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66節
“你可真有主意!” 十七歲的太子剛從兵部出來,簡直氣到了極致。 邊軍屯田自古有之,但讓邊軍種橡膠草,一半分給朝廷,一半供給自己? 這要是真推行開了。 那還是邊軍嗎? 還能打仗嗎?! 怪不得紀元說,如今邊軍需要多注意。 原來是有這種人,在背后攛掇! 難道楚大學士不知道,寧安州那邊的景國一向不服氣。 還有綏許城跟河輝國的大戰在即嗎? 人家綏許城是為了先皇報仇,要去跟河輝國打一仗。 你非但建議不要給軍餉,還讓綏許城自己賣橡膠賺軍費。 好好好。 真是太好了! 楚大學士年紀已經大了,看著十六七歲的小太子,竟然莫名覺得恐慌。 對年長的人,他可以利誘,他還有很多手段。 但對這種年少不知事還沖撞的少年,卻不好多講。 因為他們年紀還小,并不會被利益動搖。 不是他們不愛利益跟權力,是他們還不懂這些東西的美妙。 說白了就是。 年輕人身上的沖勁不好控制。 確實不好控制。 因為太子的劍已經落到他身上。 再多的計謀,再多的算計,再多的心眼。 都敵不過冷冰冰的武器。 或者說,權。 太子也是氣瘋了。 這是他做太子之后的第一件差事,是他自己主動攬的差事。 還是他喜歡的事。 綏許城跟河輝國的戰爭一觸即發。 竟然被這樣的人阻撓? 這人還說,雙方打仗毫無益處。 因為打仗就會死人,死人對誰都不好。 天齊國的士兵也是士兵。 更說什么,天齊國的實力對河輝國是碾壓,不如讓景國替天齊國去打。 他們只要用占城稻做誘餌即可。 揚我國威! 怎么就不是益處了! 太子很想打這一仗。 但他有些不敢同紀元講。 因為他好像知道,紀元隱約間也是這個想法。 可以打,但不能隨隨便便地打。 更不能動輒就殺人全家。 捉到賊首就好了。 太子收起劍,手有些顫抖。 他不知道自己在想什么。 但忍不住道:“這下,沒人阻攔了吧?!?/br> 便是紀元,也應該會怕,不會出來多說什么? 以前他父皇當太子的時候,這個楚大學士就一個勁地使絆子。 如今他都當皇上了,他也當太子了,怎么還是這樣?! 他該死。 楚大學士死了。 他估計也想不到,自己會這樣死了。 他手里的權力,足夠讓他漠視很多人的生命。 如今他的生命,同樣被權力輕易抹殺。 誰都知道,太子殺了也就殺了。 頂多被皇上訓斥兩句,被大臣彈劾幾次。 然后無事發生。 楚大學士最后咽氣的時候,忽然想到多年前他心中的那句話。 這就是紀元家的命吧。 如今看來,他家跟紀元家又有什么不同。 都能被人隨意處決。 也不對。 紀元家安安穩穩,并未作惡。 他家,卻正好相反。 可結局似乎都是一樣的。 也不一樣。 紀家有個紀元。 算了,他都要死了。 再有手段顛倒黑白,攪動乾坤。 也會被一個十七歲的小孩隨手殺了。 殺他的是劍嗎,是權。 這就是他的命吧。 第174章 第174章 楚大學士死了。 滿朝文武嘩然。 大家都在等他的結果。 原本以為, 他被李首輔清算,肯定活不成了,最體面的結局就是自盡。 但他偏不。 他還要給皇上上書, 一天一封文書, 雷打不動。 剛開始新皇還懶得看, 后來翻看瞧瞧, 字字都寫在他心坎上。 都是那種,他想做,但不好意思做,又拉不下臉皮的事。 當然了,還有寫建議是真的不錯。 比如給兵部的。 天齊國確實需要練兵,但隨意發起對河輝國的進攻, 卻不太好。 打仗費時費力,還要命。 這些就算了。 一個小小的河輝國,打了又能怎么樣,是個絕對吃力不討好, 甚至還會把自己卷進去的戰爭。 最好的辦法, 就是逼著景國去打河輝國, 天齊國練兵順便看戲。 此事是最優解。 既可以消耗雙方,又能保證自家的發展。 只有太子不愿意。 因為太子還想著親自指揮。 他小時候學武多于文,也是為了讓先皇打消疑慮。 可如今,他是真的喜歡武,也喜歡帶兵打仗。 所以這個極好的建議,看得太子十分不滿。 不過他能沖去砍了楚大學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