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24節
劉徹道:“您是想要讓孩兒見識見識民生疾苦?” 劉恒點點頭,帶著無限的感慨道:“你這孩子,是個要做大事的人,朕知道你的心中懷有無數的大愿,想要成就前所未有的功業,對皇帝來說,這是自然之理,若是皇帝沒有信念,豈不是庸庸碌碌? 數十年前,朕還年幼,那時是洛文王負朕于背,總攝國政,他是朕的姑父,也是朕的老師,洛文王時常帶著朕前往民間看那些農夫勞作,稍大一些的時候,就讓朕親自下地,朕種地的手藝非常不錯,何時施肥,何時除蟲,甚至就連天時都會看。 朕永遠記得那時洛文王和朕說過的話,在大漢朝,有千千萬萬的農夫,這些人種地提供糧食,有徭役的時候修建宮室和水利,等到戰時就會跟著朝廷的禁軍出兵,就是這些人,皇帝才能住在豪華的宮室之中,才有身上的綾羅綢緞,才能安穩的坐在大漢皇帝的位子上。 上天賜予了劉氏天命皇位,但是素王卻平等的愛著每一個子民,這些農夫也是素王的子民,若是皇帝暴虐的對待他們,他們就要聯合起來推翻皇帝,這就是湯武革命! 你想要做那些前所未有的大事業,朕很是欣喜,但朕希望你能量力而行,不是量你的力,而是這天下萬民之力。 始皇帝做下了多少大事業呢? 但是秦王朝卻滅亡了,朕不希望你也走上這一條路,多出來看看這些百姓,看看這些將你奉為君父的百姓,朕知道你一定會做出最正確的選擇,你是個生來就該做皇帝的人?!?/br> 劉徹似懂非懂的點了點頭,從他出生以來,所聽到的就是天下之人對劉氏的稱贊,上到文武百官,下到黎民百姓,沒有人不稱贊劉氏。 從高皇后開始,天下的形勢就越來越好,到洛文王和劉恒,六十年的時間,大漢一直在繁榮的往上走,天下的百姓一日比一日過的好。 這樣長時間的盛世,往前是從未出現過的,劉氏的天命和威望早就深入人心了。 …… 長樂宮中。 劉恒望著新一年的賦稅臉上滿是快意的神情,公卿大臣都坐在下首,這是整個大漢朝最有權勢的一部分人。 丞相賈誼正在對劉恒做孝文四十年的年終總結。 “陛下,去歲按照您的旨意,朝廷在整個關中實行了四十稅一的農稅,百姓無不稱贊您的仁德,得益于素王垂佑,以及您的圣明,去歲關中并無大的天災,是大豐收之年,稅率雖然降低,但是朝廷的農稅歲入并未受到影響,此外,朝廷向民間收糧的價格稍稍增加,百姓踴躍出售存糧,收購的糧食存滿了倉庫,百姓手中余錢增多,天下的商賈來到關中,所以商稅同樣在增加,朝廷的財政蒸蒸日上?!?/br> 劉恒聞言忍不住哈哈大笑起來,對眾人說道:“自古以來絕大多數的君王為了滿足自己的私欲,總是收刮百姓的錢財。 朕每每讀到便感嘆,真是一些獨夫啊,巍峨的宮室、珍惜的餐食、華美的錦緞,難道比百姓的衣食性命還要重要嗎? 所以朕繼位之后不那么做,朕以低稅養百姓,百姓自然奮發而為,朕向天下宣示恩德,百姓自然就會歸心,這是洛文王教給朕的道理。 太子,朕今日將這個道理再教給你,你可知曉了?” 劉徹就坐在劉恒的下首,聞言連忙道:“回稟父皇,孩兒知曉了?!?/br> 雖然嘴上這么說,但是劉徹心中卻不是特別認可這一點。 他雖然年輕,但已經做了多年的梁王,在梁國之中的種種見聞,讓他認為朝廷收稅低,只是便宜了那些大族。 因為大族手中的土地更多,商鋪更多,從朝廷的減稅之中得到的利益更多。 在劉徹看來,這都應該是朝廷的錢! 所以與其減稅,不如朝廷多收稅,然后用這些稅收來做大事,比如興修水利等關系國家社稷的大事。 而且劉徹在梁國之時就感覺國事之靡費實在是巨大,不多收稅甚至就連官吏都養活不起,更不要說還要養活王國軍,還要供王宮之中的各種花銷,畢竟不是每個權貴都像劉恒這樣勤儉節約。這完全是兩種執政理念的不同,也是兩種做人理念的不同。 賈誼繼續匯報道:“大將軍出征所準備的糧食兵器如下,平定西南夷的花費尚在朝廷接受范圍之內,具體的情況還請大將軍為您講述,臣就不在這里多加贅述,這不是臣所負責的范圍?!?/br> 劉恒聽著賈誼匯報出的那些數字,喟然嘆道:“這世上果然沒有比戰爭耗費更大的事情,這大概就是‘國雖大,好戰必亡’的道理了。 若是這些耗費投入關中,恐怕百姓皆能食一餐飽飯?!?/br> 絳侯周亞夫聞言有些無奈,生在如今這位皇帝的手下,實在是沒有建功立業的機會。 如今年紀已經漸漸大了,卻沒有功名可言,即便富貴榮華皆在,依舊不得不說是非常無奈的事情。 若是皇帝不信任他也就罷了,但別人不說,皇帝對自己這位大將軍的信任是沒話說的,這些年的加恩也沒有斷過。 無功而受祿,唯有忠心皇室一條路可走,之前平定西南夷叛亂,周亞夫身先士卒,親臨險境既剿又撫,盡心盡力,就是為了報答劉恒的恩情。 周亞夫的年紀比劉恒還要大,畢竟他的父親是高皇帝時期的人,作為目前軍方最高的官員,同時是開國功臣集團的領袖,他向劉恒開始講述西南夷平叛的細節,以及那些花費主要用于何方。 劉恒聽的很是認真,雖然他常說好戰必亡,但他投入在軍隊中的資源并不少。 三公九卿一個個的匯報自己部門的具體工作,洛景作為皇帝秘書則在旁記錄著雙方之間的談話。 等到眾人都說完之后,洛景起身道:“陛下,昔年英侯言,沒有壯麗的宮殿,就不能彰顯天子的威嚴,您親政以來,勤儉節約,以身作則,臣以為,圣明的不去宣揚,就不能讓天下人知曉。 您不論是從德行上,還是從功績上,都已經達到了古圣王所應該達到的地步,世上的百姓稱贊您,卻不知道如何做。 現在理應召集天下的博學之人,為您做《大漢圣王賦》,此賦應當將您的功績一一列出。 再召畫師為賦作畫,描繪您治下的盛景,以流傳后世,乃至于上呈素王。 臣以為,天下盡皆受到您的恩典,應當使諸郡列國,乃至于嶺南王國等外藩向您進獻詩歌、文賦,臣在其中擇優選取,為您奉上大漢所有臣民的心聲?!?/br> 劉恒聞言先是一喜,然后有些憂慮道:“此舉是否有些勞民傷財呢?朕行事為天下計,若是為了些許聲名要累及百姓,豈不是可笑之人了?” 洛景笑道:“不過一些紙墨的耗費而已,天下文華之士,半數就在長安,其余郡國就讓他們隨著貢品一同呈上即可,并不會有什么靡費?!?/br> 劉恒這才放下心來,欣然道:“那便如此做吧,此事就由東阿侯負責,朕信任你?!?/br> …… 【《大漢圣王賦》降世,您獲得了500氣運點,這是一片煌煌盛世的景象,文化的繁榮,天下的繁榮,這是諸夏的興盛,這是您的愿望,您的家族參與在其中,氣運點獲取速度稍稍加快了?!?/br> 這世上大概沒有人知道這到底是何等的盛世,連續積攢的國力,雄渾到可能是真實歷史上的數倍。 ———— “孝文之治”是指在漢文帝統治期間所出現的治世,這是諸夏文明從封建時代邁向帝制時代之后出現的第一個治世,一向為史學家所津津樂道,筆者以為更確切的稱呼應當為“高文之治”,因為這個治世是從呂后就開始的。 漢文帝以他崇高的品德、卓絕的才能,仁慈的統治著這個龐大的王朝,王朝的經濟不斷恢復,徹底從凋敝之中走出并大踏步的發展,數十年的穩定富裕使得人民的生活水平得到了極大的提高,整個國家的物質基礎底蘊大大增強。 同時“孝文之治”期間,政治環境始終相對清明,察舉制度不斷完善,漢王朝的統治基礎不斷穩固,為后續的盛世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孝文之治”是帝制時代的標桿,成為了所有治世的標準,這是漢文帝所建立的不朽豐碑?!稘h王朝興衰史》 第369章 天崩矣! 這是一次尋常的小朝會,參會的人很少,商議的事情也不大,如今的天下稱得上四海升平,沒什么值得朝廷關注的大事,每日里只是按部就班而已。 劉恒正說著話,突然感覺腦袋嗡的一聲,然后就感覺眼前有些花,陷入黑暗前的最后記憶是洛景驚恐的表情。 洛景伸手攙扶住劉恒的身體,其余大臣同時露出驚恐之色,劉徹沖上去同樣攙扶住劉恒的身體,洛景急聲道:“諸位,快快喚太醫令前來,太子殿下還請不要離開這里,陛下定然無事?!?/br> 群臣一齊使力將劉恒平置于床榻之上,太醫令匆匆而來,看過之后說道:“陛下這是cao勞過度,應當靜養,臣為陛下開一些修生養息的藥物?!?/br> 太醫令掏出了那一套經典說辭。 但是洛景卻不信,他望著劉恒蒼白的臉,愈發覺得心寒。 因為劉恒這樣的癥狀在史書上實在是太多了,甚至比較近的孝惠皇帝就是同樣如此。 一次偶然的昏倒,然后就是連續的昏迷,短短時間之內就發展到崩殂的境地,留下了年幼的劉恒和攝政的洛文王,撒手人寰。 他的表兄,大漢的皇帝,難道就要這樣離開了嗎? “阿景?!?/br> 床榻之上突然傳來了劉恒微弱的聲音,洛景聽的真切,臉上狂喜道:“陛下,臣在,臣在?!?/br> 群臣見到皇帝醒來,同樣欣喜莫名,劉恒作為皇帝,雖然沒有孝惠皇帝那么仁慈,但是只要認真做事,忠心耿耿,總還是賞賜不斷的。 劉恒感覺自己的頭有些脹,就像是被人拿大錘錘過之后起了個大包的不適感。 他強行睜開眼,然后就見到了洛景欣喜之中帶著一些憂慮的神情,笑著安慰道:“阿景別擔心,你先帶著眾位愛卿出去,為兄有些話要和太子說一下?!?/br> 群臣聞言一驚,皇帝竟然沒有自稱為朕,洛景的思緒更是直接回到了兩人小時候,那時的兩人就是如此,劉恒自稱兄,兩人漸漸懂事之后,洛新就讓兩人改了稱呼,直到現在。 洛景帶著眾人退出大殿,只剩下史官悄悄的貓在角落之中,面前放著筆墨紙硯,劉徹將劉恒扶起,顫聲道:“父皇,您……” 劉恒隨意的擺擺手,帶著一絲無所謂的態度道:“不過是生老病死而已,素王的人間之體尚且會薨逝,又何況朕呢,難道朕還是超越至高的素王嗎? 鬼神之說一向虛無縹緲,敬鬼神而遠之,這是先賢的教導,朕以為是對的。 神仙方士之說朕更是一概不信,若這世上當真有長生不老,阿景定然為朕送來,既然沒有,那便是沒有! 所以朕早就知曉有這一天,高皇帝崩逝前,尚且是放聲大笑,這是大漢劉氏的驕傲,要承繼下去?!?/br> 劉徹聞言只能點點頭,劉恒沒糾結這件事,輕聲問道:“朕就要駕崩了,你會成為大漢朝新的皇帝,這滿朝的臣子你要如何安排呢?” 劉徹聞言劇震,知道這是劉恒想要最后再當即道:“父皇,孩兒繼位太子之位時間太短,這滿殿重臣,相熟之日太短,但聽父皇所言?!?/br> 劉恒望了劉徹一眼,輕聲道:“丞相賈誼,有王佐之才,是不可多得的社稷能臣,兼之性格正直,是行堂皇大道君主的輔佐,你好好待他,但是你性格剛強,若是有朝一日他惹怒你,留下他的性命,算是全了朕和丞相的君臣之誼?!?/br> 劉恒算是將自己這個兒子的性格摸透了,以后大臣的日子不會好過,劉徹有些驚愕,沒想到自己在父皇心里是這樣一個形象。 那可是丞相! 難道孤會對丞相喊打喊殺嗎? 劉恒又道:“大將軍周亞夫是良將,不過他年紀大了,最多再為你鎮守十年,新生代的將領沒有非常杰出的,這要你之后自己選材了,切記,沒有得力大將,不要擅自開啟戰爭,朕知道你喜愛武事,但越是如此,越要克制,打仗就要贏,不要意氣用事?!?/br> 劉徹對自己戰略規劃的能力很有自信,不過劉恒說的是老成持重之言,小心總是無大錯的。 劉恒又說了許多人,諸如九卿,諸如軍中的徹侯,諸如皇后、太后,但是沒有說劉啟,兩人都避過了這個話題,最后劉恒說到了洛景。 “你和東阿侯不太熟,所以東阿侯之后恐怕是不會像現在這樣親近皇室了,不過朕還是希望你能夠信任他,朕和東阿侯親如一人,有朕的關系在,東阿侯還是會盡量看顧你,你底蘊太淺,他能給予你最缺少的底蘊,讓你快速的掌握國政,而且東阿侯是文華之臣,只要你不問,他不會對國政發表意見,他又子嗣眾多,一旦薨逝,不論是侯國還是如今龐大的關系實力瞬間就會四分五裂,不會威脅你的皇位,是你最得力的助手?!眲孛翡J的感覺到了劉恒說話語氣的變化,談到東阿侯的時候,劉恒的語氣就像是在談論家人,這是極少出現在他身上的。 “父皇放心,兒臣一向聽勸,善待大臣,定然繼續重用東阿侯?!?/br> 一聽劉徹說這話,劉恒反而有點不放心了,但是到了這個時候也不可能再換太子,只能最后說道:“還有一個人,你一定要謹記不要招惹?!?/br> 昭公陵! 劉恒一張嘴劉徹就知道他要說誰,能讓皇帝如臨大敵的只有那位神異傳說太多的昭公陵。 劉恒緊緊的盯著劉徹,手用力的抓著他,沉聲道:“你這一生沒有和洛氏子有過太多接觸,但是朕不同,朕是由洛文王撫養長大的,還有東阿侯在身側,對洛氏的了解遠遠超過了你,洛文王無數次的提醒過朕,昭公陵雖然是人身,卻真有奪天地之造化的能力,唯一能夠勝過昭公陵的只有時間。 你登上皇帝位之后,絕對不能去擅自招惹昭公陵,他已經很老了,距離薨逝恐怕不遠,等待他自然逝去,壓在你頭上的大山自然就會消失,朕實在是擔心你過于狂妄,導致昭公陵發怒,那大漢的社稷就危險了?!?/br> 劉徹從未見過自己的父皇這么認真過,眼神之中所透露出來的信息是,如果你敢有絲毫的猶豫,就立刻廢掉你的太子之位! 劉徹本就沒想過去招惹昭公陵,人家安安穩穩的坐在昭城,幾十年都不出來,按時朝貢,什么人才會去招惹他,劉徹只是比較乾綱獨斷而已,又不是沒有腦子。 見到劉徹的神情,劉恒終于放下了心,只要不招惹昭公陵,以漢家在天下之中的威望,怎么也不至于出大事。 劉徹退出大殿,洛景走進之后,就直奔到床榻前,劉恒笑道:“剛才和太子說了一些話?!?/br> 洛景一愣,然后說道:“陛下向太子談了臣嗎?臣知道您一定會說的?!?/br> 劉恒帶著些許回憶道:“賜予我骨rou的是父皇和母后,給予我精神的卻是姑父,朕翻看過往的史冊,從那些零星的記載之中,愈發覺得姑父是多么的可貴,這是我的幸運啊。 到了如今取得了這么大的功業,應當是沒有辜負姑父的期望了,未來這天下還要阿景你幫為兄盯著一點,其他人為兄不放心?!?/br> lt;div style=quot;text-aliger;quot;gt; lt;scriptgt;read_xia();lt;/scriptg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