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9節
書迷正在閱讀:我真的只想搞事業[快穿]、魔君聽見我要攻略他[穿書]、我,薩摩耶,可愛崽崽、當炮灰美貌值爆表[快穿]、沙雕攻今天知道他掉馬了嗎、苦木長青(女B男A)、無條件信任gl、標記女主后炮灰成了豪門贅A、我的技能是摸尸[無限]、反派演白月光真香了
他永遠記得當年曾發下“永固江東”的舊誓,為此,他愿不顧一切,戰至最后一息。 然而,天幕上的皇帝們聊天,經常泄漏出關于后世的訊息。 吳國最后的結局難稱善終,很快就將淹沒在歷史的荒墟中,化為塵煙一抹。 其實按照他們的力量和地緣格局,能夠守這么久,已經很不錯了,孫權又不是后世劉裕那種金戈鐵馬、氣吞山河的霸主,什么北伐,不可能的。 縱然是戰神劉裕本人,都飲恨長安城下,沒能北伐成功,一統河山,何況是孫權? 這些道理周瑜都心中明白,然而明白,并不等于就能從此看開了、放下了。 不然他也不會選擇成為本位面的參賽者了。 他始終記得,當年伯符在時,躍馬河山沃野千里,曾許多次地遠眺江北,想要一統天下。 最終,迎接著一雙雙期待的目光,周瑜只得長嘆一聲:“希望今天有東風,但我真的說了沒用……” 話音未落! 只聽得船只輕輕一動,萬丈江水忽而掀起波瀾,寫著“吳”字大旗的旌纛獵獵而鳴,飄揚在長天之下。 眾人都神色淡定,內心:基cao勿六! 我們就知道公瑾一定能做到,所以我們方才一點都不慌! 完全不清楚剛才發生了什么,但忽然就被一群人圍起來歡呼的周瑜:? 不是吧,這都可以? 借東風的明明不是他,該是伯符才對! …… 陸秀夫等人經過商議,最終近乎全盤采納了鄭成功的行動方案,具體有什么遺漏之處,待留到執行過程中再商榷添加。 宋廷現在的行朝過程,變得極為省略精簡,已經差不多等同于幾個高層之間的圓桌會議。 即便是最重禮節的陸秀夫也沒有提出異議,無他…… 實在是太忙了! 所有人都各司其職,緊鑼密鼓地執行計劃,誰也不想因為自己而拖了后腿。 和崖山人合作的高山族部落也增長到了十余個,穩定提供了甘蔗貨源,并且有大量的土著也在經過培訓后,參與了生產勞作。 按照鄭成功的規劃,甘蔗被源源不斷地送入各條生產線,進行極度精美細致的再創作,制作成各種華貴的禮物,配以珠寶香料,加以一重又一重的奢華繁復包裝。 關于國王塑像的塑造,更是重中之重。 李定國特意搜集了許多這個時期西方國家君主的畫像資料,發在天幕上給他做參考。 土著們異常高興,崖山人不僅教給他們煮糖的新技術,還教他們燒瓦建房子,精細種植水稻,海水曬鹽等,生活全面得到了改善。 來自南宋本土的科技樹,正在這里緩慢被點亮。 土著們一個個都憨憨的,給點陽光就燦爛,還總喜歡拉著人跳舞。 陸秀夫每天都要收到許多花環,襟袖間縈繞著香氣,驅之不散。 土著們甚至已經學會了用漢語說你好和謝謝,時常跑過來和他打招呼。 不得不說,看見一張張黝黑的臉漂浮在半空中,笑得哈哈的,一張嘴,齜出滿口大白牙,這場面…… 怪驚悚的。 當然也很有成就感。 小陸相公真切地感受到了他們給當地人生活帶來的變化,一切都在往好的方向發展。 他素潔的手指撥弄著一片如霧花瓣,忽而產生了一個想法:“或許,除了發展生產,我們還應該再做一件事?!?/br> 先進技術可以大幅提高生產力,讓土著們衣食無憂。 既然已經吃飽喝足了,自然要處理一些精神層面的追求,不能再這么天天傻樂下去了。 鄭成功眉梢微揚:“君實的意思是?” 陸秀夫經過一番深思熟慮,提議道:“在臺灣這里,還有之后每到的一處海外領地,我們都應該開辦學校,興建文廟,傳播漢學,教當地人讀書識字、傳統文化,使用我們的語言,打下我們的烙印,如此代代相傳下去,薪火永不磨滅?!?/br> “讓這些地方,往后的千秋萬載、生生世世,都是「宋」,是漢,是海外的華夏?!?/br> 鄭成功:“……” 好家伙,真不愧是你,小陸相公。 我只打算在有生之年蕩平海上,克盡全功,你卻連千百年后的事都想好了? 【作者有話說】 延平王與小陸相公,兩大狠人,一個專門開疆拓土,抓經濟政治,一個負責坐鎮明堂,搞思想民生,可謂是帝國昌盛萬萬年的最佳搭檔(張太傅:啊,那我呢?) 第39章 鄭成功轉念一想, 陸秀夫這個開辦學校的提議,真的相當有必要。 他們既然打算建國,傳國祚于千秋, 自然不能只一味地埋頭進行攻城略地,開疆拓土。 必須將這些新攻占的地盤,徹底打上漢文化的烙印, 變為真正屬于自己的帝國疆域, 而不是一塊塊毫無根基的海外浮地。 明朝末年,大量西方傳教士進入中原, 就連永歷帝本人都是天主教徒。 不僅為了祈求援兵, 寫長信求助梵蒂岡,屈身稱對方為宗主國, 還給太子朱慈煊改名為康斯坦丁. 朱。 簡直是荒謬絕倫! 鄭成功覺得,是時候對西方進行一波反向文化輸出了,從此凡是他帝國大軍所到之處,劍鋒指向之地,就是海外的漢文化圈。 以后什么西方傳教士, 有一個算一個, 全都要變成千里迢迢來朝圣學習的熱心學子。 愿意學習漢文化,并且有深深認同感的, 那就一視同仁地視為自己人。 至于心中抗拒, 不愿接受的那些人…… 反正一將功成萬骨枯,何況一國的建立,總是伴隨著流血的! 他又想到后世那些入侵臺灣的紅毛鬼。 雖然在這個位面,紅毛鬼們的老家荷蘭, 估計過不了多久, 就要被他們攻占拆除了。 但假若三百多年后, 這些晦氣東西又一不小心死灰復燃,并且又又又來到臺灣的話…… 必須給他們億點點震撼! 本以為是蠻夷之地,卻已經有了極其先進的文明和帝國政權,炮火所指之處,紅毛鬼一路嗚呼哀哉,聞風喪膽,死得很慘烈。 就問驚不驚喜,意不意外! 鄭成功很快和陸秀夫達成了一致,搞教育,必須搞,而且要大搞特搞! 確定了大方向,還有許多細枝末節等待進一步完善。 此時,恰逢土著們一年一度的豐年祭,等同于南宋的新年元夜,極其隆重。 加上今年因為使用了新的種植技術,更是迎來了大豐收,本次節日祭舉辦得頗為盛大。 土著們提前月余就開始準備,捕捉獵物,制作祭品,紡織節衣,釀制美酒。 又于空地處排演祭祀舞蹈,一幕幕皆在模擬日常生活景象,結廬、建造、種植、畋獵、采集、曬鹽、舂米等等,不一而足。 崖山人對節日祭祀都很熟悉,從前臨安上元夜,十里長街,香車寶馬,星火如簇,擁起一座笙簫繁華、人聲鼎沸的不夜城。 但豐年祭這場面,他們真沒見過! 唱歌跳舞也就罷了,怎么還有抱著人摔跤、在泥地里打滾越野跑、負重背著樹前行這些cao作呢,花樣還挺多。 最可怕的是,居然有拋物比賽。 參賽者分為兩隊,遙遙相對,隨手抓起一物就向對面拋去,誰接不住,誰就輸了。 被隨手抓起的小陸丞相:“……” 弱小,可憐,無助,但懵逼。 不是,你們怎么還帶扔人的?! 慶典最后一日,土著們烤餅問卜,滿面虔誠地將面團放在熱石板上,覆以蕉葉,一炷香功夫后,以小米餅的焦度來占卜來年的天氣。 若是無焦脆,就代表來年氣候濕潤。若是恰到好處,代表會大豐收。若是全糊了,就意味著來年將會太陽持續灼照,燒焦大地,生產條件極為不利。 鄭成功一轉頭,看見趙昺悄悄溜過去,撅下了一塊烤得酥脆的面餅邊子吃掉,又私自給加了一把火。 鄭成功:“……” 由此可見,這占卜完全不靠譜。 歸來后,他同陸秀夫商議:“土人們對信仰相當狂熱,或許,我們應該建一座文廟當學校,兼具祭祀和教學功能?!?/br> “當地祭祀節慶頻繁,以后就讓土人搬入文廟祭祀,并在文廟中設立學社,將教學融入日常生活中,成為土人活動的重要組成部分?!?/br> 陸秀夫欣然道:“如此甚好?!?/br> 他進一步規劃道:“等以后人多了,臺灣發展起來,還可以再進行擴張。每地建一所文廟作為最高學習場所太學,以下的城鎮,再依次設立州學、府學、鄉學?!?/br> 鄭成功又問:“所教何業?所祀何人?” 陸秀夫微感訝然,似是未曾想到這居然還有爭議:“自然是建孔廟,封孔子,授儒學,拔擢成績出眾者入仕為官?!?/br> 鄭成功不是很贊成地說:“孔子可以有,但不能只有孔子?!?/br> 設孔廟,當然是最常規、也最保險的做法。 但他出生在海外,七歲才歸國,成長過程中又面臨各國文化的碰撞,從來就不是一個堅定不移的儒家信徒。 單純的建設孔廟,已經不足以適應一個未來終將稱霸海上的帝國統治,必須走向多元化。 臺灣是他們的第一個基地,也是最重要的一次試點機會。 一方面,孔子和儒家經典、經史文章,作為宋人立國的思想核心,將會被擺放在首要位置,作為所有學生的入門課程,進行重點教授。 土人們近乎如同一張白紙,吸收著一切文明信息,必須好好打磨。 然而另一方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