還有普通士卒殺敵的獎勵和后續的福利,為了拉攏士卒的人心,都遠遠超過了秦王朝時期,而且漢廷沒有那么多用爵抵罪的事情,軍功爵的含金量很高。 劉徹阻止了想要說話的賈誼,他頗為認真的說道:“丞相,這世上難道還有比生命更加寶貴的東西嗎? 這世上辛苦的人有許多,但只有在戰場之上拼殺的將士們,隨時都會失去生命。 想要戰勝匈奴,難道能僅僅憑借朕的幾句言語或者將軍們的運籌帷幄嗎? 不是這樣的,是要大漢將士們的浴血拼殺,十人去,五人回,注定會是如此的慘烈。 朕沒有什么可以彌補的,只有學習洛氏的方法,沒有兄弟的,沒有子嗣的,不讓他們上戰場,在戰場之上陣亡的,國家要多給撫恤,要讓他們的家族榮耀。 要讓大漢的兒郎,以征戰為榮,以為國家流血為榮,些許的財貨,朕不在乎,丞相今日可知道朕的想法了?” 劉徹很少這樣輕聲的說話,他總是慷慨激昂,但是賈誼今日卻從中聽到了遠比往日更加堅決的味道,這是不容置疑的味道。 洛景微微頷首,賈誼重重躬身,沉聲道:“陛下,臣知曉了?!?/br> 劉徹又道:“丞相您是海內大儒,又是孟儒魁首,朕是相信您的,但還請告知屬下官吏,大戰當前,若是克扣,朕不會給他們到嶺南或者瓊州的機會。 他們唯一所能去的,只有不見天日之黃泉!” ———— 漢帝國的皇帝劉徹,在死后被臣子評價為“武”,即“最擅長武功的皇帝”,他深受士卒的愛戴,筆者在研究漢帝國的歷史中發現,在皇帝劉徹的時代,士卒的整體待遇增長了五倍以上,這與羅馬帝國的皇帝塞維魯頗為相似,塞維魯皇帝曾經說:“不要苛待士卒,重重的獎賞他們?!庇谑橇_馬的軍費增長了七倍,漢帝國的皇帝劉徹選擇了同樣的方式,再向前,偉大的凱撒同樣如此,這或許就是偉大的君王所相似的地方?!度蛲ㄊ贰で貪h卷四》 第389章 衛青開始崛起 天空漸漸黑了下來,厚厚的云層在很短的時間之內就遮蔽了天空,但是從草原上刮來的風,卻沒有濕潤的感覺,這不是要下雨,只是單純的陰天。 但是暗沉的天色,讓戰馬有些焦躁,不停的在原地踱步,匈奴人分撥進攻著,戰馬呼嘯而過,帶著震天撼地的踏地之聲,馬上的匈奴人大聲的呼喝著,給予漢軍龐大的精神壓力。 左賢王大聲的呼喝著說道:“大夏的兒郎們,殺死漢人,本王親自到單于面前為你們請賞,賞賜給你們最肥沃的草場和牛羊,還有最漂亮的女人?!?/br> 匈奴人嗷嗷的叫著。 馬蹄響徹整片草原之上,紛飛的箭矢不斷的收割著雙方士卒的生命,身著甲的還好,普通的箭矢都沒法破防,但是那些沒有著甲的則損傷頗為嚴重。 汝陰侯所率領的軍隊已經徹底變成了孤軍,糧道自然已經被切斷,現在只能邊突圍邊戰斗。 在這樣絕望的情況之下,首先就要保證軍隊的士氣,汝陰侯同樣在大聲鼓舞著。 “堅持住,大將軍一定會率軍來援! 只要大將軍到了,我們都能活下去。 都想想還在國中的家族,唯有和匈奴人血戰才是至高的榮耀?!?/br> 然后就是咚咚咚的鼓點聲,在鼓點聲的刺激之下,漢軍熟練的運用著各種兵器阻止著匈奴人的沖擊。 左賢王率領著軍隊和汝陰侯大戰,無數沖天而起的血塊和肢體,慘烈的哀嚎之聲,過了片刻就漸漸低沉下去,還有四處亂飆的鮮紅的血,雙方的士卒就像是田地之中的野草一般,一茬一茬的被割掉,一個一個的倒在地上。 這完全就是一場意志力的比拼,就看誰先撐不住。 漢軍在這一點上是不占優勢的,因為匈奴人是攻擊的一方,能夠不斷的輪換,心理上的壓力小得多,而漢軍卻時時刻刻都能夠見到戰死的袍澤的尸體,幸好這不是遭遇戰,否則雙方早就該崩潰了。 雙方交戰正酣,突然一陣狂風吹來,卷起地面的塵土,本就天昏地暗的草原之上,一下子就連眼都睜不開,更可怕的是這股風是直直的往漢軍這個方向吹的,這樣的情景頓時讓漢軍陣型一亂,背對狂風的左賢王見狀大喜,立刻派人沖鋒。 汝陰侯只覺肝膽欲裂,心氣郁結之下猛然吐出一口鮮血,忍不住嘶吼道:“這難道是上天要亡我嗎?率兵出塞卻兵敗身死,辜負皇恩,見到祖父要如何交待啊?!?/br> 雖然心中絕望,但他還是盡力控制著身旁的精銳,這些精銳有禁軍,還有汝陰侯國的私軍,穿上甲胄都是一等一的武士,交戰到現在,甲士的傷亡并不算是大。 由于交戰雙方的聲響實在是過大,沒有人注意到從兩軍身后都駛來一支龐大的軍隊,祁連單于帶著人本來想要從汝陰侯后方和左賢王部形成包圍,結果面對這突如其來的風沙,不得不停下大軍整頓。 祁連單于深知人越多越容易亂,于是派人帶著最精銳的一部分騎兵前往戰場,他則留在這里等待風沙散去再出發。 他的想法沒什么錯,但是這世上的事哪里有什么萬全! 所謂將帥的博弈就是一次次的賭,看看對方在第幾層,歷史上那些著名的奇襲,都是站在了最頂點的賭,然后贏了,獲得了極高的成果。 面對驟然而起的大風沙,從左賢王部后方趕來的周亞夫大喜,甚至直接狂笑道:“素王在上,蒼天庇佑??! 命令全軍,丟掉所有輜重,攜帶三日干糧?!?/br> 副將聞言立刻急聲道:“大將軍,為了加快速度,我們本就拋棄了很多輜重,現在還要丟掉所有輜重,一旦有變,恐怕就是全軍覆沒的結局啊,還請您三思?!?/br> 周亞夫聞言直接嘶吼道:“執行命令! 所有人拋棄輜重,攜帶三日干糧,步兵全力行軍,騎兵和戰車兵全部披甲,隨本將軍沖鋒,勝負就在此時了!”周亞夫實在是太果斷了,要知道雖然大風沙是從身后吹來的,但是能見度同樣很低,最多只是不需要逆風而戰,眼睛能夠睜開,對作戰同樣是不利的,但周亞夫知道,雖然見不到人,但匈奴單于一定在對面,而且大概率會停下整頓,因為匈奴單于是個優秀的將軍,不會拿匈奴王庭的精銳來冒這個險,而且匈奴單于絕對想不到漢軍敢丟掉大量的輜重,只為了提高行軍速度,絕對想不到漢軍能來的這么快,那么這個空檔的時機就是唯一的一瞬即逝的戰機! 在最關鍵的時候猶猶豫豫,永遠都不可能成為一個優秀的將領! 抓不住這個戰機,漢軍就要準備逃出草原了,若是能夠抓住戰機重創左賢王部,還能相持,即便是回到長安城也能和皇帝交待。 “轟隆??!” 戰車在草原上自然是跑不過戰馬的,周亞夫本身也是用來防御,但是現在不同! 在這樣的天氣之中,戰車就是大殺器,左賢王聽到身后傳來馬蹄聲和戰車的轟鳴聲,瞬間亡魂皆冒,匈奴是沒有戰車的,現在自己背后的一定是漢人軍隊。 他萬萬想不到剛剛還慶幸這陣大風,結果下一刻自己就成了被包餃子的人,他有些難以置信,呢喃道:“漢軍怎么可能比單于來的更快呢?” 但是現在說什么都晚了,戰馬和戰車的速度何等之快,古代戰爭信息本來就不通暢,再加上這樣的天氣,基本上全憑感覺在打。 雖然漢軍騎射的本身不如匈奴人,但是在大戰之中,根本就不需要準頭,密密麻麻的箭雨總能夠射到人,而且有狂風相助,箭矢飛的更遠更省力,匈奴人射術再好,在狂風的面前也不夠看,那些沒有甲胄的人瞬間就落下馬來,即便是穿著甲胄的,很多馬匹也受了傷。 lt;div style=quot;text-aliger;quot;gt; lt;scriptgt;read_xia();lt;/scriptg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