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44節
現在又告訴他們,老皇帝死了,讓他們程家幾落幾起的老皇帝徹底沒了。 她心里那個大逆不道的想法再次出現。 死得好。 死的太好了。 程亦珊這才露出一絲笑意。 她把這事告訴父親,父親還是在設計她家的房屋,表情卻明顯輕松很多。 除此之外,還有紀元單獨寫給她的信, 問她是否婚配。 這是紀元頭一次這么直白地問。 算起來, 紀元離開寧安州一年多了。 竟然感覺,似乎過了很久, 他更是做了許多事。 信里還說,他如今在肅州做事,還問她最近如何。 肅州,距離寧安州極遠。 但兩個人并未因距離而生疏,反而可以趁著現在,做好自己的事。 程教諭聽到這個消息的時候,幾乎連夜來了寧安州。 程家人的心徹底安定下來。 籠罩在他們程家頭上的烏云終于散去了。 他們再也不用面對那個喜怒無常的皇帝了。 程亦珊嘆口氣,她似乎明白些什么,此刻也不好多說。 而且總的來看,確實好多了,程家以后的日子,絕對會很輕松的。 至于婚事。 程亦珊還未開口,叔父看了看她,又看了看父親跟母親。 程教諭道:“紀元給我寫信,還有一件事想說?!?/br> “他想提親?!?/br> 別說程大夫人了,就算是程大人,都忍不住抬頭。 雖說程大人的精神時好時壞,可他大多數時候是能聽懂的。 ??? 紀元? 提親? 向他家提親? 紀元有多受歡迎,大家心里沒數嗎? 當年的尚書孫女,他都不娶的。 程亦珊也沒想到,紀元會直接跟叔父講。 程家沉默下來。 好像沒有不答應的理由? 那珊珊是什么想法? 這段時間的紀元,已經在肅州安頓下來。 這已經是他第二次赴任,一切輕車熟路。 而且沒過幾日,武營,劉軍已經過來了。 六年未見,大家看起來都成熟不少,劉軍甚至也留了絡腮胡,武營的一雙兒女,一個四歲,一個兩歲。 說起來,也就紀元還未成家了。 所以他還是住到知州府里,甚至只用收拾出主院即可。 前任知州跟同知已經離開。 雖說他們看著陰陽怪氣的,但并不敢對紀元做什么。 紀元的名聲,紀元的本事,誰不知道? 可知府竟然優待至此,連指揮營的人都能給調過來。 要知道此事也不光知府一人決定,還要找河西府將軍商議。 商議的結果便是,紀元想要誰,誰就能調來。 武營跟劉軍,以及武營的上司李指揮使,都被調過來了。 看樣子,是要全面配合紀元他們制作橡膠。 他們面上還好,私底下的表情卻頗為不屑,恨不得紀元他們翻個大跟頭才好。 紀元知道他們的想法,卻也不怎么在意,若天天在意這些,那日子都不用過了。 不過這些人被調到了河西府,算是他的上級,以后還要打交道,希望他們不要做得太過分。 紀元送走他們,肅州上下也變得不同。 作為肅州知州,副手同知是蔡豐嵐。 剩下的各部,既有朝廷任命的,也有當地的官員。 可他們看向紀元的眼神,卻都是一樣的。 紀元都忍不住問:“你們對我,是不是期望過大了?” 好像所有人都在等著他一聲令下。 戶司主事道:“回紀大人,官田已經準備好了,是要培育良種嗎?” 工司的人則道:“還騰出幾個作坊,要做橡膠嗎?” 自從紀元來到肅州。 不對,來到河西府之后,一直有人不停地提這兩件事。 上到官員,下到百姓,甚至做好全力配合的準備。 紀元著實無奈。 便是要做,也不至于那樣快。 紀元看向蔡豐嵐,蔡豐嵐主動道:“放心,麥種的事已經做好規劃了?!?/br> “官田的事,交給我即可?!?/br> 蔡豐嵐雖然是第一次上任,可先不說他家里就是種田地的。 再者,這份計劃書也是他跟紀元同時做的,不會出太多問題。 至于橡膠? 紀元看看武營跟劉軍,他們兩個,絕對能完成好自己的命令。 蒲公英能提煉橡膠,這點是沒問題的。 問題就在于,如何種植大片的蒲公英,這可不是寧安州那里,有著遍地的水冬瓜樹,想要大面積地采集,首先要大面積種植。 這點交給武營他們絕對沒問題。 所以,您呢? 肅州其他官員傻眼了。 他們都以為,這些事情紀大人會親力親為。 之前聽到的傳言就是這樣啊。 紀大人一向如此的。 聽說他在寧安州的稻田里,一坐就是一整天,連著好幾個月都在稻田里。 這,這到了肅州,怎么不同了? 紀元大概知道他們的想法,可他確實還有其他事情要忙。 只是可不能滿口應下,說自己肯定能行,只好道:“大家放心,蔡同知能力不亞于我?!?/br> “武隊長等人對橡膠草的研究也遠早于我?!?/br> 是這樣嗎? 他們怎么就不信呢! 等會,看紀大人的安排,他從來之前,就沒打算親自做這兩項事嗎? 肅州眾人忍不住抱有懷疑,甚至有些失望。 天知道他們在聽說紀大人來肅州的時候有多高興。 只能說,之前有多高興,現在就有多失望。 這個消息也不脛而走,肅州城的各家商賈也傻眼了,城外的農戶們同樣失望。 怎么來了肅州,反而不一樣了? 紀大人的手下也能辦成事嗎? 是不是紀大人不重視我們這里啊。 一個共同的問題出現了,紀大人把事情都吩咐下去了,他做什么? 就連河西府知府都寫信來問。 信里大概意思是,紀老弟,我們不是不相信你,而是良種跟橡膠都很重要啊,你確定你不管嗎? 紀元也是無奈。 不過他當初過來,確實用這兩件事做借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