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29節
修整田地,修整水渠。 還有耕牛。 耕牛也是讓人震驚的地方。 其實他們很奇怪,來到天齊國之后,人人都在說紀元制橡膠厲害,都說他培育的良種如何。 可距離寧安州最近的人,一羨慕水渠,二羨慕耕牛,三羨慕道路。 水渠方才說過了。 耕牛呢? 那地方,誰不想要耕牛。 人家寧安州里,人人都能用耕牛。 道路橋梁更是極為迫切的需求,那邊的地形,懂得都懂。 因為這些事,大家下意識都盯著紀元看。 天齊國的官員,長的還這么好? 雖說私下里也聽說過,可真見了,還是覺得與眾不同。 河輝王子一句話,竟然讓其他小國眾人眼睛亮起來,直勾勾盯著紀元,嘴里還在不停地夸贊。 這些事情,京城許多官員都不知道。 禮部戶部等人聽得嘖嘖稱奇,戶部甚至覺得,紀元就是天生干戶部的料啊。 就在大家情緒到頂峰的時候。 河輝王子又道:“寧安州的新寧人,可還好?” 河輝王子說這話的時候,帶了些咬牙切齒。 方才對紀元和氣的景國官員也變了臉色。 其他十四個小國,更是收了表情,看紀元的眼神變成驚恐。 看到紀大人第一眼,大家都敬佩不已。 此刻被河輝王子提醒,眾人才想起來,這人會招攬新寧人! 會招攬新寧人??! 戶部禮部竊竊私語,什么是新寧人? 好在這里面,也有消息靈通的,低聲道:“寧安州的生活不是越來越好了,就有周邊小國的百姓前去投奔?!?/br> “投奔的這些難民,在寧安州定居下來之后,就被稱為新寧人?!?/br> 人口肯定不是憑空冒出來的。 你家人多了,我家人就少了。 所以,這些新寧人,原本是哪的百姓? “單是景國,便去了兩萬三?!?/br> “總的算下來,各國跑到寧安州的,估計有個五萬多人?!?/br> 戶部一些官員掌管戶籍資料,寧安州又交得齊全,對這些數字并不陌生。 其他官員震驚了。 ??? 多少?! 你說多少? 憑空多了五萬多新寧人? 紀元啊紀元,你做得好??! 第160章 第160章 天齊國戶部, 禮部眾人,一臉開懷。 紀元啊紀元,你做得真好! 這些官員們都經歷過外放, 也做過一地長官, 很明白這么多人口, 對本地來說意味著什么。 而且這些百姓愿意主動去寧安州, 就說明寧安州的情況極好,否則不會吸引那么多人。 但他們高興,對方西南眾國臉都黑了。 五萬多人,都是他們這邊出去的。 大頭是景國的兩萬多,然后是河輝國的五六千。 剩下的零零散散,各家都有出走。 各地也想過阻攔, 但大山延綿,誰能阻攔得了? 就跟天要下雨一樣,誰也攔不住啊。 大家又沒什么家當,帶著老婆孩子直接離開。 這些人到寧安州或許不算什么。 可小國人口本來就少, 走一戶, 就少交一戶的糧。 也怪不得大家看向紀元的表情變得奇怪。 這個官員再好, 那又有什么用,也不是他們的人啊。 河輝王子幾句話,讓西南眾國又回到他身邊,重新跟戶部對峙。 紀元聽對方說完,輕飄飄道:“寧安州當地開了幾家養殖場,你們若是想買牛, 回頭可以看看?!?/br> “那邊養殖場多, 價格不算貴?!?/br> ?。?! 買牛?! 不算貴嗎? “還能用木頭來換,我們當地很需要木材?!?/br> “織布也行, 我記得你們有幾家的布料很好,是特殊的技藝吧?正是寧安州需要的?!?/br> 河輝王子都能聽到大家咽口水的聲音。 “還有修水渠的方法,我們這邊整理出一本《梯田水渠修建手冊》,回頭你們可以拿去看看?!?/br> 這書是紀元讓當地工司跟工匠一起寫的,把寧安州當地梯田的情況寫得清清楚楚。 只要有這書,各地無論遇到什么情況,都能找到相對應的案例。 可以說有這本書,那就什么水渠都能修。 紀元很早就把這書送到朝廷。 成書自然送到翰林院,蔡豐嵐在翰林院的工作之一,就是修撰這些書籍。 此刻也被拿過來了。 至于這些事,天齊國官吏會介意嗎? 不會的。 無非是自家的先進經驗傳授四方,這又有什么了,他們天齊國是中央大國,教化萬民是應該的。 這種想法是有些自大。 可也看的出來,天齊國這邊,向來不排斥周圍小國學習農耕技術,甚至沒想過用這件事做要挾。 畢竟翰林院把書籍整理出來,各地書商都能賣。 這些西南眾國想要買,那還是很簡單的。 包括河輝王子等人的官話,以及從小學習的四書五經,都是從天齊國得來的,大家都沒什么意見。 紀元講完,西南眾國有些迷茫。 怎么感覺,他們好像在占天齊國的便宜? 但要說《梯田水渠修建手冊》他們想要嗎? 肯定想啊。 河輝王子嘴唇微動。 他看著紀元這個年輕人。 知道紀元難纏,卻不知道難纏到這種地步。 正式洽談之前的交鋒已經讓很多圍觀的人大呼過癮。 等到真正開始談的時候。 才更讓河輝王子吐血。 “五千萬斤?” “不可能?!?/br> “十六個國家,一共五十萬斤?!?/br> “這是稻種,不是援助你們糧食?!?/br> 多少? 五千萬斤。 變成五十萬斤?! 在開什么玩笑。