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3章
書迷正在閱讀:嬌軟老婆,在線飼蛇、歷史副本從崖山海戰開始、我真的只想搞事業[快穿]、魔君聽見我要攻略他[穿書]、我,薩摩耶,可愛崽崽、當炮灰美貌值爆表[快穿]、沙雕攻今天知道他掉馬了嗎、苦木長青(女B男A)、無條件信任gl、標記女主后炮灰成了豪門贅A
孟秋猶豫了一下,沒忍?。骸啊??!?/br> 她的一大缺點——好奇心太重。 朱教授挺起胸膛:“不才,這些我都略知?!?/br> 孟秋眼睛亮了。 何教授看不下去他逗孩子,說:“差不多行了?!?/br> 朱教授哈哈笑,讓孟秋把上次關于渦輪發動機的報告再整理整理。 孟秋撓頭:“還要再整理嗎?” 朱教授沒說要干什么,只說:“這次實驗中你提到的那些想法,也可以加進去嘛?!?/br> 一段時間后,內部刊物上發表了一篇文章,關于渦輪增壓技術在柴油發動機上的應用。作者隱去了一些技術上的關鍵信息,但只提到的部分,就讓不少人眼前一亮。 而作者欄正是“孟秋”兩個字。 有人想起來這個名字似乎似曾相識,翻出以前的某份報紙,果然在某個版面找到了同樣的名字,只不過那篇寫的是數控機床,而現在的這篇卻是關于發動機。 從數控機床到發動機,這個跨度是不是有點太大了? 這兩個是一個人嗎? 有人說不是,證據就是所屬單位不一樣,一個是901所,另一個是101研究中心,可能就是恰好同名同姓。 也有人說是,從這兩篇文章的行文風格就能看出來,這明顯是出自同一人之手。 兩種意見,各有支持者,少數知道真相的大概就是計算機所的同志了,他們可是知道孟秋同志被借調到了101研究中心參與項目! 計算機所的大佬們拿著報紙教育學生:“看看人家,微處理器、數控機床、發動機,小小年紀就頻頻出成果!” 被拿來與別人家“孩子”對比的學生們:遠在天邊的孟秋同志,你也太全面了吧?還有什么是你不會的嗎?? “阿嚏——” 孟秋揉了揉鼻子,旁邊的白教授關心道:“降溫了,還是要多穿幾件衣服?!?/br> 孟秋拉開衣角給她看,棉衣、馬甲、毛衣、毛衣、襯衣……她都快裹成球了。北方和南方的冬天真是相差太多了。 “還好我們的實驗完成得早,要不然我都cao作不了了?!泵锨锷斐鍪?,白教授驚了一下:“你手怎么凍成這樣?” 原本纖細的手指頭都成蘿卜頭了,看著就讓人心疼。 孟秋撓了撓手上紅腫的部分:“太冷了……” 溫度太低,在屋里忍不住抱著鹽水瓶,工作的時候不好戴手套,冷熱交替,就長凍瘡了。 白教授道:“買藥搽了嗎?” “搽了?!?/br> “別不當回事,不治好,以后每年冬天都會長凍瘡?!?/br> 孟秋看了看自己的手指,等她回了南方應該就不會了吧?紅腫都沒什么,就是癢,真讓人受不了。 一行人陸陸續續到齊,何教授和朱教授從里面出來,何教授掃視了一圈,看人都在,道:“走吧?!?/br> 車子已經等在外面了,他們今天是去進行實地試驗的。 京城軍區,郊外的某個大型訓練場今天戒嚴了。 人民日報的老記者翟婭帶著攝像申文博跟隨著部隊的人,一步一步走進來。 跟著翟婭的老搭檔受傷了,這才調了申文博,他專業水平高,但在日報還算是新人,第一次來這樣的場合。 申文博忍不住偷偷用眼角余光左瞄右瞄,心里暗暗吃驚,今天要采訪的究竟是什么?這么大陣仗?這起碼一個營都出來了吧? 實際上,明里暗里的人加起來還不止,今天這一片,沒有得到允許,一只蒼蠅都飛不進來。 申文博偷看得太過專注,不知不覺到了一處場地,領路的戰士道:“到了?!?/br> 他一抬頭,叫出了聲。 翟婭瞪了他一眼,申文博把后半句驚呼聲吞了回去,但實在太過激動,臉色憋得通紅。 翟婭問:“今天的主人公就是它嗎?” “是的?!?/br> “它叫什么名字?” “按照咱們一直以來的命名習慣,你們可以稱呼它‘073-自行火炮’,我們的研究人員也給它起了個小名,叫‘新生’?!?/br> “新生?”申文博不解,為什么叫新生? 戰士笑了笑,申文博突然福至心靈,新生,讓敵人重獲新生? 真是……好霸氣的名字??! 申文博看著眼前的龐然大物,難以想象它在戰場上會是怎樣的風采。 翟婭讓申文博先去做好準備,他們最好能拍到射擊時的照片,這個只能他們在試驗時抓拍,不可能讓部隊為了他們拍照,再試驗一次。 沒一會兒,翟婭就看見穿著軍裝的幾個人陪同一行人走過來,穿著軍裝的人里,領頭的幾位正是部隊的首長。 看來部隊很重視這款自行火炮。 “何教授,請?!?/br> “季首長,請?!?/br> 一行人到了試驗場,不由自主地,目光便被停在場地上的巨物吸引。 高達三米的龐然大物,粗大的炮管,黑洞般的炮口,堅不可摧的裝甲,人站在它面前,顯得尤其渺小。 這是人類□□難以抵擋的戰爭機器。 幾位首長仰頭看著裝甲車,眼中流露出驚嘆。 “這比之前的可好多了!” “是啊,那是f-2高射機槍吧,炮塔旁邊那是什么?” “看起來是不錯,就不知道性能如何……” lt;a href= title=醉魚仔 target=_blankgt;醉魚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