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37節
書迷正在閱讀:我真的只想搞事業[快穿]、魔君聽見我要攻略他[穿書]、我,薩摩耶,可愛崽崽、當炮灰美貌值爆表[快穿]、沙雕攻今天知道他掉馬了嗎、苦木長青(女B男A)、無條件信任gl、標記女主后炮灰成了豪門贅A、我的技能是摸尸[無限]、反派演白月光真香了
眾人皆以為然,當下同桓溫商議停當。 桓溫謝過各人襄助的美意,馬不停蹄作出戰略部署: “這苻黃眉等人不叛亂則已,一旦作亂定要他死無葬身之地,秦燕舊地交邊之處戰事紛繁,請于太傅領軍往弘農坐鎮?!?/br> 于謙拱手應下,神色平靜:“合當鑄城壕固守,務農桑,安百姓,置官吏,約束簡要?!?/br> 桓溫點點頭,對此無比放心,又道:“請蒼水將軍南鎮蠡臺,斷燕都鄴城與外界音訊相通之喉舌,王貞儀國師率軍南巡淮河,接應汝潁之地兵鋒悉定?!?/br> 張煌言與王貞儀二人俱是答應下來。 王貞儀雖然自幼諳熟弓馬,橫跨如飛,射無不中,但平日在新朝作為國師,擔任的都是文職,這還是她第一次作為主將上戰場,也算是一種歷練:“定不辱使命?!?/br> 桓溫又安排杜預駐軍潼關,戚繼光駐扎邙山北,陳慶之阻遏燕國援兵可能的南下道路,最后三軍會師,合攻洛陽。 “三個武廟級選手打慕容恪一個,他泉下有知,死也該瞑目了”,杜牧撫掌微笑道。 桓溫對他笑了笑,又道:“請幼安統兵北上,一戰攻克豫州?!?/br> 辛棄疾一身戎裝坐在案坐,迎著颯沓秋風一拭長劍:“甚合我意?!?/br> 余者安排各自有差,如謝脁、沈約、蕭綱、劉令嫻、曹雪芹等人都隨軍遠征,分散在各隊中。 北方大量殘民故土流落在胡人蠻夷手中經年,有大量的戰后修復和文化重建工作等著他們去完成。 荀羨從徐州北上,奪取莒縣戰略要沖,進而深入青州。 柳如是留在了后方,負責一應糧草調配、軍需供給之事。 郗超以滅秦之功,升為征南將軍入朝參政。 他有一項特別重要的任務就是盯緊司馬昱、殷浩等人,以免這些人在關鍵時刻搞內訌,從背后捅刀,致使北伐功敗垂成。 最后是桓溫自己所率的一支孤軍,奇襲燕帝如今的駐蹕之地中山,打的就是一個攻其不備,速速拿下的主意。 眾人見他遣兵點將各安其職,頗有章法,已初現王者之風,當即微微頷首,各自領命而去。 一切都在按計劃實施,進行得異常順利。 戰爭輾轉了許久,慕容恪終于在這一年深秋被俘,任他再如何驍勇善戰,被三個武廟圍攻也只有嗚呼哀哉的份。 絕境之下,他本想仗著一腔血勇強行突圍,收攏兵馬改日重來。 不料陳慶之一貫謀而后動,早在外面布下了天羅地網,慕容恪一陣左沖右突,只是白白將人手折損殆盡。 血戰日余之后,終于馬頭中建,力竭墜地,被戚繼光宛如老鷹拖小雞一般拽回了本方大營中。 因他素來人品甚佳,為政寬仁,甚至有“古之遺愛”之稱,眾人打算招降他為晉國所用。 慕容恪的神色有些茫然,似是未曾想過,為何他一生戰無不勝,已經用盡了所有的手段,卻還是折戟于此。 當他看見對面的戚繼光等人時,就知道,這便是天命所終了。 慕容恪搖了搖頭:“一士諤諤,慕容玄恭上愧高皇,不能救社稷,下慚百姓,不可護蒼生,有何面目腆顏惜身,茍活于世!” 言罷,反手一劍割在頸中,登時血濺三尺,魂飛天外。 “不亦燕之國士乎”,戚繼光嘆息,負手走出軍營,“將他厚殮入葬?!?/br> 慕容恪一死,燕軍奪氣,自最北方幽州以下無不震駭,中山的小皇帝慕容暐更是魂飛天外,當即就想收拾包袱逃竄回龍城去。 還是慕容霸強行將他按住喝令回宮,整飭軍營,裝甲齊備,準備迎戰。 見到桓溫遠道而來,似神兵天降,慕容霸也絲毫沒有慌亂,只是堅守不出。 他思慮著,彼遠道而來,糧草難以為繼,頓兵高城下本就是兵家大忌,我先避一陣鋒芒,待其士氣低落、人困馬乏之時,再開城出戰,自可一戰定之。 這個戰略確是妙計,無奈桓溫根本不按照他的思路走。 他這支奇兵不過五千余人,卻硬生生故作疑兵,布置出了數萬人的架勢。 如今大軍兵臨城下,本方戰神又折損于陣前,試問燕都士兵哪一個不慌張震撼,戰戰兢兢,直道對面全是金甲神人,又所向披靡之力。 在這種情況下,慕容霸最應該做的是縱兵出擊,以一場大勝穩定人心,提升士氣。 他選擇閉門不出,雖是兵家良策,落在燕軍眼中,卻成了慕容霸畏戰的如山鐵證。 于是城中人心更為浮動,慕容霸不知各種癥結所在,為了鎮定人心,殺了一批霍亂頭子祭旗,反倒是讓眾人更加心懷怨憤,不安已極。 杜牧在桓溫軍中隨軍出戰,發覺有機可趁,立即讓桓溫修書一封,致信城中的武威王慕容筑。 這種事,桓溫十分放心地托付給他代筆。 信中一片虛辭,統是什么“燕主無道,我中原上國代天選帝,君乃燕高祖皇帝之后,宗室耆老,理當一試帝位,我大軍屯兵城下,愿作臂助之援”,反正就,突出一個胡扯。 慕容筑見信以后,心情真如夏天喝了一杯冰闊洛,爽飛了。 回信瞎謙遜了一通,“無才無德”云云,末了約定時日揮師入城。 此刻恰逢慕容霸換防,慕容筑作為慕容恪手下的老將,被派遣去鎮守中山至關重要的東門。 如此軍事重地落入叛徒手中,城中之人焉能討得了好。 沉沉更鼓聲剛過,慕容筑城門大開,桓溫已如狂風掃落葉般,率軍各擒火炬沖入城中,一片明晃晃,照徹天不夜,迅速殺進禁宮。 慕容霸等人倉促迎敵,未待披甲,夜色當中但見火光沖天而起,殺聲四作,難辨敵人數目,所謂的大燕虎狼之師甚至來不及抽出兵刃,就被摧枯拉朽地剿滅。 “放下武器,降者不殺!”桓溫厲聲道,瓦解了他們最后一絲斗志。 天明后不久,他進入燕宮,活捉了燕國小皇帝并丞相以下一干人等,俱收拾干凈,聽候發落。 什么,你問慕容筑? 真不幸,慕容將軍半夜身中流矢,不小心失陷于亂軍,被路過的戰馬踩死了! 這是多么遺憾的一件事,桓溫看起來是多么的難過啊,甚至還說要找出他的尸骨厚葬呢! 天幕前的觀眾們:“……” 咱就是說,能當戰神的人心都是黑的,這點不用質疑吧。 燕國百官俱被押解到殿前,只走了一個慕容霸,待天色大亮后闔城搜捕三巡,終于從馬廄里把躲藏行跡的他救了出來。 慕容霸可不像慕容恪那么有節cao,他見到桓溫,直接納頭便拜。 他后世能夠放下身段,干脆利落投奔苻堅,又來個光速反叛,現在自然也能毫無思想包袱地大開城門,投降桓溫。 桓溫:笑死,他都聽杜牧說了,這種玩意留下性命干啥,等著日后再降而復叛,開皇帝培訓班嗎? 當下不管慕容霸如何口呼謙詞、極盡退讓,徑直一劍抽出,將其穿心斃命。 燕晉戰爭開打以來,先死了慕容恪,又死了慕容霸,二將俱亡,余下一群酒囊飯袋毫無斗志,紛紛放棄了抵抗,被晉軍漸次平定。 如此一來,北伐的初步版圖就算是完成了。 次年春,征南將軍郗超上書朝廷,控訴會稽王司馬昱十四項大罪,嚴刑并舉,貶為庶人。 九月,晉廷以桓溫功高,加封江陵郡楚國公,食邑五千戶,兼任開府儀同三司。 桓溫厲兵秣馬,磨刀霍霍了兩年,在下一個春草生長之時,典軍越金城入前涼,盡滅張氏諸王,盡遷其宗室而還。 郗超再度上表,大司馬功高無賞,請賜劍履上殿,入朝不趨,贊拜不明,晉帝允之。 翌年,郗超又一次上表,為桓溫請加九錫,冕十二旒,食邑萬戶,晉帝允之。 期間,武陵王司馬晞掀起了一次小幅度叛亂,被桓溫隨手打發,送往封地,十年不得朝京。 下一年,郗超又又又開始上表,請朝廷為桓溫家族龍亢桓氏建立宗廟,追封桓彝等一應先祖,晉帝允之。 又過去了好些年,郗超繼續上表……現在,晉帝已經不打算再看了,他一個木偶天子,除了答應還能咋滴。 桓溫過了幾年位極人臣、驅策天子如傀儡的生活,深感權臣的日常就是這么枯燥乏味。 他這幾年都在建設北方的長安、洛陽二都,以備來日遷都事宜,戰后百廢待興,都要從頭再來,等待著各種修復完善。 終于,長安城已經完全建設好了,而且這時,桓溫又一次深入代國,率兵打了勝仗,聲威大震。 他決定,不等啦,趁著朋友們都還沒走,各回各家,杜牧也還留在本位面,準備更進一步! 郗超又一次進行上表,這也是他最后一次給晉帝上表,下一回,就該是桓溫的「大楚」了。 郗超說,陛下你怎么睡得著的,快醒醒,你家沒了。 欽天監快準備好改朝換代的星象播報,良辰吉日快定下,受禪的儀式流程、場地建設各種事項也都要再催催弄弄,怎一個忙字了得! 就這般到了年底,桓溫于長安城受禪登基,建國為「楚」,是為楚太.祖宣武帝。 改元「萬寧」,萬歲長寧,很樸素的文字,很樸素的愿望,卻是所有在亂世中飄零至此的人們心中最大的向往。 杜牧盛裝衣冠,立在高臺之側,為桓溫捧獻上天子劍。 桓溫在他面前停了許久,驀然握了握他的手,輕聲說道:“謝謝?!?/br> “宣武陛下……是我之榮幸”,杜牧垂眸說。 桓溫用只有他們二人能聽見的聲音問他:“朕以后還能再見到你么?” 杜牧沉默許久,未置一辭,而桓溫也沒有再等待自家謀主的回答,只是將一枚令牌放在了他掌心,隨后轉身走上了高臺。 令牌上寫道,「楚萬年郡公杜牧」。 京兆萬年正是他的家鄉。 杜牧伸手握緊了這塊令牌,目送桓溫走向最高處,輕聲說:“再逢君于青史里?!?/br> 今生今世至此,能親手建立起一個一統天下的王朝,他已經無憾了。 他一轉身,進入傳送門,消失在長煙渺渺的天際。 …… 隨著挑戰者們陸續回歸,天幕開始了最終結算和獎勵發放。 主線任務【青史留名】,特殊任務【蘭亭詩會】、【才藝活動】、【一統天下】全部完成,名士們的好感度夜全部拉滿。 觀眾們一看,好家伙,參賽者直接賺麻了??! 蘭亭詩會的參會者全部都領取到了獎勵,由于他們往往來自很多不同的位面,這就導致獎勵如雨落,堪稱皆大歡喜。 其中,獲得最佳帝王詩人獎、十佳作品獎、蘭亭十二美之類的等級獎,還會大大加分,獎勵翻倍。 單人得分最高的是杜牧,然后還有沈約,都是滿分。 本次副本的最大贏家還數劉宋帝國,他們作為副本開發的東道主,堪稱是全員參與,高手如云。 其次就是梁武帝位面,文學燦爛如群星,沈約更是帶著他的團隊策劃了整個詩會,從頭參與到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