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9節
書迷正在閱讀:我真的只想搞事業[快穿]、魔君聽見我要攻略他[穿書]、我,薩摩耶,可愛崽崽、當炮灰美貌值爆表[快穿]、沙雕攻今天知道他掉馬了嗎、苦木長青(女B男A)、無條件信任gl、標記女主后炮灰成了豪門贅A、我的技能是摸尸[無限]、反派演白月光真香了
【漢光武帝劉秀】:于謙你不要擔心,萬一你死在副本里面,等下次本位面通關的時候,朕可以把你垂釣出來。 【漢光武帝劉秀】:本朝司徒之位暫時空缺,你來的話,就是三公之首。 于謙:? 大可不必! 光武年間的司徒一連死了三個,是實打實的高危職業。 【宋孝宗趙瑗】:@于謙,朕去問問幼安,等會就回來。 【宋孝宗趙瑗】:他一定能幫你解決這個難題! 【魏武帝曹cao】:趙瑗這都能秀起來,屬實是孤沒想到的。 【宋哲宗趙煦】:來個趙瑗三連,【朕的絕世天才辛幼安】,【爾等都不如幼安遠甚】,【這事換作幼安來,分分鐘解決給你看】。 【宋哲宗趙煦】:再來個朱祁鈺三連,【于謙日月爭光】、【于謙世中無雙】、【于謙是我大明團寵】。 【宋哲宗趙煦】:再來個李亨三連,【太宗爺爺說得對哇】,【太宗爺爺說得真對】,【太宗爺爺說得真是太對了】。 【漢武帝劉徹】:哈哈哈哈哈。 【秦孝公嬴渠梁】:趙煦顯然已經掌握了彈幕的發言精髓。 【東晉康獻太后褚蒜子】:誰人聽了不豎起大拇指。 【永歷皇帝朱由榔】:@于謙,延平王和李晉王讓朕提醒你,能否嘗試轉航琉球群島? 【后唐莊宗李存勖】:李晉王!是誰在呼喚朕的名字! 【唐高宗李治】:朕登基前的封號,也是李晉王。 【隋煬帝楊廣】:晉王?誰還不是個晉王了。 南明,永歷位面。 晉王李定國看著天幕,一陣無語。 一旁,鄭成功伸手搭在他肩上,粲然一笑:“看來,寧宇,你那句詞得改改了,【生死都從李晉王】的指向性不是很明確?!?/br> 李定國:??? 別太過分了,這句詞本來也不是他寫的! 鄭成功又笑道:“不如就改成【生死都從李寧宇】……不行,這樣全詩就不押韻了,還是改成【生死都從李二郎】吧?!?/br> 永歷帝一直縮在龍椅上,戰戰兢兢地看著他。 這時,終于壯起膽子插了一句:“可是,延平王,李二郎這個名字經常被用來稱呼唐太宗?!?/br> 鄭成功陷入了沉思,那該改成什么好呢。 永歷皇帝拉拉他的衣角,給他倒了杯茶,小心翼翼地請他過來。 鄭成功欣然應允。 二人暫時拋棄前嫌,一邊討論,一邊朝著李定國指指點點,發出了快樂的笑聲。 李定國:“……” 等著!他這就去北伐! 這個宮里,他是一天!都!待不下去了! 【清高宗弘歷】:走天子和他的臣子別太荒謬,這話留著跟全盛時期的張世杰說還差不多。 【清高宗弘歷】:于謙就一個人,能轉航到哪里去? 【明. 景泰位面. 太上皇朱祁鎮】:哈哈哈哈,于謙要死了!死得好! 【清高宗弘歷】:晦氣!來個人把堡宗抬下去! 【宋仁宗趙禎】:現在文山先生和于謙都在船上,哪里都跑不了。 【宋仁宗趙禎】:只能等他們被轉移的時候,再見機行事了。 【宋孝宗趙瑗】:@于謙,你還在嗎? 【宋孝宗趙瑗】:幼安建議說,為了你和文山先生的人身安全,不行就先降了吧。 【宋孝宗趙瑗】:一來可以讓元賊放松警惕,方便營救,二來,還可以效仿蜀漢姜維之事。 【蜀后主劉禪】:? 【蜀后主劉禪】:你別嚇朕,什么蜀漢姜維之事,伯約咋了? 【景泰皇帝朱祁鈺】:不可。 【景泰皇帝朱祁鈺】:姜維能起事,是因為鐘會本身就想造反,但張弘范深受忽必烈信任,不具備這樣的條件。 【景泰皇帝朱祁鈺】:廷益,莫要被上面那些人誤導,相信自己的判斷,朕也相信你。 【蜀后主劉禪】:有沒有人來告訴朕,伯約怎么了? 【蜀后主劉禪】:到底有沒有人??! 于謙一行行看過去。 他轉頭望著文天祥:“先生,若從姜維前事?” 文天祥平靜地抬手,指向遠處一線青天碧浪:“圣主已去?!?/br> 于謙頓時明白了他的意思。 姜維欲使社稷危而復安,日月幽而復明,是因為彼時,后主劉禪尚在,一切都還有希望。 但此時的小皇帝趙昺,連同其他一眾趙家宗室,都已經葬身在崖海波濤里了。 為之奈何! …… 次日,張弘范例行來勸降,發現船上多出來一個于謙。 他之前從未見過此人,頗有些疑慮。 文天祥淡然解釋說,這是家中的門生晚輩,未曾入仕,故聲名不顯。 張弘范驚奇道:“門生晚輩——他是你弟子?” 文天祥頷首說是。 張弘范將信將疑:“可你不是沒有收過弟子嗎?” 這些日子,為了勸降文天祥,他是什么手段都用過了,也連帶抓捕了無數與文天祥關系親近的人,輪番來勸說。 若是有弟子,早就被一道抓來了。 于謙:“因為之前的我還在爭取?!?/br> 文天祥完美地進行了一波配合:“對,他現在是我弟子,門下唯一一個?!?/br> 張弘范:! 他立刻覺得機會來了,留下于謙,可能會使文天祥態度軟化,索性將人關到了同一處。 是夜。 于謙找了一張白紙,把即將發生的事件都默寫了出來。 他們將被押解前往大都,一路北上。 沿途中,唯一比較有希望逃離的機會,是在半道上的建康城。 原本的歷史時間線上,文天祥和好友鄧剡(鄧光薦),被羈押在建康二月有余。 后來,鄧剡因為生病,留在了建康驛站醫治,文天祥則繼續渡江北上。 鄧剡心知此一去,必成生離死別,于是在病中掙扎起身,揮淚相送,寫下了千古名篇《念奴嬌·驛中言別》。 “水天空闊,恨東風,不惜世間英物……” 長江依舊是赤壁時的長江,水天也依舊是赤壁時的水天。 山河不老,卻暗換流年。 最恨東風,當年肯成全周郎一場火燒赤壁,如今,卻不肯成全文天祥再復河山。 于謙想了一下,覺得建康驛應該是最方便進行逃跑cao作的地方。 一來,建康本身就有一部分抗元義士還散在民間活動,可以幫助他們。 二來,蒙古人攻下建康未久,設防定然不如江北地區嚴密。 三來,建康水路發達,便于出逃。 只需要想一個辦法,讓先生在建康的時候生病,設法留下來。 但還有一個問題。 原歷史上,生病的是鄧剡,這次肯定不能讓他再生病。不然二人同時重病,元兵一看就知道里面有貓膩。 于謙想到這里,轉頭鄭重其事地說:“先生,你一定要提醒鄧光薦好好養生!” 文天祥:? 怎么就忽然跳到了養生話題。 但他確實很擔心自己的朋友,遂寫了一首問候詩,交給看守的士兵轉達。 “先生且慢!” 于謙截下了那張詩稿,自己重抄了一份送走。 他把原文珍而重之地收好:“這是先生的真跡,還是留給我吧,等回家了,一定要掛在書房里裱起來?!?/br> 文天祥:“……好的?!?/br> 他見于謙依舊盯著他的手,似乎在等待著什么,只能將方才寫字的筆遞過去:“你想要這支筆?” 于謙滿意地收起筆,但目光還是一動不動。 文天祥:? 他不動聲色地拽了拽衣袖,遮住了大半的手,只余一點溪深流云般瑩白的指尖露在外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