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23節
這時又有宮娥匆匆走進,來到皇后身邊低聲道:“女主,陛下命東阿侯下旨,召大王回長安?!?/br> 漢朝諸侯王都能稱大王。 但是在皇后宮中能直接不說王位,而稱呼大王的人只有一個,那就是梁王劉徹。 若是平時知曉最寵愛的兒子梁王能夠回到長安,皇后定然欣喜莫名,但是現在知道梁王要回來,皇后卻感覺眼前一陣陣發黑,她當然知道梁王回來是做什么。 皇帝這是真的想要換太子了,皇后又忍不住望了跪在地上的太子一眼,眼底滿是悲痛的色彩。 她就這么兩個兒子,難道卻要因為皇位而自相殘殺嗎? 皇后悲戚道:“人活到了這個年紀,竟然遭遇如何禍事,我難道是造了什么孽,于是上天降下懲罰嗎?” 皇后宮中的這些事外界自然是不知道的。 一列全副武裝的信使帶著信件沖出長安,他們一人數馬,輕裝而行,風馳電掣一般的沖出了長安城,引起了無數人的關注。 然后圣旨的內容就傳遍了整座長安城,城中仿佛一瞬間按下了暫停鍵,下一瞬間就是更加喧囂的沸反盈天,無數人都在奔走相告,梁王回京,就算是一個普通人也知道皇帝這是想要換太子了。 皇帝竟然真的順應了民意,要換太子,大漢朝建立以來,這是第一個可能被廢掉的太子,因為殺死了諸侯王太子和齊國公子而丟掉了自己未來的皇帝位置。 膠東王太子和齊國公子的屬臣知曉這個消息,當即就跪在院中不住的叩拜著,雖然太子和公子不能死而復生,但至少殺人兇手付出了慘重的代價,回到國中能給主君一個交待。 在自己這些人自殺之后,族人起碼是不會再受到影響了。 是的。 這些人都很清楚,從主君被皇太子啟一棋盤砸死的那一刻,他們這些人就是活不了的。 戰死殉國是戰國時期的道德風尚。 以如今大漢朝傳承自那個時代的道德風尚,臣子沒有盡到保護的職責,導致主君被害,這是會被戳脊梁骨的,乃至于一輩子都抬不起頭來。 唯一能夠挽回名聲的方式就是自殺殉主,或者像他們這樣先為主君報仇,然后再殉主。 長安城中風波愈演愈烈,無數人稱贊著皇帝劉恒的圣明無雙,朝廷的信使已經帶著圣旨到了梁國之中。 第367章 皇太子徹 梁王宮。 一個長相頗為英武的男子正滿臉興奮的在殿中踱步,此人自然便是梁王劉徹。 朝廷的信使雖然還沒到,但是消息已經傳到梁國之中了,梁王太傅從外面匆匆走進,面上帶著喜色道:“大王,朝廷的天使到了?!?/br> 劉徹強自抑制住狂喜的神情,前往面見朝廷使者,朝廷使者見到劉徹走出,躬身行禮,給足了劉徹面子,然后才向劉徹宣旨,明眼人都知道,這一次換太子之后,只要太子不作大死,朝廷不可能再換了。 “大王,陛下和皇后非常思念您,還請您盡早動身前往長安吧?!?/br> “有勞使者了,寡人也思念父皇和母后,這便動身到長安去?!?/br> 早就備好的馬車駛出,按照圣旨的意思,劉徹帶著大批人馬前往長安。 馬車之上。 劉徹神情之中的振奮再也克制不住,他挑起窗簾望向兩側不斷向后的景色,興奮道:“這一去,天地廣闊,宛如龍入大海,宛如鵬上青冥,再也沒有能束縛寡人的東西了?!?/br> 梁王太傅同樣興奮不已,萬萬沒想到啊,一個不小心,竟然馬上就要從諸侯王太傅變成太子太傅了,真可謂是一步登天了。 人生的際遇,就是如此的奇妙,不走到那一步,沒有人能知道未來會如何。 不過他畢竟癡長多年,見到喜形于色的劉徹,開口勸道:“大王,雖然我等都知曉陛下命您進京是為了何事,但是畢竟還沒有明旨下來,若是因為現在的一些不小心,耽誤了大事,豈不是辜負了上天的恩賜? 皇太子啟因為驕狂遭遇了這樣的禍患,臣希望您能夠以此為戒,往日里在王國之中再急躁,到了長安城中也要克制一些?!?/br> 劉啟的性格比較暴躁,劉徹的性格和劉啟則有相同的地方,但又有不同。 劉徹的性格同樣暴躁,喜歡乾綱獨斷,是個相當獨的君主,但是他某種方面又很能忍,絕不會做出當面直接拿棋盤砸死人的事情。 劉徹聞言點了點頭,示意自己知道了。 當梁國的車隊走進長安城后,上到勛貴百官,下到黎民百姓,所有人都關注著劉徹,大漢王朝未來的太子,從他的兄長手中接過。 到了現在這個地步,梁王接任太子之位幾乎已經成為定局了。 除非一直坐在昭城的昭公突然表態說素王支持皇太子啟。 但天下人寧愿相信洛氏會稱王,也不會相信昭公會支持皇太子啟。 這種毫無懸念的事情,根本引不起眾人的興趣,如今眾人所關注的點,反而是劉啟的結局。 這種大漢王朝的第一位廢太子能活下來嗎? 民間的紛紛擾擾無法影響到那座深深的宮城,劉徹進了宮,按照旨意首先去見太后張嫣。 對這位祖母,劉徹最深的印象就是安靜,幾乎不怎么說話,只是循規蹈矩的做一個太后,但是這一次的事件讓他認識到了這個老人的力量,那是甚至能夠撼動皇帝的力量。 張嫣望著在自己面前低著頭的劉徹,輕聲笑道:“你這個孩子,予是知道的,比你的兄長要強,做了太子之后不要學你的兄長,不要辜負這么多人對你的期盼?!?/br> 即便是劉恒不下旨,但是張嫣依舊在這里將劉徹當作太子看待,劉徹聞言連忙說道:“皇祖母所言,孫兒都記在心中了,定不會辜負您和天下人的期望?!?/br> 張嫣又道:“等下就要去見你的母后了吧,你的母后是洛文王親自為皇帝挑選的皇后,是個有眼光又賢惠的女子。 唯一的缺點就是在子嗣上過于糊涂,和尋常的農婦一般,有些拎不清,你到了長樂宮之后,不論你的母后如何說,你只要說予做主即可?!?/br> 劉徹心中一沉,大概知道太后在擔心什么,他再次躬身道:“皇祖母,孫兒知道了,定會以社稷為重?!?/br> 張嫣聞言滿意的點了點頭,笑道:“你去吧?!?/br> 劉徹轉身離去,張嫣望著劉徹的眼神有些幽深,輕聲呢喃著:“使河如帶,泰山若厲,國以永寧,愛及苗裔,再好的承諾還是要看皇帝的意思啊,祖父,孫女對家族盡力了?!?/br> 劉徹當然不知道這些事,他的心中確實對很少見到的皇祖母升起了感激之情,然后這種好心情就被他的母后破壞了。 劉徹和皇后的感情很好,畢竟劉徹從小就是更受寵的那一方,但是讓出皇位那是不可能的,劉徹又不可能做出不孝的事情,只能順著皇后說話,幸好皇后心里還謹記著太后之前的話,沒有說出讓劉徹不接受太子之位的話,否則母子兩人之間恐怕就真的要因為這件事生出嫌隙了。 皇后希望劉徹日后能好好的照顧劉啟,言下之意是希望劉徹能留下劉啟的性命,這讓劉徹很不高興的說道:“母后,皇兄和孩兒一母同胞,難道孩兒在您眼中就是個為了權力而不顧及兄弟感情的人嗎?” 見到劉徹做出保證,皇后很是高興,劉徹這才離開皇后居住的殿中,走出大殿,劉徹的眼神有些恍惚,他剛剛騙了自己的母后。 廢太子怎么能活在這個世上呢?那是對所有人的不負責,甚至對社稷天下都是有百害而無一利的事情。 廢太子的臣屬只要沒有大問題,都可以得到寬恕,但是作為一切的核心,踏上這條路就無法退走。 當年項羽有大功于天下,一朝敗亡,尚且只能憑借昔年的香火情將后裔送往昭城,自己卻是不能走的。 劉啟何德何能可以全身而退呢? 但劉徹不會動手,他知道自己不用動手,他知道自己的這位皇兄在某些方面和自己很像,都是自尊心極強的人。 這樣的人怎么會卑微可笑的活在世上呢? 寧愿壯烈的死,絕不茍且的活,這才是他們這種人的傲骨所在。 懷著復雜的心思劉徹走進了長樂宮中,當先第一眼見到的就是自己的父皇,那個被稱作當世圣王的皇帝,從東海之濱到西山蒼翠,從極北長城腳下到浩瀚的嶺南,整個諸夏大地都贊頌著他的名字,這幅場景就像是昔年的洛文王一樣。 大概只有素王這位每時每刻都被贊頌的至高神能夠超越他了。 左右分別坐著天下文宗之首的東阿侯洛景,同時也是自己父皇最信任的臣子,劉徹很清楚在父皇的心中,東阿侯的地位遠遠超過任何一位皇子,未來想要穩固地位,交好東阿侯是必不可少的。 另外一人則是丞相賈誼,天下皆知的大才之人,掌握相權十數年,從未出過紕漏,這一次廢除太子也是主力,是群臣之中第一個進言的。 “孩兒參見父皇,父皇萬安,父皇萬福!” 劉徹收起心中繁雜的思緒,恭恭敬敬的向自己的父皇行禮,劉恒望著下首的劉徹,眼神有些復雜,這就是新的太子嗎? 劉恒對劉啟不太喜歡,而且認為他天資遠遠不如自己。 但是劉恒承認劉啟成為一個合格的守成之君還是沒有問題的,這非常符合劉恒對未來繼承人的想法。 但是這些規劃隨著棋盤的砸落而徹底崩毀,即便是再倉促,太子也不得不換了,那么劉徹比起劉啟來,怎么樣呢? 劉恒不知道。 他對自己的這個兒子了解太少了。 但是到了現在這個時候,就宛如箭在弦上,不得不發,劉恒朗聲問道:“梁王,朕有一問問你,若你是皇帝,你要如何執政?” 劉徹聞言直接嚇了一跳,沒想到皇帝會直接問他這個,當即躬身說道:“父皇春秋鼎盛,何出此言啊,何出此言?!?/br> 劉恒又道:“朕問你,你答便可,把你心中的想法說出來,朕能看出你說的為真為假,不要妄言?!?/br> 劉徹在思考要不要真的將自己的想法說出來,洛景不希望再橫生波折,便直接提醒道:“大王盡情即可,陛下圣明雅量,能容天下所不能容?!?/br> 劉徹聞言,這才鼓起勇氣將自己的想法一一說出,他是一個真正天才的皇帝,對天下有自己構思,縱然有些構思需要極高的賢才襄助才能夠成功,即條件比較苛刻,但這依舊是他的能力和魄力所在。 這些想法之中有一些和劉恒的政策不同,劉恒靜靜地聽著,他不在乎這些政策如何,他是要從這些言語之中找到劉徹的核心所在。 “爾可為君哉!” 劉恒長嘆一聲。 洛景和賈誼兩人走出殿門,對視一眼,突然開始笑。 “這難道不是素王賜福于諸夏的天子嗎?” ———— 孝武皇帝者,孝文次子,太子啟同胞弟也,孝文二十七年以皇子為梁王。 孝文四十年,太子啟坐法,殺膠東王太子、齊公公子,群臣憤然,天下震撼,諸王侯公卿以發垂之,曰:“素王在上,吾誓不與之共立青天之下?!?/br> 孝文曰:“太子輕挑暴戾,不可君天下,宜當廢之。梁王允文允武,德兼康召,實宗家麒麟子也,宜為太子,繼嗣皇業,布告天下,曉諭?!?/br> 遂廢太子啟為九江王,以梁王為皇太子?!稘h書·孝武本紀》 第368章 孝文之治 廢太子之事,對劉恒來說不算什么,既然這樣處理對天下的影響最小,那就如此做。 他的心中只有天下。 至于長安百姓,對誰是太子沒興趣,他們只希望劉恒能夠長命百歲,長長久久的當皇帝。 劉恒帶著一行人出行,包括皇太子劉徹,以及洛景和賈誼,大將軍周亞夫等等重臣。 劉恒一路走出長安,沿著大道望著三河平原上的無數農田,無數道農夫的身影在其中若隱若現。 等到停下歇息,劉恒臉上滿是懷念的對劉徹說道:“知道今日為什么要帶你來到這里嗎?” lt;div style=quot;text-aliger;quot;gt; lt;scriptgt;read_xia();lt;/scriptg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