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36節
書迷正在閱讀:我真的只想搞事業[快穿]、魔君聽見我要攻略他[穿書]、我,薩摩耶,可愛崽崽、當炮灰美貌值爆表[快穿]、沙雕攻今天知道他掉馬了嗎、苦木長青(女B男A)、無條件信任gl、標記女主后炮灰成了豪門贅A、我的技能是摸尸[無限]、反派演白月光真香了
這種深徹入骨的傷懷,并非他一人所獨有,而是萬古同悲。 蘇軾看見這一幕,倒是想起了什么,回眸望向蘇轍,輕嘆一聲,微吟道:“當時共客長安,似二陸初來俱少年。有筆頭千字,胸中萬卷;致君堯舜,此事何難?” 此事何難?難于萬嶺千重,渡越關山。 蘇轍微微怔然,握住他的手,一時無言。 陸機滯留在北方寫了大量的詩歌,后來,這一方殘研疏墨、斷簡余編,流落數百年,又被后來者重新執起。 沁滿了血與淚,續寫一場又一場故國已陷、王氣已終,顧望今昔、萬事皆空的悲劇。 庾信家中父輩皆為梁臣,梁亡后流亡北朝,半生心血慟哭,釀成了一首哀惋絕唱《哀江南賦》。 天嘉年間,陳蒨北伐,派兵接回了大量滯留在北方的文人,唯有庾信被北周武帝宇文邕扣留,終身不得歸鄉。 杜甫說,“庾信平生最蕭瑟,暮年詩賦動江關?!?/br> 國家不幸詩家幸,抵達至命運的最蕭瑟處,才誕生了聲動江關的名篇。 若不曾親眼見證、親身參與梁朝文化的鼎盛璀璨,江表三百年文氣于斯為盛,看盡了這一場繁華煙花在最絢爛時倉惶一謝的破滅。 又哪會在散場之后,捧出肺腑,熬盡心魂,對著文化宮闕凋零后的廢墟余燼失聲痛哭? 庾信之后的幾十年,陳朝尚書令江總,世稱“江令”,在陳亡之后入隋,從此羈留北境,直到七十余歲,方被放回南方江都,郁郁死去。 隋廷上白發蒼蒼的垂暮老人,當年也曾是陳宮玉帶風流的詞林佳客,江左最驚艷的少年郎。 他早年寫宮體詩,國破家亡之后,皆改作了愴然悲聲,成了銅駝荊棘、黍離之悲、亡國殘民的長歌當哭。 數百年后,元好問在亡國之后飄零湖海,四處為家,重見西山晴雪,江總舊跡。 “焦土已經三月火,殘花猶發萬年枝。他年江令獨來時?!?/br> 故國一炬灰飛煙滅,俯仰已成陳跡,唯有年年花發如故,燃燒似流火……然而為此悵然淚下的,又何止是一個江令呢? 還有司空圖,唐朝末年因不愿歸順黃巢與朱溫,隱居在王官谷。 當時盜賊紛起,霍亂多地,因為他清名在外,素來都避開了他的隱居之所,因此有眾多文人為了保命,前來尋求庇護。 司空圖本可以置身事外,寄情煙水,了此余生,但還是選擇了在唐哀帝死后殉國。 還有黃宗羲,年少為報復仇枕戈泣血,孤身進京刺殺魏忠賢,青年武裝抗清水師周旋海上各地,暮年避居終身不仕清廷。 死后無碑無墳無棺材,只在身下放了一塊青石板,以成全“速朽”之意,干干凈凈地消融在天地間。 還有柳如是,扁舟一葉寓居飄零西湖之上,亡國后半生淚灑只堪遺恨,絳云樓前碧水悠悠悵對斜陽,故園紅豆俱成劫灰。 縱回楊愛千金笑,終剩歸莊萬古愁。 …… 此刻,獲獎者們這么一想,真是有太多的離亂痛苦本該在他們的命運中發生,現在卻都已經被改變。 譬如庾信、江總、黃宗羲、柳如是等人,他們的國家根本就不會亡,滅亡的只有敵對勢力。 司空圖、元好問等人雖然無法更改國運,卻決定了開設書院,傳承星火,改變了個人的凄慘凋零命運。 “這個紀念獎確實名至實歸”,沈約也不禁感嘆道。 多少的燦爛輝煌文化結晶,醉里華年樓頭鼓角,流緒微夢吉光片羽,本該風流都被雨打風吹去,卻因為天幕降世得以保留下來,這真是泰棒辣! 我們詩會的頒獎以此而終結,非常之完美! 當然,紀念獎獲得者里邊也有一個不一樣的存在,那就是王貞儀。 她改變命運的方向,倒是跟國仇家恨完全不沾邊,而是在于本來她的才華被埋沒了,如今卻已經扶搖直上,成了大一統新朝帝國的國師,一人之下,萬人之上。 王貞儀領獎的時候,沒忘了cue一下視頻那頭的王莽:“承蒙陛下青眼,德卿此生有幸?!?/br> 王莽現在不僅是她的上司,還是她的好朋友和搞事伙伴。 倘若換一個時空,她或許也會得到重用,但絕不會得到如此毫無保留的信任,所到之處,如朕親臨。 王莽子一聽,頓時驕傲地挺直了腰板,發出了盒盒盒的笑聲。 沒錯,朕就是這么一個慧眼識珠的大天才! …… 所有獎項都發布完畢,詩會至此圓滿結束。 在賓客離席之前,李清照衣冠瑯然,羽佩鏗鳴,信步走上來宣布說:“散會后,請九州書院的師生們即刻前往劉宋帝國,參加書院開學典禮?!?/br> 眾人歡然稱是。 蕭綱、劉令嫻等許多學生都下意識長舒了一口氣。 總算是開學了,黃宗羲的作業已經提前布置了一大堆,數量之多,真如山海傾塌一般。 甚至連其他老師都有緊隨著一起卷的趨勢! 即便是韓信的軍事課這種本該以實踐為主的課程,都提前讓大家看了許多兵法閱讀資料,聽他在群里說,等小朋友們開學學習拉丁語后,就連《伯羅奔尼撒戰爭史》、《高盧戰記》這種書都要加入課程材料清單,這擱誰身上遭得住啊。 “提問”,張煌言積極舉手,“我等并非書院之人,能否前往觀看開學典禮?” 李清照一怔,深思道:“去倒是可以去,只要跟我們一起穿過光門就可以了,但就怕你回不來?!?/br> 畢竟微縮傳送門的總數量是有限的,到時候來客該怎么離開劉宋帝國,還真是一個問題。 張煌言也想明白這個邏輯,嘆了口氣:“唉,好吧?!?/br> 于謙見他神情沮喪,便伸手拍了拍他的肩:“蒼水,你可以和我共用一個傳送門?!?/br> 張煌言眼睛一亮,卻聽他又帶著一絲遲疑地徐徐說:“理論上來說,微型傳送門只能一人使用,不過多帶一個人應該也問題不大?!?/br> 張煌言滿臉黑線:“那還是算了,我擔心我下來之后就缺胳膊少腿了……不是,你這是什么眼神,你為何對此感到遺憾?!” “我沒有”,于謙肅容道,“定是你眼花了?!?/br> “我堂堂百步穿楊、帝國上將豈會看錯”,張煌言一怒,直接扯住他衣袖,“你明明就有!哼,虧我還把你當成我最好的朋友……” 于謙想起張煌言的前幾個好朋友都是什么下場,為自己捏了把汗,由衷地說:“要不我們商量一下,這「最好的朋友」一職還可以再斟酌斟酌?!?/br> 張煌言更是大怒,甚至覺得有點受傷了:“焉有是理,你竟如此嫌棄我……” 二人正在這邊掰扯不休,王貞儀路過見到如斯混亂的一幕,不禁搖了搖頭:“你二人說來說去,癥結都是在這傳送門上,不妨先領了副本獎勵,看有沒有什么能用上的?!?/br> 張煌言恍然大悟:“是哦?!?/br> 第166章 蘭亭詩會結束之后, 參會者們都多待了一段時間才離去。 或是四處周游,吟賞山河風光,或是與當世名士交往, 領略神姿高徹的魏晉風骨。 又過了三個月,副本世界中只剩下了決定繼續征戰的那些人。 戚繼光,于謙, 張煌言, 杜牧,杜預, 王貞儀, 柳如是,還有劉宋帝國的諸位, 梁朝的諸位,都留在了東晉。 詩會雖然開完了,但還有一統天下的任務等待完成呢! 劉裕為了配合眾人,特意調整了副本內外的時間流速比率,這樣一來, 九州書院的師生們就能夠趕上參加開學典禮。 是年春日, 燕國政權內部發生了一樁不大不小的人事變動。 燕國的實際執政者、太原王慕容恪極力提拔自己的弟弟慕容霸,將朝中大事盡皆相托, 隨后親自率軍南下, 進犯晉國治下的重地洛陽城。 慕容霸這個名號聽起來比較陌生,不過,他后來改的名字卻是大名鼎鼎,如雷貫耳。 那就是慕容垂, 鮮卑人的戰神, 后燕開國之君。 原本因燕廷傾軋迫害, 亡命投奔前秦,苻堅不計前嫌地接納了他,善待有加,他也投桃報李,兢兢業業地為苻堅打工。 淝水之戰后,慕容垂光速反叛,迅速自立開國,成為了分裂前秦帝國的第一人,此等效率縱使是姚萇也得甘拜下風(苻堅:……呵,朕又當了一回大冤種是吧。) 總而言之,武廟慕容恪 戰神慕容霸的陣容,不僅是燕國眼下能拿出來的最強攻守陣容,即便放在整個歷史長河中也算得上第一流了。 對此,參賽者們也是高度重視。 晉國留在北方的大將謝尚正在布防邊境處的金城,與涼國頻頻入侵的勢力交兵,少年姚襄在潼關一帶鎮壓秦國的反抗勢力,同樣抽不開身。 這就導致洛陽的守衛較為薄弱。 加之慕容恪用兵確實有一套,一面派小股疑兵在馬尾上綁縛石塊,馬蹄滾滾踏過,塵土飛揚,偽裝成大軍欲渡河犯平陽之狀。 為了演戲逼真,他甚至真的收購了大批木材,以示作戰船舟渡之用,汾水一帶的木材價格都因此而飛漲。 洛陽守將當真被蒙騙住了,殊不知,慕容恪大軍的真正主力早已銜枚夜行,日夜兼程,一路望風揚旌、不加消歇,徑趨往盟津。 三鼓轟烈響畢,慕容恪身騎白馬,仗劍督軍,親冒矢石沖在第一線:“隨本王殺,拿下洛陽定都!” 燕軍因而士氣大振,喊聲直沖云霄:“隨殿下殺!” 大軍兵臨洛陽城下,守將方得知消息,駭然之間,怎一個魂飛魄散了得。 壓根不等迎戰,燕軍早已如蟻附進,亂箭齊飛縱橫如雨,一個個飛也似的躍上城頭,向人沖來。 晉軍倉皇之下哪有抵抗之力,盡數被亂刀劈砍,橫死當場,剩幾個手長腳長的極力左沖右突,好容易趁亂逃躥出來。 守將等到終于逃出生天后,一清點,身邊隨從早已潰散折損殆盡,無奈只得去長安投奔姚襄。 姚襄見洛陽守將單騎逃回,城池轉瞬陷落,饒是他一貫英武不凡,也不免為之駭然。 自己還沒出生的時候,慕容恪就已經名揚天下了,其用兵之道當真如此厲害? 姚襄畢竟是五胡十六國時期屈指可數的名將之一,在短暫的驚亂之后,很快鎮定下來,心頭反倒躍躍欲試著一股爭雄之意。 一面飛羽傳書告知謝尚,一面親自點兵出潼關,渡落水,迎戰慕容恪。 消息快馬加鞭傳到建康城,眾人聞訊無不皺眉。 杜牧沉吟良久,微嘆說:“小姚將軍太沖動了,秦地新定,人心思變,他不應輕易動兵離開長安城?!?/br> 戚繼光也道:“確然如此,那苻秦宗室名將輩出,什么苻黃眉、苻菁、苻柳之流豈是好相與的,只怕姚襄大軍一動,秦人立時叛亂?!?/br> “他今年才十七歲”,張煌言倒是覺得不能對姚襄苛求太過,“我十七歲的時候還在家鄉一擲千金,逗貓遛狗?!?/br> 戚繼光扶額:“十七歲不小了,我十七歲的時候已經襲父職任登州衛指揮僉事了?!?/br> 王貞儀微微含笑道:“我十七歲時在寫作《勾股三角解》,給別人編教材?!?/br> 和兩個掛逼 卷王沒什么好說的,張煌言保持了戰略性沉默,機智地轉移話題道:“那咱們現在就援師長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