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3節
書迷正在閱讀:我真的只想搞事業[快穿]、魔君聽見我要攻略他[穿書]、我,薩摩耶,可愛崽崽、當炮灰美貌值爆表[快穿]、沙雕攻今天知道他掉馬了嗎、苦木長青(女B男A)、無條件信任gl、標記女主后炮灰成了豪門贅A、我的技能是摸尸[無限]、反派演白月光真香了
一時陷入回憶,寫順手了沒收住,不會教壞孩子吧。 他轉念一想,于謙怎么說也是太子少保,什么場面沒見過,于是輕描淡寫地說: “上元夜本就是太平盛世的象征,當年廬陵全盛時,諸般綺陌紅樓,歌林舞榭,香塵畫舫,笙簫瓊閣,往往如云并起,可堪夢醉流連?!?/br> 家無余才,兩袖清風的貧窮少年于謙:“……” 這場面他真沒見過! 大約是于謙的神色太過錯愕,文天祥不禁扶額道: “廷益為甚這樣看我,這難道不是大家年少輕狂時都做過的事嗎?” “閑暇興之所至,就中個狀元,喝點酒,寫點詩,約上一些朋友與佳人,悠游山水吟賞煙霞,鮮衣怒馬高樓飛花,醉聽笙簫宿,醒看檐邊月?!?/br> 既沒有中過狀元,也沒有和朋友佳人們相約的于謙:“……” 不,我們不一樣。 俗話說,三歲一代溝。 他和先生之間,相差兩百年,仿佛已經橫亙了幾十個難以逾越(?)的鴻溝了。 但于謙轉念一想,又覺得十分合理。 宋朝本就是一個溫柔多情的時代,先生如此完美,被人青睞一點也是理所應當的。 《宋史》說先生早年,“性豪華,平生自奉甚厚,聲伎滿前?!?/br> 也曾是一位錦衣風流,溫柔絕艷的貴公子。 雖然說…… 還是心情很復雜啦。 于謙覺得硬要形容自己感受的話,大概是,仙人下凡? 天邊高不可攀的萬古明月,終于揮去迷霧,愿落入人間,眷照來人一回。 “抱歉?!?/br> 文天祥見他似乎真的一無所知,頓時生出一股帶壞好孩子的內疚感,悄悄將紙箋收回袖中。 “沒有沒有,知道了這些,就感覺還挺有趣的”,于謙趕忙把信紙又拿回來。 他拉著先生碎碎念,“覺得先生好可愛,還有一點心疼?!?/br> 文天祥:“……這都什么跟什么?!?/br> 于謙彎起唇角說:“可愛就是可愛,心疼是因為覺得……何意百煉剛,化為繞指柔?!?/br> 先生居然神奇地領會了他的意思:“我亦仰慕劉越石之風——中原蕩分崩,壯哉劉越石,公死百世名,天下分南北?!?/br> 于謙眨眨眼,這輪成功對上暗號。 默契程度 1 “何意百煉剛,化為繞指柔”這一句,是西晉時期,劉琨劉越石的絕命詞。 沒錯,就是聞雞起舞的那個劉琨。 他的前半生,是京華風流浪蕩子,錦衣玉食,遍目妍綺,什么荒唐事沒做過。 后半生,傷感國家南渡,社稷殘破。 一改往昔風流習氣,一人孤執地守在北方,想要收復失地,最終兵敗身死。 半生紈绔,半生英杰。 于謙想到這里,忽然無比難過。 他所心疼的,是先生也走過了這樣的一種轉變,這樣的慘痛一生。 宋史說,先生聽聞元軍南下進攻,“至是,痛自貶損,盡以家資為軍費?!?/br> 在國家危難之際,散盡家財,拉起一支義師起兵勤王。 過往的輕狂風流都埋葬在長夜里。 從此,他就成了世人的信仰,大宋的脊梁文丞相。 再無人記得當年臨安城中,蟾宮折桂,桃花滿衫,飛羽觴而醉月的少年。 后人更加不會知道了。 一個時代的傾頹崩塌,太沉重也太蒼茫。 曾經鮮活的人物形象終成了吉光片羽,如同碎片般,被時代倉惶凄愴的浪潮擊碎,埋葬于黃土塵埃之間。 “我很感激能夠來這一趟,親眼見到您”,于謙低眉笑起來。 因為,這讓他知道。 英雄從不是生來如此。 英雄在成為英雄之前,從來都是有血有rou,有悲喜也有苦樂,有喧囂也有落寞的人,如每一個平凡的你我。 唯到滄海橫流時,方見英雄真本色。 “能見到先生的這一面,真是太好了”,于謙握住了先生微涼的指節,“似乎每天都比前一日更景仰先生一點?!?/br> 文天祥雖然有些不明所以,但還是溫和地拍了拍他:“你不介意就好?!?/br> 天幕上: 【南唐后主李煜】:唉。 【南唐后主李煜】:若是有的選,誰都愿意生在太平盛世,一輩子做個風流浪子。 【宋文帝劉義隆】:是啊,誰不想呢。 【宋孝宗趙瑗】:愿為五陵輕薄兒,生在貞觀開元時。斗雞走犬過一生,天地安危兩不知。 【宋孝宗趙瑗】:這首詩的作者,就是之前李淵副本提到的大宋相公王安石。 【宋神宗趙頊】:啊這,王相公每天都忙于改革,意氣風發,未來怎會…… 【宋神宗趙頊】:是誰欺負他了??。◥琅?/br> 【宋孝宗趙瑗】:可不就是你么。 【唐太宗李世民】:所以說,文天祥是真正的英雄。 【唐太宗李世民】:能于太平時代,任情自娛,也能在狂浪滔天中,挺身而出,以一介書生之微命,決然撐起一方終將沉沒的帝國巨艦。 【唐太宗李世民】:出將入相,朝野流徙,終不失本心。 【唐太宗李世民】:可謂偉丈夫矣。 【宋太祖趙匡胤】:唉。 【宋太祖趙匡胤】:我大宋何德何能,得到文天祥。 【明宣宗朱瞻基】:可不止是文天祥,還有陸秀夫、張世杰、江萬里,還有更早的岳飛、辛棄疾、陸游、李綱、宗澤…… 【明宣宗朱瞻基】:你大宋辜負了如此多的英杰,究竟何德何能??! 【永歷皇帝朱由榔】:宣宗爺爺,我大明也有這樣的人,那就是延平王。 【永歷皇帝朱由榔】:早年羅綺錦繡,盛極榮華,是個錦衣玉食的貴公子。 【永歷皇帝朱由榔】:后來因為悲慟隆武帝身故,慘痛泣血,焚去代表了文人士子的青衣,改披戎裝,誓抗胡虜。 【清圣祖康熙】:呵呵。 【清圣祖康熙】:朱氏偽帝,鄭成功是你的延平王嗎?分明是朕的延平王。 【清圣祖康熙】:鄭氏后人向朕投降了,所以,延平王是朕的,臺灣也是朕的(大笑)。 【永歷皇帝朱由榔】:狗韃子,敲你奶奶! 【清圣祖康熙】:偽帝就會無能狂怒。 【清圣祖康熙】:看看朕給他寫的挽聯,“四鎮多二心,兩島屯師,敢向東南爭半壁;諸王無寸土,一隅抗志,方知海外有孤忠?!?/br> 【清圣祖康熙】:延平王一世英雄,最倒霉的就是遇見你這個扶不起的阿斗。 【蜀后主劉禪】:? 【蜀后主劉禪】:好端端的,提朕作甚! 【清圣祖康熙】:一邊去,沒你的事。 【清圣祖康熙】:倘若當年是朕先遇見鄭延平,必然全力支持他海上南征,要什么給什么。 【清圣祖康熙】:別說時臺灣、澎湖,就算菲律賓、東南亞,都早就全打下來了,哪像你一樣丟人現眼。 【永歷皇帝朱由榔】:狗賊住嘴?。?! 【永歷皇帝朱由榔】:…… 【永歷皇帝朱由榔】:不好,延平王要殺人了,溜了溜了。 南明,永歷位面。 永歷帝眼見不妙,嗖地一下,敏捷地躲進了龍椅下面。 動作熟練得讓人心疼! 在他不遠處,延平王鄭成功看著天幕,目光冷冽,一股熾烈的怒火在心口綻放。 難以置信! 他一生都致力于反清復明,雖死而后已。 結果,他的后人竟然向清朝投降了! 這簡直就是對他平生志向的徹底否決與背叛,猶如利箭穿心,剎那間將他傷得百孔千瘡。 鄭成功錚然拔出佩劍。 鋒芒如寒光交迸,交映在他浸滿冷意的眼瞳中,宛如翩躚破碎的飛雪。 他現在只有一個想法,那就是殺了世子鄭經。 投降的是鄭經也罷,是鄭經的后人也罷,他要從根源上解決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