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83節
書迷正在閱讀:我真的只想搞事業[快穿]、魔君聽見我要攻略他[穿書]、我,薩摩耶,可愛崽崽、當炮灰美貌值爆表[快穿]、沙雕攻今天知道他掉馬了嗎、苦木長青(女B男A)、無條件信任gl、標記女主后炮灰成了豪門贅A、我的技能是摸尸[無限]、反派演白月光真香了
劉??紤]到就讀的學生有相當一部分是各位面的太子和未來繼承人,為此特意增設了一個環節。 那就是皇帝們的客座講座,每兩個月一節,簡單談談自己當皇帝是一種怎樣的體驗。 第一個演講者當然是他自己,而后,他本來想去找鄭成功和劉徹,但因為大漢、大明很快就要聯軍進攻印度的緣故,二人都沒有檔期,只得后延。 劉裕于是給嬴政發來了盛情邀請。 并且表示,小傳送門每次只能一個人使用,等始皇帝你要來的時候,把扶蘇的傳送門拿來就可以了。扶蘇平日聽了你那么多教導,想必也不缺這一場演講吧。 扶蘇:可是,他真的好想聽啊qaq 嬴政見約定的日期并無其他要事,便答應下來,將自己的帝號簽在了群文件上。 再往后一看,后面已經列了好幾個皇帝的講座安排,什么【洪武大帝朱元璋】、【梁武帝蕭衍】、【景泰皇帝朱祁鈺】、【秦王苻堅】、【魏文帝曹丕】,等等。 他問扶蘇:“你想好了選哪位導師?” “孔圣吧”,扶蘇沉思道,“還有梨洲先生黃宗羲?!?/br> 黃宗羲的課絕對是學院中最熱門的,因為他非但精通十國外語,又博聞強記,通讀歐陸各國史籍,可以迅速為學生們擴充知識,多多了解海外情形,睜眼看世界。 而且學外語這種東西,技多不壓身,沒準以后開疆拓土就能用上呢。 嬴政點點頭,認可了他的抉擇。 扶蘇目光凝在光屏上,看似不經意地問:“萬朝這么多帝王,父皇最希望我像哪一位?” 嬴政淡淡道:“朕從不指望你像誰,走你自己的路,不必去學旁人?!?/br> 觀天幕這么久,后世確實有不少杰出帝王,甚至千古一帝,但他們的路除了他們自己,誰都走不通。 學之者死,似之者亦死。 扶蘇小聲說:“我以為父皇會讓我學秦王苻堅,他也是儒家皇帝,也是秦,而且……” 而且他父皇很久之前還在天幕評論區夸過苻堅,似乎很贊賞的樣子。 扶蘇有點落寞,蔫蔫地不說話了。 嬴政:“……” 不是,你學苻堅什么,學他總在不必要的時候心慈手軟,最后被背刺身死嗎? 苻堅作為千古一帝中下場最慘的一個,慘死于新平佛寺,遭到麾下數名降將同時背叛作亂。 他的昔日下屬們,姚萇后來建立了后秦,慕容垂建立后燕,呂光建立后涼,乞伏乾歸建立西秦,楊定建立后仇池國。 前秦帝國倒下之后,居然分裂成了數個小國,有數人登基自立為帝,不知道的還以為苻堅擱這兒開皇帝培訓班來了。 對于他這種極端理想主義者的行為,試圖推行王道,亂世止殺,應天而治,愛民如子。 但苻堅對于降將毫無戒備,甚至視如親儔,妄圖真心換真心,這就未免太過于天真,甚至有些愚蠢了,根本不像是一個霸主皇帝應該做的事。 “你千萬不能跟苻堅學”,嬴政特別告誡扶蘇,“他這種圣父是你要極力避免的反面典型,日后苻堅不管說什么,你都不能被他忽悠過去,知道了么?” 扶蘇認真地點了點頭:“好?!?/br> …… 開唐位面。 李淵見到消息,當場表演了一個垂死病中驚坐起,興沖沖從榻上爬起來,去找李秀寧和李世民姐弟:“快看,秀寧進了,你們可以做同學了!” 這般抱著小光屏一路飛奔,當地一聲推開書房的門,才發現二人坐在室內,神色平靜,一齊用一種如同看智障般的眼神看向他。 李淵臉上的笑容緩緩消失,大惑不解地問:“吾兒,閨女,你們為何如此淡定?” 天吶,這么大的事都不高興一下的嗎? 少年李世民紅衣獵獵,擺弄著沙盤,信手將一面小旗幟插在長安城頭:“阿姐入選,此是理所當然之事,有何可值得驚訝?不入選才是咄咄怪事?!?/br> 李秀寧泛起了一絲微笑:“看來我未來的老師和同學們確實很有眼光?!?/br> 李淵:“……哦?!?/br> 興頭上被潑了盆冷水,心塞塞的,甚至還有點兒小委屈。 不過呢,孩子們雖然不打算慶祝,他這個當爹的卻不能不做表示。 李淵為了加固自己的躺平大業,自崖山歸來后,就將后世史書全部整理了一遍,對自己的認知定位也十分清晰。 從表面上來看,他和兩個孩子是親子關系,實質上卻是魚和水,腿部掛件和大腿的關系。 李淵離開他們二人,就如魚離開了水,不能存活,但李秀寧和李世民沒了他可能還會更清凈。 所以,李淵為了確保自己不失寵(?)以后能平平安安地混上唐高祖的位置,每天都跳出來刷下存在感。 那什么政治軍事之類的,都是孩子們的專業領域,他就不打算以自己本就十分有限的才華為他們添亂了,但生活上的事總可以插手吧。 一日三餐不按時吃?那怎么行,你們可是要開創帝國盛世的人,營養餐趕緊安排起來! 熬夜看書?不好不好,時間一到全都趕去睡覺。 還有什么生辰慶祝啦、勝仗封賞啦、各種禮物啦……統統都不落下。 李淵這些日子以來,宛如姐弟二人的生活管家,主打一個無微不至的關懷。 此刻,他也是心生一念,向兩個孩子提議道:“你們入讀九州書院,即將和萬朝英才共聚一堂,這是一件大喜事,為父準備給你們開一場盛宴慶祝一下,你們意下如何?” “新皇帝王莽上次分享了諸多食譜,什么炸雞、啤酒、乳酪冰,這次都安排上?!?/br> “你們放心,都是親近的人,不會那些令人厭惡的東西出現”,比如李建成和李元吉,已經被李淵扔到了家族旁支去撫養,直接從自己名下剔除,“如果都有空的話,那就定在三日后?” 李秀寧對王莽的食譜還挺感興趣,點點頭:“好?!?/br> “要吃飯嗎?”李世民繼續研究沙盤,頭也不抬,隨意地揮了揮手,“我都可以?!?/br> 李淵見兩個孩子終于給了面子,十分高興,自去吩咐人準備,還不忘貼心地給他們把門掩上:“談兵一陣別忘了休息啊,勞逸結合,水果點心記得吃!” “知道了!”x2 …… 九州書院師生群中。 消息提示:大秦祖龍、好好學習天天掄語、我這一劍下去你可能會死、太子和晉安王今天交稿了嗎等加入群聊。 太子蕭統:“……” 晉安王蕭綱:“……” 最后一個id一定是劉令嫻吧,倒也不必如此內涵他們。 近來,三人小團隊在暗戳戳地搞一件大事,那就是編書。 梁朝文光璀璨,群英輩出,是整個中世紀文學冠冕上最熠熠生輝的一顆明珠。 這是前所未有的自由和空靈時代,也是最適合創作的時代。 帝王自上而下,托起了整個帝國的迤邐風流,有和沈約的君臣相契,有蕭氏兄弟的煙水文章,有何遜的春風詞筆,庾信的江關清瑟。 還有許多知名的才女,麗人,宮妃,一些其它年間沒有創作自由的人,都在援翰墨以潤清輝,馳玉筆以蘊秾華,都留下了很不錯的作品。 這個時期誕生了中古年間,堪稱空前絕后的兩部文學巨作,《昭明文選》、《玉臺新詠》。 前者是蕭統和他的東宮文學沙龍成員主編,以文賦為主。 后者是蕭綱與一群人探討共編,選的全部都是詩歌,幽艷高古,一開始的讀者群體都是一些高門貴女,后來才擴充到所有文士。 現在,兩本書的編纂都提上了日程。 本來吧,劉令嫻在歷史上只參與了《玉臺新詠》的創作,《昭明文選》是由她兄長劉孝綽負責編纂的。 結果蕭統看了后世史書,發現劉孝綽人品著實不太行,品行卑劣,氣量狹小,十分令人鄙夷,索性就將其開除出了東宮文學沙龍,轉而將劉令嫻拉了過來。 劉令嫻雖年少,但素有才名,時人認為「文彩質艷,甚于神人也」。 和才華一樣出名的是她的不羈作風,孝期公然入華堂談笑,還有什么謝娘同心梔子約、光宅寺會見情僧、唐娘并蒂蓮之約,一脈風流,幽情逸興,名動天下。 梁武帝都不得不給她修改敕令掩飾,將“攜少妹于華省”,修改一字,變成了“少姝”,這才沒惹出太大的亂子。 劉令嫻收到邀請,想著反正編一本是編,兩本也是編,而且這還是團隊項目,大家一起合作,來就來吧。 結果萬萬沒料到,工作量遠超想象。 三人小團體雖然性格身份迥異,但對待文學的態度卻是一模一樣的認真。 往往會為了某個別字的勘誤校正,翻山閱海,查找資料好半天。加上蕭氏兄弟身為太子、晉安王,平素也有不少政務要忙。 這就導致書籍進度十分緩慢,大半個月時間只編了十幾篇文。 劉令嫻覺得這樣下去不行,索性給每個人都劃分了每日任務,走上了不斷催稿的道路,總算讓情況稍有起色。 此刻,三人各自抱著最新編好的一冊書,準備去劉宋帝國的船上見一見未來的導師和同窗。 他們都是十五六歲光景,并肩站在一處,流云水袖,飛花滿肩,自成一幅畫卷。 蕭氏兄弟俱是一派溫柔俊秀,白衣翩然,立在一方采蓮舟上,總會讓人想起空明的煙波水光照曜下,一莖溫言綺語、見月流芳的素荷。 若細看過去,他們的氣質亦有著細微的差別。 太子蕭統看起來更為清峭溫和,衣鬢繚繞著荷風凝露一般的暗香。 晉安王蕭綱則是特別的憂愁單薄,就像他偏愛寫的那些關于燈燭流光的詩詞一樣,總像一位麗人秉燭立在簾后,靜影照水,那些哀傷的詞句便也如燈前回風飄搖的燭影,悄然旋落。 劉令嫻看起來比他們兩個都要歡快一些,容色姝麗,花鬢裙裾,鬢角簪了一朵盈盈的梔子朵。 梁武帝帶著三人,還有導師曹雪芹,去見劉裕,心中滿意至極。 看看,這就是他的太子,次子,還有帝國文壇最璀璨的明星啊,他們所做的事注定要寫入史冊。 劉宋一眾人打量著梁朝一眾人,怎么說呢,就是感覺到了鴻溝的存在,雙方風格迥異。 人家一看全都是斯文人,溫溫柔柔,淡如春水,仿佛吹一口氣就散了,壓根連話都不敢說重。 不像他們這邊全員尚武,哪怕是文人也都會習劍,超能打,個個武力值翻天。 檀道濟從沒見過這樣的同齡人,一時有些錯愕,悄咪咪拉住岳云:“趙宋以前重文輕武,也像這樣嗎?” “那倒不是”,岳云想了想,說,“梁朝比趙宋強太多了,他們只是重文,但不輕武,所以誕生了好些很厲害的文人將軍,子云將軍,還有韋睿,這些都是進了武廟的,一直位高權重,從不受疑?!?/br> “而且,梁朝的文也不是儒家的那種文,更像是一種獨特的文道?!?/br> 梁朝非常追求靈魂自由和真性情,喜歡各種親近自然山水的任情騁意,放飛自我。 同時,因為佛道都十分盛行的緣故,儒家思想在這個年代沒有太多市場,被排斥出了社會主流之外,故而人們的行事作風也沒有太多拘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